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10...

更新时间:2022-06-27 浏览次数:33 类型:月考试卷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1. (2022高一下·定远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文物“保护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各文博单位、科研院所等纷纷创新利用先进技术手段,为文物保护注入了活力。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预防性保护是提升文物保护水平的重要基础手段之一。

    目前,敦煌文物的保护已经从抢救性保护进入预防性保护。在石窟内,工作人员应用科技手段,对温湿度、空气质量的变化情况实施全面监控。一旦数值超标,电脑系统及时亮起相应的红灯。管理人员会暂停该窟的开放,让它“休息”,避免“健康”文物因环境变化“生病”。

    蒲松龄纪念馆的纸质文物“住”进了恒湿洁净高气密展柜,避免了因空气湿度和颗粒物浓度波动造成的纸质文物老化,也让馆藏文物在展示时依然能够得到有效保护。

    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文物信息化平台将可以实现各种文物本体与环境数据的实时传送。

    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将在人工智能的科学化指引下,让文化遗产得到更加安全地保护和全面地展示。

    数字化保护是提升文物保护利用的另一基础手段。它既让文物得到了有效保护,也增强了文化传播的效果。2017年,在养心殿关闭修缮期间,“发现·养心殿——主题数字体验展”弥补了人们无法参观的遗憾。展览设在端门数字馆,通过AI、VR、语音图像识别等技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让观众能够全方位体验“养心殿的一天”。

    数字化还可以让流失文物得以重生。为让因盗凿导致精品文物流失海外的天龙山石窟“重见天日”,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与国内外多所高校、文博单位合作,历时六年,采集到100余件流失造像的三维数据。2020年7月,“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展”云平台上线,11座主要洞窟以数字“虚拟”形式重现旧日盛颜。

    众擎易举,独力难成,文物保护离不开各单位的通力合作和技术的融合创新。

    2020年疫情期间,中国丝绸博物馆通过国家与地方文物局在不同层面搭建的网上展示平台,把大量文物背后的知识通过“五个一”(一物、一文、一技、一例、一问)的形式推向观众。同时还组织国际学者联合推出了“世界丝绸动地图”项目,开创了以空间为切入点、通过丝绸讲述丝绸之路时空规律的文物展示利用传播新模式。

    借助5G直播、数字化等新技术,文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也在更广阔的领域中满足着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期待在未来,科技不断创新发展,让文物保护拥有更坚实的依靠,也让穿越千年的文化得以永续保存,历久弥新。

    (摘编自刘喆《科技助力文物保护,让传统文化历久弥新》,人民网2020年9月3日)

    材料二:

    所谓原生态,指的是一座文物建筑保持着从它的建造起到登录为受保护的文物止所获得的全部有意义的历史信息以及文化、科学和情感价值。而从受保护起,它就不允许再有实质性的改变。《威尼斯宪章》因此要求“不可以改动文物建筑的平面布局和装饰”,“各时代加在一座文物建筑上的正当的东西都要尊重”,“任何一点不可避免的增添部分都必须跟原来的建筑外观明显地区别开来,并且要看出来是当代的东西”。而且,它还要求保护文物建筑的“传统的环境”,也不得搬迁文物建筑等。它说:“修缮的目的不是追求风格的统一。”

    因此,不可以为了文物建筑的风格统一和构图完整而损害它们所携带的有意义的信息和它们的历史原真性,不允许造假古董,不允许作伪证。以假乱真是最大的错误。不要使文物建筑“焕然一新”,那将意味着历史信息和文物价值的损失。

    建筑师出身的文物建筑保护工作者不能仅仅从建筑风格的统一、功能的合理、形式的完美等自己职业习惯的角度,去评价文物的价值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二战前夕,欧洲文物建筑的重要破坏者之一就是这样的建筑师。他们热衷于在修缮文物建筑时“做设计”,把它恢复成“理想的”或“应该的”样子,或者在废墟上重建他们自以为是的古建筑。其结果是把真古董弄成了假古董,给人以完全错误的虚假的历史信息,失去了原有的文物价值。美国作家霍桑说:“翻新古迹的人,总是比毁灭古迹的人更加伤天害理。”

