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客观事实 | 微观解释 |
A | 金刚石、石墨性质差异大 | 碳原子结构不同 |
B | 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的原理 | 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隙增大 |
C |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后重新鼓起 | 乒乓球内,分子的体积增大 |
D | CO2、CO化学性质不同 | CO2、CO分子构成不同 |
已知: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为40℃、240℃。据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 | 实验现象 |
实验1 | 白磷a燃烧;白磷b和红磷未燃烧 |
实验2 | 通入氧气前白磷b未燃烧,通入氧气后燃烧 |
基础储量 | 年产量 | |
石油 | 28.33亿吨 | 1.89吨 |
天然气 | 32124亿立方米 | 857.1亿立方米 |
煤 | 3261亿吨 | 30.5亿吨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已知:铁在潮湿空气中,易与氧气发生如下反应:
① 2Fe+O2+2H2O=2Fe(OH)2 ② 4Fe(OH)2+O2+2H2O=4Fe(OH)3
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回收KClO3、MnO2制取O2后剩余固体中的MnO2 | 将剩余固体转移至烧杯,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
B | 除去铜粉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铜 | 加入过量的木炭粉末,混合均匀后高温加热 |
C | 鉴别NaCl、NaOH、 NH4NO3、CaCO3四种固体物质 | 分别取少量四种固体于4支试管中,加水,振荡,观察现象 |
D | 鉴别两集气瓶中的CO2和N2 |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
物质 | CH3OH | O2 | H2O | CO2 | CO |
反应前的质量/g | 9.6 | m | 0 | 0 | 0 |
反应后的质量/g | 0 | 0 | 10.8 | x | y |
据此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矿泉水 b 糖水 c 蒸馏水 d 自来水
反应前 | 反应后 | |
加入 NaHCO3/g | 锥形瓶+稀硫酸/g | 锥形瓶+反应后溶液/g |
1.26 | 124.59 | 125.36 |
分析:实验测得CO2的质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论上生成CO2的质量,原因可能是。
①可用C装置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②若用D装置收集CO2时,可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验满
③若用E装置收集气体时,应在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收集
查阅资料
①工业上可利用Na2CO3溶液与H2O2反应制备过碳酸钠
②工业Na2CO3中常常含有少量Fe3+、Mn2+等金属离子,这些金属离子会促进H2O2分解,造成H2O2的损失,需加入絮凝剂对Na2CO3进一步精制除杂
③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用作干燥剂
④过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放出CO2和O2
⑤碱石灰为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可吸收H2O、CO2 , 不能吸收O2
回答下列问题
流程中加絮凝剂的目的是,该步骤所发生的变化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操作Ⅰ、Ⅱ都要使用玻璃棒,其作用是。
温度范围/℃ |
5~10 |
10~15 |
15~20 |
20~25 |
过碳酸钠的产率/% |
84.49 |
85.78 |
88.38 |
83.01 |
分析数据,制备过碳酸钠的最佳温度范围是℃。温度过高,产率反而降低,从制备过碳酸钠原料的性质分析产率降低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取少量过碳酸钠样品于试管中加水,观察到样品表面有气泡缓慢冒出:再向该试管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迅速有大量气泡产生;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部,观察到,说明有O2生成,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如入过量硫酸,又有大量气泡产生;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为(写化学式)。
实验结论:过碳酸钠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化学性质。
为测定过碳酸钠(xNa2CO3·yH2O2)中x:y的值。称取相等质量的两份过碳酸钠样品,利用图甲、图乙两装置分别进行相应实验
①利用图甲进行实验时,共收集到V升气体,欲计算该气体的质量,须查阅的数据为相同温度和压强下该气体的。
②图乙中装置B的作用是。
③利用图乙进行实验时,先打开弹簧夹K1、K2,关闭弹簧夹K3,缓慢通入一段时间N2的目的是。再关闭K1、K2,打开K3,缓慢滴加稀硫酸且过量的目的是。当过碳酸钠完全反应后,需打开K1继续缓慢通入一段时间的N2。若此时不继续通入N2会导致x:y的值(填“偏大”或“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