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我们是农村的孩子,像一棵小草生长在田野,闻花香,听鸟鸣;也凭风吹,任雨打。承受自然的沐浴,向着旷野一路奔跑,迎着风雨健康成长……
我们是农村的孩子,睁大渴求知识的双眸坐在教室,聆听老师的教诲,接受知识的熏陶;吟诵着华章一路歌唱,手攥着书本茁壮生长……
亲爱的同学,如果说,田野给我们以生命的质朴,那么阅读给我们以生命的丰厚。
在阅读的世界里,我们将与任何人一样,赢得人生同样的起跑线,因为读书,是世界上门kǎn最低的高贵举动。
阅读吧,亲爱的同学!打开这薄薄的册子,记录我们心灵站立的姿态!
①给加点字注音,看拼音写汉字。
熏陶() 门kǎn()
②“卷首语”中的“卷”字与下列成语中的“卷”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开卷有益 B.风卷残云 C.卷帙浩繁 D.手不释卷
③末尾划线句从语气上来说是()
A.陈述句 B.感叹句 C.疑问句 D.祈使句
④从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临写。
(插页一)活动照片选登——论辩有理
今年5月×日,班级开展了“自媒体时代是否更容易接近真相”的辩论赛。小淳挑选了三张辩论赛的照片放入本插页。请你根据照片的内容介绍,按照要求完成照片旁的备注文字。
(插页二)名著阅读推荐——读书有法
我们读一本书,根据兴趣或读书目的的不同,可以分别采取“精读”或“跳读”“略读”的方法。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跳读则是主动地舍弃、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
小高运用此法阅读了《西游记》,分享如下:
例如,我很喜欢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的故事,用了精读法。我仔细阅读作者的回叙,就知道了孙悟空借芭蕉扇遭到拒绝的原因,也理解了“借扇”的艰难。我还比较分析了一借芭蕉扇被骗后,沙僧、猪八戒、唐僧三人关于是否“西行”的对话,剖析出他们各自的心理。而如“女儿国”等章节,我就略读了解一下故事情节,还有书中一些带有渲染夸张痕迹的人物外貌描写、打斗场面等,有时,我就跳过去不读。
(古诗阅读)
秋登宣城①谢脁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释)①宣城,即下文中的宣州。
(古文阅读)
严家桥记
(明) 严恪
刘溪之水,一出栗山之歇息陇,一出大山之亭子冈,悉去二十里许 , 逶迤盘回而合流于此,东浮五堰而下苏常。每时雨暴行,则洪涛泛溢,津涯莫测,舟楫莫能渡。虽野涨乍平,漫流不绝,亦为行旅之苦。
自元以前,少上数百步,有湾,曰“胡家湾”。胡氏筑居其阳,构桥济人,行者便之。桥后毁圮。至正中,吾季父北里翁别业于西浒 , 殖产于东涯,一水中隔,如百里之艰。计其四至,则溧阳抵东,宣州直西,广德据南,金陵指北,实为要津 , 未可任其毁圯也。于是,出赀购木,别建一桥,列五泓,起二十四柱,上纵横其木而覆以土。积旬而童子报成于予。予读《易》于茅斋之下,闻而喜之,遂掩卷临视,喟然叹曰:“斯孟子所谓徒杠①舆梁②民未病涉③者,信然哉!”
于是,徐步徘徊,见水光明浮,桥影参差,若长虹之驾云霄,独蜃之横沧海,轮迹络绎,揭厉④无虞,斯为一方之美举矣。至若春风和畅,花柳芬芳,帆樯集于其下,锄锸⑤纷乎 其前。载酒一尊,纵歌舒啸,诚足乐也。岂乐独乐寡乎?以桥所以济人也,济人非济一人也。善季父善能济人,故因所乐而记之。
《高淳县志》
(注释)①徒杠:走人的独木桥。②舆梁,能够行车马的桥。 ③病涉:为渡河发愁。④揭厉: 涉渡。 ⑤锄锸:两种翻地的农具。
善季父善能济人,故因所乐而记之。
①请你参照下面的链接材料,和小淳一起探究双桥、严家桥的结构形式,并说说理由。
链接材料:
唐代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赵州桥)就像 “初月出云,长虹饮涧”——《中国石拱桥》
②小高读完以上诗文,写了一段阅读随感,请你用自己的话补充完整。
小高:从前慢,“快”是人们出行的追求,水路行舟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诗文中的两座桥其实相隔不远,如果严恪先生赏完家乡的严家桥景致,他可以这样出行到宣城:
①,再赏一赏李白笔下的双桥美景:②。
,。
,。
(材料一)
(材料二)
腾讯文化:你觉得什么是好诗?
