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1-05-24 浏览次数:146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 1. (2021高二下·河南开学考) 《国史十六讲》提到,在皇帝和皇太后的全力支持下,张居正把内宫(皇帝)与外朝(政府)的事权集于一身,成为明朝权力最大的内阁首辅。张居正经常对下属说:“我非相,乃摄也”。意思是他并非一般的丞相,而是“摄政”(代帝执政)。对这一历史现象的本质理解准确的是( )
    A . 内阁首辅是名副其实的丞相 B . 内阁此时已经取得了法定的地位 C . 张居正提升了内阁首辅之权 D . 内阁权力加大是君权强化的产物
  • 2. (2021高二下·河南开学考) “雅典民主政治中的自由并不像一些西方学者所宣称的那样,相似于现代西方民主政治中的自由。虽然它们具有相同的一面,但二者的区别同样明显,而且是根本性的。耐人寻味的是,当代西方的古典学者明显忽视它们的区别,而强调其相似性。”据此可知,雅典民主( )
    A . 是少数人的民主 B . 孕育了某些现代民主原则 C . 缺乏自由平等精神 D . 是现代民主政治的直接来源
  • 3. (2021高二下·河南开学考) 梁朝史学家沈约甚至说九品中正制是“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胄高卑”。南朝时期,在中正的评议中,所重视的只是魏晋间远祖的名位,中正的品第反成无足轻重的例行公事。据此可知,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度(   )
    A . 成为了选官的最主要制度 B . 选官的标准发生根本性变化 C . 因为士族势力没落而调整 D . 为科举制的开创奠定了基础
  • 4. (2023高二下·定远开学考) 文官为终身职业,任期有法律保障,故在资本主义国家发生政府危机之时,或在内阁换班和总统换马之际,他们能够使政府公务照常进行,持续有序地治理社会,因而成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这说明西方文官制度( )
    A . 杜绝了专制局面的出现 B . 确保了文官队伍的优良素质 C . 消除了官员的腐败现象 D . 保证了资产阶级统治连贯性
  • 5. (2021高二下·河南开学考) 汉律最初是在秦律基础上制定的,后开始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在无法律明文规定时,则以儒家经文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这一现象反映出汉律(   )
    A . 废除秦律,维护统治 B . 以礼入法,儒法融合 C . 神化皇权,强化专制 D . 损益秦法,巩固统一
  • 6. (2021高二下·河南开学考) 公元前509年,瓦勒里乌斯当选罗马执政官后,颁布法律规定:“公民在遭到官吏给予的死刑、鞭笞或罚款等惩罚时,都有权上诉。在上诉期间,他不应受到官员的处罚。”这体现了罗马法(   )
    A . 注重维护私有财产安全 B . 重视保护公民的权益 C . 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 程序繁琐且形式单一
  • 7. (2021高二下·河南开学考) 列宁曾指出:“凡是居民生活习惯特点或民族成分不同的国内的各个区域,都应该享有广泛的自我管理和自治,其机构则用普遍、平等、秘密的投票方式来建立。”这可为我国下列哪一制度的实施提供理论借鉴( )
    A . “一国两制”构想 B . 村民自治制度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 经济特区制度
  • 8. (2021高二下·河南开学考) 1972年,针对尼克松访华的转播问题,美方提出由美国卫星转播,中国政府提出,中国租用美国卫星,由美国缴纳合理费用后使用。这体现了当时中国外交 (    )
    A .   仍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 B . 意在强调中国的主导地位 C . 表现出了强烈的主权原则 D . 蕴含了反对霸权主义思想
  • 9. (2021高二下·河南开学考) 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以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 )
    A . 布雷顿森林体系 B . 世界贸易组织 C . 北美自由贸易区 D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10. (2022高一上·濮阳月考) 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出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下列对“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人丁为本”的两税法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 两税法取消丁税,减轻了广大贫苦人民的税收负担 B . 两税法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 . 两税制下封建国家改变了赋税的征收标准和收税时间 D . 两税法简化税收明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 11. (2021高二下·河南开学考)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体现了维护社会治安、教化乡里、规定身份等级、稳定宗族组织、限制人口自由迁徙等诸项社会整合功能。清代科举考试要求考生必须在原籍地、以本身所属户籍类别参加。这反映了户籍制度的实质是( )
    A . 维护儒家伦理道德 B . 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C . 限制了人口的流动 D . 保证选官相对公平
  • 12. (2021高二下·河南开学考) 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英国颁布一系列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让大量私有部门和志愿部门参与到地方自治中来,从而使得地方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了。材料反映了( )
    A .   西方政府行政能力的削弱 B . 西方福利国家政策的调整 C . 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建立 D . 西方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