    (摘编自陈志华《文物建筑保护文集》)

    材料三:

    马踏飞燕在刚出土时是残缺不全的,再加上储存、搬运不当等原因,它的损坏情况十分严重,于是被甘肃省有关部门送到了故宫博物院,交由著名青铜器修复专家赵振茂先生修复。当时,马的颈部有很多1平方厘米左右的小洞,马头和马尾的几缕鬃毛已经脱落。尽管如此,赵先生依然感叹古人的大胆设计和精湛技艺。他在仔细查看马踏飞燕的缺损部位后,决心尽最大努力,让这件已然伤痕累累的文物珍品再现原有的风貌。

    修复时,赵先生首先将整件文物清理干净。将马头、马尾脱落的鬃毛清洗到茬口见新,然后用锡焊方法连接焊实。把马颈上的残缺洞孔清理干净后,用铜和锡焊补,把洞孔填好,然后仔细磨平。有的纹饰之间有间断,修复时有些对不上了,他就用刻刀和小錾子修饰一下,使其连接通顺。修补后,赵先生又使用传统的做旧方法,做出地子及青铜的锈迹,让整个文物看不出一点儿修复的迹象。最后,赵先生看到腾空的三个马蹄的蹄心是空的,认为这可能会使马踏飞燕在展出时不太美观,他就凭借自己多年的文物修复经验,把土和一些章丹红用胶调和好后,放入马蹄蹄心填满,使之修复后看上去和马踏飞燕原来的铸模泥土差不多。

    (摘编自《国家宝藏》)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近年来,文物“保护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这为文物保护注入活力,让文物保护拥有更坚实的依靠,传统文化得以历久弥新。 B . 文物价值指文物所具有的文化、科学和情感价值等,文物建筑保护既要保持它原有的平面布局和装饰,还要保护它“传统的环境”。 C . 霍桑认为,翻新古迹是给文物增添了不必要的部分,并且与原外观风格统一,产生了虚假信息,这比毁灭古迹更加伤天害理。 D . 出于美观的考虑,赵先生调配出与马踏飞燕原有铸模泥土相似的材料,将其三个空马蹄蹄心填满,虽技艺精湛,但这一做法欠妥。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文物保护理念的提升可有效延长文物寿命,从抢救性保护到预防性保护是文保工作的一大进步。 B . 天龙山石窟的精品文物流失海外,该博物馆多方寻求技术合作,历时六年,利用百余件流失造像的三维数据“虚拟”复原了文物。 C . 文物建筑修缮中制造出假古董,有可能是保护工作者陷入职业习惯误区的结果,但有目的的文物造假则是国法不容的犯罪行为。 D . 由于甘肃省有关部门在马踏飞燕的储存与搬运过程中方法使用不当,导致这一珍贵文物受损严重,不得不送到故宫博物院进行修复。
    3. (3) 下列做法既能保护文物,又能重现文物昔日盛颜的一项是(   )
      A . 监控敦煌洞窟,避免文物“生病” B . 借助“互动地图”创新文物展示传播模式 C . 建筑师修缮文物建筑时“做设计” D . 青铜器专家赵振茂先生修复马踏飞燕
    4. (4) 修缮文物建筑与修复馆藏文物的理念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二与材料三的内容分别简要分析。
    5. (5)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 2. (2021高一上·玉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高地

