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2-01-15 浏览次数:5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传说中蕴含真实的历史信息。传说中“黄帝发明了陶器,炎帝发明了酿酒”。考古学家在距今约4 000多年的山东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个陶杯(如图)。这一考古发现可以印证传说中的历史信息是( )

    A . 炎黄二帝热衷发明 B . 中华文明起源于山东 C . 该陶器是黄帝作品 D . 先民已会制陶和酿酒
  • 2. 原始人群、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是我国原始社会经历的三个阶段,下列文化遗址中处于原始人群阶段的是( )
    A . 北京人遗址 B . 河姆渡文化   C . 仰韶文化 D . 龙山文化
  • 3. 翻检商代和西周的历史,王朝的最高首领称“王”,周王发表诰命时用“王曰”,或“王若曰”。周王又称“天子”,被视为天之元子,受天之命以君临人间。这反映出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 .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B . 华夏认同 C . “天下为公” D . 家国同构
  • 4. 有学者对文学作品《诗经》风、雅、颂的时代与内容进行考察,其发现如表1所示:

    表1

     

    多数诗篇的形成时代

    整体上对“天”的态度

    《周颂》

    西周初年

    颂天

    《大雅》

    西周中期至西周晚期

    疑天

    《小雅》

    西周晚期至东周初年

    骂天

    《国风》

    西周末年至春秋中叶

    不理天

    据此可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

    A . 天子权威不断强化 B . 天道观持续衰落 C . 人文意识逐渐增强 D . 人性论走向成熟
  • 5. (2020·江苏) 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有犁、耜、斧、铲、镰等,种类较为齐全。某些类型的农具还是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这反映出(   )
    A . 青铜农具最早出现于江西新干 B . 成套青铜农具有利于精耕细作 C . 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 D . 全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 6. 由于出土了大量文物,河南偃师二里头的文化遗址被考古学界认为是寻找“夏墟”的重大发现。但是史学界对夏朝的“信史”地位存在着质疑,这主要是因为遗址中没有发现反映该朝史实的( )
    A . 兽骨 B . 文字 C . 铁器 D . 龟甲
  • 7. (2019·全国Ⅰ卷) 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
    A . 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 . 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 . 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 . 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 8. 布币是由古代的农具演变出来的,这种农具曾有出土,和初期的空首布(币)一模一样。刀币也和殷墟出土的刀一样。环钱也是一样,殷墟出土的纺轮,就是这种形状。据此可知,货币的演变( )
    A . 起源于艺术想象 B . 与生产生活相关 C . 推动了经济发展 D . 得益于铸铁进步
  • 9.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制( )
    A . 分封制扩大了周文化的影响力 B .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 .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 .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 10. (2017高三·太原月考)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

    A . 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 . 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 . 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 . 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 11. 图示法是历史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图空白处对应的正确名称应该是( )

    A . 春秋 B . 商朝 C . 北朝 D . 西周
  • 12. 春秋战国时期儒、道、墨、法等几派显学相互辩难,阐述义理的中心都集中在“内圣外王”的主题上。“内圣”是指人的内在道德修养,即“修身”;“外王”是指参与社会政治管理,即“治国”。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
    A . 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阶级立场一致 B . 中国文化首次出现了大一统的趋势 C . 中国文化完全彻底摆脱了神学影响 D . 形成了关注现实政治和人伦的特征
  • 13. (2020高一上·肇东月考) 鲁迅先生说:“始皇想皇帝传至万世,而偏偏二世而亡,赦免了农书和医书,而秦以前的这一类书,现在却偏偏一部也不剩。”其中“赦免了农书和医书”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 . 秦始皇下令全国统一文字 B . 秦始皇下令全国统一度量衡 C . 秦始皇下令修筑万里长城 D . 秦始皇发布焚书坑儒令
  • 14. 下列为中国古代不同朝代的机构权力运行图。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的中央机构的决策更科学 B . 甲乙都通过分权维护了皇帝集权 C . 乙的中央机构更能体现家天下 D . 甲乙都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出现
  • 15. “从秦代开始,中央严格控制属郡,并建立起一套从郡到乡、里、什、伍层层控制而又十分严密的地方统治网,由皇帝提、控纲,递次铺向全国各个角落。”这一举措( )
    A . 符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要求 B .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了解地方民意 C . 有效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 . 杜绝了先秦分封制度在后世出现
  • 16.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和教化,郎中令掌宫廷警卫,少府管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管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政体的本质是( )
    A . 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 . 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 . 选贤举能,家国同构 D . 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 17. 秦汉以后,皇帝以“天子”自居,天下百姓是他的“子民”,皇帝被称为“君父”。而中国古代的地方官也被称作“父母官”。这反映( )
    A . 皇帝以神化君权来强化统治 B . 宗族关系成为皇帝执政基础 C . “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D . 仁政爱民成为官员从政准则
  • 18. 该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其中魏国所辖地区是 ( )

