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嘉兴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语文9月基础测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46 类型:月考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 1. (2021高三上·嘉兴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时光流逝,当年拉(qiàn)的老人渐渐离去,曾响彻运河的号子,也成珍贵资料;河里碧波流动,岸上碑(láng)相映,生态保护与文化提升融合发展,这里成了闻名遐迩的网红地。 B . 与城市中的人截然不同,乡下人照例有着根深(dì)固的、永远是乡巴佬的性情,爱(zèng)和哀乐自有他独特的式样,他保守,顽固,爱土地,也不缺少机警,却不甚懂什么诡诈。 C . 《一村之长》是一篇以事实为依据的报告文学,素材翔实,(kè)守着纯粹的纪实品质;同时也是“戴着镣铐”舞出的精品,在结构上体现出一种秩序的美,捋得清,(līng)得清。 D . 我们应该汇聚民族力量,同仇敌(kài),勠力同心,坚决摒弃骄傲自满、松(jìn)歇脚的念头,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乘势而上,再接再励,接续奋斗。
  • 2. (2021高三上·嘉兴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琵琶围》的重心在于绘声绘色地讲述扶贫干部融入乡村、化解琵琶围人内心深处“症结”的故事。【甲】作者以“琵琶围”为题,显然有着深刻的象征寓意。作品中何劲华等人临危受命入“围”,克服重重困难,帮助贫困户走出了生活和心灵的“琵琶围”。这期间虽没有荡气回肠的传奇,却处处充盈着感动。

    《琵琶围》的扶贫故事不但在历史的回溯中走向深入,而且还在文化风习的徜徉中走向丰盈。【乙】作为赣南客家人的后裔,作者不但以沉稳的叙述表达了对传统和现实的敬意,而且还以温情的笔墨努力开拓了乡土文化的叙述空间。在作者笔下,具有浓郁乡土色彩的客家歌谣和民间习俗穿插在对扶贫干部久久为功和广大群众众志成城的叙述中。这些独具魅力的客家风情,给扶贫故事带来了丰盈的诗意,因而拓展了叙述的空间。【丙】由此不难看出,《琵琶围》在高远的历史天空,以及浓郁的文化风习中,立体呈现了脱贫攻坚的壮丽画卷。

    1. (1) 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绘声绘色 B . 荡气回肠 C . 回溯 D . 因而
    2. (2)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 B . C .
  • 3. (2021高三上·嘉兴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在文物展示活动中,各地博物馆要打破空间的限制,积极开展馆际间合作,加强国际交流,通过联展、巡展、互展“盘活”文物,从而提高馆藏文物标本的利用率。 B . 面对全球疫情挑战,在其他国际电影节停办或不断延期的非常时期,上海国际电影节如期举行,亮出了中国电影领跑全球的精气神,也展示了中国的整体防疫成果。 C . 在东京奥运会男乒决赛中,志在冲击个人生涯第二枚奥运男单金牌为目标的中国选手马

    龙,战胜了队友樊振东,成为我国男乒历史上第一位“双圈大满贯”得主。

    D . 火星车 Wifi分离相机在拍摄着陆平台与火星车合影时,“天问一号”记录了火星车后退移动和原地转弯的过程,这是人类首次获取火星车在火星表面的移动过程影像。
  • 4. (2021高三上·嘉兴月考) 下列各句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 毕业赠照片留言:某某同学惠存。 B . 交通安全宣传语:你让行,我快走。 C . 高考动员宣誓语:只要没学死,就往死里学。 D . 疫情防控宣传语:出门就把口罩戴,利己利人大家好。
  • 5. (2021高三上·嘉兴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碳是自然界最普通的元素之一,是地球上能够形成生命的最核心要素。没有碳,就没有生命。碳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铅笔的笔芯是由碳组成的,钻石也是。米饭蔬果都是以碳为基本元素的化合物组成,衣服和日常用品也全是碳化合物产品。在人类发展历史上,碳不仅是食物的来源、能量的来源,更是材料的来源。

        随着科技的发展,碳材料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二维碳材料组成的石墨烯、由碳原子组成的纳米碳材料都将对未来科技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即使在未来实现“碳中和”,人类对碳基材料的需求还会保持在高位。

        所以,______________。而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二氧化碳本身也不是问题,问题的核心是自工业革命以来,化石能源的大量燃烧带来的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它在所有温室气体中占据绝对的优势,威胁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和发展。“碳中和”就是把某一时期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到最低限度,实在无法减少的通过对冲手段中和,使得人类活动往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为零。