  • 13. (2021高二下·河南开学考) 远古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逐渐从依靠原始的渔猎、采集等寻找食物转变为主要依靠饲养和种植获取食物。这种变化反映出( )
    A . 种植经济是农业兴起的重要标志 B . 农业成为古代社会基本生产部门 C . 种植经济根本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 D . 农业和畜牧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 14. (2021高二下·河南开学考) 从16世纪50年代开始,欧洲的自然科学家对数千种未知物种进行了分类,从而确定了适应欧洲不同气候和土壤的部分物种,其中的一些食物物种对欧洲人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反映出( )
    A . 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 B . 世界联系加强影响人类物质生活 C . 欧洲饮食结构变化引发商业革命 D . 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
  • 15. (2021高二下·河南开学考) “从西汉中期耦犁推广以来,我们看到农业工具不是继续向大型、高效方向发展,而是逐步被改造得更加……轻便灵巧。”材料中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特点( )
    A . 有利于男耕女织的家庭生产 B . 适应了小农经济的生产需要 C . 满足了自给自足的生产要求 D . 推动了农业生产经营社会化
  • 16. 德国政府希望利用“工业4.0”的巨大潜力来夯实其制造业的基石。如果零件本身能够与生产设备进行交互,或者零件在需要修理时能够自我完成修理,当人、机器和工业生产过程能够实现智能联网时,就实现了“工业4.0”。这表明德国经济的变革( )
    A . 兼顾到全球经济的全面复苏 B . 突出了信息革命的效用 C . 致力于挖掘德国经济的潜能 D . 构建起完整的工业体系
  • 17. (2021高二下·河南开学考) 明朝白银货币化“把国家财政活动推到快速运转的经济旋流中,从而造成了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凝重稳定的社会结构偏离传统运行模式”。材料表明,明朝白银货币化( )
    A . 是海外贸易发展的结果 B . 使明朝的社会迅速转型 C . 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 . 破坏了稳定的社会秩序
  • 18. (2021高二下·河南开学考) 16—17世纪,荷兰人发明了银行票据和支票来解决不同地区的商人使用不同货币的问题,又创建了当时世界上最早、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金融市场体系来解决商贸发展的投融资等问题。据此可知,当时荷兰金融业兴起的背景是( )
    A .   专制王权不断发展 B . 欧洲封建制度加速崩溃 C . 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D . 地中海沿岸经济较繁荣
  • 19. (2021高二下·河南开学考) 14世纪,私人府邸、市政机关、行会大厦等新建筑逐步占据西欧城市的中心位置,教堂的位置则变得次要。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西欧的城市建设( )
    A .  促进了人文精神的萌发 B . 反映了宗教改革的要求 C . 推动了民主政治的构建 D . 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20. (2021高二下·河南开学考) 中国古代的“卫生”常与“养生”相连。1905年,在借鉴日本等国国家卫生行政的基础上,清政府设立“卫生科”,次年升格为“卫生司”,“掌核办理防疫卫生、检查医药、设置病院各事”。这表明( )
    A . “卫生”被纳入地方行政管理 B . 近代“卫生”概念获得国家认同 C . 传统意义上的卫生观念彻底消除 D . 清末新政实现了卫生服务的普及
  • 21. (2021高一上·龙江月考)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形成了十数个地域文化,如河北地区的燕赵文化、山西的三晋文化、内蒙古地区的草原文化、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文化、山东的齐鲁文化等,这些地域文化同中有异、异中见同。这反映了( )
    A . 诸侯纷争 B . 中原文化的中心地位    C . 百家争鸣 D .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 22. (2021高二下·河南开学考) 有学者指出,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儒孝伦理在汉译佛经中被提升到相当突出的地位,如梵文佛经《六方礼经》在汉译过程中增加了子女事亲尽孝的义务规范。据此可知( )
    A . 佛教逐渐儒学化发展 B . 儒释思想开始出现融合 C . 中外之间的交流频繁 D . 民族交融趋势不断增强
  • 23. (2021高二下·河南开学考) 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是日本奈良时代的遣唐留学生之一。他先在长安太学学习,毕业后参加唐朝科举考试,于开元年间高中进士。历仕三代皇帝,唐肃宗时官至左散骑常侍兼安南都护,曾以大唐使节身份回访日本。这表明当时中国( )
    A . 科举制度对应试者没有身份限制 B . 科举考试制度被日本所仿效 C . 具有世界大国开放与自信的胸襟 D . 吸收融合了世界各国的文化
  • 24. 中国的炼丹术传入阿拉伯,直接推动了阿拉伯炼丹术的兴起,阿拉伯炼丹术又影响了欧洲炼丹术,而现代化学便是在欧洲中古时期炼丹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说明( )
    A . 中国古代科技成果都通过阿拉伯人西传 B . 中外科技文化交流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 C . 同一科技成果在中西方的发展进程趋同 D . 中国古代科技外传以自然科学理论为主
二、非选择题,共计52分。
  • 25. (2021高二下·河南开学考) 举荐和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武帝时实行察举制,设置孝廉、茂才、贤良方正等科目,通过地方举荐、中央任命的方式选拔人才。如果出现举荐不实或失真,察举者要受到惩罚;被举者任官后,一旦出现贪污腐败,不仅自己要受到惩罚,还会牵连到察举者。为了保证人才质量,东汉顺帝时,限制了察举年龄,引入了考试机制,并通过中央及地方的监察机构对察举推荐、考试复核的过程予以监督考察。

