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纪年 | 公元纪年 | 太学博士 |
汉宣帝元康二年 | 前64年 | 1500人 |
汉元帝永光五年 | 前39年 | 2500人 |
汉成帝阳朔四年 | 前21年 | 4000人 |
居摄三年(王莽摄政) | 8年 | 10000人 |
公元前1世纪的某一天,古罗马的执政官恺撒大帝穿着灿若朝霞的丝织长袍进入剧场,在场的百官及贵夫人们惊叹声此起彼伏,觉得恺撒大帝简直“帅呆”了。于是穿中国锦衣绣服,成为当时男女贵族的流行时尚。
分析:情境中恺撒大帝的丝袍是通过中国对外交流的一条重要商路得到的,这条商路被称为什么?谁开辟了这条商路?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为管理西域的军事、政治,保护往来商旅而设置了什么机构?
材料一 丝绸之路是一条活的道路,不同时代都有不同时代的丝绸之路。汉唐丝绸之路的基本走向,陆路从长安或洛阳出发,海路则从东南沿海出发,到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和地中海,乃至北非东岸。只要丝路是活跃的,沿线的国家和城镇也会随之活跃,丝绸之路随着不同时代的政治、宗教等的变迁而有所变化。如从北朝到隋唐,中国与萨珊波斯一直保持非常友好的关系,相互之间除了政治声援,还有多彩的文化交流,不论是作为物质文化代表的金银器,还是作为精神文化的景教、摩尼教,都从波斯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
——摘编自荣新江《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
材料二
材料一:
时代 |
代表人物 |
主要主张 |
春秋 |
孔子 |
①(核心思想) |
战国 |
② |
“民贵君轻” |
秦朝 |
③ |
焚书坑儒 |
汉朝 |
董仲舒 |
④ |
材料二: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在秦朝,一次是汉朝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其对文化上危害也最长远。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
——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
材料三: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竟胜。
——(日)岛南戈吉郎《诸子百家》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摘自李白《古风》组诗
材料二:
人物 类别 |
秦始皇 |
汉武帝 |
政治 |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地方上建立 ① |
颁布“推恩令”;削爵除国; 建立刺史制度 |
② |
统一货币、度量衡 |
盐铁专卖,统一铸造五铢钱 |
思想 |
“焚书坑儒” |
接受董仲舒“ ③ ”的建议 |
军事 |
北击 ④ ,修筑长城 |
漠北战役 |
材料三:
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