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分...

更新时间:2021-12-10 浏览次数:16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1~5小题每题4分,6~15小题每题3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 1. (2022九上·兰溪月考) 2020年,一场骤然袭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下列预防新冠疫情中的一些做法,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使用公筷 B . 杀菌消毒 C . 测量体温 D . 保持社交距离
  • 2. (2021九上·温州期中) 下列实验用品中,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A . 玻璃烧杯 B . 铁架台 C . 橡胶塞 D . 蒸发皿
  • 3. (2021九上·温州期中) 因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病可用抗酸剂治疗。下列常用抗酸剂中,属于碱的是(   )
    A . MgO B . CaCO3 C . NaHCO3 D . Al(OH)3
  • 4. (2021九上·温州期中) 不同品牌的洗手液pH一般不同,25 ℃时四种洗手液的pH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洗手液a的酸性比b强 B . 洗手液b用蒸馏水稀释后pH减小 C . 洗手液c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D . 洗手液d和a混合液的pH可能等于7
  • 5. (2021九上·温州期中) 稀盐酸、稀硫酸以及其他的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下列一组“稀盐酸酸性的实验”中,其本质不是由氢离子参加反应的是(   )

    A . AgNO3 B . NaOH C . Fe粉 D . CuO
  • 6. (2021九上·温州期中) 氮肥含有组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能促使农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下列物质中属于氮肥的是(   )
    A . KH2PO4 B . Ca3(PO4)2 C . K2CO3 D . NH4NO3
  • 7. (2021九上·温州期中) 小科为验证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列四种方案,其中合理的是(   )
    A . 将Zn、Cu分别浸入AgNO3溶液中 B . 将Ag浸入到ZnSO4溶液中,将Cu浸入AgNO3溶液中 C . 将Ag、Cu分别浸入ZnSO4溶液中 D . 将Zn浸入到CuSO4溶液中,将Cu浸入AgNO3溶液中
  • 8. (2021九上·温州期中) 稀HCl和NaOH溶液混合后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下列操作及实验现象(或结果),不能证明反应发生的是(   )

    A . 在混合液中加金属Zn,无气泡产生 B . 在混合液中加无色酚酞,溶液呈无色 C . 在混合液中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D . 用pH试纸测混合液的pH,测得pH等于7
  • 9. (2021九上·温州期中) 下列离子组能在pH=10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 NO3 , K+ , Na+ , H B . K+ , SO42 , Na+ , NO3 C . Cl , K+ , SO42 , Cu2+ D . Ca2+ , Cl , CO32 , Na+
  • 10. (2021九上·温州期中) 如图所示为小嘉构建的甲、乙、丙,丁四种不同物质的关系图,“—”表示相邻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若甲为铁,乙、丙、丁分别是稀H2SO4、CuCl2溶液、NaOH溶液中的任意一种,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乙一定是CuCl2溶液 B . 丙一定是NaOH溶液 C . 丁一定是稀H2SO4 D . 丙可能是稀H2SO4
  • 11. (2021九上·温州期中) 按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关实验,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 比较红磷、白磷着火点 B . 定量测定产生H2的快慢 C . 除去废气中的CO2 , 并收集CO D . 验证CaO和水反应放热
  • 12. 工业炼铁的部分反应如图所示,则(   )

    A . X可以是木炭 B . X与CO都具有氧化性 C . ③反应后的尾气可直接排放 D . Y中铁元素以游离态存在
  • 13. (2021九上·温州期中) 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类推结论错误的是(   )

    ①CO能与Fe2O3反应生成Fe,CO也能与CuO反应生成Cu

    ②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③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则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④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⑤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则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②⑤ C . ①⑤ D . ②③④
  • 14. (2021九上·温州期中)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所绘制的图像中,错误的是(   )
    A . 向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铝中加入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生成氢气的质量 B . 向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后生成沉淀的质量 C . 向室温下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D . 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碳酸镁和氧化镁后生成氯化镁的质量
  • 15. (2021九上·温州期中) 一定温度下,向a gFeCl3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溶液的质量与加入NaOH固体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MP段发生的反应为:FeCl3+3NaOH=3NaCl+Fe(OH)3 B . m-n=c-b C . P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种类有三种 D . 生成Fe(OH)3的质量为(n-c+a)g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8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 16. (2021九上·温州期中) 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向盛有稀硫酸溶液的烧杯中加入足量的锌至反应完全。
    1. (1)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如图的“ ”“ ”“ ”表示溶液中由溶质电离产生的不同离子,则“●”表示(填写离子符号)。

