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二...

更新时间:2021-07-11 浏览次数:68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卷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如下图是某同学进行历史学习时的课堂笔记,其内容对应的朝代是( )

    A . 唐朝 B . 清朝 C . 明朝 D . 宋朝
  • 2. “街南桑家瓦……其中大小沟栏五十月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另外还有旧曹门街的朱家桥瓦子,大内前汴河大街西的保康门瓦子……”。材料反映宋代都城( )
    A . 社会分工完善 B . 市民生活丰富 C . 民间艺术精湛 D . 边境贸易繁荣
  • 3. 《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浪子”燕青逛东京大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请问,当时他们走到的地方是( )
    A . 瓦子 B . 早市 C . 夜市 D . 集贸市场
  • 4. 培根说“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材料强调了“三种发明”( )
    A . 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B . 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C . 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D . 对中国的发展影响巨大
  • 5.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 )
    A . 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B . 新的造纸技术 C . 高超的雕版印刷技术 D . 书籍装帧技术
  • 6. 朱或在《萍洲可谈》中记载:“舟师(船上的技术人员)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从材料中可知这本书最早成书于( )
    A . 唐朝 B . 宋朝 C . 元朝 D . 明朝
  • 7.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又较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遏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指的是( )
    A . 隋唐的科举制 B . 明朝的八股取士 C . 元朝的行省制度 D . 明朝的厂卫制度
  • 8. 明清时期出现了一些大的商帮。有“无徽不成镇”的说法。这现象反映了( )
    A . 经济重心南移 B . 商品经济发展 C . 手工业技术进步 D . 自然经济的瓦解
  • 9. “时京官每且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当时京官每天入朝,必与妻子诀别的原因是当时( )
    A . 厂卫特务横行 B . 六部分享政府权力 C . “文字狱”严重 D . 军机处地位低下
  • 10. 明朝前期,我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明朝中后期,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却日益尖锐,表现为冲突与战争。明朝对外交往特点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
    A . 对外政策的变化 B . 封建制度的没落 C . 军事实力的落后 D . 文学艺术的衰败
  • 11. 留下“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诗句,并平定东南沿海倭患的是( )
    A . 岳飞 B . 郑成功 C . 文天祥 D . 戚继光
  • 12. (2017七下·诸城月考) 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技术,反映明代手工工场生产面貌的科学著作是(    )

    A . 《齐民要术》 B . 《天工开物》 C . 《农书》 D . 《农政全书》
  • 13. 某一座城市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该城市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这座城市的平面图是( )
    A .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B . 元大都平面图
    C . 明朝北京城平面图
    D . 明紫禁城平面图
  • 14. 宋元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文化需求不断壮大。下列文学作品中应这一时期文化需求而出现的是( )
    A . B . C . D .
  • 15. 培根说过,中国古代的印刷术、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下列说法对“改变了整个世界”这句话理解最恰当的是( )
    A . 确立了中国文明古国地位 B . 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C . 推动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D . 促使西欧步入了近代社会
  • 16. 整顿吏治事关系国家长治久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兼天下, 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丞相秦官,金印紫授,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秦官,金印紫授,掌武事……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授……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摘自班固《汉书》卷一九《九官公卿表》

    材料二:唐太宗把都督、剌史(负责监察各州主要官员和豪强地主及子弟不法行为的官员)的名

    字写在屏风上,并把他们的政绩也写在上面,以便考察任用。 刺史由他亲自选拔,县令由五品以上的京城官员推荐,贞观年间(627-649),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三: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殷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少)所参决。……外没都、布、按三司,分隶兵刑钱谷,其考核则听于府部。

    ——引自某史书《职官志》

    材料四:明代《大明律》规定官吏贪赃枉法处分严重,官吏贪腐铜钱80贯以上处死。如果是执法御史贪腐,加重治罪。对贪赃枉法的官吏“永不叙用”。

    ——摘编自《朱元璋“重典治吏”与当代反腐败斗争》

    材料五: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廉洁政治的重大任务,要求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这‘三清’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长官的官职名称。指出材料中御史大夫的职责是什么?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考察任用地方官的主要依据。
    2. (2) 根据材料三,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分别在中央和地方采取了什么措施?(不得照抄材料原话)材料三的“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
    3. (3) 材料四反映了朱元璋整顿吏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从材料一到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古代吏治建设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4. (4) 材料五中,习近平主席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什么要求?综上材料所述,当前应该如何进行国家的反腐倡廉建设?
  • 17. 明朝的对外关系告诉我们人类的交往方式有两种:和平交往和战争冲突。让我们走进明朝,去探究这一历史。

    材料一:“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济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域,以次遍历诸蓄国……”

    ——《明史·郑和传》

    材料二:

    材料三:倭寇一直闯到徽州、芜湖、南京、淮南和徐州、邳县-带。他们到处杀人越货、掳人勒赎或出卖。

    材料四:当前全球各国之 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但贸易和投资低速,发展不平衡加剧。战乱和冲突,恐怖主义等问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突出……“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鲜明特点是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丰硕的成果表明,“一带一路”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

    ——摘编自习近平在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永乐”是指哪个皇帝在位时期?材料中的“和”指的是哪位航海家?根据材料二图一,这位航海家最远到达哪里?
    2. (2) 材料二图二和图三的国家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对这位航海家的纪念,这主要源于他的什么行动事件?这件事有什么意义?
    3. (3) 材料三中的倭患如此严重说明了当时的国防状态如何?明朝政府派哪一位将领到浙东沿海抗倭?
    4. (4) 根据材料四,指出“一带一路”建设的特点,并概括“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综上所述,你认为当今我国应该怎样发展国际间的关系?
  • 18.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知识传播的文献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并由此又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来: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国、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影响都无过于这些机械性的发现了。”——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 培根

    材料三:中国古代-向有重农传统,故而历代农书颇多,但同时却轻视手工业,少有全面记载手工业技术的著作。《天工开物》不仅首述农事,随后又以更多的篇幅记述手工业,这与明末启蒙思潮中出现的“工商皆本”的先进思想是相符合的。

    ——摘自楼宇烈《中华文明史》

    材料四: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 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摘编自《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

    请回答:

    1. (1) 图一和图二是唐朝时我国发明和推广的两种农具,请分别指出图一的用途和图二的名称。
    2. (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的改变世界的三种发明分别是什么?并列举宋元时期对“第-一种发明"的技术革新起过重大作用的一个历史人物名字。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天工开物》内容的创新之处。并说出《天工开物》的作者。
    4. (4) 根据材料四,指出我国在发展科学技术方面应注意什么?(回答两点即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