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安全常识 | B.化学与生活 |
假酒中毒﹣﹣由甲醇引起 煤矿爆炸﹣﹣由瓦斯引起 假盐中毒﹣﹣由NaNO2引起 | 除去餐具油污﹣﹣用洗洁精乳化 人体缺乏维生素A﹣﹣引起夜盲症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点燃后闻气味 |
C.化学实验数据记录 | D.化学中常见的“三” |
用10 mL量筒量取7.25 mL水 用pH试纸测得苹果汁的pH为3.2 用托盘天平称取5.6 g铁粉 | 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 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合成材料 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 |
选项 | 实验目的 | 所用试剂或方法 |
A | 鉴别氯化钾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 AgNO3溶液 |
B | 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 | 加水,过滤,烘干 |
C |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硝酸钾 | 降温结晶 |
D | 分离氯化钾固体与二氧化锰 | 溶解、过滤 |
实验步骤 | 1 | 2 |
实验操作 | 取样加足量水,充分振荡,静置 | 过滤后,往滤渣中加过量稀盐酸 |
实验现象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沉淀部分溶解 |
A 塑料盆
B 紫砂锅
C 陶瓷碗
D 不锈1钢水瓢
主食 |
馒头 |
副食 |
红烧排骨、花生米、清蒸鱼 |
饮料 |
牛奶 |
从营养学的角度考虑,你建议食谱中应增加下列中的(填写序号)。
A 油饼
B 烧豆腐
C 凉拌黄瓜
D 炒鸡蛋
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硫酸铜溶液中含有的微粒是Cu2+、SO42-
B 硫酸铜溶液能导电
C 反应的实质是Al得电子生成Al3+、Cu2+失电子生成Cu
D 硫酸铜溶液呈蓝色,硫酸铝溶液为无色,说明蓝色与Cu2+有关
②反应过程实质是金属铝与硫酸铜溶液中(填微粒的化学式)的反应。
①该反应的实质是与实际反应的粒子是。
②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粒子是。
③由反应可知金属的活泼性:MnCu(填“>”或“<”)。
④该反应中化合价没有改变的元素或根是(填对应选项的字母)。
A 锰元素
B 铜元素
C 硫酸根
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强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环节I除生成CO外,还生成了一种化合物,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提纯物质常用转化的方法,就是将杂质转化为沉淀或气体而除去。粗盐中含有氯化镁、硫酸钠、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通过步骤I,再利用过滤操作进行除杂。步骤I加入下列三种溶液的先后顺序(填字母序号)。
a 稍过量的Na2CO3溶液
b 稍过量的BaCl2溶液
c 稍过量的NaOH溶液
(查阅资料)
①Fe与浓H2SO4反应,加热,有SO2生成;
②C与浓H2SO4反应,加热,有CO2和SO2生成;
③S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SO2可使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而CO2不能;
⑤SO2可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使其褪色,而CO2不能。
①装置I的作用是。
②装置(Ⅱ)中的CO2和H2在催化剂条件下发生了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从装置I、Ⅱ、Ⅲ可看出,O2的来源是CO2和H2O,若产生896gO2 , 消耗1012gCO2 , 则同时消耗H2Og。
实验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沉淀反应温度/℃ |
60 |
80 |
85 |
93 |
93 |
93 |
料液浓度/(g/L) |
30 |
30 |
30 |
30 |
40 |
40 |
灼烧温度/℃ |
1100 |
1100 |
1100 |
1100 |
1100 |
1400 |
氧化钇D50/um |
6.00 |
21.65 |
35.99 |
38.56 |
35.99 |
61.54 |
分析上表数据,其他条件不变时,若将灼烧温度均升高至1400℃,预期所得氧化钇D50最大的是(填实验编号)。
[查阅资料]
①向烧瓶中(见图1)通入过量混合气进行“浸锰”操作,主要反应原理为: ;
②向“浸锰”结束后的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纯MnO2粉末。
③用Na2CO3溶液调节pH为3.5左右,过滤。
④调节滤液pH为6. 5~7.2,加入NH4HCO3 , 观察到有少量气体生成,有浅红色的沉淀生成,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高纯碳酸锰。
⑤H2SO3和O2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生成H2SO4。
[实验探究]
②若实验中将N2换成空气,测得反应液中Mn2+、SO42-的浓度随反应时间t变化如图2所示,导致溶液中Mn2+、SO42-浓度变化产生明显差异的原因是,此时Mn2+的作用是。
③反应过程中,为使SO2尽可能转化完全,在通入SO2和N2比例一定、不改变固液投料的条件下,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写出一 条即可)。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第6次 |
|
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g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g |
144.5 |
164.5 |
179.6 |
189.8 |
200 |
220 |
每次产生沉淀的质量/g |
0 |
0 |
m |
n |
9.8 |
0 |
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