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玉林师院附中、玉林十一中等五校2020-2021学年高一...

更新时间:2021-09-27 浏览次数:9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0高一上·玉林期中) 中华民族素来非常重视族谱的纂修,目的是尊崇人伦,维系宗族。这种传统源于商周时期的(    )
    A . 禅让制 B . 郡县制 C . 分封制 D . 宗法制
  • 2. (2022高二下·普安月考) 公元前704年,第17代楚君熊通再一次向周天子请求提高封号,遭拒后大怒说:“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于是,他自立为楚武王,开诸侯僭号称王之先河。这表明当时(   )
    A . 禅让制渐成风尚 B . 世袭制开始确立 C . 分封制遭到破坏 D . 宗法制消失殆尽
  • 3. (2020高一上·玉林期中)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至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甚大之绩效”是指郡县制(   )
    A . 导致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B .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模式 C . 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D . 标志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终形成
  • 4. (2020高一上·玉林期中) “刺史六条”是汉代为规范刺史的监察职权设定的。在针对郡国守相的五条规定中,把“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列于首位。这反映了(   )
    A . 汉代重视加强中央集权 B . 刺史成为地方行政长官 C . 汉代官民关系严重恶化 D . 汉代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 5. (2021高一上·白城期中)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
    A . 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B . 有利于皇帝决策集思广益 C . 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D . 起到了限制和监督皇权的作用
  • 6. (2023高一上·金华期中) 有学者评论说:“(它)克服了社会流动的堵塞,让民间精英往体制内去流动,给中国带来一种良性的社会治理。”该学者评论的是(    )
    A . 科举制 B . 郡国并行制 C . 行省制 D . 三省六部制
  • 7. “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材料意在说明北宋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
    A . 重文轻武 B . 强化皇权 C . 分权制约 D . 控制地方
  • 8. (2024高二上·绵竹月考) 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    )
    A . 内阁权势强大 B . 皇权受到严重制约 C . 社会经济凋敝 D . 君权相权关系紧张
  • 9. (2020高一上·玉林期中) “(雍正年间)这个原属临时的军事机构,在完成其历史使命后,本应裁撤,但因为这个机构有利于专制皇权,不但没有裁撤,反而权力不断扩大,以致成为最高权力中枢。”这个机构是(   )
    A . 尚书省 B . 中书省向 C . 军机处 D . 枢密院
  • 10. (2020高一上·玉林期中) 下列漫画中,君臣礼节变化说明了(   )

    A .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 . 科举制度兴起     C . 文人的地位得到提高 D . 文人地位迅速下降
  • 11. (2020高一上·玉林期中) 中国近代某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规定进口税。“该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天津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北京条约》
  • 12. (2020高一上·玉林期中)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沙俄侵占新疆伊犁,并提出一系列无理要求。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主张:“欲杜俄人狡谋,必先定回部(南疆);欲收伊犁,必先克乌鲁木齐”“然后明示以伊犁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让人”。根据材料和所学推断,左宗棠(    )
    A . 主张先驱逐阿古柏政权,再解决伊犁问题 B . 后来在乌鲁木齐建立了抗击俄国的军事基地 C . 据新疆地形特征,制定了“先南后北"策略 D . 主张的“尺寸不可让人”在谈判桌上得以实现
  • 13. (2020高一上·玉林期中) 1945年2月,晋察冀军区决定将主要发展方向放在热辽和雁北地区。5月,晋冀军区发起雁北攻势作战,在50余天内歼灭日伪军1100余人,扩大解放区50000多平方公里,解放人口约40万。据此可知(   )
    A . 抗日战争进入防御阶段 B . 全国军民开始奋起抗战 C . 战略决战正式拉开序幕 D . 敌后战场发挥重要作用
  • 14. (2020高一上·玉林期中)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场年平均牵制日本陆军的74%以,上,最高年份达90%。日军在海外作战中损失的287万人中,150万人伤亡在中国战场。这说明中国的抗日战争(   )
    A .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 B . 牵制了日本法西斯国家全部侵略势力 C . 推动了反帝反封建工农运动的发展 D .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 15. (2020高一上·玉林期中) 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
    A . 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B . 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C .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D . 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 16. (2024高一下·献县开学考) 2020年抗击疫情中,钟南山院士说,“武汉本来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能说明这一结论的史实是(   )
    A . 南昌起义 B . 武昌起义 C . 枣宜会战 D . 徐州会战
  • 17. (2020高一上·玉林期中) “共争青岛主权,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黄花岗起义 B . 南昌起义 C . 义和团运动 D . 五四运动
  • 18. (2020高一上·玉林期中)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下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力量变化趋势的描绘,较为准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9. (2020高一上·玉林期中) 1949年10月19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任命了中央人民政府各机构的领导人,其中各党派民主人士占比见下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副总理

