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 a、c均能与NaHCO3反应放出CO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A |
向某植物油试样X中滴入溴水,振荡后溴水褪色 |
X的碳链上含有碳碳双键 |
B |
向溴代经Y中加入NaOH醇溶液,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Br2的CCl溶液,溶液橙色逐渐褪去 |
Y一定是C2H5Br |
C |
室温下,用精密pH试纸测得相同浓度CH3COONa溶液的pH 比 HCOONa溶液的大 |
甲酸的酸性比乙酸的强 |
D |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热片刻后,再向其中加入新制Cu(OH)2 , 加热无红色沉淀产生 |
蔗糖未发生水解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则反应 的 =
以NH4Fe(SO4)2·12H2O作指示剂,用C2 mol·L-1 KSCN 标准溶液滴定上述剩余的Hg(NO3)2
[ Hg(NO3)2+2KSCN = Hg(SCN)2+ 2KNO3];滴定至终点时消耗KSCN溶液V2 mL。该木薯肉样品中所含HCN的质量分数cHCN)=(用c1、c2、V1 、V2表示)。
①只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②碱性水解后酸化,得到两种产物,其中-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步骤1.在三口烧瓶中加入3.5g (0.025mol) 水杨酸 、
15mL (0.375mol) 甲醇、1mL浓硫酸,几粒沸石,在85~ 95℃加热回流1.5h (装置如图所示)。
步骤2.向回收甲醇后剩余液中加入10mL水,振荡、静置,分液出有机相。
步骤3.有机相依次用水、10%Na2CO3 溶液、水洗涤。
步骤4.干燥,蒸馏并收集221 ~224℃馏分。
①图中仪器W的名称是
②步骤3,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 第二次水洗的目的是。
③合成水杨酸甲酯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中加入过量甲醇的目的是。
(Ⅰ)
(Ⅱ)
(Ⅲ)
维持n(H2):[n(CO2)+n(CO)]=75:25, CO、CO2以及n(CO2):n(CO)=1:2,用不同催化
剂时甲醇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①平衡常数K3=(用K1、 K2表示);△H0 (填“>"或“<”)。
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填标号)。
A.催化剂Cu/ ZnO不能催化反应(I)
B.催化剂Cu/ZnO在温度低于480K时活性很低
C.图中a点所示条件下,延长反应时间能提高甲醇的产率
D.图中b点所示条件下,若增加H2的浓度不能提高甲醇的产率
③400K时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CO和H2 , 使c(CO)=0.10mol·L-1 , c(H2)=0.20mol·L-1 , 且只发生反应(II); 平衡时c(CH;OH)=0.08mol·L-1.该温度下反应(I) 的平衡常数为
①AlCl3溶液中Al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Ca5(PO4)3OH的Ksp为6.8X10-37 , 其溶度积常数表达式为Ksp[Ca5(PO4)3OH]=。
=1:1:1加入水中,实验测得不同pH下,氨态氮和PO43-的去除率如图(a)所示:
已知: (I) 去除的主要反应为: Mg2++NH4++HPO42-+6H2O MgNH4PO4 6H2O↓+H+ ,
(II)室温时,Ksp(MgNH4PO4 6H2O)=2.5X10-13 , Ksp[Mg(OH)2]= 1.8x10-11 , Ksp[Mg3(PO4)2]=6.3X10-31。
①pH在8.5~10.5时,氨态氮和PO43-去除率随pH增大而增大,其原因是(从平衡移动角度说明)。
②当pH> 10.5时,氨态氮和PO43-去除率随pH增大而减小,其原因是(从平衡移动角度说明)。
①装置工作时,H+向极(填“X”或“Y")室迁移。
②X极上(CH2O)n→CO2 的电极反应式为;
Y极上NO3-→>N2的电极反应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