    ——摘编自薛德枢、徐杰《汉代察举征辟制度评析及其借鉴意义》

    材料二:唐代科举是一种荐举性质的考试制度。宋初围绕消除荐举因素,对科举考试规则进行了一系列的细化完善。由多名考官分工负责,考官实行锁院制,考官及考试相关人员亲属实行别试,特别是对考生试卷实行糊名和誉录的办法,取消公卷制度等一系列措施,使得科举考试变成了“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的纯粹考试制度。

    ——摘编自卓进、蔡春《论唐宋科举考试性质变迁》

    1. (1) 据材料一,指出汉代举荐官员的依据以及为避免举荐可能带来的弊端而采取的举措。
    2. (2) 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代科举考试规则变化的主要着力点,并简析其主要目的。
    3. (3) 据材料一、二,分析举荐和考试在汉、宋两朝官员选拔机制中地位的主要差异,并说明两者本质意图的一致性。
  • 26. (2021高二下·河南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晋游日记》中记载“汾平两郡(汾州府和平阳府),多以贸易为生。利之十倍者,无如放官债,富人携资入都,开设账局。”咸丰三年(1853年)王侍郎奏:“闻账局自来借贷,多以一年为期。五六月间,各路货物到京,借者尤多。每逢到期,将本利全数措齐,送到局中,谓之本利见面。账局看后将利收起,令借者更换一券,仍将本银持归,每年如此。”

    ——摘编自黄鉴晖《山西票号史》

    材料二 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于1606年经市议会批准,1609年正式开始营业。这家银行接受存款、转账、开发汇票的业务,它还有权兑换货币、买进金银和外国铸币、铸造法定货币等。当时规定所有价值在600弗罗林以上的票据只有通过银行才能办理,所以几乎每个商人都在银行开立账户。但是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不向客户提供任何个人贷款,也不允许私人账户透支。存入该汇兑银行的存款由阿姆斯特丹公司担保,一直到1683年,该银行都为票据交换提供免费服务。尽管类似的银行迅速在汉堡、米德尔堡、纽伦堡等城市建立(据估计,到1697年欧洲已有25家公共银行),但是没有一家银行具有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这样的信用和实力。1721年,该行共有2918个账户,价值共达28886000弗罗林。阿姆斯特丹的汇票是万能的通行券,几乎在世界各地都能承兑。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 中国出现的最早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新式银行机构是由外国人设立的。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英国丽如银行在香港和广州同时开设了分行,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外国银行。此后外国银行逐渐增多,并多集中在上海。1879年5月,清政府在上海成立中国通商银行,这是一家仿效西方银行成立的有限股份制银行,也是中国银行业第一家以“银行”命名的银行。从此,结束了我国银行业只有牌号(如票号“日昇昌”、钱庄“福康”等)而没有“银行”字样的历史。以金融业为例,晚清改革后期,帝国沿海城市的金融业已经建立起了严格的信审、银监机构以及相关流程。到1936年,中国金融机构相对完善,出现了除银行外,还有信托公司、储蓄会、保险公司、钱庄银号、典当等多种类型的金融机构,且资产总额创历史新高,达到了82.06亿元。

    ——摘编自邵娜、李婧《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1. (1) 根据材料一、二,比较账局和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的不同之处。
    2. (2) 据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国以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发展的特点。
    3. (3)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国近代金融业发展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 27. (2021高二下·河南开学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又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孟子见梁惠王时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接着孟子向梁惠王讲了一番大道理,提出“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展”。汉代董仲舒的“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成为后世儒者的至理名言。董仲舒在其《春秋繁露》中提道:“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体莫贵于心,故养莫重于义。”朱熹甚至认为“义利之说乃儒者第一义”,他的学生北溪先生陈淳更明确地说:“义与利相对而实相反,才出乎义,便入乎利,其间相去甚微。……义者,天理之所宜;利者,人情之所欲。”因此,理学家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洪秀全设计的“人间天堂”,康有为规划的大同世界,谭嗣同的仁学理想,孙中山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以实现三民主义社会的蓝图,章太炎、朱执信等人对零星的社会主义思潮充满兴趣,李大钊等人一度崇尚无政府主义,这些都是对理想社会的构想与追求。为达到变革社会政治的目的,他们常常糅合中西文化,自觉不自觉地将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相混淆:康、梁等引进平等观念,比附于墨子的“爱无差等”,将西方议院制与中国古代明堂制相提并论;章太炎将现代地方自治看作明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翻版;孙中山则将自由与中国人的“自私”相等同。

    ——摘编自徐杨《传统社会心理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变革思想的制约》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朱熹等思想家的共同价值观及其目的,并分析该共同价值观对中国产生的长远影响。
    2. (2) 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孔孟等古代中国思想家相比,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价值观的特点,并说明此特点形成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