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南京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学情调研试卷

更新时间:2022-08-22 浏览次数:41 类型:月考试卷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1高三上·南京月考) 《礼记集说》记载,夏商以前,容取(娶)同姓,周公佐武王得天下,取神农、黄帝、尧、舜、禹、汤之子孙,列土封之,以为公侯,而使姬姓子孙与之婚姻,欲先代圣王子孙共飨天下之禄也,乃立不取(娶)同姓之礼。“立不取(娶)同姓之礼”是为了(   )
    A . 巩固周王统治秩序 B . 确立男权家长地位 C . 维护宗法伦理纲常 D . 加强边疆地区管理
  • 2. (2021高三上·南京月考) 孟子曾与梁襄王进行辩论,梁襄王问怎样才能使天下安定,孟子回答“定于一”。襄王又问谁能统一天下,孟子对以“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后来,孟子门人公都子对他说“外人皆称夫子好辩。”孟子回答:“我岂好辩哉?不得已也!”据此,孟子辩论意图是(   )
    A . 批评梁襄王暴虐无道 B . 建立集权统一国家 C . 宣传儒家的政治主张 D . 探究礼崩乐坏成因
  • 3. (2022高三上·玉溪开学考) 唐代敦煌户籍残卷记载,公元700年,户主张玄均34岁为丁男,户内另有丁男1人,寡1人,合应授田230亩,而其实际授田为75亩;公元721年,董思切一户应授田131亩,而实授田为28亩。这一状况出现表明(   )
    A . 人口数量急剧膨胀 B . 藩镇割据经济混乱   C . 土地兼并空前严重 D . 均田制遭到了冲击
  • 4. (2021高三上·南京月考) 唐朝许多文人把从军入幕作为建功立业的途径,所以有杨炯《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说法。宋代则不同,“作相须读书人”。《宋史》记载宋太宗对于文笔并不好的赵昌国也破格录取,“特赐及第以劝来者”。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宋代(   )
    A . 扩大文人建功途径 B . 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C . 完善科举选官制度 D . 众设其官分散权力
  • 5. (2021高三上·南京月考) 明朝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诏中书省造“大明通行宝钞”,造钞属户部,铸钱属工部。之后,海外白银大量流入,并在民间普遍使用。嘉靖末年,官员徐阶主张停止大量铸钱,“其应给钱者,即以钱本银代之”。后来高拱主张国家不干涉钱价,“听从民便”。这反映出明朝时期(   )
    A . 政府控制力有所削弱 B . 政府垄断货币发行 C . 抑商政策遭到了逆转 D . 民间经济占据主导
  • 6. (2021高三上·南京月考) 下表为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变化表。据此,解读正确的是( )

    区域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西汉

    唐朝

    明朝

    清朝

    黄河中下游地区

    42.8

    30.4

    30.4

    120.0

    江淮地区

    15.2

    23.4

    75.7

    262.9

    A . 表明了国家经济政策的改变 B . 拉大了两地生产力水平差距 C . 反映了古代经济格局的变化 D . 催生了传统耕作方式的革新
  • 7. (2021高三上·南京月考) 北洋军阀政府时期,从袁世凯到张作霖一方面最大限地攫取和扩大自己的权利,从而使“主权在民”说形存实亡,“三权分立”原则受到严重破坏;另一方面又打着“主权在民”、“三权分立”招牌,作出一些民主的改革的措施。这反映出当时(   )
    A . 新旧并存的时代特色 B . 国家意识已逐渐觉醒 C . 启蒙思想正开始传入 D . 军阀混战致社会改革
  • 8. (2021高三上·南京月考) 1940年,据《日本华北方面军作战记录》记载“这次奇袭完全出乎我军意料之外,损失甚大,需要相当的时日和巨额经费才能恢复。”此后日本华北方面军决定,“以治安为第一基调,一切施策均集中于剿灭中共势力。”此战之后(   )
    A .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B . 敌后战场逐渐成全国抗战主战场 C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迅速建立 D . 中国成为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
  • 9. (2021高三上·南京月考) 下图是王文彬始于1957年创作的油画《夯歌》,该作品(   )

