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46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2021高二上·郫都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塑造与传播大国形象、诠释中华文明,离不开设计。如果说国家形象是通过可感可知的具体形象、事物体现的国家的文化传统、发展理念和综合国力,那么诉诸视觉形象的设计往往是国家形象的表征,是展示、传播国家形象的有效途径。

    过去,瓷器、漆器、丝织品等传统的工艺设计诠释并传播了华夏文明,而现在,新时代的设计则更注重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拓展与更新,并在技术进步中达到新高度,形成既有文化底蕴,又有时代感和亲和力的国家形象符号系统。

    体现国家形象的设计,首先是一种内在的凝聚和认同,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表征。在荣典制度进一步健全的今天,作为国家最高荣誉载体的勋章、奖章和证书,其设计以图案和工艺表现相应荣誉内容,象征光辉史实、杰出贡献和可贵精神。如颁给外国人的“友谊勋章”,章体以金色、蓝色为主色调,采用和平鸽、地球、握手、荷花等元素,章链采用中国结、万年青、牡丹花、玉璧、兰草等元素,整体采用花丝镶嵌、掐丝珐琅等传统工艺手工制作。设计制作象征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友好团结、友谊长存,祝愿世界各国共同繁荣发展。

    彰显国家形象的设计,也是发展理念和文明视野的生动诠释,在对外交流交往中影响深远。在北京APEC峰会、杭州G20峰会、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一系列主场外交活动中,相关艺术设计通过世界共通的视觉意象阐释国家立场,传播智慧理念,以鲜明的标识性承载深远的文化内涵,富有强大传播力和影响力。比如杭州G20峰会会标以“桥”为设计意象,寓示“友谊之桥”“合作之桥”“未来之桥”,体现同命运、共患难,携手前行的中国智慧和国际视野;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宴会迎宾大厅背景画《花开盛世》,不仅展现了盛世繁荣之景,也寓意百花齐放才能姹紫嫣红,传递出“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核心理念。

    另外,以艺术为基础,并与科学技术革新紧密结合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也代表着国家的创新创造活力,成为新时代国家形象的生动表达。例如港珠澳大桥的设计,既是可观可感的形象设计,也是开创了多项世界之最的技术设计,还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富有奋斗精神的国家形象,勇创世界一流的国家形象,互联互通、同心自信的国家形象的生动表达。在工业设计领域,国产大型客机C919、“复兴号”高速动车组等“中国智造”,也展现了富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形象,展现了在通往未来道路上行稳致远、追求卓越的国家形象。

    我们要更加自觉把握设计阐释和传播国家形象的作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人民生活,融会时代精神,勇于担当作为。以富有文化内涵、具有独创精神、把握时代脉搏的好设计服务人民,贡献人类社会,为新时代的国家形象代言。