江弱水:这种问题最好不要回答,没有人能够给出完美的答案。
诗有各种各样的美,它有单纯的美,也有复杂的美;有格律的美,也有自由的美;有阳刚的美,也有阴柔的美。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没办法定于一尊。
那就操千曲而知音吧。你读了几百首诗,什么是好的你都知道了。你一说到心仪的东西,遗漏掉的只会更多。所以关于好诗是什么,我们最好不用去界定,因为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好诗,就像每个人心目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经典一样。
腾讯文化:
腾讯文化:你在课堂上怎么教学生欣赏诗?
江弱水:欣赏每首诗,角度都可能不同。有的诗要讲典故,有的诗要讲结构,有的诗要讲历史叙事,有的诗则是纯粹地谈它的语言,比如说象征、隐喻。所以走进每一首好诗的路径可能都不同,没有办法用千篇一律的方式去谈论。
走近每一个人的方式不一样,走进每一首诗的方式也不一样。因为有的诗像军人,有的诗像少女,有的诗像世故老人,各有各精彩。
腾讯文化:你觉得读诗对人生有何助益?
江弱水:读诗是闲下来的事。中国人民忙碌了太久,应该闲下来读点诗了,因为诗可以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丰富我们的内心生活。作为诗学研究者,我很幸运能够沉浸在诗的世界里。一般人不可能每天这么享受。
诗的研究者和普通读者的区别,就相当于一个花卉专家和一个爱花人的区别。有人愿意去买花、种花,有人只满足于远远地看花园里的花。我天天跟花打交道,应该对花有着更深的了解。但是面对一束鲜花时,一个普通爱花人跟一个花卉专家,感受是一样的。
对于一般的读诗的人的要求,就是不要满足于远远地看花,我们要去种花,至少我们要去买花,把花插在案头,来细细地端详。
①请在(材料一)中选出最能体现云雀特点的一处词句,进行理解感悟式批注。
②对(材料二)中画线句进行鉴赏评价式批注。
闻花香知冷暖
园林工作者多有这样的体验:当气温较高时,随处都可闻到花香,而且香气较浓,而当气温较低时,则只能在花的附近才能闻到香气,香气也比较淡。花香的浓淡,真的与气温有关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弄清“花香”是怎么回事。原来,在大多数花卉的花瓣里,有一种油细胞,能不断分泌出有香味的芳香油。这种芳香油易挥发,扩散到空气中的芳香油分子,刺激人的嗅觉器官产生芳香的感觉,这就是花香。所谓的香气浓淡,不过是进入人鼻孔中芳香油分子的多少罢了。实验证明,当其他环境因素(如风力、湿度、空气悬浮物)完全相同时,芳香油分子的扩散快慢主要受气温影响。气温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快,扩散也就越快。当然,扩散快慢还与花卉本身的芳香油分子密度(即花卉品种)有关。
在低温无风的天气里,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率变小,由花朵扩散出的芳香油分子大都聚集在花朵的周围,远离花朵处,芳香油分子的密度较小,几乎闻不到什么香气!只有靠近花朵,才能闻到花香。而在阳光艳丽、天气温暖甚至炎热之时,一方面,较高的气温加快了芳香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使其扩散加快。另一方面,花卉附近地面受热辐射后,近地层空气很快增温,热空气上升,冷空气又来补充,循环气流不断将花卉附近的芳香油分子带走,使得附近的芳香油密度减小,这就进一步加快了花卉对芳香油的分泌挥发,花的香味更浓,扩散得也更远,产生岀花香浓郁、香气袭人的感觉。
正是因为气温对花香扩散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古人常常用花香的浓淡来判断气温的高低。南宋诗人陆游在《村居书喜》中有两句诗:“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诗人用物候现象推测天气情况,现在看来,也颇有些科学依据。
只有,花香的浓淡才主要受气温影响。
理由:
①当然,扩散快慢还与花卉本身的芳香油分子密度(即花卉品种)有关。(结合上下文,说说括号中的文字的作用)
②南宋诗人陆游在《村居书喜》中有两句诗:“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分析引用诗句的作用)
专业人士预言,未来10年,人工智能将加快突破,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拓展,带来更具冲击力和颠覆性的体验。
你想象过未来人工智能会怎样参与你的生活吗?请以“它来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在答卷之上填涂所选作文项。
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在2019年10月印发了《关于在中小学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增强生态环境意识的通知》。《通知》明确:根据国家“限塑”要求,努力实现“无塑开学季”,学校不得强制学生使用塑料书皮,尤其不能使用有问题的塑料书皮。
看到这则通知后,请你给小学生写一封信。
要求: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在答卷之上填涂所选作文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