    A . 深受苏联文化的影响 B . 表现人民劳动的热情 C . 符合现代主义的审美 D . 凸显女性地位的提高
  • 10. (2021高三上·南京月考) 1980年4月,邓小平指出:“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他在“南方谈话”中批评了“贫穷的社会主义”,并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这些思想(   )
    A . 实现了中国现代历史伟大转折 B . 确立了丈量社会主义的新尺度 C . 标志着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D . 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 11. (2021高三上·南京月考) 2013年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后,中国外交提出一系列新理念,例如构建“中国梦”、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打造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等一系列重大合作倡议。这些倡议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和区域合作方向,有利于共同发展。这主要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的时代特征是(   )
    A . 积极进取、互联互通 B . 坚持和平、反对战争 C .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D . 注重发展、和平共处
  • 12. (2023高三上·河南开学考) 彼特拉克于1345年别出心裁地给古代罗马演说家、政治家西塞罗写了一封信。彼特拉克在信中写道:“相信我,西塞罗,如果您知道我们今天的状况,您会哭的,无论您身处天堂的第几层抑或是厄瑞玻斯暗界,您都会哭的。”这封信主要表达了彼特拉克(   )
    A . 憎恨教会情绪 B . 着力复兴罗马文化 C . 推动宗教改革 D . 主张建立理性王国
  • 13. (2024高一下·汨罗月考) 马克思和恩格斯吃惊地发现,早在19世纪40年代初,在曼彻斯特的一个纺织厂区里,每到星期天就有3 000多个工人集体坐在路边谈论政治、社会和文化。这是很震撼的场景。工人们把宗教歌曲或赞美诗改为世俗歌曲,唱出他们希望联合力量改变社会现状的心声。这反映出(   )
    A . 工人意识到自身困境的根源 B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 C . 工人阶级迫切需要理论指导 D . 工人阶级渴望建立自己的政党
  • 14. (2021高三上·南京月考)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保证战争的胜利,美英等国实行食品供应配给制度,保证民众的基本需要。二战尚未结束,英国组织专门委员会形成《社会保险及其有关服务》报告,提出政府统一管理社会保障项的原则,以此消灭贫困、无知和懒散等社会病害。这些措施(   )
    A . 确立了福利国家制度形成 B . 激化了美苏间意识形态斗争 C . 普遍提高了人民社会地位 D . 探索战后欧美经济调控道路
  • 15. (2021高三上·南京月考) 以下两幅非洲地图分别绘制于20世纪初和20世纪末,从中得到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是(   )

    A . 20世纪初,非洲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B . 20世纪初,资本输出是列强扩张的主要方式 C . 20世纪末,帝国主义殖民体系逐步趋于瓦解 D . 20世纪末,非洲完成独立但仍带有殖民阴影
  • 16. (2021高三上·南京月考) 赫鲁晓夫执政后,从 1956 年起,改变了过去集体农庄只能在年终发放报酬的办法,改为每月发给农民一定的款项。从 1957 年起,农庄开始逐步取消实物报酬的形式并推行货币形式的报酬, 到 1960 年,货币在苏联农庄庄员报酬中的比重已提高到 62%。这说明改革(   )
    A . 注入了某些市场经济成分 B . 建立起了计划经济体制 C . 改变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D . 打破了斯大林模式束缚
二、 非选择题:共4题,满分52分。其中第17题15分,18题13分,第19、20题各12分。
  • 17. (2021高三上·南京月考) 英国东印度公司和广州十三行是16—18世纪欧亚贸易大规模扩张的产物。

    材料一:“十三行”产生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广州,清政府出于自身的利益支持“十三行”的发展,颁布一系列特殊政策,为“十三行”行商走向鼎盛创造了制度优势,在中外贸易大增的环境下,行商以良好的商业精神、开放的心态等,在对外贸易不断增长中抓住机遇,实现了创造财富的梦想,成为了当时最富有的人。同时他们以开放、兼容的姿态面对世界,促进了中西文化、经济等交流,从某种意义上说,“十三行”推开了中国走向世界的一扇门,打开了世界透视中国的一扇窗。