    政务院领导成员

    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政务院下属34个机构的正副职位

    各党派民主人士占比

    50%

    52.3%

    20%

    44.9%

    A . 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 B . 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正式确立 C .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从此确立 D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得到体现
  • 20. (2020高一上·玉林期中)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发布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机关重要新闻的暂行办法》,规定所有公告和公告性新闻均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   )
    A . 建立起高效的新闻宣传网络 B . 建立集中统一的新闻宣传制度 C . 便于及时通报国内国际形势 D . 实现信息传播业的结构性调整
  • 21. (2020高一上·玉林期中) 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部宪法鲜明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和(   )
    A . 和平共处原则 B . 共同繁荣原则 C . 人民民主原则 D . 民族平等原则
  • 22. (2020高一上·玉林期中) 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了“尽快把我国从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主要任务”。这一提法是基于(   )
    A .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 B . 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C .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实现 D . 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 23. (2023高一上·天山月考)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

    A .   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B . “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C . 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 . “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 24. (2020高一上·玉林期中) 2019年1月2日,习近平主席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指出:“70年来,我们秉持求同存异精神……实现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使两岸政治互动达到新高度。”两岸关系取得这些巨大成就的政治基础是(   )
    A . “和平统一”的方针 B . “求同存异”的精神 C . “一国两制”的构想 D . “一个中国”的原则
二、非选择题(题共3小题,第25题19分,第26题18分,第27题15分,共52分。)
  • 25. (2020高一上·玉林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尽管历次朝代更迭都会出现土地及民心层面的天下分裂,但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使得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并在最终经历过春秋战国的重重洗礼之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

    ——摘编自王宣华《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及当代价值探析》

    材料二:1924年11月,孙中山在日本的演说《中国内乱之原因》中说:“说到和平统一,是我在数年前发起的主张。不过那些军阀都不赞成,所以总是不能实行这种主张。这次我到北方去,能够做成和平统一,也未可知。不过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孙中山始终把武装斗争视为达到国家统一应采取的主要方式。为实现国家统一,孙中山一生都在不断与各派势力作斗争。在坚持武力统一的同时,孙中山从未放弃过和平统一的努力。

    ——摘编自王建《论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此变化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
  • 26. (2020高一上·玉林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太祖鉴于“向者登科名级,多为势家所取,致塞孤寒之路”,造成以黄巢为代表的落第进士起兵反叛的历史教训,对前朝的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首先是取士不讲门第,凡是粗具文墨的士人,不问贫富和出身,皆可应举。其次是废除“公荐”,以剥夺大地主、大官僚攫取科名的特权。还严密科举条制,考官实行锁宿和回避制,试卷实行封弥和誊录制,士人在科举中的黜落与否,一切以程文为去留。

    ——摘编自何忠礼《略论北宋前期的制度创新》

    材料二:著自明年为始,嗣后乡会试,头场试中国政治、史事论五篇,二场试各国政台、艺学策五道,三场试四书义二篇,五经义一篇。考官阅卷,合校三场,以定去取,不得偏重一场。凡四书五经义均不准用八股文程式,策论均应切实敷陈,不得仍前空衍剽窃。

    ——引自王德昭《清代科举制度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科举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科举制发展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清政府科举改制的措施。
  • 27. (2020高一上·玉林期中)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次革命是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清政府腐朽统治长期郁积的愤怒的大爆发。它的结果,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扫除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道路上这个巨大障碍,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

    ——摘自金冲及著的《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上)

    材料二:“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摘自童光政的《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 (1) 材料一中的“这次革命”指的是哪次革命?(1分)依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革命”的重要历史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实现“民治”的具体表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