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晋中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3月适应...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80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 1. (2023高二上·广州期末) 春秋以前,地方民众多聚族而居,由族长进行管理。春秋战国时期,乡里民众逐渐打破了血缘聚居的形式,其管理者也由政府任命的乡长、里长及伍长所代替。据此可知,当时(    )
    A . 郡县制度普遍推行 B . 宗法观念日益消亡 C . 行政管理日趋严密 D . 统一进程不断加快
  • 2. (2021·晋中模拟) 下表内容为不同史籍关于汉代社会状况的历史记载,其反映的共同主题为(    )

    记载

    出处

    豪民侵陵,分田劫假。(假亦谓贫人赁富人之田也)

    《汉书·食货志》

    占垦草田数百顷,颇有民所假少府陂泽。(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

    《汉书·孙宝传》

    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田,役使贫民。

    《汉书·陈汤传》

    年过四十,乃归供养,假田播植,以娱朝夕。

    《后汉书·郑玄传》

    A . 土地兼并的加剧 B . 租佃关系的存在 C . 阶级矛盾的激化 D . 田庄势力的强大
  • 3. (2021高二上·河南月考) 唐朝时,李翱提出了包括人性论和道德修养方法的复性学说。他认为人“性善情恶”,可通过“弗虑弗思”和“其心寂然”的“渐悟”过程,最终达到“顿悟”的“至诚”境界,来恢复人善的本性。据此可知,这一学说(    )
    A . 有利于儒学体系的重建 B . 开启了经世致用的思潮 C . 标志着心学体系的建立 D . 形成了“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 4. (2021·晋中模拟) 昆曲发源于14世纪的苏州,后走向全国。在其鼎盛时期,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而到了乾隆时期,北京百姓则“厌听吴骚,闻歌昆曲,辄哄然散去”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B . 京剧艺术走向成熟 C . 文人品味发生变化 D . 平民阶层不断发展
  • 5. (2021·晋中模拟) 1860年以后,欧洲工业技术不断革新;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1871年,上海一香港与香港一伦敦间海底电缆接通。上述现象对1870-1894年的中国产生的影响是(    )
    A .   外国资本大量涌入 B . 近代交通工具传人 C . 外贸规模有所扩大 D . 民族工业再遭重创
  • 6. (2021·晋中模拟) 1882年,中国与朝鲜签订商约,强调“此次所订水陆贸易章程,系中国优待属邦之意”;1899年,中朝又签订了新的商约,规定“(双方)官员与本地方官交涉往来,俱用品级相当之礼”。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 .   列强侵略增强了中朝经济联系 B . 甲午战争冲击了中国传统外交 C . 中朝交往保留了旧有宗藩观念 D . 中日对抗推动了朝鲜民族独立
  • 7. (2021·晋中模拟) 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曾在《华北敌后——晋察冀》一书中提到:过去由天津运送来的《麒麟送子》《老鼠娶妻》一类的年画已逐渐被《妻子送郎上战场》,《母亲叫儿打东洋》《开展民主运动,选举好村长》一类的年画所取代。这反映了当时(    )
    A . 抗日武装斗争淡化了传统习俗 B . 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的抗日积极性 C . 抗日宣传活动借助了传统节日 D . 民主运动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8. (2021·晋中模拟) 下图所示是1954年的一幅年画。它反映出当时(    )

    A . 人民公社体制的建立 B . 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 C . 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 D . 农业生产方式的进步
  • 9. (2021·晋中模拟) 亚里士多德认为生物绝不是一种神秘的超自然的创造物,生物体与其他物体一样,都是由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构成万物本原的水、土、火、气四种元素以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的。这一观点(    )
    A . 否定了宗教神学的地位 B . 揭示了生物进化的规律 C . 肯定了人类自身的价值 D . 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色彩
  • 10. (2021高一下·金华期中) 18世纪,英国妇女一般过着“男人耕地,女人守锅台。男人佩刀剑,女人掌针线”的生活。1851年,英国已有约7万妇女从事教师工作;1854年,英国派出一批女护士奔赴克里米亚战场。这表明,工业革命(    )
    A .   提高了妇女的政治地位 B . 改变了传统的婚姻观念 C . 提升了英国的国家实力 D . 推动了女性的角色转变
  • 11. (2021·晋中模拟) 1919年2月14日,苏俄颁布法令宣布“必须从土地使用的个体形式过渡到集体形式”,而“所有各种个体的土地使用形式都应当看作是暂时的和正在过时的形式”。该法令(    )
    A .   引发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 . 体现了盲目乐观的情绪 C . 反映了战争形势的好转 D . 促进了经济政策的完善
  • 12. (2021·晋中模拟) 下表为1952年美国对外援助资金项目表(单位:万美元)。据此可知(    )

    地区

    军事援助资金

    经济和技术援助资金

    合计

    欧洲

    502 800

    102 200

    605 000

    近东和非洲

    39 625

    16 000

    55 625

    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53 525

    23 750

    77 275

    对联合国朝鲜重建署捐款

    --

    --

    4 500

    美洲各共和国

    3815

    2125

    5 940

    A . 美国军事扩张步伐加快 B . 马歇尔计划进一步推广 C . 美苏对抗形式出现变化 D . 冷战中心地带在欧洲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 13. (2021·晋中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儒家伦理法的内在精神中,儒家思想家总是将天下置于个人和国家之上。他们将夏商周时期以“不孝”为大罪,必须“刑兹无赦”的罪刑观念发展为一种家族伦理主义的伦理法理论,并由此延伸出了赞成“父子相隐”,认为父子之间应该互相隐瞒犯罪,而不应该互相告发。他们坚持天下统一,反对分裂割据,认为君主在法律之上。······慎刑省刑以重民命、时使薄赋以宽民力的思想成为儒家法律思想的精华。总体来说,儒家伦理法思想是一个正、负两种价值共存的思想体系。一方面,封建社会形成的“三纲五常”对人本身的摧残等,无疑同其有着内在的联系;另一方面,它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宗法社会秩序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摘编自俞荣根《儒家法思想通论》