    ——张剑《清代初期广州“十三行”鼎盛原因探析》

    材料二: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一个股份公司,公司共有125个持股人,资金为7.2万英镑。1600年12月31日由英皇伊莉莎白一世授予该公司皇家许可状,给予它在印度贸易的特权而组成。英国商人经常在印度洋与荷兰和葡萄牙竞争者发生武装冲突。1612年东印度公司战胜葡萄牙人,使他们获得莫卧尔帝国皇帝贾汗吉尔的青眼。允许他们可以在任何他们愿意的地方居住,他们享受无限制的自由。1680年代公司建立了一支自己的武装力量,其主要人员来于对当地居民的征募。到1689年为止东印度公司可以说拥有了一个“国家”的特性,它自主地控制着孟加拉、金奈和孟买的统治。

    ——摘编自《不列颠东印度公司详细资料大全》

    1. (1) 据材料一,广州“十三行”为什么会走向鼎盛?简评“十三行”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 (2) 据材料二,归纳英国东印度公司兴盛壮大的因素。
    3. (3) 据材料一、二,简析中英两个机构的异同。
  • 18. (2021高三上·南京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

    冷战阶段分期

    重要史实

    第一阶段

    冷战的开始(1945—1949)

    雅尔塔体系确立、凯南的“八千字”电报、杜鲁门主义、新中国诞生

    第二阶段

    冷战的扩展(1950—1962)

    华约组织建立、中苏友好合作、朝鲜战争

    第三阶段

    冷战中的缓和(1963—1979)

    西欧和日本的发展、中美关系的解冻与正常化

    第四阶段

    段冷战再现(1980—1984)

    中国对外开放并采取独立自主外交、美苏进入新一轮军备竞赛

    第五阶段

    冷战的结束(1985—1991)

    核裁军谈判取得重大进展、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依据刘金质《冷战史》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给材料的整体或局部提取3条相互关联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 19. (2021高三上·南京月考)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9世纪中后期俄国农民从事打工等副业活动较多。

    材料:农奴制改革后农民的份地减少导致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多,加之税高赋重,农民对货币资金的需求更加强烈,并努力寻找增收机会。地主经济和部分富农经济为农民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同时也得到地方行政机关的支持。农民受雇于地主及富裕的同村人,既能在农忙时从事田间劳作,又能在农闲时赚取额外收入来交纳赋税和维持日常生活开支。……这些副业对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辅助和有益补充的作用,较之农业,副业表现出相对明显的资本主义发展趋势。……部分农民成为无产者的同时,部分富农成长为企业家,农村社会分化加剧;农民大量外流造成当地劳动力短缺,破坏了当地劳动力结构,对农业产生不利影响,但接触村外世界和从事非农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农民的自身素质和自我觉悟。

    ——摘编自唐艳凤《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农民副业发展管窥》

    1. (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后期俄国农村副业发展的原因。
    2.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19世纪中后期俄国农村副业发展的影响。
  • 20. (2021高三上·南京月考)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那五权除刚才所说三权之外,尚有两权。一是考选权,平等自由原是国民的权利,但官吏却是国民公仆。美国官吏有由选举得来的,有由委任得来的。从前本无考试的制度,所以无论是选举、是委任,皆有很大的流弊。就选举上说,那些略有口才的人,便去巴结国民,运动选举;那些学问思想高尚的人,反都因讷于口才,没有人去物色他。所以美国代表院中,往往有愚蠢无知的人来杂在内,那历史实在可笑……考选本是中国始创的,可惜那制度不好,却被外国学去,改良之后成了美制……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要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由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这法可以除却盲从滥举及任用私人的流弊。中国向来铨选,最重资格,这本是美意,但是在君主专制国中,黜陟人才悉凭君主一人的喜怒,所以虽讲资格,也是虚文。至于社会共和的政体,这资格的法子正是合用。因为那官吏不是君主的私人,是国民的公仆,必须十分称职,方可任用。但是这考选权如果属于行政部,那权限未免太广,流弊反多,所以必须成了独立机关才得妥当。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五权分立——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1906年12月2日

    1. (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实施考试权独立的主要目的。
    2.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考试权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及其特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