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刊号 | 文章 | 作者 |
1917年2月 | 《新青年》第2卷第6号 | 《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 | 吴虞 |
1917年5月 | 《新青年》第3卷第3号 | 《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 陈独秀 |
1918年10月 | 《新青年》第5卷第5号 |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 李大钊 |
年份 | 苏联 | 亚非拉 | 欧美 |
1949(共7期) | 33 | 1 | 2 |
1950(共24期) | 46 | 5 | 15(关于抗美援朝) |
1954(共24期) | 26 | 7 | 8 |
1955(共24期) | 21 | 9 | 10 |
1960(共24期) | 11 | 15 | 6 |
1966(共5期) | 1 | 1 | 0 |
时期 | 论断 |
新中国成立初期 | 毛泽东强调:“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 |
改革开放后 | 邓小平指出:“要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改善武器装备,加速国防现代化。" |
英国 | 法国 | 德国 | 美国 | 其他 | |
燕汽时代 | 39.4 | 16.8 | 9.2 | 24.3 | 10.3 |
电气时代 | 15. 8 | 9.1 | 17.7 | 40.4 | 17 |
电子时代 | 12.7 | 3.9 | 5.5 | 65.2 | 12.7 |
信息时代 | 4.3 | 4 | 10 | 64.3 | 17.4 |
材料一
独尊儒术后,董仲舒以政府要员和正统学者的身份对存在争议的“天谴灾异”理论进行了肯定。在政治方面,“天谴灾异”理论将君主的无道行为对应为天降异象、火山地震、伤败乃至失去政权等层次,使君主注意自己的言行,并根据五行之间的关系来推演政治司法活动,提出自然界的突发变异与政治上的失误有关。历朝历代统治者常常会因灾异而联想到冤狱,并由此产生录囚、热审、大赦等制度,以弥补封建司法体系自身存在的缺陷。
——摘编自李林晓《道家、阴阳家对董仲舒法律思想的影响》
材料二
朱熹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认识到儒家思想对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他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关注社会基层民众的日常言行、所作所为,希望从基层着手,改变家族与村落,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他对基层民众做了“理”上的规定,并潜移默化地对他们进行渗透,久而久之,民间便出现了因受到不公平待遇而喊出“伤天害理”“天理何在”的流行语言。朱熹还编著了《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等都提出了道德性的行为规范。
——摘编自樊树志《朱熹新儒学:从“伪学”到官学》
材料
在近代中国,救亡的历史任务唤起了中国式的启蒙,启蒙的核心内容就是民主。近代中国最大的民主就是完成救亡与启蒙这两大历史主题,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民主在承载救亡与启蒙的历史任务的同时,也被阶段性演进的救亡与启蒙所修剪和修正。客观地讲,历史主题就是中国民主必须遵守的历史规定性。民主的选择与建构,从形式到内容都必须接受救亡与启蒙的检验。实现民主在内容、形式上同救亡与启蒙两大历史主题相统一,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构成了整个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与演化的中轴线。
——摘编自刘永春《近代中国救亡与启蒙中的民主问题研究》
根据材料,围绕“近代中国救亡、启蒙、民主”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材料一
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这与意大利城市生活的发展有很大关系。意大利的城市以工商业和银行业致富,城市生活丰富多彩,世俗生活和个人的发展受到重视,这为思想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沃土。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才辈出、众星云集。14世纪,佛罗伦萨产生了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三位著名的开拓者。文艺复兴盛期出现了“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在当时意大利的社会生活中,才干、手段和金钱代替了出身门第,成为任何出身的人爬上社会高层的阶梯,人们藐视关于来世或天堂的虚无飘渺的神话,追求物质幸福及肉欲上的满足,反对宗教禁欲主义。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拿破仑说:“大革命是思想家的业绩。”路易十六也曾哀叹:“伏尔泰和卢梭亡了法国。”从美国的《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到欧洲封建君主国家的“开明专制”,在世界各国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过程中,无论根据本国历史条件采取哪一条道路,都得从法国启蒙思想中找到理论武器。但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自由”“平等”“人权”等基本政治口号,尽管在当时是进步的,但含有特定的阶级内容。所有启蒙思想,包括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内,提出“意见支配世界”和“理性支配社会”都无例外地陷入唯心论。而且启蒙思想家们设计的“理想王国”也并不如想象的那样美妙。
——摘编自黄振等《世界近代史重点和理论问题研究》
材料
商鞅变法从土地制度改革入手,推行封建国家土地私有制,在此基础上按军功爵制分配国家土地,并推行实物地租制改革,对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商鞅采用与推行农战结合政策相适应的鼓励农业生产的财政政策,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秦国的农业生产取得显著的发展;通过实物地租制将粮食等农产品收归国家掌控,实现了富国的目标。商鞅通过整顿户籍制度,进一步掌握秦国的人丁兵源,为国家赋税徭役的征派奠定了基础。商鞅推行军功爵制,将军功与利益挂钩,调动了士兵作战的积极性,提高了军队的作战能力,实现了强兵的目标。商鞅变法的成功在于其“令出必行,取信于民”,在于“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秦孝公在位时,由于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全力支持,商鞅变法得到较顺利的推行,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但在秦孝公去世后,旧贵族势力对商鞅反攻倒算,由此造成商鞅叛逃被杀的悲剧。
——摘编自李玉环《商鞅的财政改革》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日关系在远东地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两国关系又在很大程度上为两国外交理念所左右。战后初期,美国外交充满了自由主义因素,日本的外交则深受现实主义的影响并富有进攻性。受此影响,美日两国在太平洋岛屿问题和中国问题上分歧严重,双边关系也随之恶化。(美国)共和党政府上台后,现实主义开始主导美国外交;而日本迫于内外环境的压力,其外交更多地展现出防御性现实主义的色彩,并积极与美国改善关系。这种外交理念的变化使得两国协调一致并解决了诸多争议性问题,促成了双边关系的缓解。
——摘编自戴宇、石瑜珩《一战后美日外交理念的转变及其对两国关系的影响》
材料
朱继圣(1894-1972),浙江鄞县人,著名实业家,少时便考入浙江第四中学,后留学美国攻读经济学和银行学,获硕士学位。1919~1920年,朱继圣进入美国企业实习;1926年,出任北京仁立公司经理后,多次出国考察,不断提高地毯质量,将自己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1930年,在天津建立“仁立”毛纺厂,生产出著名的“天马牌”毛纺织品。为了让企业走上新的经营道路,他注重了解市场需求,着力打造品牌形象,用人唯才,资助青年职工外出求学,鼓励职工提高自身文化水平。抗日战争期间,朱继圣主动放弃日本军界生意,将羊毛染成黑色和深蓝色,防止日军征用为军装材料。新中国成立后,他从国外调回资金以恢复生产的做法,很快轰动全国,天津、上海等商户纷纷响应。
——摘编自肖桂林《朱继圣:一个民族企业家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