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铜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质量监测...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69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2021高一下·铜仁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事件”意味着变化。如果你窗外的街道是干的,但是你小睡片刻之后却发现它湿了,你便可以假设一个事件发生了,这个事件叫下雨。世界从干的变成了湿的。然而,仅仅从天气的变化中,你不可能构建出一部影片——尽管有人曾经尝试过。故事事件是有意味的变化,而要使变化具有意味,从一开始它就必须从发生在一个人物身上开始。如果你看见某人在倾盆大雨中淋成了落汤鸡,这多少比一条湿漉漉的街道更富有意味。

    故事事件创造的人物生活情境中富有意味的变化是通过某种价值的改变来表达的,要让变化具有意味,剧作家必须表达它,而且要让观众对此作出反应。

    故事价值是人类经验的普遍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从此一时到彼一时,由正面转为负面,或由负面转为正面。例如,生与死便是一个故事价值,就像爱与恨、自由与奴役、真理与谎言、勇敢与懦弱、忠诚与背叛、智慧与愚昧、力量与软弱、兴奋与厌倦等等。人类经验中的价值都随时可能走向反面,这些人类经验中的二元特征便是故事价值。观众能够确切地知道,在这种经验的两极中,自己究竟处于哪一端。比如你的窗外是80年代的东非,一片干旱肆虐的原野,你就得面临一个重要的价值:生与死。故事可从负面开始;这场旱灾正在夺去成千上万条生命,如果有朝一日天降甘霖,雨季来临,大地重返绿色,动物获得食物,人得以生存,这场雨便会被赋予深刻的意义,因为它将故事的价值从负面转化为正面,从死亡转化为生命。但是,这一事件尽管力度不凡,但它还是没有资格成为一个故事事件,因为它的发生纯属巧合。故事讲述手法中有“巧合”的一席之地,但一个故事不可能构建于纯粹的偶然事件,无论它负荷着何等深刻的价值。

    就一部典型的电影而言,剧作家将要选择四十到六十个故事事件,或者换个常用的说法,叫作场景。场景是指在某一相对连续的时空中通过冲突表现出来的一段动作。这段动作至少要有一个人物生活情境负荷着的价值发生转折。理想的一个场景即是一个故事事件。

    剧作家必须认真审视所描写的每一个场景,如果某一场景从开始到结束毫无变化,那么尽管这一场景中有一些活动,比如说说这个,做做那个,但只要没有发生任何足以改变其价值的事情,这一事件则只能称为非事件。如果这些场景只是为了“解说”,为了向观众传达有关人物、世界或历史的信息,那么老练的剧作家会毫不犹豫地将其舍弃,并将它所传达的信息编织在影片的其他地方中。

    所有的场景都应该有转折,这是剧作家的理想。剧作家致力于使每一个场景从头到尾都完美无瑕,将人物生活的价值从正面转为负面或从负面转为正面。要想不折不扣地坚守这一原则也许是困难的,但也并不是不可能,因为无论其类型如何,有一原则是普遍的:如果一个场景不是一个真正的事件,就删掉它。

    (摘选自《材质–结构–风格和荧幕剧作的原理》,有删改)