  • 17. (2021九上·温州期中) 小明在凉拌紫甘蓝时,加入一些白醋,发现紫甘蓝变红了。他又向其他不同试剂中滴加紫甘蓝汁,记录实验现象如表。请回答:

    试剂

    稀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蒸馏水

    白醋

    纯碱溶液

    滴加2滴紫甘蓝汁后的颜色

    红色

    绿色

    紫色

    红色

    绿色

    1. (1) 在石灰水中滴加紫甘蓝汁,溶液可能显示的颜色是
    2. (2) 用pH试纸测定上述部分溶液的酸碱度,具体操作方法是
  • 18. (2021九上·温州期中) 如图是制取氢气并还原氧化铜的“微型”实验装置图:

    1. (1) 实验中可观察到哪些现象。(写出两点即可)
    2. (2) 实验结束“熄灭”后,还要再“挤压眼药水瓶”目的是
    3. (3) 该实验的优点有
  • 19. (2021九上·温州期中) 人类对科学规律的认识常需经历漫长的探索过程,对金属活动性规律的认识也是如此。

    1. (1) 1625年格劳贝尔发现将金属放入稀盐酸中会“消失”,这为发现金属活动性顺序奠定了基础。小嘉选用锡、铜、锌三种金属重新实验,则会“消失”的金属有(填名称)。
    2. (2) 1865年贝开托夫经过大量的实验得出了金属活动性规律。小嘉运用该规律开展实验,向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则B点时溶液中所含的金属阳离子有(填离子符号)。
  • 20. (2021九上·温州期中) 有机物是自然界物质中的一个大家族。
    1. (1) 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①尿素[CO(NH2)2];②纯碱(Na2CO3);③酒精(C2H5OH);④葡萄糖(C6H12O6);⑤碳酸(H2CO3);⑥甲烷(CH4),属于有机物的是。(填序号)
    2. (2) 一定质量的某有机化合物X与8克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1.8克水,X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 21. (2021九上·温州期中) 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物质性质决定用途,反应本质决定变化现象。如图是小科构建的氢氧化钙部分知识网络,其中“—”表示相连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X与图中所给物质的类别不同。请回答:

    1. (1) 酚酞试液在Ca(OH)2溶液中显红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离子是
    2. (2) 列举熟石灰[Ca(OH)2]在工农业上的一种用途
    3. (3) X溶液能与Ca(OH)2溶液反应并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写出产生该实验现象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22. (2021九上·温州期中) “价类图”是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的图像,它能将散乱的科学知识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对科学问题的理解和整体认知。如图是含氯元素的物质的价类图,其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请回答:

    1. (1) A和氢氧化钾反应得到D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物质B的化学式为
    3. (3) E在一定条件下得到D,则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23. (2021九上·温州期中) 现有一包白色固体混合物,可能由硫酸铜、碳酸钙、碳酸钾、硫酸钠、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试推断:

    1. (1) 气体B是。(填化学式,下同)
    2. (2) 混合物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6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 24. (2021九上·温州期中) 为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及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小科按图甲连接好实验装置,往盛有一种溶液的烧杯中滴入另一种初温相同的溶液,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数字采集器和计算机实时显示数据和曲线(如图乙):横坐标表示时间,左边纵坐标表示pH,右边纵坐标表示溶液的温度。结合反应过程并分析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 (1) 胶头滴管中的试剂是,150秒时烧杯中溶液含有的溶质是
    2. (2) 烧杯中溶液的温度升高的原因是
  • 25. (2021九上·温州期中) 有A、B、C、D四种白色粉末(均为纯净物),已知它们是硫酸铜、碳酸钙、氯化钠、硝酸钾中的一种。京京同学进行了实验探究,过程与现象记录如下。

    第1步:取A、B、C、D四种白色粉末各一药匙,分别放入四支洁净的试管中,各加蒸馏水2毫升,充分振荡后静置。四支试管底部均有固体存在,只有盛放A的试管中液体呈蓝色,其他均呈无色。