    王刚

    谁也搞不明白,麻婶为啥要上马鞍山种地。那也配叫地吗?窄窄的一条,像一块长布匹,风大点就能吹起来。这年头,还缺地吗?村里的壮劳力都跑光了,他们像一群嗅到肉味的乌鸦,呼啦啦往城市飞去。大片大片的土地无人打理,长满了荒草,成了飞禽走兽的乐园。就拿麻婶家来说吧,自从长根带着媳妇儿子进城后,大多数地都撂荒了。长根撇撇嘴说,荒就荒吧,能值几个钱?随便做点工,一年的粮食就赚回来了。儿大不由娘了,有什么办法呢?总不能牛不喝水强按头,逼儿子儿媳回村种地吧。要知道,长根在城里干架子工,一天能挣几张大票子。长根是个孝子,隔三岔五给麻婶打钱,叫麻婶放开胆子用,啥也不要操心,想吃就吃,该喝就喝。话虽如此,可麻婶坐不住。长根说,坐不住也无所谓啊,可以种种花,走走亲戚,唠唠嗑,一天的光阴不就混过去了?对于老年人来说,混光阴没什么不好,相反,有福的老人才有资格混光阴呢。换句话说,麻婶是有福的,可她身在福中不知福,她不愿混光阴,而是瞄上了马鞍山那片瘦地,动不动往上面跑。她经常提着锄头,背上背篼,别上镰刀,弯着腰,沿着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爬上马鞍山。从后面望去,她佝偻的背影就像一只黑蜘蛛,咬着丝线一样的小路,摇摇晃晃往上爬。风呼啦啦吹起来,人们不禁为她捏了一把又一把冷汗,担心被风吹起来,从山上飞落下来。

    村主任王大明看不下去,劝麻婶说,老婶子,你闲得骨头生锈?有福不享,天天往山上跑,那上面有金子银子?麻婶就笑,有屁的金子银子,满山都是石头。王大明说,婶子,村里有那么多荒地,你想种哪块就种哪块,想种多少就种多少,想怎样种就怎样种,为啥非要去马鞍山?麻婶听不进去,朝王大明笑了笑,转身向马鞍山走去。王大明扯着嗓子喊她,她也懒得理,弯着弓一般的脊背,沿着丝线般的小路往山上爬。风吹动她的头发,像一棵开满百花的树。天天看着麻婶爬山,王大明心惊胆战,小心脏扑通扑通乱跳,万一有个闪失,可是要人命的啊。作为村主任,他得为老百姓负责,总不能眼睁睁看着麻婶送命吧。这年头,年轻人都疯了,像闹哄哄的马蜂,争先恐后往外飞,村子里只剩下几根老骨头,没精打采地熬着日子。这村主任,他早已当够了,可还得当着,除了他没人干。比起其他人来,他还算年轻,能吃能做能走。事实上,王大明知道,他已经老了,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子,还不老吗?泥巴快埋到脖子了啊。可是,再老也不能说老,村里那些老家伙比他老多了。

    王大明给长根打电话,叫他管管麻婶。长根给麻婶打电话,叫她好生待着,不要给他添乱,不要让村里人戳他的骨头。麻婶不争辩,无论长根说什么,她都说好。长根越说越生气,批评麻婶死脑筋,过惯了苦日子,连享福都不会,以后不要再上山了,该吃就吃,该喝就喝,该睡就睡。麻婶能说什么呢?只会说好,好,好。长根的口气越来越严厉,叫麻婶不要惹乱子,不要拖后腿,不要让他们分心,缺钱尽管说,需要什么尽管讲,不要越老越糊涂……长根说了一大堆,麻婶只会哦哦哦,好好好,嗯嗯嗯。长根以为做通了麻婶的思想工作,满意地挂了电话。他不知道的是,麻婶就是站在马鞍山上接的电话。地中有块凸起的大石头,麻婶举着老人机,站在石头上面,望着天边的云,不停地哦哦哦,好好好,嗯嗯嗯。信号不太好,她张着嘴巴,对着手机大声喊叫。风吹乱她花白的头发,使她看上去像一棵摇来晃去的树。

    站在大石头上,村庄就在脚下,看得清清楚楚。稀稀疏疏的房子,一大片一大片荒芜的土地,几个蚂蚁似的老头老太。麻婶闭上眼,想起几十年前的村子,那时有成片成片的庄稼,有拄着拐杖的老寿星,有山一般结实的汉子,水一样温柔的妇女,花一样的大姑娘,蹦来跳去的青年男子,叽叽喳喳的孩子,喔喔打鸣的公鸡,叽叽喳喳的母鸡,汪汪乱叫的狗,哞哞长鸣的牛……那时的村子热腾腾的,像一个爱跳爱闹的年轻人。不知从何时起,村子忽然安静下来,变成了沉默寡言的老人。不错,村子老了,像秋后的蚱蜢,蹦跶不了了。麻婶叹了口气,眼睛掠过村庄,慢慢移到那条伸向村外的路。沿着路一直往前走,一直走,直到再也看不见路。无数的壮劳力,就是沿着那条路,越走越远,最后消失在了天边的云雾里。看不见路的地方是哪儿呢?应该是天边吧,几朵云停泊在灰色的山顶上,像几只疲惫的鸟。

