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47 类型:中考模拟
一、综合性学习
  • 1. (2021·门头沟模拟)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学校组织初三学生参观了北京大学红楼——中国近代史上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参观后,同学们在学校举行了“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主题展览。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 (1) 下面是展览“前言”中的部分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小题。

      在故宫博物院的东北方向,有一座用红砖砌筑。红瓦铺顶的近代建筑。与故宫的繁华、景山的热闹相比,位于五四大街29号的这栋红楼显得格外安静。这座建成于1918年的红楼,曾是北京大学的校 , 全称为北京大学红楼。

      北大红楼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营垒,五四运动的①策(原/源)地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②发(祥/详)地之一,见证了中国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留下了一批知识分子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足述。在这座红楼里,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点燃了星星之火:李大钊创建了共产党早期组织;蔡元培大刀阔斧进行教育改革(甲)陈独秀等人创刊了《每周评论》,宣传反封建的文化思想;鲁迅体裁衣,在课堂上培养了新一代中国知识青年(乙)五四运动时期,《新青年》杂志起到重要作用,杂志的作者和编辑们都曾在北大红楼里活动过,浸泡在北京大学自由讨论的氛围中。

      ①这位同学对于文段加点字的读音,以及画线处填入的汉字产生了疑问,请你帮他选出正确的一项。(

      A.“舍”的意思是“房屋”,因此应该读shě。

      B.“原”有“最初的、开始的”等义项,“源”有“水流起头的地方”“事物的根由”等义项,因此词语①应当选择“原”。

      C.词语②是“兴起;发生”的意思,泛指“开始建立基业”,因此应当选择“样”。

      D.“量”是“用尺、容器或其他作为标准的东西宋确定事物的长短、大小、多少或其他性质”,此处应读liáng。

      ②在(甲)(乙) 两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逗号  (乙)省略号        B.(甲)分号  (乙)省路号

      C.(甲)逗号  (乙)句号          D.(甲)分号  (乙)句号

    2. (2) 进入展厅,眼前是三个板块的展览内容。下面是这三个板块的标题和讲解词,请阅读并完成小题。

      第一板块  红色火种在这里孕育

      红楼的内部保持着原来的格局,一层东南角便是李大钊工作过的图书馆主任室。①一排书柜紧靠在北面墙角,桌上的吸墨船好似还在晃动,一支毛笔浅浅地搁在笔架上,它的墨迹仿佛还未干透……正是在这张桌前,李大钊潜心研读马克思主义,写下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向国人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1920年10月,李大钊在此组织成立了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取名“共产党小组”。他每月从个人薪俸中拿出80元作为小组活动经费,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北方的传播。②如果说召开中共一大的上海市兴业路76号是中国共产党的产床,那么北大红楼便是她的孕育之腹。

      第二板块  红色理想在这里萌芽

      图书馆主任室的隔壁是登录室,当年负责登记新到报刊的年轻人带着一口浓重的湖南口音,他就是毛泽东。虽然每个月只有8元的薪资,却拥有极为难得的读书看报的机会。

      复原的学生大教室其实并不宽敞,屋子被二三十张颇具年代感的木椅挤满,黑板上是鲁迅先生讲授《中国小说史》时留下的板书。那时,除正式学生外,北大还有大量旁听生,他们住在红楼附近的公寓或旅店里,教室里常常挤满了学生,毛泽东就是其中之一。③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新知识才得以传播,新思想才得以被激发,新青年才得以在互相支撑、互相辩驳中睁开眼睛。

      第三板块    ▲  

      1919年5月4日,以北大师生为先锋,一场声势浩大的五四爱国运动在全国掀起。一则用白话文书写的宣言在游行队伍中迅速传开。“④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这则《北京全体学界通告》正是在红楼诞生的。五四前夕,以新潮社为代表的北大学生在这里制作了3000多面旗帜和条幅,起草了《北京全体学界通告》,发出了赤忱的救国呐喊。虽然宣言文字浅白,但唤起了人们心中积累已久的国仇家恨,对掀起市民支持的浪潮,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①请参照前两个板块,为第三板块拟写标题。

