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宋基信阳实验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开学摸底考...

更新时间:2021-11-30 浏览次数:72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中国人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在汉字姓氏中占有很大比重。如许姓,是周武王封神农氏的后代文叔于许,建立许国,后人便以国名许为姓氏。这种由封地、封国而来的姓氏源于中国古(   )
    A . 宗法制 B . 分封制 C . 礼乐制 D . 郡县制
  • 2.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上)卷一“秦始皇”》中指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 郡县制开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 B . 秦朝首创郡县制,影响深远 C . 郡县制不利于长治久安 D . 郡县制存在有其必然性
  • 3. 某次考古活动中发掘出古代刻石一方,上有刻文:“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据此判断得出的历史信息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 “乱世”与“分土建邦”有着直接的内在因果关系 B . 秦皇兼并天下,建立统一的封建王朝 C . “家天下”结束了乱世,消除了由分土建邦带来的割据战乱 D . 这块刻石最早出现在秦代
  • 4. (2017高一上·广州期中) 如何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统治者绞尽脑汁思考的重要问题。下列措施或制度的推行,较好处理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是(    )

    ①元代的行省制

    ②明代的内阁制

    ③美国国会的两院制

    ④美国的联邦制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5. 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皇权(王权)得到空前强化 B . 内阁已经成为两国最高权力的象征 C . 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 D . 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
  • 6. 高毅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一——立宪君主制,并以此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桎梏的绝对君主制。”为英国“全新的政体”提供法律保障的是( )
    A . 《1787年宪法》 B . 《权利法案》 C . 《1871年宪法》 D . 《独立宣言》
  • 7. 图中的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三者独立平等,但互相制约,以防止专制的出现,这充分体现了(   )

    A . 人民主权原则 B . 天赋人权原则 C . 议会主权原则 D . 三权分立原则
  • 8.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齐集诸侯在葵丘(商丘)会盟,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盟誓:不准以邻为壑;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为妻。材料反映了当时( )
    A . 王室衰微,诸侯挑战中央权威 B . 诸侯争霸斗争激烈 C . 宗法制度受到挑战 D . 分封制瓦解
  • 9. 电视剧《芈月传》开播以来,屡创收视新高。它讲述了战国时期,楚国公主华月作为滕妾远嫁秦国,历经艰险,最后扶持儿子登基为王的故事。下列剧情明显有违历史史实的是(   )
    A . 楚威后因占卜龟甲上出现“否”字而放弃让举月陪葬 B . 嫡长子芈槐即位,是为楚怀王,佩戴12垂旒冕冠(注:礼制规定天子垂12旒) C . 秦惠王任命张仪为相,位居百官之首 D . 芈月请求秦王分封其儿子赢稷到巴蜀之地
  • 10. 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作天体的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从咸阳的修建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    )

    A . 皇位世袭,传之无穷 B . 借助神灵,维护统治 C .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 . 神化皇权,万世一统
  • 11. (2016高三下·朝阳模拟) 《史记》中记载了“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王绾、李斯廷议郡县与分封的故事。下列有关该年的说法准确的是(   )

    ①“二十六年”距今将近两千年

    ②该年应理解为“(秦)始皇元年”