    1. (1) 联系上下文,在画线处填上恰当的句子,不超过20个字。
    2. (2) 科普文章兼顾“科学性”与“通俗性”,结合以上文段,谈谈你对此的理解。要求:语言简明、准确。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 6. (2021高三上·嘉兴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新媒体、新技术的出现,对书法教育的意义和方式提出了挑战。如何将传统书法的技能、观念、理论等,在现代教育体制模式下进行转换,显得尤为关键。这也是现阶段高等书法教育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在笔者看来,书法教育现代化转换的重心,是如何处理好“技”与“道”的平衡问题。

    “技”指技法,包括书写者对材料、工具、笔墨、书体等技术层面的掌握;“道”指书写者从技法上升至精神层面,拓展至艺术、文化乃至人生、社会、自然、宇宙的一系列思考与休悟。中国古人从不将书法视为单纯的技能,而是赋予更高的精神意旨。书法于文人而言,并不仅仅是遣兴玩乐的雅兴,而是作为修身悟道的媒介。然而,在现代教育体制下,无法用标准化的数据测定和衡量。如今的高等书法教育也明显呈现出重技轻道的特点。

    重技轻道学不仅被古代文人视为工匠行为,在今天同样被视为价值底端的“功夫”。无道就缺失了科书法的核心,技法再高也犹如丢了灵魂。虽然高等书法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一定都从事艺术网创作,但即便他们从事其他与书法有关的行业,也需要较强的思考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书法家陈振濂指出:“书法与“国学”联姻的先天优势比绘画要强得多。”对于书法专业的学子而言,“道”的层次和意义更加复杂。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信息科技与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使我们的艺术创作手法和观念愈发复杂而多变。中国传统书法的“道”就当下的社会环境而言,显得隔离和单薄。这就需要学生在思考和参悟“道”的同时,加强对社会、文化、历史的深入考察。作为高等书法教育者而言,不仅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想性内容的学习机会,还要与书法本体紧密结合,从书法本体的角度来观照当下的时代。书法教育重“道”,必须建立在“技”的基础上。

    学习书法基本是以前人为师,以经典为师,依靠对经典作品的反复临习来提高技法。与古代的书法教育不同,当今高等书法教育要求学生在短期内掌握一定的技能和理论知识。在具体的技法方面,将复杂的书法技术拆分讲解,构造出一套技法速成的体系。在理论知识方面,设置专门的书法史、书法理论、美术史等课程,循序渐进地教授书法文化知识。

    不仅古代书法之“技”在当代高等书法教育中面临着向现代化转换的问题,书法之“道”亦面临着同样的局面。书法的“道”从狭义上来说,是指对书法的学术研究。书法家丛文俊指出:“通过这种学术的努力,从具体技法的考察复原,到理论的提升概括,都不难做到,而以学术来带动艺术实践和批评、理论研究,堪称时代之必然的选择。”对书法理论的研究只是书道的浅层,而高等教育中书法的“道”,并非狭义上的书道,也不局限于古人的“天地万物之道”,而是引申为与书法相关的文化、思想以及观念。古人学书,所求之道或许千差万别,但终究不离修身养性,以求个人境界之提升。而在今天的书法教育领域,古人所求之“道”仍然是书法高等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在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仍然有不可低估的价值。书法不再是知识分子必备的技能,因此,对“道”的传授也需要思考如何转型、转变。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为师者最重要和高层次的任务。当下,高等书法教育的传授之“道”,已变换为复杂而多元的思想观念,需要为师者对当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现代的书法教育体系还需要教师之间的分工合作,完全以书法艺术家作为书法教育工作者的做法已经受到了质疑。