      第三板块 

      ②填空:容纳听课人数最多的是红楼的学生大教室,许多著名教授的课程和讲演都是在这里进行的,比如鲁迅的《中国小说史》。鲁迅以其渊博的学识和精辟的分析,深深吸引着听课的学子们:而他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回忆性散文集(作品名),以深刻的思想和冷峻的笔触,依旧深深吸引着我们。

      ③以上文段中,四处画线句关于修辞手法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李大钊所在的图书馆主任室的陈设状况。

      B.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上海市兴业路76号比作中因共产党诞生的产床,将北大红楼比作中国共产党的孕育之腹。

      C.③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这样的环境带给新知识、新思想、新青年的巨大影响。

      D.④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用整齐有力的语言发出最赤忱的救国呐喊。

    3. (3) 展览互动区为文创中学。请你参与两个活动并作答。

      ①活动一:“北京大学红楼”碑刻字样再设计。请仿照示例完成你的选择并说明理由。

      示例:我选A隶书,因为古朴的红楼见证了五四运动,其厚重的历史感与隶书敦厚庄重的特点相符。

      ②活动二:为了向大家传达文化收藏理念,在此展出了北京大学红楼的三件文创产品。请选择任意一种,结合产品内容,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介绍该文创产品(50字左右)。

    4. (4) 展览参观完毕,出口处有一个“留言簿”。某同学写下这样一段感受。其中画线句子表达欠妥当,请你帮助修改。

      北大红楼不仅是一座教学楼,而且是黑夜航行的灯塔,是新文化的初舞台,是觉醒年代的记忆与见证。②红砖红瓦下,接连产生了不计其数的思想家。③蔡元培、李大钊、胡造等人在此各并己见,思想碰撞,以笔为戎,为中华民族的觉醒而战。④在新思想的发酵下,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的爱国运动已展开,随即转战上海,无产阶级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撕开了黑夜的一角,送来了一缕光明。⑤救亡图存的热情深深地印刻在这赤色的砖瓦中,百年之后,红楼屹立依旧,似乎要对世人娓娓道来那段纷乱年代的记忆与不朽。

二、句子默写
    1. (1)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 (2) 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 (3) 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诗富有哲理,这与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诗歌鉴赏
  • 3. (2021·门头沟模拟) 阅读《过零丁洋》,完成下面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 (1) 好的比喻不仅使语言生动形象,更有助于表情达意。本诗颔联以“风飘絮”和“雨打萍”为喻,分别从的两个方面表达了自己的之情。
    2. (2) 陆游《示儿》中“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与本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都写到了“死”。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借“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四、课内阅读
  • 4. (2021·门头沟模拟)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下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含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与友行    遏遏无    不而遇    殷切 B . 年七岁    隐时现    不我待    审度势 C . 日中不    仁义尽    无微不    实名归 D . 太丘舍    悻悻而    国怀乡    意已决
    2. (2) 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 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翻译:正午已过(朋友)还没到,陈太丘丢下(朋友)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

      理解:把事情的时间、起因交代得清清楚楚,而且,在这些交代中,还把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一个守信,一个不守信)一下子推到了读者面前,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

      (乙)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朋友感到惭愧,下车想拉元方的手。元方走进了大门,不再顾及他。

      理解:“惭”“下”“引”三个动词,把友人知错欲改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对元方鄙弃“无信”的那股倔强劲儿,也用“入门不顾”四个字,描绘得惟妙惟肖。

    3. (3) “诚信为人之本”,意思是诚信是做人的根本。一个不讲诚信的人,竟为元方这样一个七岁的孩子所不齿。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诚信为人之本”的信条在蔡璘和季扎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一)

      蔡璞,吴县人。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致之。

      (取材于《清稗类钞·敬信》)

      (材料二)

      季扎将使于晋,带宝剑以过徐。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季子为有晋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反 , 徐君已死。于是以创带徐君墓树而去。

      (取材于《新序·杂事卷七》)

      【注释】①券:古代的契据,常分为两半,双方各执其一。②亡:通“无”,没有。③辇:本意是指古时用人拉或推的车,也指乘车,载运,运送。④致:送给,给予。⑤[徐]国名。⑥[反]通“返”。返回。⑦带:围绕,环绕。这里指挂。

