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甘肃省陇南市徽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一...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66 类型:月考试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 (2021高一下·徽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汉语成语与汉民族的物质文化

    李大农

    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比,是比较具体直观的,是汉人长期生产与生活经验的积累。与精神文化那种深层次的文化相比,物质文化是一种中层次的文化,也是一种表层文化。不少成语直接反映了汉人的生活方式与生活内容,成语的选材必然集中于汉人所熟悉的事物,山川地理与园林、宫室建筑、服饰饮食,以及各种各样的器物、动物等等,都是汉文化中所固有的,它们反映了汉民族物质文化的发展水平。

    与饮食有关的成语为数不少,如“茶余饭后”“粗茶淡饭”“酒足饭饱”“酒囊饭袋”等等,成语中常常“茶”与“饭”并举,“酒”与“饭”并举,这是汉民族独有的茶文化与酒文化的反映。烹饪文化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样的体现饮食观念的成语。像“炮凤烹龙”“千里莼羹”这样的成语直接记录了两种菜名,前者指鲜美的宫廷大菜,后者指一种地方风味名菜。“五味俱全”的原义则是指调味齐全适宜。

    反映服饰文化的成语中,有不少表现了不同地位身份的人所特有的服饰。帝王后妃和贵族命妇的服饰是“凤冠霞帔”“珠围翠绕”,古代儒生的装束则是“褒衣博带”“圆冠方领”,朝庭命官是“顶冠束带”“象简乌纱”,志在山林的隐逸之士则“葛巾野服”“芒鞋竹杖”,当了帝王,则必“黄袍加身”,普通的劳动妇女也只能是“荆钗布裙”。因为服饰是人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的外在表现,古代在服饰上有种种严格的规定,用以显示官位品阶和社会地位的不同,所以汉语中出现这样丰富的与服饰有关的成语也就不足为怪了。

    成语中反映宫室建筑文化极具民族特色,如“碧瓦朱甍”指绿色的屋瓦,红色的屋脊,形容建筑物的华丽美观,也表现了汉人建筑设计和审美情趣上的总体风格。“层台累榭”形容房屋建筑高下相间、错落有致,“雕梁画栋”形容房屋内部装饰得富丽堂皇,“钩心斗角”形容宫室内部结构错综精密,“高亭大榭”专指园林中供休息和观赏四周景物的高大建筑物,“金城汤池”形容坚固的城防。

    成语还带上了民族自然环境所独有的山川、园林、交通、气候等方面的特色。因此,带有地理名称的成语必然是汉语所独有的,由于本族人对地理知识的了解,自然也可以体会到这些成语的“言外之意”。如“楚河汉界”“安如泰山”“得陇望蜀”“泾渭分明”“洛阳纸贵”“吴牛喘月”“夜郎自大”“终南捷径”等等。

    围棋和中国象棋是汉人十分熟悉的娱乐用具,因此,以棋为素材的成语就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棋高一着,束手束脚”“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举棋不定”“星罗棋布”等。

    汉语成语中出现了大量的植物,除松柏、梅、柳、桃、李、兰、桂、莲等外,最常出现的要首推竹。因为中国古代盛产竹,汉人的衣食住行无不与竹发生密切的关系,竹在汉民族的物质文化发展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竹不仅可满足日常生活中制造各种物品的需要,还可以是重要的书写材料,并能制作乐器。与竹有关的成语有“胸有成竹”“罄竹难书”“傍人篱壁”“蓬筚生辉”“箪食壶浆”“得鱼忘筌”“簟纹如水”“管中窥豹”“立竿见影”“滥竽充数”“雨后春笋”“青梅竹马”“势如破竹”等。

    成语还反映了中医中药方面的文化内容。如“痛下针砭”“对症下药”“如法炮制”“妙手回春”“三年之艾”“以毒攻毒”“换汤不换药”“病入膏肓”“麻木不仁”等。

    不少成语选材于汉人常用的器物,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汉族历史上工艺技术的发展水平。以珠宝、丝绸和织锦来说,在汉文化中就很具有代表性。与珠宝有关的成语有“白璧微瑕”“浑金璞玉”“探骊得珠”等,与丝绸有关的成语有“澄江如练”“繁花似锦”“花团锦簇”“描龙绣凤”等。

