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表示氢元素 ②表示氢气 ③表示1个氢原子 ④表示1个氢分子
序号 | 事实 | 解释 |
A |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香 | 分子在不断运动 |
B | 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CO2分子 | CO2分子很小 |
C | 50毫升水与50毫升乙醇混合,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 | 分子之间有间隔 |
D | 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 | 分子可以再分 |
A | B | C | D | |
实验内容 |
|
|
|
|
水的作用 | 通过量筒中水体积变化得出O2的体积 | 防止熔融物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 | 降温,便于气密性检查。 | 排净空气,便于观察何时集满。 |
①画出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②上表中,金属元素有种。
①该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为,相对原子质量为。
②图乙所示粒子的符号为。
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方法(用方程式表示)
某同学利用图一方法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
红磷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小明按照课本实验(图二)探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在老师指导下设计了如图三的实验装置(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结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从分子性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探究思路)判断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观察到的可以作为判断依据的宏观实验现象有。
(提出猜想)
猜想一:二氧化碳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猜想二:。
序号 |
实验设计 |
① |
向第一朵纸花喷稀醋酸 |
② |
? |
③ |
将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
④ |
将第四朵纸花喷水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
“实验设计①”中的稀醋酸还可用(填物质名称)代替;
(实验结论)猜想二成立,支持猜想二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a.设计对比实验 b.控制实验条件 c.获取事实证据 d.逻辑推理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