五、名著阅读
六、现代文阅读
  • 6. (2021·门头沟模拟)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科技兴则国兴,科技强则国强。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近代科学在中国走过了一条充满艰辛的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技实力伴随着经济发展同步壮大。进入新世纪,我国科技发展再次提速。“十三五”期间,我国科技研发资金投入继续加大,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从引进国外技术到自己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科技发展经历了从“追赶”到加速“并跑”的角色转变。大大小小的科技成果井喷式呈现,在千行百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二)

    当今,人工智能(AI)被视为影响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性技术。人工智能正润物细无声地改变着人类生活。购物时“刷脸”支付,乘火车时“刷脸”进站,红外测温……近两年,人工智能的落地应用已经给人习以为常的感觉。

    我国人工智能部分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不可否认的现实是科技人才缺口依然很大。为此,我国加大了高层次人才培养。主要由高校通过成立AI学院,设立AI专业的方式进行培养。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有200多所高校设立“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此外,教育部先后提出将有关编程教育纳入中小学生必修课程及高考等政策,并在北京、广州等5个城市进行试点,这被普遍认为有利于推动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发展。

    (材料三)

    2021年两会步入“5G时代”。云采访、云访谈、云直播等云端对话成为报道新常态。据悉,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建设了超过71.8万个5G基站,5G终端连接数超过了2亿。疫情期间,居家办公、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网络娱乐等需求激增、流量爆发,中国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经受住了考验,5G也成为有史以来部署速度最快的一代蜂窝网络技术。这些了不起的成就离不开所有相关从业者的勇于挑战、积极进取。

    目前,我国5G开局发展良好。5G最高建设到珠穆朗玛峰6500米前进基地,实现5G+8K直播,最低覆盖到地下534米的煤矿井下。实践表明,____________。5G+自动驾驶、5G+智慧电网等新模式不断涌现。5G与制造业、能源、电子、生物、交通等多领域深度融合将带来多个行业的创新发展。

    1. (1) 以下对材料一、二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由材料一可知,科技是改变经济、社会、生活等领域面貌的助推力,因此,国家加大支持力度,就可以实现科技强国梦。 B . 由材料二可知,我国人工智能与传统行业已经开展了深度融合。 C . 由材料一、二可知,我国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但是未来发展之路仍面临挑战。
    2. (2) 请根据材料三中文字和图示的图文信息,在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3. (3) 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说明我国科技发展不断进步的主要原因。
  • 7. (2021·门头沟模拟) 阅读《寻找坚守的答案》,完成小题。

    寻找坚守的答案

    李朝德

    ①晨5点20分,天还没亮,整个县城还在睡梦之中。

    ②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一扇窗亮了,门“吱呀”一声开了一道缝,校长张桂梅从女生宿舍301走了出来。她轻轻带上门,一手拿着手电筒,一手扶着栏杆,斜着身子慢慢向楼下走去。

    ③张桂梅校长没有住房,她住的是女生宿舍,同住的还有4个女生;她也没有专车,楼下骑电动车接送她的小李,是学校的门卫。几年前,由于终日奔忙劳累,再加上多种疾病折磨,张桂梅的身体严重透支,走几百米路都觉得吃力。

    ④到达教学楼,张桂梅把走廊的灯打开,从一楼到四楼,走一段路,歇一会儿。然后用小喇叭喊:“姑娘们,起床读书了!”几分钟后,400多名穿着红色校服的学生跑步进入教学楼。

    ⑤张桂梅的老家在黑龙江省,她少年丧母,后随姐姐支边到云南。1997年,调到华坪县工作还不满一年,张桂梅就被诊断为子宫肌瘤。一边是自己的病情,一边是3个月后就要中考的学生。该如何是好?张桂梅的眼前浮现出孩子们求知的眼神,于是她把诊断书锁进抽屉,直到7月把学生全部送入考场,她才住进医院。

    ⑥工作中,张桂梅发现:来自偏远山区的女生本来就少,假期后还总要“消失”几个。一打听才知道,有些辍学打工去了。张桂梅感到很不安,她决定,要把这些女孩找回来。

    ⑦为了解辍学女生的情况,张桂梅走上了漫长的家访路。地向孩子的父母承诺不要一分钱,只要允许让孩子上学就行。在翻越过几座大山后,张桂梅越发明白:一个有文化的母亲是不会让孩子辍学的,当务之急是解决低素质母亲和低素质孩子的恶性循环。于是,她坚定了自己的梦想: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让山区的女孩不再因贫穷而失学。

    ⑧这个大胆的想法,让人们错愕不已。创办免费高中,哪里是一件容易的事?