    取材于动物的成语数目十分庞大。有些动物形象及其象征性内涵,是汉文化中独有的。在汉文化中,龙、凤、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神异的动物形象,它们或以高贵、权威、受人尊重;可以珍稀、祥瑞被人喜爱。这些动物是否存在过,虽尚未被现实生活所证实,但从其形体生成的各部分来看,都是有现实依据的。成语中其他动物的象征义也体现了汉文化的丰富内涵,如龟、鹤的高寿延年、虎豹的威猛雄建、豺狼的狠毒贪婪。至于有关狐、兔、犬、马等动物的成语,往往不只是的一种涵义,褒贬抑扬各有不同。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

    通过以上大量的例证与分析,我们认为成语中确实沉淀着丰富而生动的民族文化内涵。因此,不同民族或国籍的人们在语言交际中,阻碍相互交流与理解的原因,不只是语言结构本身,而往往是由于两种不同的民族文化所造成的障碍。特别是成语,文化的包容量这样大,外国人要真正了解和掌握它们就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事情。对中国文化多一分了解,对成语的意义也就能够多一分认识。由于汉语成语的文化个性异常显著和突出,所以必须要有精通外语并具备较丰富的文化知识修养的人予以翻译,才能使外国人接受和理解。

    1. (1) 下列关于成语中各种形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粗茶淡饭”“酒足饭饱”“炮凤烹龙”“千里莼羹”这样的成语全都反映了汉民族独有的茶文化和酒文化。 B . “凤冠霞帔”“象简乌纱”“荆钗布裙”“芒鞋竹杖”等成语体现了不同地位的人的身份特征。 C . 大量和植物有关的成语中,除松柏、梅、柳、桃、李、兰、桂、莲等外,最常出现的要首推竹。因为竹和汉人的衣食住行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D . 龙、凤、麒麟等古代传说中的神异的动物形象所包含的象征性内涵是汉文化中所独有的。
    2. (2)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碧瓦朱甍”表现了汉人建筑设计和审美情趣上的总体风格,“钩心斗角”则体现了宫室内部结构的错综精密。 B . 珠宝、丝绸和织锦,在汉文化中很具有代表性,不少成语就选材其中。 C . “泾渭分明”“洛阳纸贵”“吴牛喘月”“夜郎自大”“终南捷径”等成语的“言外之意”是每一个对汉文化有了解的人都能体会到的。 D . 成语中确实积淀着丰富而生动的民族文化内涵,阻碍不同国籍或民族的人们语言交流和理解的不只语言结构本身。
    3. (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 成语的选材必然集中于汉人所熟悉的事物,这些成语全都直接反映了汉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这些内容都是汉文化中所固有的,它们体现了汉民族物质文化的发展水平。 B . 成语既能反映宫室建筑文化的民族特色,也会带上民族自然环境所独有的山川、园林、交通、气候等方面的特色。 C . 成语中关于“狐狸”“兔子”“犬”“马”等动物的涵义或褒或贬,或抑或扬,这些都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 D . 翻译汉语成语的人,除了精通外国语言还要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修养,这样才更能让外国人接受和理解汉语成语的意义。
二、文言文阅读
  • 2. (2021高一下·徽县月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各题。

    渤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宣不悦,谓妻曰:“少君生富骄 , 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妻曰:“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栉①。既奉承君子,唯命是从。”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也。”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著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拜姑礼毕,提瓮出汲。修行妇道,乡邦称之。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①栉:梳子