    材料二   古代人们把不理解的事物视为神意,法律也披上了神的外衣,如《汉谟拉比法典》中称其条文为太阳神之意。但罗马的法律很早就从宗教中分离出来了,如《十二铜表法》就是“十人立法委员会”制定的,根本未称是神意。······当理论与实际发生矛盾和冲突时,罗马法总是致力于满足后者的需要。世界各国古代的法律都是重刑轻民,把民事问题纳入刑事法规之中。罗马则由于简单商品经济高度发展,民事法律关系扩大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罗马法律的基本精神和绝大部分内容,逾千古而犹存,对后世文明尤其是近代文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摘编自周相《罗马法原论》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法内在精神的表现,并加以评价。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罗马法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对近代文明产生巨大影响的原因。
  • 14. (2021·晋中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0年,毕业于日本大阪医科大学的余云岫发表文章,彻底否定中医理论,引发了20世纪20年代的中西医之争。余氏称中医的“阴阳五行十二经脉等都是说谎”,是“非科学的”,要“一切打空”。恽铁樵从方法论的高度揭示了中医理论,回击了余氏的攻击。在他的影响下,许多中医也纷纷著书立说,回应余云岫的挑战。

    1925年,教育界决定将中医纳入学校体制,遭到了西医界的坚决抵制。此后中西医界关系迅速恶化,西医界称中医为旧医,称自己是新医,将中西医之争视为先进与落后之争;而中医界称自己为国医,称西医为西医,将中西医之争视为“中西之争”。双方讥讽之言与谩骂之词日趋激烈。

    1929年2月,西医界代表提出了废止中医的议案。在中医界、舆论界及工商界的努力下,议案未获通过。但中医之生存危机并没有消除。在论战中,中医不合科学之特性已被充分揭示出来。经历了此次生死抗争的中医界不少有识之士,也深刻意识到中医革新、中医科学化的迫切性。

    ——摘编自左玉河《学理讨论,还是生存抗争-1929年中医存废之争评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对“20世纪20年代的中西医之争”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 15. (2021·晋中模拟)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世纪下半叶,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与美、德等国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工人群众本身开展的教育活动多与革命斗争紧密联系。国会议员竞选也要求广大选民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统治阶级日益认识到初等教育的重要性。1870年,英国初等教育法案出台,规定国家继续拨款补助教育,并在缺少学校的地区设初等学校。全国划分学区,由选举产生的学务委员会监督本区的教育……凡接受公款补助的学校,一律不得强迫学生上宗教教义课程。1876年,又补充规定家长送子女入学是一种义务,凡十岁以下儿童如未受过教育不能当童工等。19世纪80年代,全国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0%,大部分儿童能受到6-7年的正规教育。

    ——摘编自王天一等《外国教育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初等教育改革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初等教育改革的意义。
  • 16. (2021·晋中模拟)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相对于亚洲,美国更靠近欧洲。19世纪末,美国在同日本及西班牙争夺殖民地的过程中,已经认识到距离美国经济重心更近的西班牙所构成的威胁比日本更大,因此,首先要对付西班牙。这一“先欧后亚”的思想在美国以后的军事战略中得到延续。20世纪上半期,美国的主流文化仍是白人至上的盎格鲁一萨克逊文化,他们将所有亚洲人归于更低的一类人。1937年,美国同欧洲的贸易额是22亿美元,与亚洲只有10亿美元。从长远来看,实力强大的德国对美国构成的威胁超过日本。在此背景下,美国于1941年3月确定了“先欧后亚”的战略。·····中国战场的地位显得没那么重要了。美国于1941年和1942年根据《租借法案》援助中国的资金约为总援助金额的1.5%,1943年和1944年降低至0.5%.中国被排斥在美英联合参谋长委员会之外,被人称为“被遗忘的盟友”。

    ——摘编自耿志《二战中美国为何采取“先欧后亚”战略-兼论“先欧后亚”战略对中国战场的影响》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采取“先欧后亚”战略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先欧后亚”战略对中国的影响。
  • 17. (2021·晋中模拟)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南宋时期,爱国学者陈亮主张通过教育改革,使士人能“成其才而充其气”,使朝廷能重振国势,完成复土大业。当时的理学教育家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重要性,缺乏与社会的联系,教育教学方法呆板、僵硬。为此,陈亮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育方法。他提出了“炼”与“用”的教学原则,“炼”是锻炼、历练,不能离开实际;“用”是应用知识,也不能离开实际。他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儒家经典只是一般供参考用的文献,鼓励学生应抱怀疑的态度去读书,增强分析判断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陈亮不赞同师长高高在上,与学生疏离的教学方法,他经常与学生辩论、研讨问题。他还认为要从教育者实际来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陈亮颇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及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不容置疑的。

    ——摘编自丁志英《陈亮“事功”特色教育思想及启示》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亮教育方法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亮教育方法的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