    1. (1) 下列对“故事事件”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有变化,才可能被称为“事件”,而“故事事件”需要有意味的变化。 B . “故事事件”必须表达某种价值的改变,纯粹的偶然事件不能成为“故事事件”。 C . 一部典型的电影“场景”通常由四十到六十个“故事事件”组成。 D . 剧作家的理想是创作出有转折的场景,即真正的“故事事件”。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用街道变湿和人被淋湿来论证富有变化是“事件”和“故事事件”的共同特征。 B . 作者从“事件”一词入手,写到“故事事件”,再到电影创作中的“场景”,层次清晰。 C . 文章在深入阐释“故事价值”时主要使用了举例论证,阐释形象易懂。 D . 文章从剧作家创作的角度提出了电影“场景”应该具备的一个特征。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林黛玉进贾府》中,黛玉对宝玉的印象从先前别人口中的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到自己眼前的亲切含笑、俊美多情,这个故事事件蕴含厌嫌与喜欢之间的转折,有故事价值。 B . 《祝福》中的祥林嫂总是给鲁镇人讲述自己儿子被野兽吃掉的故事,这个故事事件蕴含听众兴奋与厌倦之间的转折,有故事价值。 C . 《窦娥冤》中的窦娥许下让楚州大旱三年的愿望,和她性格中的善良相矛盾,这个故事事件蕴含勇敢与儒弱之间的转折,有故事价值。 D . 《雷雨》中的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前,对她是多情的怀念,认出鲁侍萍后,则是严厉的质问,这个故事事件蕴含爱恨之间的转折,有故事价值。
  • 2. (2021高一下·铜仁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神舟十二号,简称“神十二”,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十二艘飞船,它执行的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第四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2021年4月,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船箭分批安全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6月,根据规划,神舟十二号的3名航天员将成为“天和”核心舱的首批“入住人员”,并在轨驻留,开展舱外维修维护、设备更换、科学应用载荷等一系列操作。6月15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正式发布。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1年6月17日15时5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三舱(船)组合体。

    (摘自《百科》)

    材料二:

    面对记者提问,航天员们表示要完成空间站任务,最苦最累的是水槽中的训练。大家都知道,要走出密封舱到太空进行出舱活动,就必须穿舱外航天服,所以穿着相当于舱外航天服的水下训练服在水槽中进行训练可以模拟在太空失重环境下的出舱活动。“神十二”任务的舱外作业时间长,航天员刘伯明说:“我们在水下训练基本都是6个小时,在水下高强度训练,往往得靠信念和毅力支撑。”

    航天员汤洪波称:“我们的训练重点之一,毫无疑问就是出舱。整个出舱程序非常复杂,专业知识、操作技能都很繁杂,信息量巨大。大家都关注出舱那一刻,其实航天员在出舱前要准备很多天,出舱当天也要准备好几个小时才能打开舱门执行出舱任务。”

    航天员聂海胜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提问时说:“和神舟七号任务出舱不同,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出舱活动时间长、任务重,一次出舱长达6个小时左右。还要第一次进行人和舱外机械臂的配合,复杂性和艰巨性会超出想象。”

    航天员刘伯明也对记者说:“第一次出舱,我们要提前准备,两次出舱任务的间隔时间又很短。出舱后还要进行首次人和机械臂的协同配合。机械臂只是大范围地摆动,把航天员载到舱外作业点附近。在舱外作业点进行精细操作,一个人携带的工具有限,操作难度大,有可能需要另外一名航天员配合,两个人共同到作业点把任务完成。因此,既考验机械臂操作的可靠性、安全性、灵活性,是否会和舱壁发生碰撞等,也考验航天员在舱外的配合能力。”

    (节选自《北京日报》2021—06—21)

    材料三:

    近日,贵州遵义山里的木匠毛凤翔为了致敬祖国的航天事业,特寻来木头着手打造木制神舟十二号飞船和火箭。制作过程中,毛凤翔全程采用手工制造,且把一些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制木工具和技艺运用其中。经过两天的时间,木制神舟十二号终于完工。毛凤翔表示,因为看到神舟十二号发射的一瞬间,心里非常激动,所以有了这个想法,用自己的传统手艺向祖国的航天事业点赞、致敬。

    (中国新闻网2021—06—21)

    1. (1) 下列对神舟七号和神舟十二号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神舟七号和神舟十二号的航天员都有出舱任务。 B . 神舟七号的载人飞行不属于中国航天工程的空间站阶段。 C . 神舟七号的航天员执行出舱任务时不需要和机械臂的协同配合。 D . 与神舟七号的出舱任务相比,神舟十二号舱外作业时间长、任务重、两次出舱任务间隔时间短。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入轨后与天和核心舱的前向端口、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构成三舱组合体。 B . 材料二侧重于写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出舱活动的难度和为出舱活动要做的准备。 C . 材料三的新闻标题可以拟作:贵州木匠制作木质神舟十二号致敬中国航天。 D . 三则材料语言客观平实,突显了实用类文本的特征。
    3. (3) 把材料一、二、三加工成一篇关于神舟十二号的通讯报道,你会给报道定一个什么标题?如果围绕这个标题把三个材料分成三个部分,请为每个部分拟写一句话提纲。
  • 3. (2021高一下·铜仁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红岩》节选

