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 | 厂数(家) | 日生产面粉数(包) |
1914 | 63 | 52750 |
1918 | 99 | 123330 |
1919 | 104 | 137810 |
1921 | 131 | 215370 |
材料一 1906年清政府确立“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宗旨,其中“尊孔”要求“无论大小学堂,宜以经学为必修之课目”。继之,1907年清政府又在其颁布的《整顿学务谕》中重中经学“固人心”之用,要求在整顿学务中务必“以圣教为宗”。这都进一步巩固了读经讲经课程在中小学堂课程中的地位。但实际大相径庭,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各省学堂“多藏非圣无法之书,公然演说,于读经讲经功课钟点,擅自删减”。自宜统元年伊始,清政府对中小学堂读经讲经课程分别进行两次变更,使得读经讲经课程基本呈现钟点、内容逐渐减少的趋势。
——摘编自马兴才,李先明《清末中小学堂读经讲经课程设置演替的历史考察(1901-1911)》
材料二 民国教育总长蔡元培认为:“教育事业当随时事而转移。专制国之教育,与共和国迥乎不同。”因而,临时政府颁布了新的教育宗旨:“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蔡元培定义:“所谓道德教育,是自由、平等、博爱的知识传播给人民,从而使之产生正确的观念。”
——摘编自郭秉文《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
材料三 清末民初课程设置(高等小学)
必修 |
选修 |
||||||||||||
清末 |
修身 |
读经讲经 |
中国文学 |
算术 |
中国历史 |
地理 |
格致 |
图画 |
体操 |
手工 |
农商 |
||
民初 |
修身 |
国文 |
算术 |
中国历史 |
地理 |
理科 |
手工 |
图画 |
唱歌 |
体操 |
农业(男) |
||
缝纫(女) |
|||||||||||||
——摘编自陈景磐编.《中国近代教育史》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疆域辽阔,村庄星罗棋布。全国的自然村落1990年是377.3万个,2010年减少到273万个,到2015年减少到264.5万个。近年大量村庄合并和新型社区的崛起,极大地改变了乡村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原来自然分散、熟人性的、以乡土生活为主的村落共同体,在快速消失,代之以更多集中化的陌生性的、以非农生活为主的新社区。这意味着整个农村社会发展已处于非常重要的转型阶段。
材料二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部分著作
著作 |
作者 |
出版信息 |
《屯堡乡民社会:九溪村》 |
孙兆霞等 |
2005年 |
《城市化中的石牌村》 |
郑孟煊等 |
2005年 |
《李集村:农民生产和生活的60年变迁》 |
林刚 |
2010年 |
《李罗侯村76年的变迁》 |
朱文强 |
2011年 |
《一个北方村落的百年变迁》 |
林聚任等 |
2013年 |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翼主编《改革开放40年社会发展与变迁》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战争进一步加剧了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爆发了席卷全国的农民运动,迫使沙皇政府走上了“自上而下”的改革道路。1861年改革虽然是在农奴主主持下进行的,但就其内容而言,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了地主对农民的封建统治权力,使2100—万农民从农奴制的枷锁下解放出来。为适应新的经济关系,又对政治上层建筑作了局部调整。这些变革毕竟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农奴制的废除成为俄国社会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摘编自吴于魔、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熙十八年(1679)七月庚申,北京及周围发生了该地区有文献记载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震后4小时之内,康熙已经召集内阁、九卿等各部门满汉官员,商讨应对措施;第三天,康熙派人前往周边地区查看灾情并上报朝廷;第六天,赈济银两已直接发放到受灾最严重地区的灾民手中……御史官员甚至皇帝本人对勘灾、赈灾及灾后重建过程进行监督。此次地震的赈济工作,以中央财政支付为主,康熙帝直接拨出帑银,让散赈官员到灾区发放给灾民。地方宫员,则承担起勘察灾情,维护日常生产生活秩序。期间,康熙帝还谕令各衙门官员将上谕特别是有关对灾区灾民赈济措施的上谕“通谕内外军民人等,咸使闻知”,使灾区的百姓切实感受到朝廷抗震救灾的决心和帮助,消除恐惧。
——摘编自汪波《康熙十八年京畿大地震的应急机制》
材料二 京师为首善之区,盛京为“发祥之地”。清政府非常重视这些地方的防疫,“康熙四十二年(1703)八月,“文登大疫, 民死几半”,而北京无染。康熙帝将承德山庄开辟为满蒙贵族专用的“避痘所”,并多次亲派医师前往东北地区为满蒙子孙种痘。八旗之外的民人境遇就悲惨了,他们种痘相对较晚,上海居民种痘的文字首见于道光年间。
——摘编自高中华《清代如何防疫?》
请回答:
试题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