    1. (1) 下列加点词中和“少君生富骄”中“富骄”词类活用类型一致的一项(   )
      A . 彭殇为妄作 B . 鱼虾而麋鹿 C .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 .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2. (2) 选出和“惟命是从”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 . 不吾知其亦已兮 B . 渺渺兮余怀 C . 而又何羡乎 D . 何为其然也
  • 3. (2021高一下·徽县月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各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 (1) 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攀栖鹘之巢              正襟坐而问客曰 B . 有孤鹤,横江东来        而吾与子之所共 C . 履巉岩,蒙茸            蹑迹求,见有虫伏棘根 D . 今者暮                  儿已禄相
    2. (2) 下面对“盖”和“曾”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盖二客不能从焉              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③曾日月之几何                ④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A . 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 .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 .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 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3. (3) 下面是关于《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的比较,说法有误的一组是。(   )
      A . 前赋写江上秋月,景色宁静清爽;后赋写江岸冬景,境界寥落幽峭。 B . 前赋以谈玄说理为主,议论风生;后赋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奇境迭出。 C . 前赋以入梦结,表现作者暂得解脱的旷达;后赋以梦醒结,表现作者内心的矛盾与苦闷。 D . 前后二赋都是以情感变化为线索,情、景、理浑然一体,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曲折变化及心理矛盾的解决过程。
    4. (4)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

      ②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三、古代诗歌阅读
  • 4. (2021高一下·徽县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 (1) 词的上片写景,写出了赤壁景色的哪些特点?试结合原词分析。
    2. (2) 这首词主要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句子默写
  • 5. (2021高一下·徽县月考) 根据提示填空。
    1. (1)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2. (2)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3. (3) 仰观宇宙之大,,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4. (4)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5. (5) ,而不知其所止;,羽化而登仙。
    6. (6)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驾一叶之扁舟,
    7. (7)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亦不能至也。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 6. (2021高一下·徽县月考) 文学类(散文)文本阅读

    游褒禅山新记

    东方煜晓

    丁亥仲秋,我借应邀去母校巢湖学院举办写作讲座之机,在院宣传部副部长顾晓松先生的陪同下,如愿以偿地游览了位于巢湖市含山县境内的褒禅山华阳洞。游罢,印象极深,并有一种“读山如读史,看洞如观画”的美妙享受,遂作游褒禅山“新”记以记之。

    褒禅山的出名,缘于一篇旷世文章。这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如今的含山人,真是该感谢宋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先生,如果没有他的那篇《游褒禅山记》,可能就没有今天热火朝天的褒禅山度假村。或许王安石也不曾料到,他的一篇短文会造就一处旅游文化大产业。事实上,正因有了那篇游记散文,褒禅山近千年来才一直熠熠生辉。现在的褒禅山华阳洞风景区,已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级风景区了,真是不简单。

    褒禅山,古谓之华山。因唐代高僧慧褒结庐于此,在他圆寂之后,其弟子便将此山更名为褒禅山。唐朝之前,褒禅山并不怎么热闹。只是到了北宋,王安石途经此地,偶发兴致,游览一番并写成文字传世,这才被外人所知。由此看来,王安石对褒禅山的宣传功劳可谓大矣,委实起到了“推而广之”的巨大作用。

    进得山来,我最急切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与洞前辈的王安石雕像合一个影。对我来说,这个意义远远超过游览本身。王安石雕像雄居于一块巨大的红色大理石之上,身材高大,目视远方,右手扶腰,左手擎一卷书,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这尊雕塑是很成功的,它很好地表现出一代改革家的昂扬锐气和勇往直前的精神面貌。仰望他的豪迈,我的心里蓄满了敬意之情。

    前行几步,来到了华阳洞的正门。这也是王安石当年的入洞口。洞的西侧,立有一块石碑,上书“天下第一名洞”六个朱红大字,端庄,厚重,为当代著名书法家舒同所题。在未进洞之前,我先欣赏了褒禅山“石包树、树抱石”的天然奇观。你看那陡峭的山崖绝壁之上,虽不见一点泥土,却生长着了茂密的森林,一棵棵、一丛丛千年的古树,早已与嶙峋的怪石紧紧相依,融为一体。你不得不佩服造化的鬼斧神工啊。