    罗广斌  杨益言

    火辣辣的阳光,逼射在签子门边。窄小的牢房,像蒸笼一样,汗气熏蒸得人们换不过气来。连一丝丝风也没有,热烘烘的囚窗里,偶尔透出几声抑制着的呻吟和喘息。

    “吱——”近处,一声干涩的蝉鸣,在燥热的枯树丛中响起来。刘思扬忍住干渴,顺着单调的蝉鸣声觅去,迟钝的目光,扫过一座座紧围住牢房的岗亭;高墙外,几丛竹林已变得光秃秃只剩竹枝了,连一点绿色的影子也找不到。

    远处久旱不雨的山岗,像火烧过一样,露出土红色的岩层,荒山上枯黄的茅草,不住地在眼前晃动。迟钝、呆涩的目光又回到近处,茫然地移向院坝四周。

    架着电网的高墙上,写着端正的楷体大字:

    青春一去不复返,细细想想。

    又一处高墙上,一笔不苟地用隶书休写着黑森森的字:

    迷津无边,回头是岸。

    墙顶上的机枪和刺刀,在太阳下闪动着白光……一个多月以前,被捕时的经过,清楚地在他的脑际闪现出来:那天晚上,他的未婚妻孙明霞从重庆大学来找他。深夜里,他俩轻轻拔动收音机的螺旋,屏住声息,收听来自解放区的广播。透过嘈杂的干扰声,他俩同时抄录着收音机里播出的一字一句激动心弦的胜利消息。然后,他校正两份记录稿,用毛笔细心地缮写了一遍。到明天,这份笔迹清晰的稿件,便可以送交李敬原同志,变成印在《挺进报》上的重要新闻。在寒星闪烁的窗前,两人激动而兴奋地吃着简单的夜餐,心里充满着温暖。手表的指针,已接近五点,再过两小时,又该是另一个战斗的白天……就在那时,楼梯口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刘思扬心头一惊,立刻把刚写好的《挺进报》的稿件塞进书桌暗装的夹缝里藏好……

    就是这样突如其来,事前连一点预感也没有,他和未婚妻孙明霞同时被捕了。刘思扬还清楚地记得,那个戴着金色梅花领章的特务头子徐鹏飞和他进行的一场辩论。

    “资产阶级出身的三少爷,也成了共产党?家里有吃有穿有享受,你搞什么政治?”自己当时是怎样回答他的?对了,是冷冷地昂头扫了他一眼。

    “共产党的策略,利用有地位人家的子弟来做宣传,扩大影响,年轻人不满现实,幼稚无知,被人利用也是人之常情……”

    “我受谁利用?谁都利用不了我!信仰共产主义是我的自由!”

    “信仰?主义?都是空话!共产党讲阶级,你算什么阶级?你大哥弃官为商,在重庆、上海开川药行,偌大的财产,算不算资产阶级?古往今来各种主义多得很,识时务者为俊杰。”

    “阶级出身不能决定一切,是我自己确认马克思列宁主义才是真理。”

    “……你到底想不想出去?你又不是无知无识的工人,你们的地下组织已经破坏了!你在沙磁区搞过学运吧?你的身份,还有你未婚妻的身份,我全知道。”思扬此时明白,敌人还不知道自己负责着《挺进报》的收听工作,他决定永远保守这个党的秘密。

    “嗯……,路只有两条:一条登报自新,恢复自由;一条长期监禁,玉石俱焚。”

    刘思扬记得,他当时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对方的威胁,并且逼出了敌人一句颇为失望的问话:

    “你想坐一辈子牢?”

    “不,到你们灭亡那天为止!”

    “好嘛!我倒要看看你这位嫩骨细肉的少爷硬得了多久?出不了三个月,你敢不乖乖地向我请求悔过自新!”

    “向你请求?休想!”