    (摘编自 刘善军《书法教育如何平衡“技”与“道”》

    1. (1) 下列对材料中书法教育的“技”与“道”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书法教育的“技”泛指书法的技法,突出书写者对书法技术层面的掌握,在古今都被认为是处于价值底端的工匠行为。 B . 书法教育的“道”是指对书法的学术研究。指向书写者的精神层面,包括其对艺术、文化、人生等方面的思考与体悟。 C . 中国传统书法的“道”相对显得隔离和单薄,未能及时转型、转变,因此现在的高等书法教育呈现出重技轻道的特点。 D . 当代高等书法教育中的“技”需要向现代化转换,古人从不视为单纯技能的书法,在现代也不是知识分子必备的技能。
    2. (2)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当下高等书法教育想在短期内出成效,要将书法技术拆分,构造出一套速成体系,还需设置专门的书法史、书法理论等课程,循序渐进地传授书法文化知识。 B . 古人所追求的与书法相关的文化、思想以及观念等,在今天的书法教育领域,仍然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中依然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 C . 现代高等书法教育对“道”的传授,应重视与书法本体的紧密结合,吸收古人“道”中丰富的精神内涵,变换为复杂多元的思想观念,以实现传道的任务。 D . 现代的书法教育体系,不能完全把书法艺术家当作书法教育工作者;高等书法教育者,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想性内容的学习机会,还要能够分工合作。
    3. (3) 结合材料,概述如何平衡高等书法教育的“技”与“道”。
  • 7. (2021高三上·嘉兴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绿帐篷

    南子

    ①这一年春,我家从依奇克里克矿区搬到了奎依巴格镇。大包小包的行李刚扔下敞篷车,人们蒙了:这里是新家吗?这分明是戈壁滩啊,没有盖好的房子,没有街道,没有广场,没有树,没有草,盐碱地白花花的,日光暴烈得噼啪响,热得要人命。更要命的是,听说这里风沙大,动不动就刮起沙尘暴-中午像黄昏,黄昏像夜晚。

    ②有老人颤巍巍地低下身子,抓起脚下一把沙土,伸出舌头舔了舔,眼泪落了下来:“这土是咸的,房子呢?它在哪儿--”他似乎不相信,自己的余生就要在这儿度过。

    ③没有人回答他的话。

    ④每家领到一顶绿色帆布帐篷,由一个满脸胡须的男人指挥,在一大片空地打好桩子,安好一顶顶帐篷。扎好的绿帐篷整齐划一,占据着奎依巴格北部戈壁,使每个清晨看起来,都有一种肃穆的、街垒一样的气氛。刚搬进去的时候,帐篷是空的,什么也没有。我父母不断添加进去一些东西:先是木头床,然后是高低不一的木柜,再然后是生铁炉子、锅碗瓢盆。

    ⑤住下来的当晚,天空刮起了浮尘。似乎有一万吨来自沙漠的沙粒悬浮空中,带着呛人的土腥味儿,一点点地落下,渗进帐篷的各个角落。沙沙的声音落在篷布上,喘息似的微微抖动。

    ⑥第二天早上醒来,人一掀被子,有如抖落一个小型沙暴。我来不及抖掉衣服和头发上的浮尘,也来不及喝口水,清理一下被浮尘堵住的嗓子眼儿,便一把推开了帐篷门。黏稠的浮游物浩浩荡荡,到处都有,到处都是,往日熟悉的一间间绿帐篷,像浇铸在混凝土里似的。

    ⑦我们来奎依巴格镇定居的第一天,它就以这种干渴的方式进入我的身体。

    ⑧我看到就在这样简陋的帐篷里,人们生活得也格外用心,每天清晨在帐篷门口的泥土地面泼洒清水除尘,在废弃的搪瓷盆、缺了角的陶盆里种上喇叭花、晚饭花,还有夹竹桃。有的人家养了鸡又养了鸭-每天早上醒来时,一群鸡咕咕叫着钻进帐篷刨土觅食,尽管发白的盐碱地上什么也没有。

    ⑨帐篷与帐篷之间的小路,是人一步一个脚印踏出来的。有些人家还在废旧的米缸里种菜。是小白菜的菜秧,像野草一样东倒西歪,密密一片。此外,还有牵牛花的藤蔓随意地搭在砖垒上。

    ⑩每天下班后,帐篷区家家户户的烟囱筒升起袅袅炊烟,烟火气十足。人们在光线昏暗的帐篷内吃饭,低低的谈笑声给普通的一天带来尘世的暖意。

    ⑪因为帐篷挨得近,可以听见许多声音:人翻身时床板发出的嘎嘎声;早晨上班临出门前急促而忙乱的脚步声;一脸倦容的主妇沉闷的炒菜声;隔壁邻居家的男人嘶吼的秦腔声;对面维吾尔族人家弹起的都塔尔琴声;小孩在大铁盆洗澡时,弄出的哗哗的水声;夫妻小声吵架的声音;饭勺敲击杯子的叮当声……

