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3年 顺治帝册封“达赖喇嘛” 1690年 康熙帝亲征击溃噶尔丹叛军 1727年 雍正帝设立驻藏大臣 1762年 乾隆帝设立伊犁将军 1792年 乾隆帝设立“金瓶掣签”制度 |
①都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以复兴民族为宗旨
②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③都是20世纪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思想武器
④都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产物
①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②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
③全球将近40%的网上交易发生在中国
④从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变为推动者
材料一
雍正帝接受了云贵总督鄂尔泰的建议,废土司为府、州、县。1731年,这项工作初步完成。改流的实行,清军驻防地扩大,雍正为加强对新设府县的控制,增添营汛(戍防军队)。在改流地区,废除原来土司的征收制度,与内地一样,实行按田亩征税的原则,但征收多少,又根据当地的情况来确定,一般少于内地。很多土民有了土地,大有重见天日的感觉。
——杜诗瑀《清世宗雍正传》
材料二
清朝前期大事年表(部分)
1653年 |
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尊号 |
1683年 |
清军渡海远征,收复台湾。 |
1684年 |
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
1713年 |
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 |
1757年 |
彻底击败准噶尔部 |
1727年 |
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
1759年 |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
1762年 |
设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
材料三
清朝的所谓“开疆拓土”,就是国家对边疆地区实行行之有效的管辖。清朝政府在继承中国历代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对边疆地区行使主权,进行有效的管辖,将一个清晰完整的中国边疆展现在世界面前,在近代以前奠定了中国疆域的版图。
——摘编自成崇德《清代前期边疆通论》(上)
材料一 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的变化,超出了旧的经济制度所能够承载的范围;随着社会变革的推进,新式学堂纷纷建立,新式出版机构与介绍西方知识的图书增多。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仅靠教化的作用和世道人心的固守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洋务派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所采取的解决之道,客观上越来越背离儒家的治国之道,虽说洋务派非有意为之,但它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国传统的一元文化模式逐渐解体。
——摘编自齐艳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的文化基础研究》
材料二 “西化”的基本要义是向西方学习,即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制度、文化,以使自己达到如西方一样的先进的社会状态。从“西化”到“全盘西化”到“与国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中国从文明迷失再次走上了文化自信。……正是通过这种互相之间取长补短的借鉴和对话,中国正在以一种全新的开放和包容态度走向世界。
——摘编自《浅析中西方文化融合与全盘西化的认识》
材料一 有学者提出,采取“一边倒”是中共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打破西方经济封锁、迅速医治战争创伤、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增强国力、寻找能够提供安全保障和经济援助的伙伴等方面的现实需要。
有些学者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美国和对苏联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认同,以及对国际政治形势的估计是建立在帝国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必然胜利的思想理论之上的。这就决定了中共的国际政治立场就是加入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
——摘自董振瑞《十年来国内学术界关于“一边倒”外交方针研究述评》
材料二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一边倒”的总特征下,新中国外交经历了一系列调整,贯穿着独立自主原则和国际统一战线思想。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是在朝鲜战争结束之前,新中国坚定地实践着“一边倒”外交战略。这一外交政策使新中国获得发展机会,但也造成外交上的不平衡。这限制了新中国外交的主动性、开放性和自主性。朝鲜战争结束后,多种因素促成“一边倒”外交战略不断弱化,为新中国执行新的外交政策提供了契机。
——摘自陈少铭《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