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多数诗篇的形成时代 |
整体上对“天”的态度 |
|
《周颂》 |
西周初年 |
颂天 |
《大雅》 |
西周中期至西周晚期 |
疑天 |
《小雅》 |
西周晚期至东周初年 |
骂天 |
《国风》 |
西周末年至春秋中叶 |
不理天 |
据此可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
中国港口城市建有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聚居区。”下列项中与上述材料相对应的史实是( )
①指南针对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②聚居区严格按坊市制度进行管理
③宋代彻底放弃了唐代的海外贸易航线
④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外销商品
以往的史料,特别是文字史料,往往有记录失实的地方,还有很多史料在流传过程中佚失、零散了,因此,都需要对其进行整理和辨析。
材料一 西汉统治者完全否定了秦代的政治制度。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即分封亲属和功臣为王侯,又设置郡县;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并启用身边的尚书令、侍中、常侍为中朝,来制约地方诸侯。
材料二 西汉初期,统治者奉行黄老之学,休养生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造纸术的改进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传播。
材料三 汉武帝派遣司马迁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之路。
材料四 武则天的统治上承贞观,下起开元,政治清明,在她的统治时期结束后,是被称为“贞观之治”的唐玄宗统治。武则天,面对土地兼并的情况,颁行均田制,规定土地国有并分给纳税的农民,禁止蓄奴。
问:上面的材料中共有七处不符合汉朝和唐朝的历史史实的信息,请你指出其中三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尽管历次朝代更迭都会出现土地及民心层面的天下分裂,但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使得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并在最终经历过春秋战国的重重洗礼之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
——王宣华《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及当代价值探析》
问: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此变化的原因。
材料一 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既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各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文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华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钱穆《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唐摭言)载:唐太宗见新科进士自端门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教中矣。”......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材料“汉承(继承)秦制,有所损益(减少和增加)。”为了巩固统治,刘邦分封诸侯异姓王、同姓王,随着封国的发展,出现“尾大不掉”之势……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
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