    (摘编自潘鲁生《为传播国家形象而设计》,《人民日报》2019年5月19日)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化传统、发展理念和综合国力都属于国家形象,可以借助具体的形象和事物体现。 B . 为新时代的国家代言的好的设计应该富有文化内涵、具有独创精神、能把握时代脉搏。 C . 诉诸视觉形象的设计才是国家形象的最佳表征,因为它能有效展示、传播国家形象。 D . 港珠澳大桥的设计是富有奋斗精神、勇创世界一流、互联互通、同心自信国家形象的表征。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第二段由传统工艺设计对华夏文明的诠释和传播,过渡到新时代设计的特征,引出了下文。 B . 文章以“友谊勋章”、G20峰会会标“桥”、《花开盛世》等例,论证了新时代的设计在外交活动中的影响。 C . 文章结构为总分总,主要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详尽地论述了设计阐释和传播国家形象的作用 D . 文章从三个层面论述了作为国家形象符号系统的新时代设计对阐释和传播国家形象的作用。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友谊勋章”是颁发给为中外友好交流作出努力,有爱好和平精神的外国人的一种国家最高荣誉。 B . 能够成为新时代国家形象生动表达的设计,是以艺术为基础,并与科学技术革新紧密结合的设计。 C . 919客机、“复兴号”动车等“中国智造”展现了中国在工业设计领域里具有的创新创造活力 D . 《花开盛世》中盛放的百花能展现盛世繁荣之景,也能传递“尊重文明多样、携手共同发展”的理念。
  • 2. (2021高二上·郫都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毋庸讳言,在习惯了刷屏浏览点点戳戳的生活之后,对于很多人而言,千余字的文章已是不能承受之长,3分钟已是最大阅读续航。有人感慨“书太难读”,似乎以前甘之如饴的小说,如今大家都读不下去,更不必说品读那些大部头的传统经典了。人们越来越依赖网络,然而“数字阅读”、不假思索的浅阅读却在极大削弱人们阅读复杂深奥内容的能力,加剧着思维的浅薄。在“碎片化阅读”“快餐式浅阅读”中,习惯了“数字阅读”的跳跃、零碎和浮光掠影,短期来看,人们可获取大量信息,但实则难以真正吸收其中养分,长期下去还可能使人变得更浮躁。我们或许更需要回归传统阅读的节奏、系统与静心思考,找寻那些日渐退化的思维能力。书的分量,在思想亦在品格。“读屏时代”,勿忘阅读品格,我们就不会在网络信息中迷失方向。

    (摘编自张砥《“读屏时代”更需要深读静思》)

    材料二:2011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当前,“部编本”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更是“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不断加强对读“整本的书”的引领力度。其实早在20世纪40年代,叶圣陶就提出了“读整本的书”的观点。叶老认为只读课本上的文字,“老是局促在小规模的氛围之中,魄力也就不大了”。读整本书的时候就会无从下手,难以把握。没有足够的阅读空间,也就没有自己学习尝试的机会。学生没有整本书阅读的实践,难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不可能自己学会阅读。整本书阅读能够让学生接触到足够的丰富的语言,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吸收。整本书阅读提供了思维得以深入的可能性,单是学生感兴趣的情节的猜测、人物命运的捉摸等,就足以锻炼学生的思维了。整本书负载着文化,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就会受到文化的熏染,文化的因子就会进入学生的血脉之中。学生拥有独特的价值观念,就能形成独特的文化人格,就不会迷失在社会中。

    (摘编自《叶圣陶:整本书阅读的意义》)

    材料三:苏轼在《又答王庠书》中介绍了他自己首创并实践的一种读书方法:“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在叶圣陶先生看来,以“整本的书”为教材,“就学生方面说,在某一时期专读某一本书,心志可以专一,讨究可以彻底。在中学阶段内虽然只能读有限的几本书,但是那几本书是真正专心去读的,这就养成了读书的能力;凭这能力,就可以随时随地读其他的书以及单篇短章。读整部的书,不但可以练习精读,同时又可以练习速读,如此说来,改用整本的书作为教材对于“养成读书习惯,似乎切实有效得多”。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材料四:其实,阅读也分为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是篇章阅读;第二层是书本阅读,即领会整本书的意旨;第三层就是主题阅读,即选准某个具体的知识领域,广泛涉猎该领域内有价值的中外所有书籍、资料,甚至相关学者的研究论文,力求穷尽所有。深度阅读,或许首先应当选好恰当的主题领域。如果所选书籍内容过于深奥,与自身理解能力严重脱钩,阅读是不可能走向深入的。将阅读推向深入,就得尊重阅读规律,慎重选择领域,根据自身情况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地完成不同阅读阶段的精神攀爬。要想在根本上提升阅读质量,不妨试着变流于表面的零散阅读为主题阅读。当我们将零散阅读的粗浅体验升华为主题阅读的凝神研究,阅读将不再只是睡前床头的鸡汤慰藉,而是渐渐盛满充盈的灵魂家园。