    ③此时为雅典民主制度的初创期

    ④柏拉图《理想国》问世逾百年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2. 近代中国“原本以暴力开始的运动,到了后来确实归于一种宁静的悄悄变革……不可一世的至上君主悄然退位,最高的政治权力有条不紊地转移”。这场运动(   )
    A . 结束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 B .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 C . 深刻改变了农村的传统习俗 D . 使民众普遍接受民主共和观念
  • 13. (2018高二上·江门月考)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其重要意义体现在(    )
    A . 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B . 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C . 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 .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 14. 1935年10月初,蒋介石在成都先后作了题为“建设新四川的根本要道”和“四川治乱为国家兴亡的关键”的演讲,强调四川地位的重要与国家治乱、民族兴衰的密切关系,第一次明确、公开地提出了四川“天然是复兴民族的最好的根据地”的思想,肯定的闸明了以四川为根据地的思想。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国民政府(   )
    A . 开始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B . 重视西部开发以促进全国稳定发展 C . 加强西南建设以剿灭共产党和红军 D . 应对日本扩大侵华作持久抗战准备
  • 15. 孙中山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指出:“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针对不平等条约,他说:“力图改正条约,恢复我国国际上自由平等之地位。”这体现了(   )
    A . 反对帝国主义,谋求中华民族独立平等 B . 授予一切反帝团体、个人的自由和权利 C .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D .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16. 1971年美国从中国进口490万美元,出口更是微乎其微;而1972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额达3230万美元,对华出口为6020万美元。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 . 冷战结束 C . 中美两国关系得到改善 D . 中国改革开放
  • 17. 北宋中期,科举考试中已出现所取之士南人多、北人少的情况。为此,司马光提出“逐路取人”之法,指出“国家科第”应“均及中外”;欧阳修则针锋相对地提出应当“惟能是选”。双方争论反映的实质是( )
    A . 南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 B . 南北士人群体的能力层次 C . 不同选拔方式激发的矛盾 D . 立场迥异导致的政治纷争
  • 18. 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主要是因为(   )
    A . 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 B . 革命是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 C . 革命的任务是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D . 革命 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
  • 19.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但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表明当今世界(   )
    A . 出现单边主义 B . 一体化趋势加强 C . 形成两极格局 D . 多极化趋势加强
  • 20. 由下表可知,唐朝前期太宗至武后代唐前宗室任官类别统计( )

    任官类别

    高祖子孙

    非高祖子孙

    人次

    百分比(%)

    人次

    百分比(%)

    中央政务决策官

    1

    0.44

    15

    8.52

    中央事务官

    0

    0

    30

    17.05

    武职事官

    9

    3. 96

    25

    14.20

    东宫、王府官

    3

    1.32

    2

    1.14

    荣誉性官职

    11

    4.85

    2

    1.14

    地方行政官

    203

    89.43

    102

    57.9

    合计

    227

    100

    176

    100

    A . 宗室对中央决策影响较小 B . 宗室干政现象严重 C . 皇室内部政治斗争较激烈 D . 皇权专制日趋强化
  • 21.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1912年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 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奠定基础 D . 三部法律在实践中都保障了人民的自由和民主权利
  • 22. 1937年4月清明节国共两党派代表同祭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林伯渠代表中共宣读毛泽东亲自撰写的祭文;2012年4月清明节前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率台湾官员在台北主持遥祭黄帝陵典礼,意欲凸显“慎终追远”、“源远流长”等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是高于政治层次的文化历史层次。对两次祭奠黄帝陵共同传达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①民族认同推动国共关系改善                ②文化认同提高了民族凝聚力

    ③救亡图存激发了民族认同感                ④海峡两岸均认同“一个中国”

    A . ①④ B . ①② C . ①③ D . ②④
  • 23. 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 )