    A . B . C . D .
  • 19. 传说东晋名僧慧远法师隐居庐山三十年,送客时从不过虎溪,一日道士陆修景和文人陶渊明来访,三人谈禅论道,语洽道合,慧远送客时仍谈论不已,不觉送过了虎溪,待三人反应过来相顾大笑,这便是有名的“虎溪三笑”典故。这一典故反映出当时( )
    A . 儒学丧失了主流意识地位 B . 佛教吸收了道家避世理念 C . 思想文化领域多元而融合 D . 佛道两教社会影响力增强
  • 20. 传统史家将王莽代汉自立视为“篡汉”,称其统治时期为“新莽”,而不称新朝;近代胡适认同王莽“土地国有、均产、废奴”的改制措施,称其为“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近期出版的五卷本《中国通史》则认为,王莽是一个应运而生、理想恢宏但实践怯懦的儒生。以上材料表明( )
    A .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没有客观标准 B . 离历史人物时间愈远评价愈公允 C . 现实需求是解读历史的主要依据 D . 史学观念立场影响对历史的评判
  • 21. 贞观时期,《起居注》中描写的唐太宗是一代明君的形象,面对玄武门之变的情况则轻描淡写;同时,魏征负责编写的(南书》详细记载了隋炀帝的暴政以及隋来的动乱。据此可以推断( )
    A . 官修史书不能准确反映历史事实 B . 唐朝君臣全面否定了隋朝的制度 C . 唐太宗有意塑造理想的君主政治 D . 谏言政治无法有效制约君主专制
  • 22. (2021高一上·吉林期中) 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所有庄宅、口马交易,并先用绢布绫罗丝绵等,其余市买,至一千以上,亦令钱物兼用,违者科罪。材料反映唐朝(   )
    A . 出现“贞观之治”局面 B . 出现“开元盛世”局面 C . 商品经济获得发展 D . 手工业发展较快
  • 23. 1998年,德国打捞公司在印尼的勿里洞岛海域发现了一艘唐代的沉船,并命名为“黑石号”。在“黑石号”中发现了下图所示瓷碗,上面写有“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有明樊家记”的题记。据此推断不合理的是( )

    A . 该瓷碗上的题记采用的可能是釉下彩绘技术 B . 唐代瓷器可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行销海外 C . “湖南道草市”应该是政府所设立的乡间集市 D . 唐代私营手工业主初步具有一定的营销意识
  • 24. (2019·江苏) 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
    A . 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 . 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 C . 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 . 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 25. 唐朝时期,中国社会家庭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前期主要是以小户型为主,后期则出现了大量的联合型家庭,家庭人口数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统治秩序的稳定 B .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 赋税制度的变革 D . 家庭观念的变化
  • 26. (2021高一上·吉林期中) 元代开始实行的行省制度,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这一举措(   )
    A .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 促进了边疆经济发展 C . 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D . 抑制了民族交融趋向
  • 27. 下图为某同学在学习三省六部制时制作的知识结构图,其中③处应为( )
    A . 中书省 B . 门下省 C . 尚书省 D . 皇帝
  • 28. (2016·北京) 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此事发生在(    )

