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北海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

更新时间:2021-11-07 浏览次数:98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 1. (2021八下·北海期末) “70后”上海女作家肖澜曾在虹桥机场航舶分公司浦东机场航舶分公司工作。她的最新长篇小说心居 , 从一次家宴说起,反映了 当下百姓的生存状态。在满地都是故事的当今社会,能不能让读者看到故事以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是衡量一个优秀作家的关键。

    所以她希望把充满( )锁的城市生活写出一点诗意对未来的憧憬与展望,对逝去时光的miǎn( )怀与梳理。

    1. (1) 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锁 miǎn()怀

    2. (2) 下列依序填入文段横线处的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①分号    ②书名号    ③省略号 B . ①顿号    ②引号    ③省略号 C . ①分号    ②引号    ③破折号 D . ①顿号    ②书名号    ③破折号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 2. (2021八下·北海期末)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B . 你昨天答应的事,今天却反悔了,真是阳奉阴违 C . 看到漫山遍野的油菜花盛开,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 D . 骄傲随无知而增长,越是知识浅薄的人,越是目空一切
  • 3. (2021八下·北海期末)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正月十五是我国的元宵节,又称元夕或灯节,是春节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一天人们有吃元宵、赏花灯等习俗。 B . 古人常以官职爵名、籍贯郡望来尊称别人。如杜甫被称为杜工部,韩愈被称为韩昌黎,王安石被称为王临川。 C . 把游览时的经历和感受写下来,就是游记。游记内容包括:一是交代游踪,二是描写景物,三是抒发感受。 D .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寄托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 4. (2021八下·北海期末) 下列情景中,语言表述最得体的一项是( )

    情景: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中,外卖小哥雷海战胜了北大硕士彭敏,成为这一季的总冠军,雷海也成了网络关注的焦点。同学小华说:“一个送外卖的,读诗有什么用?”同学小赞则持反对意见,她对小华说

    A . “别总瞧不起送外卖的,笑话人不如人!” B . “在你看来,人生只有赚钱一件事才有用,是吗?庸俗!” C . “生活不止前面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我觉得我们应该为他点赞。” D . “送外卖的都比你背的诗多,还有脸说?”
  • 5. (2021八下·北海期末) 根据上下文的提示,完成默写。

    人生的艰辛,非亲历者不能体会。“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种凄凉苦楚,只有身经离乱、夜雨难眠的杜甫才能懂得;“”(《卖炭翁》),这种矛盾辛酸,只有生计艰难、衣不御寒的卖炭老者才能体会。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尽管饱受磨难,我们也应像陆游笔下“”的梅花(《卜算子·咏梅》)那样坚贞自守,不改本色;也应像王勃笔下“”的诗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扫离别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二、综合性学习(6分)
  • 6. (2021八下·北海期末) [图转文]为了研究中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某中学赵铭等同学组成了研究小组。他们对城乡213名初二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下面是影响名著阅读原因的调查结果表。

    原因

    人数

    所占比例

    A

    找不到书

    70

    33%

    B

    没时间

    105

    49%

    C

    不喜欢

    38

    18%

    1. (1) 仿照下面的例子,对图表作说明和分析(从B、C中任选一项)。

      示例:选A

      说明:认为影响自己阅读名著的原因是“找不到书”的同学有70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3%。

      分析:学生本人和家庭藏书不多,而学校和社会的图书馆又未能提供这方面的借阅条件。

    2. (2) [小议论]关于名著阅读,有人认为没有必要读原著,可以读缩写本、看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这样省时省力。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段80字以内的小议论。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结构完整。
    3. (3) [找对联]从下面收集到的六个句子中精选四句,整理出两副对联,并抄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书卷多情似故人    愿乘风破万里浪    书墨足支三十年

      文章已过五千卷    创业千杯能人骨    甘面壁读十年书

三、阅读理解(共34分)
  • 7. (2021八下·北海期末) 古诗文阅读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开篇以雎鸠相互应和的叫声起兴,描绘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爱情场景,打开了爱情故事的开端。 B . “寤寐思服”写出了君子对淑女的爱慕之情已到了长夜难眠的程度,两个“悠”字表现了君子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 C .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两句借用乐器展现了现实生活中男子与淑女相会相处时的愉悦和结婚时的热闹场面。 D . 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形式,起到了加重感情,增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
  • 8. (2021八下·北海期末) 文言文阅读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虽有嘉肴》

    [乙]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 ,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节选自《劝学》)