    就这样,他被关进了这间漆黑而闷湿的牢房。今早天还没亮,他又被敌人提了出去,是去执行一次假枪毙。下午,囚车又把他押回了这秘密的集中营。

    刘思扬从牢房的风门口微微探出头去,火辣辣的太阳,刺得他的眼睛发酸。他忍受着酷热和喉头的干燥,左顾右盼,两边是一排排完全相同的牢房。一把把将军锁,紧锁着铁门,把集中营分割成无数间小小的牢房,使他看不见更多的人,也看不到楼下,只能从铁门外楼栏杆的缝隙里,望见不远处的一块地坝,这便是每天“放风”时所有牢房的人可以轮流去走动一下的狭窄天地。

    地坝里空荡荡的,在炭火似的的烈日下,没有一个人影。太阳渐渐偏了,可是斜射的烈焰给闷热的牢房带来了更燥辣的、焦灼皮肉的感觉。

    高墙电网外面,一个又一个岗亭里,站着持枪的警卫。佩着手枪正巡逻的特务,牵着狼犬,不时在附近的山间出没。

    目光被光秃的山峦挡住,回到近处,喉头似火烧,连唾液也没有了,这使他更感到一阵阵难忍的痛苦。“出不了三个月,你敢不乖乖地向我请求悔过自新!”徐鹏飞的冷笑,又在耳边回响……向敌人请求悔过自新?刘思扬咬着嘴唇,像要反驳,又像要鼓励自己,他在心里庄重地说道:“一定要经受得住任何考验,永不叛党!”

    回头望望,全室的饮水,储存在一只小的生锈的铁皮罐子里,水已不多了,然而牢房里的人谁也不肯动它,总想留给更需要它的人。刘思扬又一次制止了急于喝水的念头,决心不再去看那小小的水罐。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节选部分正面着力刻画了主要人物刘思扬,也侧面涉及了牢房里的人物群像。 B . 徐鹏飞和刘思扬的阵营较量、刘思扬的痛苦和坚持,前者是小说节选部分着力表现的主要矛盾。 C . 刘思扬“把刚写好的《挺进报》的稿件塞进书桌暗装的夹缝里藏好”是小说节选部分的一处重要伏笔。 D . 在徐、刘两人的对话描写中,作者以简洁有力的人物语言来表现刘思扬坚定的信念。
    2. (2) 本文的中心事件是什么?中间又插叙了哪些事件?请分别简要概括。
    3. (3) 透过刘思扬的眼睛看到的集中营的情景描写属于小说的叙述语言,请予以赏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2021高一下·铜仁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臧熹字义和,武敬皇后弟也。与兄焘并好经籍。隆安初,兵革屡起,熹乃习骑射,志在立功。尝至溧阳,溧阳令阮崇与熹共猎,值虎突围,猎徒并奔散,熹直前射之,应弦而倒。高祖[注]入京城,熹族子穆斩桓修。进至京邑 , 桓玄奔走,高祖使熹入宫收图书器物,封闭府库。有金饰乐器,高祖问熹:“卿得无欲此乎?”熹正色曰:“皇上幽逼,播越非所。将军首建大义,劬劳王家。虽复不肖,无情于乐。”高祖笑曰:“聊以戏卿尔。”行参高祖镇军事,员外散骑侍郎,重参镇军军事,领东海太守。以建义功封始兴县五等侯。又参高祖车骑、中军军事。高祖将征广固,议者多不同。熹从容言曰:“若凌威北境,拯其涂炭,宁一六合,未为无期。”高祖曰:“卿言是也。”及行,熹求从,不许,以为建威将军、临海太守。郡经兵寇,百不存一,熹绥缉纲纪,招聚流散,归之者千余家。孙季高海道袭广州,路由临海,熹资给发遣,得以无乏。征拜散骑常侍,母忧去职。顷之讨刘毅起为宁朔将军从征事平高祖遣朱龄石统大众伐蜀命熹奇兵出中水以本号领建平巴东二郡太空。蜀主谯纵遣大将谯抚之万余人屯牛脾,又遗谯小苟重兵塞打算。熹至牛脾,抚之战败退走,追斩之,小苟闻抚之死,即使奔散。成都既平,熹遇疾。义熙九年,卒于蜀郡牛牌县,时年三十九。追赠光禄勋。

