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伏尔泰运用理性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
②雨果关注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崇尚浪漫主义
③巴尔扎克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
④圣西门着力揭露资本主义在道德上的贫困
①马克思、恩格斯在此进行第三次会晤 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将总部设在此地
③欧共体12国在此签订《欧洲联盟条约》 ④马克思在此地创办《新莱茵报》
年份 |
进出关船舶总数量年均值(艘) |
每艘船的吨位均值(吨) |
1864年—1869年 |
15022 |
447 |
1870年—1874年 |
14639 |
540 |
面积 |
单位面积产量 |
总产量 |
||||
单位 |
绝对数千英亩 |
指数 |
绝对数磅/英亩 |
指数 |
绝对数千包 |
指数 |
1932 |
35891 |
100 |
173.3 |
100 |
13003 |
100 |
1933 |
29383 |
82.2 |
209.4 |
120.8 |
13047 |
100.3 |
初级产品 |
工业制成品 |
|||
1970 |
1992 |
1970 |
1992 |
|
墨西哥 |
68 |
47 |
33 |
52 |
阿根延 |
86 |
74 |
14 |
17 |
韩国 |
24 |
7 |
76 |
93 |
新加坡 |
70 |
22 |
31 |
78 |
①造纸术的改进促进藏书量增加 ②雕版印刷的发明推动文化兴盛
③抄书之风兴盛有利于文化传承 ④私人藏书增加适应了科举需求
杜尚1913年《自行车轮》 毕加索1942年《牛头》
(自行车轮+厨房凳) (自行车把手+车坐)
反方 | 正方 |
夏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后人的记载都不可信 | 并不是所有的历史都是有文字记载的,少数民族也有不少口述历史的传承 |
文献与历史事件相距太过久远,其真实性存疑 | 《史记》、《竹书纪年》等文献都记载了夏的存在。 |
没有确凿证明二里头遗址就是夏朝城市的遗址 | 二里头遗址位于众多文献记载的“夏墟”范围之内,目前已发现大型宫殿、居民区、墓葬等遗迹。据C14测年得知,这些遗迹所处的年代相当于公元前20至16世纪。 |
材料一: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中国坚持国家关系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中欧积极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加强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深化同非洲、拉美等地区国家的合作。中国已与世界上110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其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达到60对,在世界上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和立体化的全球伙伴关系网。
——《新中国外交70年的历史性成就与基本经验》
材料一:根据社会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地调整空间战略,是党夺取政权、掌握和巩固政权的基本经验之一。在城市与农村之间进行的空间战略选择与布局,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必须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在城市与农村空间中进行的每一次战略调整,都对党的历史产生过深刻而全面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党史活动原有的展开路径与模式,衍生出了全新的党史发展轨迹。
——摘编自崔保锋《空间思维与中共党史研究》
材料二:上海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在服务国家大局中抢抓发展机遇。1993—2019年,浦东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6亿美元提高到20514.73亿元,按美元折算增长近120倍。GDP超过3.8万亿元,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中国芯、蓝天梦、创新药、智能造、未来车、数据港等体现新技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六大重点产业表现亮眼。同时,长江流域外向型经济发展大幅跃升,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成为我国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摘编自钱智等《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周年评估与建议》
时间 |
会议 |
主要内容 |
1921年 |
中共一大 |
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
1922年 |
中共二大 |
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
1927年 |
中共八七会议 |
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 |
1945年 |
中共七大 |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
1978年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
1982年 |
中共十二大 |
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
2017年 |
中共十九大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围绕中国共产党与近现代中国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论证有力)
材料:英国的乡村振兴最早发端于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圈地运动,大量的家庭农场建立。经历工业化时代,英国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作为最早完成农村现代化的国家之一,早在18世纪中期英国就开始了农业教育现代化工作。20世纪初期,英国颁布《福斯特教育法》,许多农村居民逐渐享受到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由于国土面积小,人口密度较大,加上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加快。英国从工业革命之前的重要粮食生产国转变成为进口国。二战结束后,英国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例如,通过颁布“绿化带”政策保护农业用地和农村土地;1949年颁布的《国家公园与乡村通达法》要求英国政府设置“国家公园”及其管理机构,以保护乡村土地和自然景观。20世纪60年代欧洲共同体的创立减少了欧洲发生战争的威胁,城市居民在享受城市现代生活的同时,人们更向往回归自然的乡村美景,“逆城市化”现象逐渐出现。英国的农业政策和农村经济逐步发生了变化,开始关注乡村地区休闲娱乐开发与自然资源保护之间的平衡。
——摘编自沈费伟《赋权理论视角下乡村振兴的机理与治理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