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南)齐和唐朝实行“和市”比较表
时间 | 地区 | 收购土特产品种类 | 政府花费金额 |
(南)齐(489年) | 建康、扬州、荆州(今湖北) 等地 | 粮食、麻布、丝、绢等 | 约7410万(约折布75万匹或米近370万石) |
唐(749年) | 关内、河东、河西、比右(今豫、晋、陕、甘等地) | 粮食、麻布、丝、绢等 | 约折来114万石 |
表1可以用来说明( )
材料一 近代西欧有地方自治传统,自治市的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工业革命后,为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西方国家把城市分成为若干小区来负责教济,社区组织开始形成。二战后,社区发展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社区在政府的管理和组织下,提供生活服务、教育、休闲娱乐福利、卫生保健等,还参与相关的城市规划、土地政策等地方政府的决策。各国政府还在社区管理中引入企业管理办法,把原先由政府承担的很多事务交给市场和社会。20世纪80年代以后,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使基层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据姜汎《社区在西方:历史、理论与现状》
材料二 伴随着“一五“计划的实施和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战市职工被纳入诸加工业、交通、营业、物质、金融、文化、教育等类型单位。单位对工作人员支付工资,还履行住房、医疗、食堂服务、商业服务、子女入托,甚至子女中小学教育等社会性服务功能,所谓“单位办社会”。一个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几乎都依赖于“单位"。30 年间,劳动者在各单位之间的流动比例较低。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单位内部的商业、食堂、学校等服务功能逐步社会化、市场化。
——摘编自郑撼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监》
材料 汉代出现的“风流一词,指社会风尚(风气)及其流播,并被赋予了懦家的“教化“和“移风易俗”之义,《后汉纪》《后汉书》以“风流”形容汉末党“名士”的正气、风骨及共影响。两
晋时,是名士必风流、风流成为名士的要件,其主要内涵为精神、个性之美.特别是神韵、仪态之美。南朝的吴歌、西曲中,进而在梁陈宫体诗乃至唐代诗歌中,风流的意涵已指向“佳丽”的服饰声色之美.指向两性间缠绵浪漫的情爱。成为“风流“涵义的重要构成。
——摘编自牟发松《说“风流"——其涵义的演化与汉唐历史变迁》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批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材料. 北魏建国以来,侍奉在拓跋皇帝近旁的侍臣集团组成“内朝”,他们几乎全由鲜卑等胡族人士组成,其上层参与国家大政,使“内朝”还步扩大为发挥国家中枢作用的政治组织。孝文帝亲政后,颁布《职员令》,确定百官分秩品,官员分九品,每品又分正、从,共18个品级。又仿效汉魏南朝,建立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孝文帝认为“门第高贵的君子,即使无治世之才,也会有很好的德行”,反对“只讲才能,不拘门第”,诏令诺郡中正按门第高低排列本地姓族,吏部必须依据门第等级来选拔官吏。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 1927 年4月,法国外长白里安发表对美国的特别声明,提议同美国缔结“废除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永恒友好”条约。美国则提出,必须“使主要大国都加入这项公约,这些国家将通过公约放弃以战争作为执行国家政策的工具”。1928年4月,美国单方西就此事征求英、德、日各国政府的意见。
经过各国之间的谈判,1928年8月,美、法、英、德、日、意等15国在巴黎签署了条约,即《非战公约》。公约声明,各缔约国要废弃以战争作为执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只能用和平方法处理或解决彼此问题的争端或冲突。同时,各大国在签署条约时都提出了保留条件,法国提出每个国家应保留合法的防御权,英国和美国都提出保留“自卫权”,而日本提出在“满洲”可以进行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对德日主要战犯的审判,就是根据该公约的相关条款进行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篇》
材料 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科学家传记文学基本上是一片空白。1978年,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发表,让人们在走近科学家陈景润的同时感受到科学春天的融融暖意。1978年形成了以写科学家为中心的报告文学热潮.
1999年近3个月中,全国有115家出版社出版了200多位科学家的自传或其生平事的图书,科学家传记已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青睐。这些图书中既有传统科学家和新型科学家传,又有国防科技科学家传和华裔科学家传。图书描写了一大批传统知识分子科学家历经风霜和磨难,在各自的科学领域不断拼搏的精神。“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华罗庚归国时的这句话正成为当时广为传诵的名言。
——据全晨《当代科学家传记文学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