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宣誓:
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①坚持依法治国是我国国家治理能力的体现
②我国重视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使命
③每个国家公职人员都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
④敬重宪法捍卫宪法是我国的一种社会常态
材料一:西周春秋时期的世卿世禄制,其最重要的依据就是血缘;两汉时期的察举制度,是一种由地方行政长官向朝廷推荐人才的制度,察举实行之初,往往还能举出众望所归的人才,但到了东汉后期,政洽腐败现象在选官上的表现就是,所举之人多是豪门权贵子弟;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主要是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来评议人才,并作出相应品定,在品评的过程中,往往轻才德而重家世,以至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显然与以上几种选官制度相比,科举制度毫无疑问是有很大优势的,首先,它极大地扩大了官员的选择面;其次,科举制给了渴望入仕者以很大的主动性,而不像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那样,只能被动地被地方官员去察举推荐,使得很多真正有才能但是却不怎么高调的人最终被疏忽了。总的来说,……科举取士确是封建时代所可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竞争机制,是最大程度吸引知识分子,尤其是社会中下层人士加入国家政治行列的最优制度。
——罗干《浅析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材料二:1854年,在财政大臣格莱斯顿的要求下,财政部的官员拟就丁《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提出了英国现代文官制度的基本原则:文官的遴选实行公开考试制度:文官不能有政治偏向,不能有党派色彩:文官的晋升依据工作实绩,而非资历,高级文官从文官内部提拔产生,停止从外部任命的做法:文官的工作和服务实行统一的标准和做法;文官按工作性质分为智能类和体力类(即白领和蓝领)。1855年,文官委员会成立,开始招募文官考试,这表明文官改革正式启动。1870年,文官委员会指示在获得本部大臣同意的部(内政部和外交部除外)实施面向社会的文官招考。
——摘编自潘兴明《英囤文官制度及其改革》
材料一:“罗马法包含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
——恩格斯
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
——[意]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
材料二:1982年宪法序言明确规定:“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宪法确定一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还提出要发展包括协商民主和基层民主在内的民主形式。宪法进一步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根据“一国两制”方针规定了特别行政区制度。宪法规定“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明确指出了“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
一一摘编自许安标《宪法及宪法相关法解读》
材料三:
第二条(三)各会员国应以和平方法解决其国际争端,避免危及国际和平、安全及正义。
第二条(四)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或以与联合国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
第二十四条(一)为保证联合国行动迅速有效起见,各会员国将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主要责任,授予安全理事会,并同意安全理事会于履行此项责任下之职务时,即系代表各会员国。
第二十七条(一)安全理事会每一理事国应有一个投票权。
第二十七条(三)安全理事会对于其他一切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决之。
第四十二条安全理事会……得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
——《联合国宪章》(1945年6月)
材料一
雍正帝接受了云贵总督鄂尔泰的建议,废土司为府、州、县。1731年,这项工作初步完成。改流的实行,清军驻防地扩大,雍正为加强对新设府县的控制,增添营汛(戍防军队)。在改流地区,废除原来土司的征收制度,与内地一样,实行按田亩征税的原则,但征收多少,又根据当地的情况来确定,一般少于内地。很多土民有了土地,大有重见天日的感觉。
——杜诗瑀《清世宗雍正传》
材料二
清朝前期大事年表(部分)
1653年 |
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尊号 |
1683年 |
清军渡海远征,收复台湾。 |
1684年 |
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
1713年 |
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 |
1757年 |
彻底击败准噶尔部 |
1727年 |
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
1759年 |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
1762年 |
设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
材料三
清朝的所谓“开疆拓土”,就是国家对边疆地区实行行之有效的管辖。清朝政府在继承中国历代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对边疆地区行使主权,进行有效的管辖,将一个清晰完整的中国边疆展现在世界面前,在近代以前奠定了中国疆域的版图。
——摘编自成崇德《清代前期边疆通论》(上)
材料:
西方国家在社区治理中的行为
19世纪末到1930年 |
大萧条时期到二战前 |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 |
20世纪80年代以来 |
|
社区治理主题 |
社区睦邻运动 |
社区救助 |
社区发展 |
社区复兴 |
国家行为 |
基本没有 |
有限介入 |
积极干预 |
后撤 |
主要行动主体 |
社区组织 |
美国:国家救济 英国:社会自助 |
国家+社区发展公司 |
非政府组织+国家 |
国家行为哲学 |
古典自由主义 |
美国:向凯恩斯主义求助 英国:仍以自由主义为主 |
凯恩斯主义 |
新自由主义 |
——摘编自吴晓林《社区里的国家:国家行为的转变与社会传统的底色——以英美国家的百年实践为例》
根据材料,围绕“近现代西方国家社区治理的变化”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