    时间长了,王大明丧失了给长根打电话的兴趣。该说的话都说了,该想的办法也想了,麻婶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动不动往山上跑,打电话还有什么意思?王大明不给长根打电话,长根也就不再给麻婶打电话。他想当然地认为,既然王大明不打电话,那母亲肯定不再爬马鞍山了。渐渐地,长根几乎忘了这件事,只偶尔在某个深夜,他会忽然想起母亲,心里掠过一丝不安。

    人们常说,麻婶那块地真有意思,什么都能种,什么都往里面种,就像一锅大杂烩。别人说别人的,麻婶毫不在意,想种啥就种啥。在那块地里,她收过玉米、高粱、洋芋、白菜、南瓜、天星米、西红柿、辣椒……进入冬天后,就只剩下白菜了。麻婶的白菜长得真好,从山脚望去,就像一片绿云落在山腰上,在苍黄枯败的草木间显得格外醒目。麻婶经常邀请村里人去山上采白菜,但没有人愿意去,不就几棵白菜吗?再说呢,一群泥巴埋到脖子的老家伙,谁爬得上去?麻婶是好样的,那么高的山,她想去就去。人们看着她灰黑的背影像一只蜘蛛,咬着丝线般的小路,晃悠晃悠飘上山腰,只能啧啧叹息。入冬以后,麻婶经常提着提篮上山收菜,每次从山上回来,总提着一大篮子碧青鲜嫩的白菜。麻婶不吃独食,总把白菜送给大家。可以说,几乎家家都吃过麻婶的白菜,包括王大明。

    (选自《南方文学》,有删节)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用“像一群嗅到肉味的乌鸦,呼啦啦”“像闹哄哄的马蜂”等语句形容进城的青壮劳动力,一定程度上流露了作者对年轻人的态度。 B . 长根的形象具有典型性。他批评麻婶“死脑筋”,严厉地“叫麻婶不要惹乱子,不要拖后腿”,反映出离乡的年轻人们对传统孝道的忽视。 C . 王大明劝阻麻婶,麻婶“笑了笑”,继而“懒得理”;长根反复打电话叮嘱,麻婶也不争辩。这是麻婶的“策略”,表现出麻婶的坚定。 D . 小说结尾写“几乎家家都吃过麻婶的白菜,包括王大明”,既可以侧面说明麻婶的地收成不错,衬托了麻婶的勤劳,还富有更深沉的意味。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善于使用细节塑造人物的形象,麻婶“弯着弓一般的脊背”“花白的头发”“摇摇晃晃”,突出了人物的年老体衰。 B . 小说的语言富有乡村生活气息,“儿大不由娘”“牛不喝水强按头”“泥巴快埋到脖子”之类的表达,贴合人物身份。 C . 小说对叙述视角的转换较为灵活,内视角的转换自然引出麻婶的内心活动,使读者能更近距离地感受到人物的细腻情感。 D . 小说对村庄环境的描写生动形象,大量叠词和拟声词的使用直接呈现了村庄如今的清冷荒芜,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3. (3) 小说为什么要塑造王大明这个人物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 (4) 小说开头写“谁也搞不明白,麻婶为啥要上马鞍山种地”。读完小说,你觉得麻婶“为啥要上马鞍山种地”?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 3. (2021高一上·玉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节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节选自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B . 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C . 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D . 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壮,古时男子四十为“壮”,又值当娶妻室之岁,故成“壮室”。出自《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壮,有室。” B . 礼,指礼节、仪式等道德规范,先秦有《周礼》《仪礼》《礼记》等流传于后世。 C .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它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D . 寡人,指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烛之武顾全大局。面对郑国危亡的局面,他放下不被重用的个人恩怨,毅然担负起出使秦国的重任。 B . 烛之武富于谋略。他一面向秦穆公许诺,愿为秦国提供好处;一面利用秦、晋矛盾,施行离间之计。 C . 烛之武反客为主。他对秦穆公说,灭亡郑国是让秦赔上自己的邻国来增加晋国的势力并削弱自己。 D . 烛之武不辱使命。他在国家危亡之时出使,不卑不亢,从容辞令,说服秦国退兵护郑,不失本国尊严。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②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5. (5) 请结合两段选文分析秦穆公退兵的原因。
四、古代诗歌阅读
  • 4. (2021高一上·玉林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夜泊钱塘