    (摘编自《从鸡汤到家园有多远》)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数字阅读”的今天,很多人越来越依赖于网络阅读,网络阅读削弱了人们阅读复杂深奥内容的能力。 B . 叶圣陶先生提倡“读整本书”,他认为“整本书阅读”可以扩大阅读空间,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C . 学生没有整本书阅读的实践,就不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假以时日,也可能自己学会阅读。 D . 在苏轼看来,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求学的人读书要有针对性,侧重性,才能达到求学的目的。
    2. (2) 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叶圣陶先生认为读整本的书可以练习精读和速读,以整本书作为教材对于养成读书习惯更加有效。 B . 材料一分析了数字时代的阅读现状,忧虑浅阅读会错失大量信息,呼吁数字时代更需要回归传统深阅读。 C . 四则材料侧重点不同,但都提倡“整本书阅读”,认为这是回归深度阅读回归经典阅读的最好方式。 D . 要想在根本上提升阅读质量,可以尝试将零散阅读变为主题阅读。这样,阅读就能渐渐成为盛满充盈的灵魂家园。
    3. (3)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如何进行阅读?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
  • 3. (2021高二上·郫都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亲情

    (美)霍桑

    一座小屋二楼的客厅里,陈设朴素。两位年轻漂亮的女人共坐炉旁,各自怀有相同的哀伤。

    她俩不久前才成为两兄弟的新娘,哥哥是老水手,弟弟初次出海。可是接连两天噩耗不断,一个丧生于加拿大海战,另一个葬身于大西洋的暴风雨。丧亲之痛引起普遍同情,来新寡的妯娌俩家中吊唁的客人络绎不绝。两位未亡人虽对朋友们的好意深为感激,却还是巴不得他们走开。两人都觉得,不论多大的伤痛,都能在对方的心中找到慰藉。于是她们默默流泪,沉浸于悲痛之中。但一个小时后,其中个性温和安详,却并不脆弱的那位,开始顺从天命,率先恢复被打乱的生活秩序,动手在炉前摆好餐桌,端来简单的饭莱,握住弟妹的手。

    “亲爱的妹妹,今天你一口东西还没吃呢。”她说,“站起来吧,求你了。”

    她这位弟媳性格热烈急躁,凶信传来,她又是尖叫又是号哭,悲痛欲绝。此刻,一听玛丽的话就往后缩,如同受伤者害怕别人触痛伤口一样。

    “我再也没福分了,也不想再祈求!”玛格丽特又一阵热泪涔涔。

    时间飞逝,平日安歇的时辰到了。两兄弟成亲时,收入仅够维持生计,只能住在一起,共用客厅,只对与客厅相连的两间卧室各自享有特权。两位未亡人,用柴灰盖住炉中余火,将一盏点着的灯放上炉台,各自回房。两间卧室的门都没关。两妯娌并未同时入梦。玛丽默默忍受伤痛,很快就坠入梦乡。然而夜越深,玛格丽特越辗转不宁,卧听雨声点点滴滴。她时时从枕上探头,张望玛丽的卧室与中间的客厅。两把椅子,空空荡荡,在炉旁的老地方相对而望。两兄弟曾坐在上头,青春勃发,笑逐颜开。玛格丽特满腹辛酸,呻吟叹息,忽听街门被人敲响。

    敲门声缓慢而有节奏。玛格丽特看看嫂嫂卧室,见她仍沉睡不动,就爬起来,稍稍整整自己,恐惧和急切使她瑟瑟发抖。

    “老天保佑!”她叹口气。

    抓起炉台上的灯,她赶紧走到俯临街门的窗前,这是扇安着铰链的格子窗。她推开窗户,把头稍稍探到外面潮湿的空气中。但见门前有盏灯笼,红彤彤地照着,灯光融入附近一滩滩水洼之中,其余一切都被沉沉黑夜所笼罩。窗户在铰链上吱嘎一响,突出的屋檐下就走出一个人来,抬头往上看,想弄清他敲门叫醒的是哪一位。玛格丽特认出是城里一位为人和善的客栈老板。

    “古德曼·帕克,你有啥事?”寡妇喊道。

    “是玛格丽特太太吧?”老板回答,“我还担心是您嫂嫂玛丽呐。”

