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物质 | 杂质 | 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
A | CaO固体 | CaCO3固体 |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
B | NaOH溶液 | Ca(OH)2溶液 | 先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再过滤 |
C | CO2气体 | CO气体 | 点燃 |
D | H2气体 | HCl气体 |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
①氢氧化钠溶液; ②碳酸钙粉末
①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溶解,烧杯内有固体残留并得到无色溶液甲;
②取少量无色溶液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
③继续向①的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A.碳酸钠 B.硫酸钠 C.硝酸钡 D.氢氧化钠
实验室现有Fe(OH)3、Cu(OH)2和少量杂质的固体混合物,某同学欲测定该固体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含量,设计了如图实验。
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Ⅰ.将49g的样品放入硬质玻璃管中,称量装置B的质量。
Ⅱ.连接好装置。缓缓通入N2一会儿,再开始加热并控制温度在100℃左右。反应结束后称量装置B的质量。
Ⅲ.重复步骤Ⅱ,控制温度在550℃左右。反应结束后再次称量装置B的质量。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温度/℃ | 室温 | 100 | 550 |
B装置/g | 200 | 203.6 | 209 |
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 1】打开 K1 , 关闭 K2 , 将 A 中溶液滴入 B 中,气球明显鼓起,打开 K2 , 关闭 K1 , 一段时间后,气球没有明显变瘪。
实验1没出现预期的实验现象,改进后重新加入药品进行实验2。
【实验 2】打开 K2 , 关闭 K1 , 将 A 中液体滴入 B 中,用燃着的木条放在 K2上方的导管口处,木条熄灭。上述实验操作的目的是。然后进行后续实验, 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后续实验的操作及现象是。写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小徐的实验:取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30mL,用温度计测出其温度为13℃,然后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固体,一段时间后再用温度计测出溶液温度为22℃。由此,小明同学得出“NaOH与稀硫酸发生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
②小金的实验: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夹持等固定装置省略)。向烧瓶内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一定量的稀硫酸,观察到红墨水在实验过程中向右移动了一段距离。由此,小天同学得出“NaOH与稀硫酸发生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请回答:
提出猜想:CO2与Na反应可能生成4种物质:C、CO、Na2O和Na2CO3。
查阅资料:①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常温下与O2、H2O等物质反应。②碱性的Na2CO3溶液与中性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③Na2O是白色固体,与H2O反应生成NaOH。④ 向氯化钯(PdCl2)溶液中通入CO,产生黑色沉淀。
(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序号 | 实验操作 | 主要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及解释 |
① | 打开a,关闭b,由长颈漏斗注入稀盐酸 | A中产生大量气泡E中出现浑浊 | |
② | 当E中出现浑浊时,打开b,关闭a,点燃酒精灯 | D中Na剧烈燃烧,产生白烟内壁附着黑色、白色固体,G中产生黑色沉淀 | 反应产物一定有 和 |
③ | 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加入石灰水 | 产生白色沉淀 | 反应产物还有 |
①实验记录②中,E中出现浑浊再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确保装置中的空气已排尽。
②检验第4种物质是否存在的实验方案:取D 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
实验 |
一 |
二 |
三 |
四 |
加入样品的质量/g |
5 |
10 |
15 |
20 |
生成CO2的质量/g |
1.76 |
m |
4.4 |
4.4 |
实验设计:三颈烧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A颈、B颈分别连接充满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的注射器,C有两端开口的玻璃导管(伸入瓶内的一端连有小气球),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操作:先通过A颈往瓶内注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小气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过一段时间后再通过B颈往瓶中注入盐酸,发现小气球的形状又发生了改变。
请描述小气球形状的变化情况,并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