    [注]①镂: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②跪:蟹脚。③螯:蟹钳。

    1. (1) 下列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知/其旨也 B .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C . 学/不可以已 D . 其/曲中规
    2. (2)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学然后知不足    木受绳则直 B . 其此谓乎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C . 《兑命》曰:“学半。” 君子博而日参省乎已 D .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学时习之
    3. (3)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以类比论证的方法从“嘉肴,弗食,不知其旨”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浅显易懂,生动形象。 B . 甲文在总结出中心论点一教学相长后,又从反面引出《兑命》中的话,以增强对中心论点的阐述,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C . 乙文第三段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从正反两面设喻,阐述学习应该做到:逐渐积累,坚持不懈,专一不躁。 D . 两篇文章都是有关“学习”的论述,甲文侧重“教”与“学”的辩证关系,乙文侧重学习的意义及学习应持的态度。
    4.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5. (5) 联系你的学习生活,说说你认为学习需要具备哪些态度或方法?
  • 9. (2021八下·北海期末) 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朱赫来听见枪声,往旁边一躲,回过头来,看见押送兵正在狂怒地从A手里夺回自己的枪。他扳着枪转了个半圈,扭绞着那少年的双手。但是A还是紧握住不放。这时候,那个彼得留拉匪兵气昏了,猛一推,把A摔在地上。可是他还是不能够把枪夺回来。A倒在马路上,顺势也把押送兵拖着跟自己一起倒下去。这时候,无论多么大的力量也不能叫A放开手里的枪。朱赫来两步就跳到他们旁边,抡起他那只铁拳朝那押送兵的脸上打去。一秒钟后,脸.上挨了两下铅块一般沉重的拳击的押送兵,已经放开了躺在地上的A,像一条笨重的袋子似的,滚到壕沟里去了。也是这双强有力的手把A从地上扶起来。

    1. (1) 该段文字出自(作者)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章的A是(人名)。
    2. (2) 文段中对A的形象刻画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从文中可以看出A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 10. (2021八下·北海期末)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茶烟朵朵自芬芳

    代连华

    ①在杭州游古寺,恰逢寺中方丈招待朋友。竹林外,石桌旁,小和尚拎来一壶烧好的水,方丈取下紫砂壶的壶盖,用木勺续上茶叶,转手接过水壶,高高扬起,一股热水注入壶中。片刻揭去壶盖,茶水倒入杯中,旋即升起一片烟雾,如云朵朵,又渐渐散去,清香弥漫在空中经久不散。

    ②我们看得入了神,方丈邀请我们品茶。清茶一盏,淡雅芬芳。我忍不住悄悄问:“茶水入杯,茶杯上方怎会如云缭绕?”方丈笑笑说:“那是茶烟,唯有陈茶配滚水,才会起茶烟。”

    ③归来后,茶烟深深印在脑子里,升腾的瞬间,美轮美奂。如此心心念念,何不尝试一回?马上购回精致的紫砂壶,烧水,泡茶,期望滋生出朵朵茶烟,怎奈试过多次,总不见茶烟升起。于是懊恼自己俗人一枚,与茶烟无缘。

    ④闲来读诗书,北宋诗人苏轼在《安国寺寻春》诗中写道:“看花叹老忆年少,对酒思家愁老翁。病眼不羞云母乱,鬓丝强理茶烟中。”诗中春意浓,茶烟添芬芳。读诗如品茗,流年韵清香。而南宋诗人陆游,饱含忧国忧民之心,即便是品茶,也是愁绪满怀,“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夜深难成眠,品一盏清茶,诗人感叹年华逝去,鬓丝染茶烟。

    ⑤茶烟轻薄如云,袅袅升起在杯盏间,于尘世喧嚣间,给予无限美的视觉与享受,但若茶烟升起,却总是需要某些机缘的。

    ⑥有一次,与记者朋友去山里,采访一位独守山林几十载的老人。木栅栏,青石屋,房前屋后繁花簇簇,院子里,木桌木凳古朴厚重,我们欣赏惊叹着。老人在火塘前烧水,水壶嵫嵫响着,几只粗糙的茶碗放在面前。我在心里嘀咕着,山里会有什么好茶呢,一介山野老夫也有品茶的嗜好不成?