    A . 汉长安 B . 唐长安 C . 宋汴梁 D . 元大都
  • 29. “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天子难道生来就是做天子的吗,不过是因为兵强马壮才使他成了天子罢了)”是对“五代十国”混乱局面的形象描述。下列对“五代十国”解读有误的是( )
    A . 实质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 B . 开国君主是掌握军权的武将 C . 南方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 D . 说明了统一不是历史的主流
  • 30. (2021高二下·亳州期末) 唐代书法在风格上兼容南北,达到一个新高度。其中,由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创立的欧体、颜体和柳体等书法字体,被后世学习与临摹。他们自创一格的“书法字体”属于(      )
    A . 小篆 B . 隶书 C . 楷书 D . 草书
  • 31. (2019·全国Ⅲ卷) 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 经济发展水平 B . 绘画技术进步 C . 政治权力干预 D . 儒家思想影响
  • 32. 中国古代数学家刘徽提出了“以盈补虚”与“出入相补”原理,将《九章算术》中的几何知识构成一个理论体系。这说明中国古代数学(     )
    A . 强调天人合一观念 B . 重视经验积累总结 C . 实际应用能力较弱 D . 讲求辩证思维能力
  • 33. 唐朝吴道子在创作宗教画时总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自由地对宗教人物作现实的加工如他在《送子天王图》中,将武将的脸型与唐代武土的面貌画的完全一致:他在干福的壁画里,把菩萨画成自己的样子。这表明吴道子的宗教画(    )
    A . 注重表现人物的神韵意趣 B . 达到了得意忘形 C . 重视吸取外来的美术风格 D . 蕴含世俗化倾向
  • 34.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些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共同构成中华文化,下列各项搭配没有联系的是( )
    A . 女真族——完颜阿骨打 B . 蒙古族——松赞干布 C . 契丹族——耶律阿保机 D . 党项族——元昊
  • 35. 宋代笔记《玉壶清话》记载,一次宋太祖派遣武将党进戍边,依例应出行前向皇帝致辞,但宋太祖念其“本出溪戎,不识一字”,便破例让他“不须如此”。但党进性格刚强,坚决要求致辞,便使人将内容写在“笏”(手板)上,并反复背诵。结果当天由于紧张,党进“不能道一字”,最后只说出一句“臣闻上古其风朴略,愿官家好将息”,引发哄堂大笑。后来他自己解释说“也要官家知道我读书来”。这反映出北宋初年( )
    A . 程朱理学盛行,引导朝廷政治风向 B . 重视科举考试,成为唯一晋升途径 C . 提倡武将读书,文官群体得到推崇 D . 设置二府三司,枢密院只负责军事
  • 36. 《金史兵制》载:“金之初年,诸部之民无它徭役,壮者皆兵,平居则听以佃渔射猎习为劳事,有警则下令部内,及遣使诣诸孛堇征兵,凡步骑之仗糗皆取备焉。其部长曰孛堇,行兵则称曰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这说明猛安谋克( )
    A . 推动金朝的建立与发展 B . 模仿汉族的地方管理制度 C . 是社会与军事管理系统 D . 加强与汉族间的交往交融
  • 37. 宋代早市紧接夜市,因其凌晨营业,天明即散,故被时人形象地称为“鬼市”。“鬼市”不仅在都城里普遍存在,外地州县也是如此。这反映了宋代(    )
    A . 农业的发展 B . 手工业的进步 C . 商业的繁荣 D .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 38. 谈到宋代对外贸易情况,有论著谓:“海洋中的航线取代了沿着海岸的线路。船只配备了密闭舱,航行不再完全依赖顺风,船舵的改进、指南针的运用以及对季风更深入的了解使这样的航行成为可能……瓷器有整套的保存包装方法,是重要的外销商品之一。

    中国港口城市建有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聚居区。”下列项中与上述材料相对应的史实是( )

    ①指南针对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②聚居区严格按坊市制度进行管理

    ③宋代彻底放弃了唐代的海外贸易航线  
    ④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外销商品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③④
  • 39. (2016·海南) 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    )

    A . 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 B . 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 C . 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 D . 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
  • 40. 《天工开物》中记载“(成分)以硝石、硫黄为主,草木灰为辅。硝性至阴,硫性至阳,阴阳两神物相遇与无原可容之中。其出也,人物膺(承受)之,魂散惊而魄齑粉(粉身碎骨)”文中提到的是( )
    A . 造纸术 B . 火药 C . 指南针 D . 印刷术
二、非选择题(共4道题,40分。)
  • 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往的史料,特别是文字史料,往往有记录失实的地方,还有很多史料在流传过程中佚失、零散了,因此,都需要对其进行整理和辨析。

    材料一  西汉统治者完全否定了秦代的政治制度。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即分封亲属和功臣为王侯,又设置郡县;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并启用身边的尚书令、侍中、常侍为中朝,来制约地方诸侯。

    材料二  西汉初期,统治者奉行黄老之学,休养生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造纸术的改进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传播。

    材料三  汉武帝派遣司马迁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之路。

    材料四  武则天的统治上承贞观,下起开元,政治清明,在她的统治时期结束后,是被称为“贞观之治”的唐玄宗统治。武则天,面对土地兼并的情况,颁行均田制,规定土地国有并分给纳税的农民,禁止蓄奴。

    问:上面的材料中共有七处不符合汉朝和唐朝的历史史实的信息,请你指出其中三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 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尽管历次朝代更迭都会出现土地及民心层面的天下分裂,但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使得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并在最终经历过春秋战国的重重洗礼之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

    ——王宣华《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及当代价值探析》

    问: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此变化的原因。

  • 4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既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各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文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华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钱穆《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唐摭言)载:唐太宗见新科进士自端门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教中矣。”......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1. (1) 材料一是什么选官制度,选官标准是什么?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科举制度的意义。
  • 4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汉承(继承)秦制,有所损益(减少和增加)。”为了巩固统治,刘邦分封诸侯异姓王、同姓王,随着封国的发展,出现“尾大不掉”之势……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

    问:

    1. (1) 概括汉初的政治制度。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武帝是如何解决材料中问题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