    A . 井田制得以恢复 B . 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 . 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 . 庄园由中央集中管理
  • 24. 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氏锦”。这表明(   )
    A . 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B . 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 C . 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D . 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 25. 科举制度中律学考试在宋代达到鼎盛,当时生员通过礼部的考试后还要参加吏部的诠试才能派出做官。《宋史》评论:“宋之中叶,(士大夫)文学法理,咸精其能”。这反映了宋代(   )
    A . 君主专制统治的深化 B . 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C . 中央行政机构的完善 D . 文官政治体制的优化
  • 26. “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除材料所述地区外,元朝“因其俗而柔其人”所采取的措施还有(   )
    A . 设中书省,替代前代的三省 B .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C . 在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管理 D . 将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辖
  • 27. 汉景帝年间,政府送蜀地学生到长安学习,又在蜀地开办学校,为学生免除徭役,学优者随带出巡,有的还授以官职,蜀地民众大为羡慕。数年之间,蜀地民众开始乐意进入政府机构服务。材料表明当时(   )
    A . 西南正式纳入西汉王朝版图 B . 轻徭薄赋利于争取民众支持 C . 儒学独尊推动汉代教育发展 D . 百姓国家认同观念有所增强
  • 28. 秦律规定:从事手工业和为官府出售产品的工商业者,收钱时必须立即把钱投进“蛎”(一种容器)里,使买者看到其投入,违反法令则要被罚款;别国客商来做生意,如没有把通行凭证先交给官吏,与之交易者则也要被罚款。这些规定是为了(   )
    A . 打击工商业者 B . 限制农民经商 C . 协调官商关系 D . 规范商业行为
  • 29. (2017高二下·玉溪期中) 2016年1月5日,在传言张献忠“江口沉银”区域发现一批珍贵文物,除刻有“大西”年号的银锭及“西王赏功”金、银币外,最为珍贵的是长12厘米、宽10厘米、重730克,刻有29个字的金封册。经鉴定后形成证据链证实了张献忠在当地“千般沉银”的民间传说。对此,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

    A . 民间传说是第二手史料,史家可根据传说开展历史研究 B . 民间传说属于人类记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的历史 C . 民间传说属于口述史料,可以成为考古发掘的主要依据 D . 民间传说属于间接史料,惟有经考古论证方可成为信史
  • 30. (2016·新课标Ⅰ卷) 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

    A .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 .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 . 削弱六部的权限 D . 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二、非选择题
  • 31. 经济政策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作出调整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时期,由于财政危机,国家取消行之已久的盐铁特许制度,由政府自行经营盐铁。其时,王国的问题已经解决,山海资源的垄断权已全部收归朝廷。盐铁官营,国家不仅占有原有盐铁商人的利润,而且把农民对盐铁的消费纳入到国家的财政时常。国家一旦控制了盐铁,大量为豪族地主所隐占的人口,在盐铁官营之下,不得不出高价食官盐、用官铁,等于是向国家交税。“天下之利”尽由国家掌握,将商人排斥于流通领域之外,本质上是国家通过商业独占以榨取农业赋税的一种方式。

    ——摘编自程念琪《国家力量与中国经济的历史变迁》

    材料二:至两宋时,国家建立了渐趋完善的商税制度,从而以法律的形式承认了民营商业的存在及其合法性,而商税也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了国家维持庞大的官僚机构正常运行和两宋王朝赡军养兵的巨额费用。“以朝廷雄富,犹言采山煮海,一年商利不入,则或阙均需”。“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唐宋以来,商业镇市的崛起和繁荣所带来的商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宋代设镇的标准是“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者,则为镇。”官府积极促进镇市的设置。“州县官凡有所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

    ——摘编自冯芸吴臣辉《宋代商税制度的确立与国家商业政策的调整》

    1. (1) 结合材料,分析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专营的背景和作用。
    2. (2)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政府商业政策的调整并分析其原因。
  •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谈者好以专制政体为中国政治诟病,不知中国自秦以来,立国规模,广土众民,乃非一姓一家之カ所能专制。入仕得官有一公开客观之标准,“王室”与政府逐步分高,“民众”与政府则逐步接近。吾人反治国史,见中国有君主,无立宪,以谓是必“君主专制”。何以必削足适履,谓人类历史演变,万逃不出西洋学者此等分类之外?然则中国社会,自秦以下,其进步何在?曰:亦在于经济地域之逐渐扩大,文化传播之逐次普及   与夫政治机会之逐渐平等而已。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针对材料中 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提出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不能照抄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 3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张仲景,名机,南郡涅阳人(今河南南阳),约生活于公元150~219年。张仲景指出:“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惟名利是务”。“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他反对墨守陈规,指出:“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千余年来,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一直为中外学者所推崇,其理论、经验、医方等,至今仍是治疗传染病、内科杂病的准绳。在其著作中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法则趋于完善,所以历代医家推崇张仲景为医圣,日本医学家则尊之为先师。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仲景攻读医学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仲景被尊为医圣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