    “看在老天份上,你到底有啥消息?”玛格丽特尖声叫道。

    “半点钟以前,有个专差从城里过,”古德曼·帕克道,“他在我店里歇了一会,我跟他打听前线的消息,他说你知道的那场小仗我们打赢了,十三个本来传说被打死的人都还好好地活着,你丈夫也在内。估摸着你不会怪罪我打扰你休息,就过来告诉你一声。晚安。”

    说完,好心人动身走了,灯笼一路闪着微光,照亮两旁景物,若隐若现。然而玛格丽并未逗留在窗前观看这如画的场面,欢乐闪电般穿过心房,把她心儿照亮。她气喘吁吁飞一般奔向嫂嫂床边,可才到卧房门口又打住了。

    “可怜的玛丽!”她自忖着,“我要把这消息藏在心里,等到明天再说。"

    她走到床边,瞧瞧玛丽是否安睡。只见她脸半朝里侧,曾躲在那儿暗自流泪。不过眼下脸有种平静的满足,仿佛她的心就是深深的湖水,逝去的已沉入湖底,湖面变得风平浪静。玛格丽特退了回去。

    夜更深,玛丽猛然惊醒,迷迷糊糊听到两三阵急促热烈的敲门声。担心弟妹也被惊动,玛丽披上一领带帽斗篷,端起炉台上的灯,急忙走到窗口。碰巧窗户没扣上搭扣,一碰就开了。

    “是谁呀?”玛丽颤抖着向外张望。

    狂风暴雨已经过去,月亮高悬,照亮头顶破碎的云团,照亮脚下黝黑潮湿的房屋。地上那一滩滩的雨水,微风吹来,便发出扭曲的银光。一位水手打扮的青年,正独自站在窗下。玛丽认出是那个靠短途航行挣饭吃的人,也没忘记自己出嫁之前,此人曾是她失败的追求者之一。

    “斯蒂芬,你来这儿想干啥?”她问。

    “打起精神来,玛丽,我只想安慰安慰你。”遭过拒绝的追求者答道,“十分钟前我才到家,我娘告诉我的头一件事就是你丈夫的坏消息,来不及跟老人家多说一句,我就抓起帽子,一路跑了来。玛丽,不跟你说上句话,我就睡不着觉。”

    “斯蒂芬,我本来对你的看法还好得多!”寡妇大声道。泪水夺眶而出,打算关上窗户。

    “听我把话说完嘛。”年轻的水手喊道。“昨天下午我们跟一艘从老英格兰来的帆船打过招呼,你猜我看见谁站在甲板上呀?他平平安安,就是比五个月前瘦了一点儿。”

    玛丽探出身去,无言以对。

    “就是你丈夫嘛。”宽宏大量的水手接着说,“祝福号翻船的时候,他抓住了桅杆,保住了性命。只要风顺,帆船天亮就能进港,明天你就能见到他啦。好啦,晚安。”

    他匆匆走了。玛丽看着他的背影,不知自己是梦是醒。水手时而隐入房屋的暗影,时而出现在道道明亮的月光下面,忽强忽弱。然而,一股确信不疑的幸福洪流渐渐涌上她的心。她头一个冲动就是叫醒弟妹,与她分享这新生的欢乐。打开她卧室的门,这门是夜来关上的,没上闩。走到床边,正要把手放到熟睡者的肩头,却冷不丁想到,玛格丽特醒来时想到的会是死亡与悲恸。玛丽用灯照照丧亲者毫无知觉的身体,弟妹睡得并不安宁,周围帐幔乱成一团。年轻的脸蛋红扑扑,樱唇半开半闭,露出生动的笑容。