    【注释】高祖:指刘裕,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庙号高租。

    (节选自《宋书–臧熹传》,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顷之讨刘毅/起为宁朔将军/从征事平/高祖遣朱龄石统大众伐蜀/命熹奇兵出中水/以本号领建平/巴东二郡太守 B . 顷之讨刘毅起/为宁朔将军/从征事平/高祖遣朱龄石统大众伐蜀/命熹奇兵出中水/以本号领建平/巴东二郡太守 C . 顷之讨刘毅/起为宁朔将军/从征/事平/高祖遣朱龄石统大众伐蜀/命熹奇兵出中水/以本号领建平/巴东二郡太守 D . 顷之讨刘毅/起为宁朔将军/从征/事平/高祖遣朱龄石统大众伐蜀/命熹奇兵出中水/以本号领建平/巴东二郡太守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经籍:指经书,如六艺经传;也泛指古代图书,如“博览经籍”。 B . 京邑:京城、京都的意思。邑,有都邑、城市的意思,也可作为县的别称。 C . 公: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一等,泛指显贵爵位,也可用于对男子的尊称。 D . 征拜:古代特指在出征之时予以任命。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臧熹有志立功,颇善骑射。当溧阳命令阮崇与臧熹一起围猎时,遇上猛兽突围,围猎的人都四下逃散,臧熹上前一箭射去,猛兽应弦而倒。 B . 臧熹不贪财物,言辞正直。高祖派臧熹进入宫中查封府库,面对金饰乐器,臧嘉表示自己不该取不义之财,也无心于歌舞。 C . 臧熹卓有远见,深得皇帝信任。在高祖将要出征广固之时,议事者多不赞同。臧熹却认为这是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统一天下之事,并认为不会遥遥无期,得到了高祖的夸赞。 D . 臧熹善于治理,能聚民心。臧熹做临海郡太守时,该郡被兵贼所劫,百姓死亡众多,臧熹整顿纲纪,招募逃散人员,归者众多。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行,熹求从,不许,以为建威将军、临海太守。

      ②熹至牛脾,抚之战败退走,追斩之,小苟闻抚之死,即便奔散。

  • 5. (2021高一下·铜仁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夜泊水村

    陆  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 , 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注释】①绝大漠:汉武帝表彰霍去病之语。②出自《世说新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久凋零”写出诗人被弃置已久的失落,“未勒铭”点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愤想。 B . 颔联抒发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志愿,表达了对那些面临外寇侵凌却无所作为的达官贵人的指斥。 C . 尾联点题,回笔写自己闲泊水村的寂寥景象,意象传情,直抒胸臆。 D . 本诗用典贴切,出语自然,感情充沛,虽有失意悲愁之情却又不失沉雄浑厚的气象。
    2. (2) 选择合适的角度赏析“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 6. (2021高一下·铜仁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韩愈在《师说》中从“今之众人”的角度指出“愚人之所以为愚”的原因是:
    2. (2)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面对赤壁惊险壮阔的自然景象,发出“”的感慨,将自然风景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3. (3) “落叶”是秋的典型特征,在杜甫的《登高》中“”的两句描绘了落叶纷纷的壮阔秋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2021高一下·铜仁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当麦穗泛黄的时候,布谷鸟的鸣叫,几乎流荡于每一个北方村庄的上空。

    乡民们平时是极少见到布谷鸟的。甚至,相当多的人听了半辈子它的叫声,却无法辨识它的______。至于布谷鸟隐身于哪根枝条,其蓬松的羽翅究竟被哪片浓荫遮蔽,乡民们更是懒得追究与核实。听着一声接续一声幽咽的鸣叫,对于乡民们来说,渐成习惯,且已足够。侧耳聆听,布谷鸟的叫声总是那么的__________,忽左忽右,忽东忽西,忽远忽近,人的耳朵很难捕捉到它真正的方位。只闻其声,不见其鸟——布谷鸟就是以这种颇为特别的方式,向乡民们传情递爱,并彼此厮守。

