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 出处 |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 李贽《藏书》(明末) |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 | 黄宗羲《原君》(明末清初) |
社会科学 | 自然科学 | |
翻译的书籍 (1898—1911) | 40部 | 23部 |
63% | 37% | |
购买的国外书籍 (1903—1905) | 421部 | 153部 |
73% | 27% |
材料一 在进行活字印刷的过程中,排版是很费工费时的,只有印大量书籍时才能体现出其优越性。在雕版和活字两种印刷方式并存的发展过程中,古人更偏向于旧的、传统的印刷方式。古人对活字印刷的优势虽说不是视而不见,但终究不愿费心费力去钻研、去创新。再加上封建社会等级地位森严,能够读书识字的只是一些封建贵族及其子弟,广大劳动人民基本上处于文盲状态,对书籍的需求量少。……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大都不太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把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视为雕虫小技,这就使活字印刷术的普及和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
——摘编自张松顷《论活字印刷术之未成为我国古代图书制作方式主流的原因》等
材料二 晚清是中国出版史上的重要变革与转型时期,呈现出与古代出版截然不同的新面貌。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印刷术陆续传入国内,中国的印刷技术因此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图书出版业的印刷生产力。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编辑和发行从印刷中分离了出来,出版机构的部门设置也开始按照编辑、印制、发行流程,逐渐走向细化。晚清以前,历代政府均缺乏对出版业的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进入晚清以后,随着西方出版观念的传入和新式出版业的迅速发展,清政府迫于形势,开始制定颁布一系列专业法规,政府的出版管理开始走向法制化、规范化。……与中国的传统出版事业不同,身处变革之中的出版业以“救亡图存”“与时俱进”为第一要义,为晚清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深刻地影响了晚清社会的发展进程,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摘编自肖东发等《论晚清出版史的近代化变革与转型》等
材料一 民国期间,孙中山受到三方面问题的折磨:外国帝国主义、党内纷争和国内冲突。对这几个问题,他难以回避,但也无能为力。在挫折中,他发现布尔什维克革命的辉煌成就倍加令人鼓舞,他将俄国的成功归于良好的党组织和严格的纪律,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纪律窳败、组织松散及思想灌输不力。孙中山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尽管他急于寻求苏维埃的援助,但他拒绝用共产主义代替三民主义。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中国的革命,自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由于一部分人对于革命主义未能坚持,正当革命走到将次完成之际,破裂了两党的统一战线,招致了革命的失败,外患乃得乘机而入。这是两党统一战线破裂了的结果。现在两党重新结成的统一战线,形成了中国革命的一个新时期。
——摘编自1937年9月29日毛泽东《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