    (明)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首联写出诗人焦躁的神情和凄惶的心理,把“日已暮”带来的悲凉向前推进了一步。 B . 颈联“迸”字形容树叶凋零之态,突出了力量之大,表现诗人离愁的深重。 C . 颈联中“离心”“乡梦”与眼前的“落叶”“寒流”交织在一起, 更能突出乡愁之浓。 D . 尾联中寻“酒市”,“微吟”等行为,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 (2) 诗歌颔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进行分析。
五、情景默写
  • 5. (2021高一上·玉林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
    2. (2) 曹操《短歌行》中“”两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3. (3) 《沁园春·长沙》中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是:
六、选择 简答
  • 6. (2021高一上·玉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英文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最近引发           。在这部片子里,英国历史学家追随杜甫当年的脚步,重走杜甫走过的路,请英国戏剧家用“莎士比亚腔”朗诵杜甫的诗作,与中外学者对话,和中国老百姓交流,在       的中国寻找杜甫的影子。这位西方探访者将杜甫与西方最伟大的文学家并列,并发出感慨:“在当代,往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离我们远去,寻旅者却   可以在中国找到传统文化的价值。”

    是啊,在中国提到杜甫,人们总是            。“(  )”,三岁小孩就能吟诵;他的律诗浑然天成,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典范;他的笔下有“(  )”的沉郁顿挫,“(  )”的人间疾苦,“(  )”的忧国忧民……尽管一生九死一生,甚至颠沛流离,但没有拘一己之欢,他的身上有一股广大的关怀。“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就像一棵扎根大地、枝繁叶茂的大树,一代代中国人从杜甫的诗中汲取营养,从文学到人生再到家国。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 争议 日新月异 总是 心照不宣 B . 热议 日新月异 仍然 心领神会 C . 热议 日增月益 仍然 心照不宣 D . 争议 日增月益 总是 心领神会
    2. (2) 将下列杜甫的诗句填入文中括号内,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③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A . ②③①④ B . ③②①④ C . ②③④① D . ③②④①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 7. (2021高一上·玉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般动物血液被制作成血豆腐,是理想的补血佳品。鸡血、鸭血和猪血是我们常见的食材,适量食用,好处多多。

    动物血中含铁量最高,每100克鸭血中含有39.6毫克铁,相当于13个100克猪瘦肉中的含铁量。其中含有血红素铁,易被身体吸收和利用,①        , 防止出现缺铁性贫血。

    ②        , 每100克鸡血的热量达到205千焦,猪血中含有230千焦,猪瘦肉中含有598千焦热量。由此可见,血豆腐是减肥瘦身的好食材,不仅能给人们一定的饱腹感,而且也能减少热量摄入。

    动物血还是网传的“清肺”偏方。猪血、鸭血中的血浆蛋白能结合侵入机体的有害金属微粒、粉尘等,从而减少胃肠对它们的吸收,能起到一定的清肠胃作用。但消化道和肺部是互不相通的,③        。

    1. (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 (2) 请结合材料,用三个三字短语分别概括适量食用动物血的益处。
七、材料作文
  • 8. (2021高一上·玉林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知名短视频博主李子柒火遍全球,制茶造酒、养蚕缫丝、酿黄豆酱油、做竹子家具、搞活字印刷……她所展现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令人向往,很多外国网友因此了解并爱上中国。

    权威媒体称赞她讲好了中国文化和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多元而美丽的当代中国。

    也有人批评她总拍农村的旧式耕作生活,迎合外国人对中国落后的刻板印象,算不上是文化输出。

    对此,李子柒说,她只是想拍出自己想要的生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哪些感受、认识和思考?请联系时代和生活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