    第2步:继续向盛放B、C、D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只有盛放D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其他均无明显变化。

    第3步:重新取少量B和C的粉末分别放入另取的2支洁净试管中,各加入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分别加入几滴硝酸银溶液,结果盛放B的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盛放C的试管中无明显变化。

    试回答下列问题:

    1. (1) 根据上述实验可知:A是
    2. (2) 写出D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第3步实验为什么不可以在第2步的试管中继续进行,而要重新取样后再继续实验?
  • 26. (2023·宁波模拟) 小明在冬天输液时发现护士在输液管上加了一个如图所示的装置,护士告诉他这是一次性输液加热棒,可以消除药液温度与体温的差异。加热棒里的成分到底是什么呢?科学研究小组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发现:一次性输液加热棒内的主要成分是还原性铁粉、炭粉和氯化钠等物质。该加热棒内是否真的含有这几种物质呢?科学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1. (1) 探究加热棒内是否含有氯化钠。

      ①将加热棒内的物质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②取适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填写正确的实验操作),出现白色沉淀,证明滤液中含有Cl , 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进一步的实验证明滤液中还含有Na+ , 从而确定含有氯化钠。

    2. (2) 探究加热棒内是否含有铁粉,小明用磁铁靠近滤渣,发现部分黑色粉末被吸引。但被吸引的黑色物质也有可能是四氧化三铁。小明通过如下装置探究黑色物质是否含有四氧化三铁,该物质鉴定的原理是:Fe3O4+4H2 3Fe+4H2O。当观察到这一现象时,排除了四氧化三铁存在的可能性。小英同学认为这还不能确定铁粉的存在,因为除了四氧化三铁外,钴粉、镍粉也是能被磁铁吸引的黑色粉末。研究小组的同学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如下实验:取适量被吸引的黑色物质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过氧化氢溶液(能将Fe2+转化为Fe3+),然后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证明溶液中有Fe3+ , 得出加热棒中含有铁粉这一结论。

    3. (3) 探究加热棒内是否含有炭粉,点燃不能被磁铁吸引的黑色粉末,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得出加热棒内含有炭粉这一结论。请写出此操作过程中确认炭粉存在的化学方程式:

      综合上述实验,小明验证了加热棒内的主要成分。加热棒为什么能够起到加热作用呢?小明还将进一步探究。

  • 27. (2021九上·温州期中) 小科同学将NaOH溶液滴入CuSO4溶液中,观察到溶液中产生了浅绿色的沉淀。这与教材中描述的现象不一致,于是他对该浅绿色沉淀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浅绿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Cu(OH)2的分解温度为66 ℃~68 ℃;

    ②NaOH与CuSO4反应会生成Cu(OH)2 , 也会生成Cu4(OH)6SO4(碱式硫酸铜);

    ③Cu4(OH)6SO4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分解温度需300 ℃。

    【建立假设】

    猜想一:浅绿色固体为Cu(OH)2和Cu4(OH)6SO4

    猜想二:浅绿色固体为Cu(OH)2

    猜想三:

    【进行实验】

    ⑴取少许浅绿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热至100 ℃,产生黑色固体物质,说明浅绿色固体中存在

    ⑵另取少许浅绿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加硝酸钡溶液,出现浅绿色沉淀消失,产生白色沉淀。

    【结论】整个实验证明猜想是正确的。

  • 28. (2021九上·温州期中) 为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含量,某小组同学在一定质量的样品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利用生成CO2的质量来测定(忽略稀盐酸挥发的影响)。

    1. (1) 小科用图甲装置实验,通过测定反应前后D装置质量的变化来得到CO2质量。为了避免水蒸气对实验的影响,使测量结果更准确,装置C中应装入(填试剂名称)。
    2. (2) 小明用图乙装置实验,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总质量的变化来得到CO2质量。他用碱石灰做干燥剂,请判断这种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3. (3) 实验时,正确选择干燥剂后,两装置均可通过左侧导管鼓入某种气体一段时间,来进一步减小误差。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选项

      实验装置

      反应开始前鼓入的气体

      反应结束后鼓入的气体

      A

      氮气

      氮气

      B

      干燥空气

      干燥空气

      C

      氮气

      氮气

      D

      干燥空气

      干燥空气

  • 29. (2021九上·温州期中) 思维模型的建构既方便于问题的解决,又能促进深度学习。某科学研究小组同学,在研究了气体检验专题内容后,认为气体检验的关键是干扰气体的界定,判断标准是对后续实验是否会产生干扰。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解决“气体检验”类问题建构了如下思维模型:

    【模型应用】同学们为检验天然气燃烧后的气体产物成分,应用思维模型设计了如图甲实验方案(固定装置未画出),将天然气在氧气中燃烧后得到的混合气体通过该方案进行实验。

    1. (1)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装置中的无水硫酸铜变蓝,B、F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D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由此可得出该气体产物的成分为(填化学式)。
    2. (2) 图甲实验方案中,装置C和D归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环节。
    3. (3) 【改进创新】小金同学认为,原气体产物中的CO2对CO的检验不会产生干扰,于是从简约装置、节约实验药品的角度出发,对图甲方案进行了改进与创新,去掉B、C、D装置,替换F、G装置,改用图乙所示的装置对该气体产物的成分进行探究。在实验中,小金先从A处通一段时间混合气体,再点燃E处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也实现了气体产物成分的检验。

      实验中,小金在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的混合气体,其目的是

    4. (4) 实验中,判断E中玻璃管内空气已排净的实验现象是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有6小题,共50分)
  • 30. (2021九上·温州期中) 磁铁矿石(含Fe3O4)是常用的炼铁原料,工业上可通过如下反应:4CO+Fe3O43Fe+4CO2 , 将其中的Fe3O4转化为Fe。
    1. (1) Fe3O4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 (2) 假设冶炼过程中铁没有损耗,用含有464吨Fe3O4的磁铁矿石可提炼出含铁质量分数为96%的生铁多少吨?
  • 31. (2021九上·温州期中) 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一瓶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原质量分数为10%)是否变质,进行了下述实验:

    同学

    小红

    小丽

    小兵

    操作

    各取一支相同规格的试管,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待测溶液

    滴入无色酚酞

    加入足量的   ?  

    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

    现象

    变红

    产生气泡

    产生白色沉淀

    结论

    没变质

    变质

    变质

    1. (1) 小丽加入的“?”是
    2. (2) 小丽认为小红的实验和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3. (3) 小兵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称量质量为1.97 g。已知小兵所取的待测溶液质量为10 g,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待测溶液中变质生成物的质量分数。
  • 32. (2021九上·温州期中) 某同学为探究铜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先后进行了四次实验(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实验数据如表。请计算: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所取合金的质量∕g 10 10 20 30
    所加稀硫酸的质量∕g 100 120 80 X
    生成氢气的质量∕g 0.2 0.2 0.2 Y
    1. (1) 上表第四次实验中合金里的铁恰好与稀硫酸完全反应,则:其中X=;Y=
    2. (2) 该铜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 (3) 所加稀硫酸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 33. (2021九上·温州期中)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被腐蚀的盐酸,小科为了测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在烧杯中配制了8 g 10%的NaOH溶液。然后往烧杯中滴加该盐酸。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与滴入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配制了8 g 10%的NaOH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
    2. (2) 计算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 (3) 当滴入4 g盐酸时,烧杯内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为

  • 34. (2021九上·温州期中) 某同学用石灰石(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在准备将反应后的废液倒进废液缸时,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未知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他决定利用该溶液,测定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他将废液过滤,然后向废液中慢慢滴加Na2CO3溶液,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 (1) 在加入Na2CO3溶液的过程中,开始时没有发现沉淀生成,但却看到溶液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液中的溶质除含有CaCl2外,还含有(填化学式)。
    2. (2) Na2CO3溶液从0加到5克的过程中,溶液pH如何变化?(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3) 计算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35. (2023九上·永康月考) 学校组织春游,小科准备了一份“自热火锅”(图甲),他撕开包装看到了内部结构(图乙),并了解到相关信息(图丙)。

    小科按食用方法进行如下操作:①加热盒中倒入适量冷水,将发热包放入冷水中:②放上食盒,加入食材并倒入适量的饮用水,扣紧盒盖。在等待食物煮熟过程中,小科发现加热盒逐渐变烫、盒内传出“嘶嘶”的声音、盒盖小孔的上方有水汽。请结合火锅“自热”过程解释盒盖上小孔的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