    “可怜的弟妹!你的梦可别醒得太早。”玛丽心想。

    离开之前,她放下灯,尽量理好床单,不让寒气侵袭兴奋的熟睡者。可手刚一挨玛格丽特的脸就发抖,一颗泪珠也坠落到她的脸上,于是她猛然苏醒。

    (选自《霍桑短篇作品选》,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和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两位丧夫的女人表面上对客人的吊唁深表感激,实际上不堪其扰,“希望他们赶快离开”。 B . 两间卧室的门都没关,暗示着两位未亡人在相同的遭遇中心意相通,希望能给与对方慰藉。 C . 小说情节发展出人意料,不仅主要人物的命运发生突转,对次要人物的描绘也非平铺直叙。 D . 小说采用全知视角叙述,叙述者洞悉一切,使读者全面客观地了解到事情的过程与真相。
    2. (2) 得知丈夫生还的消息后,妯娌俩产生了相似的心理变化过程,请简要说明
    3. (3) 小说多次写到人物的“醒”,请结合小说内容探究其丰富的意蕴。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 4. (2021高二上·郫都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于谦,字延益,钱塘人。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具疏言之。初,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十四年秋,也先大入寇,帝亲征。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请归上皇。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帝顾而改容曰从汝卒奉上皇以归,谦力也。谦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帝赐第西华门,固辞,不允。帝知谦深,所论奏无不从者,用一人,必密访谦。视诸选耎大臣、勋旧贵戚意颇轻之,愤者益众。徐珵以议南迁,为谦所斥。至是改名有贞,稍稍进用,尝切齿谦。石亨本以失律削职,谦请宥而用之,畏谦不得逞,亦不乐谦。景秦八年正月壬午 , 亨与有贞等既迎上皇复位,宣谕朝臣毕,即执谦下狱。诬谦等与黄竑构邪议,更立东宫;又与太监王诚等谋迎立襄王子。都御史萧惟祯定谳,处极刑。丙戌改元天顺,丁亥谦弃市。及籍没,家无余资。独正室鐍钥甚固,启视,则上赐蟒衣、剑器也。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帝顾而改容曰/从汝/ B . 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帝顾而改容曰/从汝/ C . 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帝顾而改容曰/从汝/ D . 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帝顾而改容曰/从汝/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扈跸,扈,随从;跸,指帝王出行的车驾。文中指于谦跟随皇帝征伐。 B . 北狩,指到北方狩猎或向北进军,文中是皇帝被掳到北方的委婉说法。 C . 壬午,文中指某一日,古人用天干和地支相配的三十个单位记录日序。 D . 弃市,指在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并将尸体弃置街头示众的一种刑罚。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于谦巡视地方,一心为民办事。他巡视江西,昭雪冤囚;奏报陕西祸害百姓 官吏;巡抚河南山西,注重调查,积极建言。 B . 于谦反对南迁,尽心守卫京师。他极力反对徐珵南迁的建议,认为京师是国家根本,不应重蹈宋朝的覆辙,应尽心守卫。 C . 于谦性格刚直,受到权贵怨恨。他轻视怯懦的大臣及勋旧贵戚,对他不满的人很多;徐珵和石亨也出于相同的原因怨恨他。 D . 于谦清正廉洁,堪为官员表率。他奉行节俭,虽然住宅简陋,但是皇帝赏赐他府第他却坚辞不受,最后没有得到皇帝允许。
    4.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帝知谦深,所论奏无不从者,用一人,必密访谦。

      ②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5. (2021高二上·郫都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杜甫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注释】①此诗大约作于唐代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杜甫时年五十岁,居于成都草堂。②莫,没有。③槎,木筏。④陶谢,指陶渊明、谢灵运。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如海”表明江水的宽度和深度,且具有动感,是引发诗人灵感的重要原因。 B . 首联是诗人对刻意求工的艺术追求的总结,此特点在《登高》诗中有所体现。 C . 诗中并没有直接描写江水,只用水槛垂钓、故着浮槎来暗示锦江的水势之大。 D . 诗人行将衰老,春花美景已不能引起自己的深愁,转而追求陶谢的悠闲生活。
    2. (2) 诗中流露出作者诗歌创作从执着到平和的心态变化。请结合全诗加以简析
  • 6. (2021高二上·郫都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2. (2) 杜甫在《登高》中发出“”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 (3) 李白在《行路难》中表现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旧充满信心与展望的诗句

      是:“”。

    4. (4)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成为远隔千山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5. (5) 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昼夜和冬春更替,蕴含着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 7. (2021高二上·郫都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大兴机场距离北京市中心比较远,到天安门的直线距离46公里,距离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50多公里。这么远的距离,交通还________吗?