    步入洞中,一股冷气扑面而来,我顿觉神清气爽。风景区管理处为游人想得很周到,早已在洞壁上装满了各式各样的灯具,整个溶洞显得五彩缤纷,神秘莫测。我得庆幸,再也不必象王安石先生那样“拥火以入”了,也没有“不出,火且尽”的烦恼了。据导游介绍,华阳洞深一千六百多米,有十大景区、一百二十多个景点,且洞中有洞,洞里有河,还可河上泛舟,移步换景,步步有景。我们在导游的引领下,花费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轻松地游览了华阳洞,全然没有王安石的遗憾。不过,我与同游者好象并不十分尽兴,总觉得旅途中少了一些曲折和艰难,自然也少了一份征服后的乐趣。由此我想,事物总是有其两面性,就象我们对于“舒适”和“快乐”的理解,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境遇、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生活追求的人,肯定会给出各自不同的答案。就我而言,手里拿着轻而易举得来的东西,总是觉得不那么踏实。

    从洞里出来之后,我对诸如荆公止步、仙女晾纱、倒挂莲花、洞中山峡等景点,印象并不特别深刻,倒是对刻在崖壁上的王安石的“三不足”精神铭记于心。对他所提出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品而思之,由然而生敬意!由此联想到《游褒禅山记》中的句子:“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表面上看,王安石是在议论成功的要素问题,也即是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辩证关系,而我却从中悟出了改革的艰辛与无奈。但愿,我们今天的改革,能够少一些阻力,多一些支持。

    1. (1) 下列对游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 作者从游褒禅山中悟出了改革的艰辛与无奈,希望人们给予改革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B . 王安石就是因为经历了改革的挫折与困难才写出的《游褒禅山记》的。 C . 轻松游览了华阳洞,反倒让我觉得少了一份征服后的乐趣。 D . 王安石的一篇文章竟造就出了一处旅游产业,他对褒禅山的功劳不小。 E . 作者写《游褒禅山新记》就是为了与王安石对比,凸显出“新意”。
    2. (2) 第四段中对王安石雕像进行细致描绘的作用是什么?
    3. (3) 第六段中“全然没有王安石的遗憾”该如何理解?
    4. (4) 你认为本文的标题《游褒禅山新记》的“新”字,表现在哪里?结合全文,试作分析。
六、选择题
  • 7. (2021高一下·徽县月考)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曾几何时 , 我们的老祖先们还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刀耕火种,靠天吃饭的日子。而今的我们再也不必为吃穿而忧。 B . 虽然时间已近午夜,但我市BRT快速公交施工现场,灯火通明,机器轰鸣,人声嘈杂,各种声响不绝如缕 C . 金岳霖先生认为,学生论文出了问题,老师有重大责任,为人为学,必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D . 近年来,我县提出了“一城两区”城市发展规划,城市面貌随之发生了石破天惊的变化。
  • 8. (2021高一下·徽县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由于部分企业产权不清,管理体系不健全,使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以致难以适应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B . 冯小刚执导的《唐山大地震》在短短几周时间就取得了5个亿的票房收入,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讲述了一个修复被撕裂的亲情的感人故事所致。 C . 最近有关“北京地铁2元时代或将终结”的讨论,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实际上,大家可能忘了,从分段票价到一律2元,北京地铁票价已经历过多次调整。 D . “用电越多电价越高”,是未来对居民电价调整的方向,这无疑将体现中国节能减排的一个很好的例证。
  • 9. (2021高一下·徽县月考)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
    A . 娜(miǎo)  脉脉(mò)    峭楞楞(lèng)  蓊蓊郁郁(wéng) B . 如(pì)    沌(hùn)   潭寺(zhé)   一破屋(yuán) C . 菌(xùn)   荷(jì)    青马(cōng)  草人命(jiān) D . 事(xì)    稽(kuài)  庐(zhǒng)   山川相(liǎo)
  • 10. (2021高一下·徽县月考)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                 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

    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④它们看似陈旧

    ⑤生动地展示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

    A . ③⑤②⑥④① B . ②⑤⑥①④③ C . ④①③⑥②⑤ D . ⑥④①③②⑤
七、语言表达
八、材料作文
  • 13. (2021高一下·徽县月考) 春天繁花似锦,夏天燥热难耐,秋天残叶纷飞,冬天白雪皑皑。请写一篇和“四季”有关的记叙文或者抒情散文。

    要求:1.不少于800字。2.题目自拟。3.要求运用景物描写的手法,突出季节的特点。4.写出某个季节留给你对生活的点滴体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