    ⑨自2002年起,张桂梅为创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走上了漫长而艰辛的募捐路。她复印了自己的所有证件,一到假期就到各地筹款。“关注山区孩子的命运,请支持我们!”很多时候,募捐一天一无所获,还要倒贴交通费、住宿钱,张桂梅疲惫地看着城市里闪烁的灯火泪流满面。有人劝她,算了吧,你已经尽力了。那时的张桂梅已经获得了很多荣替一一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标兵……这些荣誉足以让人闪闪发光,而她却选择去吃苦头。

    ⑩转机于2007年出现。那一年,张桂梅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记者对张桂梅做了采访。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张桂梅梦寐以求的免费女子高中华坪女子高中,终于在2008年9月1日开学,并迎来第一批100名贫困女生。

    ⑪女高创办后前景看似一片光明,可是还没等到首届学生毕业,张桂梅再受重创。条件差、压力大、要求高,17名教师, 9名选择离开,教师队伍眼看就要解散。更让张桂梅丧气的是,6名学生也提出转学。难道女高真要解散了?虽说县里会妥善安排,分流学生到其他学校,并且承诺依然免费,但这群孩子能跟得上其他学校的教学节奏吗?以后呢,山里其他女孩怎么办?张桂梅怔怔地看着窗外,一只蝴蝶在窗台上飞飞停停,这是当地山里常见的一种小蝴蝶,虽然普通,却是那么轻盈自在。这些大山里的女孩,如果耽搁了青春,就相当于折断了人生的翅膀。张桂梅触景生情,忍不住热泪滚滚。

    ⑫整理档案时,张桂梅发现留下的8名教师中有6名是党员,这让她看到了希望。张桂梅请人在二楼走廊画了一面鲜红的党旗,并把誓词抄在墙上。她召集教师们说:“我们党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只要有一名党员在,阵地就不会丢。今天加上我,有7名党员,难道我们还要离开吗?我们可以走,但这些学生能去哪里?我们有退路,但这些学生能退到哪里?”大家听了,泪光闪闪,向着党旗宣誓,一定要把女子高中办下去,一定要把大山里的女孩送进大学!

    ⑬3年后,第一批学生毕业,坚持到最后参加高考的96名学生,全部考上大学!

    ⑭如今,患有多种疾病的张桂梅已经64岁,身体大不如前,走路小步蹒跚,就连从椅子上起来都要人搀扶,可她每天都在学校守着孩子们。有时是在校园里,提着喇叭大声提醒孩子们按点起床;有时就坐在一把老旧的藤条椅子上,静静地看着她们。

    ⑮毕业的孩子说,我们想您了怎么办?她说,想我,就看看远处的山,看看天上的云。

    ⑯她也想孩子们。可她什么也不说,只是站在窗前,看着山中的蝴蝶翩翩起舞……

    [选自《人民日报》(2021.02.08第20版)有删改]

    1. (1) 依据文章内容填写。

      素心托高洁,2020年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张桂梅面对命运的挑衅,选择坚守与战斗。作为教师,初到华坪县工作,面对学生中考与个人疾病,;作为免费女子高中发起人,凭一己之力,;作为校长,,在华坪女子高中教师队伍解散之际力挽狂澜;作为本应退休的老教师,她拖着病躯,依然静静地守候着一座校、一代人。