    ⑫每个夜晚都像无数个相同的夜晚一样,幽凉夜气与水渠边枣树腥辣的气息,还有长年堆积落叶的腐败气息混合在了一起。刚开始的时候,帐篷区没有接上电,晚上全靠月亮照明,一旦月亮被云层遮住,就没有任何光线了,任凭帐篷外野猫的嘶叫像剪刀划破夜晚的空气。黑暗伴随一切,当天彻底黑透的时候,那种黑,简直渗进了我的胸腔和外套之间的缝隙。

    ⑬冬天来临,天气严寒彻骨,无风,冰冷的空气像要冻结人的肺。午夜的霜让地面更透亮,让星星更冷硬。那寒冷的感觉,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人们的身体,却不会冷到让人有从体内开始冰冻的感觉。

    ⑭坏气候没有动摇人们的心。人们每天从各自的帐篷出来去工地干活,他们一路打着招呼,每个人的眼睛都是新鲜的——一切都似乎蕴藏着无限可能。人们对这片戈壁荒滩进行规划,挖了整齐的水渠,将沙枣树、榆树、新疆杨苗一棵棵栽种在水渠和道路两边,忍受着沙暴侵袭,忍受每天长时间的辛苦工作、寒冷。

    ⑮到了第二年夏天,男人们为节省衣服,都赤裸上身劳动。成百上千的男人挖水渠的赤裸身体,远远看上去,像一道黄色的洪流;但脚下硬白的、连十字镐都快要挖不动的盐碱地,处处在强调这里其实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所在。人们做了这么多努力亲手打造新的家园,一定想到了要在这儿长久地住下去;但没想到,才过了几十年时间,这些人中的大多数,会再次抛弃自己亲手建造的一切远走他乡。

    ……

    ⑯多年后,更多人离开了他们亲手建造的沙漠边镇奎依巴格。

    ⑰这些人中,也有我们一家。

    ⑱过了学秋分,我们也将从绿帐篷搬到新家了--十连排的砖房、一家一户一个院子。我在帐篷区科住的最后一晚,傍晚时云在天空飞快地移动,乌云密布,刮起了干硬的风。大风猛烈、竞网掀开了帐篷尖顶一角。到了半夜,我好像觉得周围有光。睁眼一看,心里忍不住啊了一声,风住天晴,帐篷露出的那一角,尖锐硬亮的星星低垂,像有好多个细微的灯盏格外偏爱这间帐篷。它们有的微红,有的金黄,有的闪烁出白光,聚在一起向这儿投射,猛地从帐顶-处洞口突然涌下来,让我看见。让我觉得,这深夜的天空并不是完全漆黑,而是黑里透有一点儿蓝,非常深的蓝,是深得无限的蓝,极度的明净让人无可抗拒。

    ⑲我着迷地看着星空,想了一会儿过去的事情,又想了一会儿未来的事情。

    ⑳在这之前,我只爱着自己,待我稍大一些加入了一点儿对他人的爱,而此时此刻,因了这星空,我又加入了一点儿对奎依巴格镇的爱-那是一些大于世界的事情,大于地面上的事情,以至于我的眼里充满了泪水。

    (选自《人民文学》2021年第6期,有删改)

    1. (1) 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它就以这种干渴的方式进入我的身体:

      ②每个人的眼睛都是新鲜的:

    2. (2) 第2段对老人的描写有何作用?
    3. (3) 赏析画波浪线部分比喻、对比手法的艺术效果。
    4. (4) 第12、18两段画直线部分都写到了“夜”,分析其各自的内涵与情感。
三、古诗文阅读(共40分)
  • 8. (2021高三上·嘉兴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上韩昭文论山陵书

    苏洵

    昭文相公执事:

    洵本布衣书生,才无所长,相公不察而收之,使与百执事之末。平居思所以仰报盛德,而不获其所。今者先帝新弃万国,天子始亲政事,海内倾耳侧目之秋;而相国实为社稷柱石,有百世不磨之功,伏帷相公将何处之?

    古者天子即位,天下之政,必有所不及安席而先行之者。盖汉昭即位,休息百役,故其为天子曾未逾月,而恩泽下布于海内。窃惟当今之事,天下之所谓最急,而天子之所宜先行者,辄敢以告于左右:窃见先帝以俭德临天下,在位四十余年,而官室游观,无所增加;帏薄器皿,弊陋而不易。天下称颂,以为文景之所不若。今一旦奄弃臣下,而有司乃欲以末世葬送无益之费,侵削先帝休息长养之民,摄取厚葬之名而之。故洵以为当今之议,莫若薄葬。

    窃闻顷者癸赦书既出,郡县无以赏兵,例皆贷钱于民,民之有钱者,皆莫肯自输,于是有威之以刀锯,驱之以答箠,为国结怨。小民无知,不知国同忧,方且狼顾而不宁;而山陵一切配率之科,又以不下,计今不过秋冬之间,海内必将骚然。且使今府库之中,财用有余,一物不取于民,尽公力而为之,以称遂臣于不忍之心,犹且获讥于圣;况复空虚无有,一金以上,非取于民不获,而冒行不顾,以徇近世失中之礼,亦已惑矣!