    布谷鸟的栖息地在山林,山林才是它繁衍生息的家园。布谷鸟体态孱弱,羞涩腼腆,怯懦忧郁,这样的性格特质,决定了它沾染人间烟火,并不时常“走基层”。然而,当一畦畦的麦浪闪着金光,当一树树的绿杏染色变黄,布谷鸟便神出鬼没一般,突兀地闪现于某棵老树的顶端,扯开嗓子,用高亢的声音宣告自己的________。(    )它的叫声,含有淡淡的悲伤,宛若不甘撒手却又不得不离散的寡妇,望着负心人远去的背影,哀哀地呼唤着他的回心转意。在露水濡湿草叶的静默拂晓,它如泣如诉的悲腔,显得格外地固执,似乎执意要抖落满天的繁星,并把那些迟迟不肯起床者的睡梦,_________________地划破撕碎。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 形状    缥缈不定           如约而至       硬生生 B . 容颜    捉摸不定           如期而至       活生生 C . 形状    捉摸不定           如约而至       活生生 D . 容颜    缥缈不定           如期而至       硬生生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布谷鸟一旦开腔,就没完没了,无休无止,绵延不绝。 B . 一旦布谷鸟开腔,就没完没了,无休无止,绵延不绝。 C . 没完没了,无休无止,绵延不绝,布谷鸟一旦开腔。 D . 没完没了,无休无止,绵延不绝,一旦布谷鸟开腔。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布谷鸟体态孱弱,羞涩腼腆,怯儒忧郁,这样的性格特质,决定了它并不时常“走基层”,沾染人间烟火。 B . 体态孱弱的布谷鸟,羞涩腼腆,怯懦忧郁,这样的性格特质,决定了它并不时常“走基层”,沾染人间烟火。 C . 布谷鸟羞涩腼腆,怯懦忧郁,体态孱弱,这样的性格特质,决定了它沾染人间烟火,并不时常“走基层”。 D . 体态孱弱的布谷鸟,羞涩腼腆,怯懦忧郁,这样的性格特质,决定了它沾染人间烟火,并不时常“走基层”。
  • 8. (2021高一下·铜仁期末)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世纪80年代,可可西里藏羚羊盗猎现象严重,藏羚羊数量从20万只锐减到不足2万只。经有关部门批准,索南达杰成立了武装环保组织,率队员先后12次进入可可西里腹地,。索南达杰及队员在可可西里巡查时,发现大量被盗猎分子剥了皮的藏羚羊尸体。,深深刺痛了他的心,更加坚定了他保护可可西里的决心。1994年1月18日夜,时任治多县委副书记、治多县西部工作委员会书记的索南达杰和4名队员在可可西里抓获了20名盗猎分子,缴获了7辆汽车和1800多张藏羚羊皮,在押送歹徒行至太阳湖附近时,遭歹徒袭击。索南达杰在无人区与持枪偷猎者对峙,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被可可西里零下40摄氏度的风雪塑成一座冰雕。他的生命定格在40岁,。索南达杰牺牲后,骨灰撒在了可可西里太阳湖畔和昆仑山口,永伴他挚爱的土地。

  • 9. (2021高一下·铜仁期末) “通感”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官的体验挪移转换,以丰富人的体验,增加审美情趣。请分析下面两个句子的通感转换。
    1. (1)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荷塘月色》)
    2. (2)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
四、写作(60分)
  • 10. (2021高一下·铜仁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今年春节期间,一张照片在网上流传。照片中,很多绵羊和旅客挤在火车车厢里,场面甚是混乱滑稽,引来网友的纷纷议论。后来照片拍摄者在微博上澄清,这组图片摄于四川大凉山深处。过年了,乡亲们须把绵羊赶到县城去卖个好价钱,但当地道路崎岖,交通非常不便,这趟列车是当地百姓出行唯一的一趟慢车。虽然按规定列车上不准携带活物,但列车员心疼山里百娃家里孩子上学和生活物品全指望羊换钱,也就默许了。真相披露后,引发了更大范围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