    2. (2) 文章两处画线语句都写到了“蝴蝶”,请你结合文中对“蝴蝶”的描写分别揣摩张桂梅两个时期不同的心理活动。
    3. (3) 报告文学是运用文学语言和多种艺术手法,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典型的细节,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请结合文章,从内容、写法、结构中任选一个方面,谈谈这篇报告文学是如何在行文中叙写真人真事的。
  • 8. (2021·门头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像潺潺雨声,像汽船鸣笛,像心脏跳动……中国科学院大学在寄送本科生录取通知书时附赠一张黑胶光盘,其中刻录着一组“来自宇宙深处的声音”。这段声音是“中国天眼”FAST捕获的脉冲星信号,经过处理转换成音频。这种为学子寄送“宇宙声音”的方式,点燃了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好奇心。

    ②为什么要重视好奇心?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好奇心是科学精神的体现,它不仅可以让一个人从科学研究中收获乐趣,还可以成为推开真理之门的助推器。在前不久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的出发点往往是科学家探究自然奥秘的好奇心。”而从实践观之,也确实如此。魏格纳看世界地图时,萌生了大陆漂移说的想法;伽利略好奇吊灯为什么左右摇晃,进而研究,提出单摆等时定律;对植物分类学的极大兴趣为屠呦呦打下了发现全新抗疟疾药物青蒿素的基础。好奇心驱动科学发现和研究的例子比比皆是,甚至可以说,一定程度上,一部科学发展史,就是人类在好奇心驱使下不断向前探索的历史。

    ③当然,对于科学研究,新奇想法和求知欲望越强烈,探索和钻研的劲头就越足。不过,从单纯感到好奇到实现科研突破之间,还是要走很长一段路的。有研究表明,科学家的优势不仅靠智力,更主要的是专注和勤奋,经过长期探索而在某个领域形成优势。科学探索之路漫漫而修远,少不了“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毅力和定力。正是靠着对未知放射性物质的好奇,居里夫妇花费近4年时间,在极其简陋的环境中,从数吨沥青铀矿渣中提炼出氯化镭。大学本科期间对量子物理产生好奇的潘建伟,坚定不移潜心研究量子技术、建设科研团队,终于在量子纠缠领域形成了世界级研究成果,成为我国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这说明,_______________。

    ④好奇心还是人打开自己与社会、与自然、与宇宙关系的一把钥匙。尚处襁褓之中,一个人就会试着用眼睛、手和嘴巴来“向外探索”;咿呀学语之后,婴幼儿便不知疲倦地发问:天空为什么是蓝的?人是从哪里来的?孩童的好奇心往往是天然的,也是最强的。正因如此,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要使他们更多地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厚植科学素养。这样,就可以为我国培养具备科学家潜质的科研后备人才奠定基础。

    ⑤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古往今来,好奇心驱动着中华民族完成了无数享誉世界、影响人类发展进程的发明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不断改善科技创新环境,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努力给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我们坚信,广大科技工作者激发好奇心、坚定自信心,勇登科学最高峰,勇闯科技“无人区”,一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12月3日作者:周珊珊(原文有删改)]

    1. (1) 根据你对全文论述内容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在第③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2. (2) 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甲)首段用中国科学院给本科生寄送刻录有“来自宇宙深处的声音”的黑胶唱片的事例,引出本文论题:好奇心。

      (乙)第②③段列举列举魏格纳、伽利略、屠呦呦、居里夫妇和潘建伟的事例,意在证明好奇心驱动科学发现,因此我们应重视好奇心。

      (丙)第⑤段由之前的论证过渡到论述好奇心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作用,鼓励所有人激发好奇心、坚定自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3. (3) 以下是关于好奇心的几则格言,你会选择哪一则作为本文的道理论据?将把它放入哪一段?请说明理由。

      ①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

      (苏霍姆林斯)

      ②好奇心是科学工作者产生无穷的毅力和耐心的源泉。

      (爱因斯坦)

      ③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

      (弗朗西斯培根)

七、作文
  • 9. (2023·景德镇模拟) 试卷上,我们填写答案:生活中,我们常常在寻求答案。答案有正误之分,有好坏之别,

    有时又不止一个。有些人,为了获取答案,穷其一生;有些时候,获取答案的过程比答案本身更有价值……

    请以“答案”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 10. (2021·门头沟模拟) 目前你的学习生活中,最大的难题是什么?如果让你进入一个未来的充满科技的领域,你将怎样借助科技的力量解决你的难题。

    请以“  ▲  给我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