    ⑦一只看不清颜色的陶罐充作茶壶,一把淡绿的叶子放进去,滚水注入,冲泡片刻,让我惊讶的一幕出现了,茶水倒入杯中,杯子上方茶烟升起,一朵朵绽放开来,一股混着草药的茶香弥漫在空中。

    ⑧老人告诉我们,茶叶名为金银花,是一种药材,也是一种茶,长在山中,耐寒、耐旱,春季采摘晾晒,放置越久冲泡出来的味道越清香。而我独对茶烟感兴趣,便问老人有何绝招,能将茶水冲泡得茶烟袅袅。老人愣住,后来才明白我的意思。随即哈哈大笑,“哪里有什么绝招呀,一个人独居山中也寂寞,每次泡茶时,喜欢听水在壶中沸腾着,好像在唱歌,然后冲泡。茶水入杯时,也喜欢高高扬起,茶杯上方便烟雾腾腾,你说的茶烟我不太懂,但是陈茶冲泡时,烟雾就会浓些”。

    ⑨翻一本古书茶记:“陈茶入盏,茶水起烟,烟之薄厚,与茶叶年限相关,愈久烟愈浓。”恍然有所悟,茶烟瞬间升起,形成却需数年,亦如独守山林的老人,内心纯净祥和,守得茶烟起千朵。还有寺中方丈,潜心修行,与世无争,以淡泊之心,与茶烟俗世相拥。

    茶烟转瞬即逝,人生机遇如此,唯有静心捕捉,方能撷取芬芳。行走在尘世间,别让外界浮躁了心灵,不忘初心纯真固守,亦如茶烟朵朵虽消散,却留芬芳在人间。

    1. (1) 根据文章情节,将下列的内容补充完整。

      “我“看方丈泡茶起烟————”我“读茶烟诗词感叹——

    2. (2) 请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我在心里嘀咕着,山里会有什么好茶呢,一介山野老夫也有品茶的嗜好不成?

    3. (3) 结合全文,说说标题“茶烟朵朵自芬芳”的含义。
    4. (4) “茶烟转瞬即逝,人生机遇如此,唯有静心捕捉,方能撷取芬芳。”请联系文章和生活实际,就“机遇”和“静心”选择一个谈谈你的理解和感悟。(3分)
  • 11. (2021八下·北海期末)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材料一: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环境隐患比较突出,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据住建部数据,2015年全国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是1.91亿吨,2016年是2亿吨。

    数量庞大的生活垃圾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将对人居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垃圾分类刻不容缓。“优良的人居环境,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部分。”安徽合肥读者程华表示,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可以有效破解城乡垃圾难题,改善人居环境,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前处置的重要环节,是源头实现垃圾减量化和减小环境污染的关键。”清华大学中国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温宗国举例说,废塑料填埋难降解,不仅污染地下水,还会永久性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垃圾混在一起焚烧,可能释放有害气体,造成空气污染,给公众带来健康风险。

    不仅如此,生活垃圾分类还可以提高后续垃圾处理效率,降低处理难度,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抓手。比如,将热值较高的可燃成分进行燃烧发电,提高热效率;将易降解的有机物质分选出来进行堆肥处理,提高堆肥效率和质量等等。在这条产业链上,瑞典当之无愧位于世界前列。瑞典是垃圾回收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欧盟平均每年需要处理的无法再利用的垃圾占总量的38%,而在瑞典这一数据仅为1%。换言之,该国的垃圾回收利用率高达99%,其中36%被回收使用,14%用作肥料,49%焚烧后转变为能源。

    (选自“人民网”)

    材料二:

    垃圾分类的作用早已得到世界公认,分类收集带给我们的好处,也是数不胜数。有人将垃圾分类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15%的受访者是习惯性的不分类,约21%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太麻烦,约26%的受访者表示想分类,但是不知道该如.何分类,剩下的受访者则表示垃圾桶没有提示,只能把垃圾混杂在一起。

    材料三:

    垃圾分类是改善生活环境、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关系到人居环境改善、资源节约利用和社会文明进步。

    截至目前,我省已有8个试点市全面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累计有465个小区、28.8万户居民,994家公共机构、511所学校参与。截至今年一季度,全省投入运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共88座,设计处理能力达到41480吨/日。同时,以规模适度、相对集中为原则,积极推进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目前,合肥、铜陵、淮北、芜湖、淮南市餐厨垃圾处理厂已建成运行,累计处理能力约为700吨/日。

    (选自《安徽日报》)

    1. (1) 下列关于“垃圾分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垃圾分类有利于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B . 垃圾分类是降低环境污染程度的关键。 C . 垃圾分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手段。 D . 垃圾分类可以解决城乡垃圾处理的难题
    2. (2)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垃圾分类意识和习惯差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B . 安徽省的多个地市已经开始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C . 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 D . 瑞典的垃圾回收率远远高于欧盟国家,是我国学习的典范。
    3. (3) 结合材料内容,说说我们在校内可以通过开展哪些活动增强同学们的垃圾分类意识
四、作文(40分)
  • 12. (2021八下·北海期末) 干涸的土地渴望拥有雨露的润泽,鲜艳的花朵渴望拥有蜂蝶的青睐;淳朴的农夫渴望拥有累累的硕果,辛勤的园丁渴望拥有满园的桃李……

    请以“我渴望拥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横线上缺少的部分补充完整之后再作文;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