    高铁、城际、地铁、高速公路,记者体验了乘坐不同交通工具前往大兴机场。最快的当属打“高的”。旅客可以乘坐设计时速350公里的京雄城际铁路到达机场,大兴机场也因此成为世界上首个高铁下穿航站楼的机场。还有时速160公里的地铁大兴机场线、廊逐城际同步投入使用。

    到达航站楼地下层后,可以看到16条轨道交通在此________设站,换乘十分高效。乘坐站厅内的大容量扶梯,能直接抵达航站楼的出发层。航空旅客其他交通工具的换乘区域控制在约500米左右宽、100米左右进深的范围内,压缩了换乘距离。

    入出发层,________的“凤凰展翅”内部空间________。支撑航站楼的不是普通的直立柱,而是曲线曼妙的C形柱。(      ),8根C形柱撑起了核心区18万平方米的屋面。阳光从柱顶倾泻下来,即使在无人工照明的情况下,整个候机楼也被照得亮堂明净。这背后,是建设者们攻克超大平面材料运输等诸多世界级难题而实现的。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便捷    汇集    美轮美奂    一览无余 B . 便利    云集    栩栩如生    一览无余 C . 便捷    云集    栩栩如生    一目了然 D . 便利    汇集    美轮美奂    一目了然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多面玻璃构成了柱顶的透明采光面,柱身则是与屋顶一致的金黄色 B . 由多面玻璃构成了柱顶的透明采光面,而柱身的金黄色则与屋顶一致 C . 柱顶是由多面玻璃构成的透明采光面,柱身是与屋顶一致的金黄色 D . 柱顶的采光面是由多面透明玻璃构成的,柱身呈现金黄色,与屋顶一致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航空旅客换乘其他交通工具的区域控制在约500米左右宽、100米左右进深的范围内,减少了换乘距离。 B . 航空旅客其他交通工具的换乘区域控制在约500米宽、100米进深的范围内,缩短了换乘距离。 C . 航空旅客其他交通工具的换乘区域控制在约500米左右宽、100米左右进深的范围内,缩短了换乘距离。 D . 航空旅客换乘其他交通工具的区域控制在约500米宽、100米进深的范围内,缩短了换乘距离。
  • 8. (2021高二上·郫都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两题。

    阅读,不仅是市民文化生活的必需,也与城市竞争力息息相关。近年来,各地“抢人大战”渐趋白热化。站在人才个体角度来换位思考,选择扎根一座城市,必须考虑多种因素。一般来说,越是高层次人才,①            。一方面,这与个人生活习惯有关,闲暇时看看书,能愉悦身心,增加新知;另一方面,②            , 2020年7月的一项报告将阅读指标单列出来,指出阅读数量与城市的创新能力呈“正相关”。进而言之,阅读是涵养创新能力的土壤 , 关系到一个城市的知识升级以及产业转型。一座城市爱不爱阅读,在制造业为主的阶段,差别或许不太明显,但到了科技创新驱动阶段,③             

    1. (1) 在上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四、写作(60分)
  • 9. (2021高二上·郫都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刚刚过去的全国两会上,青少年体育再度成为热门话题。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说的“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成为刷屏金句。让孩子赢下“未来的大考”不能只有分数,这已成共识。少年强则国强,当青少年拥有了强健体魄和完全人格,强国之路就有了最基础的保障,也有了持续发展的源源不绝的动力。

    体育何以强国?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又有怎样的希望与建议?

    假如你是志强中学的一名学生,要面向本校同学进行以“强身健体,利己利国”为主题的演讲,请结合材料内容,联系自己的亲身体验,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自拟标题,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