    然议者必将以为古者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以天下之大,而不足于先帝之葬,于人情有所不烦,沟亦以为不然。使今俭葬而用墨子之说,则是过也。不威先王之礼,而去近世无益之费,是不过矣:古之人所由以尽其诚信者,不敢有略也,外是者则略之。

    昔者华元厚葬其君,君子以为不臣;汉文葬于霸陵,木不改列,藏无金玉,天下以为圣明,而后世安于泰山。故曰莫若薄葬之议,上以遂先帝恭俭之诚,下以纾百姓目前之患,内以解华元不臣之议,而万世之后,以固山陵不拔之安。

    如曰诏敕已行,制度已定,虽知不便,而不可复改,则此又过矣!盖唐太宗之葬高祖也欲为九丈之坟百事务从丰厚及群臣建议以为不可于是改从光武之陵高不过六丈而每事俭约。夫君子以为政,与其坐视百姓之艰难,而重改令之非,孰若改令以救百姓之急?不胜区区之心,敢辄以告,惟恕其狂易之诛。幸甚!幸甚!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相公不察而收之                         辱:谦辞,承蒙 B . 掇取厚葬之名而之               遗:丢弃 C . 故曰莫若薄葬之议               建:提出 D . 不胜区区之心                         区区:诚恳深切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伏惟相公将何处之              醉则更相枕 B . 不知国同忧                         备他盗之出入非常也 C . 非取于民不获                      告诉不许 D . 而外是者则略之                            且举世而誉之不加劝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作者先感谢对方的提掖之恩,接着提出作为相国在新君亲政之时“何以处之”的问题,为下文进言造势。 B . 第二段称颂先帝以俭治天下,批评当下“有司”的做法,巧妙避去直指韩相国之嫌,提出了“莫若薄葬”的主张。 C . 作者赞成实行墨子的俭葬主张,认为君主应该体恤百姓,尤其是国库空虚之时,更应避免大兴土木以免引起民怨。 D . 本文是建议书,极有针对性地就时政问题提出主张,并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论述,例证丰富,说理委婉而态度坚决。
    4. (4)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盖 唐 太 宗 之 葬 高 祖 也 欲 为 九丈 之 坟 百 事 务 从 丰 厚 及 群 臣 建 议 以 为 不 可 于 是 改 从 光 武 之 陵 高 不 过 六 丈 而 每 事 俭 约

    5. (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盖汉昭即位,休息百役,故其为天子曾未逾月,而恩泽下布于海内。

      ②不废先王之礼,而去近世无益之费,是不过矣。

  • 9. (2021高三上·嘉兴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解连环·怨怀无托

    宋·周邦彦

    您怀无托。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信炒手、能解连环,似风散而牧,雾轻云薄。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想移根换叶。尽是旧时,手种红药。

    汀洲渐生柱若,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谩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语闲言,待总烧却。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拼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

    【注释】燕子楼;唐代张建封的爱妓关的盼盼,在张死后独居燕子楼,因顾念旧情而一直不嫁。后用此典称女子寡后只身独处的居处。

    1. (1) 上阙中“”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常用来表示爱情。词作反复地抒写了词人对昔日情人的之情。
    2. (2) 简析这首词的抒情方式。
  • 10. (2021高三上·嘉兴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出:“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论语·宪问》)

    材料二: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论语·子路》)

    1. (1) 第一则材料中,孔子大力赞扬南宫适;在其余场合,他也常常赞扬自己的弟子,如箪食瓢饮“不改其乐”的,“告诸往而知来者”的
    2. (2) 孔子赞赏南宫适“禹、稷躬稼而有天下”的观点,却不支持樊迟“学稼”的请求,二者是否矛盾?说明理由。
  • 11. (2021高三上·嘉兴月考)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 (1)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论语》)
    2. (2)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3. (3)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4. (4)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5. (5)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
四、作文(60分)
  • 12. (2021高三上·嘉兴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假的可以变成真的。

    有人说,假的就是假的,它永远也成不了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