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CO能与Fe2O3反应生成Fe,CO也能与CuO反应生成Cu
②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③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则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④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⑤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则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试剂 |
稀盐酸 |
氢氧化钠溶液 |
蒸馏水 |
白醋 |
纯碱溶液 |
滴加2滴紫甘蓝汁后的颜色 |
红色 |
绿色 |
紫色 |
红色 |
绿色 |
第1步:取A、B、C、D四种白色粉末各一药匙,分别放入四支洁净的试管中,各加蒸馏水2毫升,充分振荡后静置。四支试管底部均有固体存在,只有盛放A的试管中液体呈蓝色,其他均呈无色。
第2步:继续向盛放B、C、D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只有盛放D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其他均无明显变化。
第3步:重新取少量B和C的粉末分别放入另取的2支洁净试管中,各加入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分别加入几滴硝酸银溶液,结果盛放B的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盛放C的试管中无明显变化。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将加热棒内的物质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②取适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填写正确的实验操作),出现白色沉淀,证明滤液中含有Cl- , 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进一步的实验证明滤液中还含有Na+ , 从而确定含有氯化钠。
综合上述实验,小明验证了加热棒内的主要成分。加热棒为什么能够起到加热作用呢?小明还将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浅绿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Cu(OH)2的分解温度为66 ℃~68 ℃;
②NaOH与CuSO4反应会生成Cu(OH)2 , 也会生成Cu4(OH)6SO4(碱式硫酸铜);
③Cu4(OH)6SO4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分解温度需300 ℃。
【建立假设】
猜想一:浅绿色固体为Cu(OH)2和Cu4(OH)6SO4
猜想二:浅绿色固体为Cu(OH)2
猜想三:
【进行实验】
⑴取少许浅绿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热至100 ℃,产生黑色固体物质,说明浅绿色固体中存在。
⑵另取少许浅绿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加硝酸钡溶液,出现浅绿色沉淀消失,产生白色沉淀。
【结论】整个实验证明猜想是正确的。
选项 |
实验装置 |
反应开始前鼓入的气体 |
反应结束后鼓入的气体 |
A |
甲 |
氮气 |
氮气 |
B |
甲 |
干燥空气 |
干燥空气 |
C |
乙 |
氮气 |
氮气 |
D |
乙 |
干燥空气 |
干燥空气 |
【模型应用】同学们为检验天然气燃烧后的气体产物成分,应用思维模型设计了如图甲实验方案(固定装置未画出),将天然气在氧气中燃烧后得到的混合气体通过该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中,小金在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的混合气体,其目的是。
同学 |
小红 |
小丽 |
小兵 |
操作 |
各取一支相同规格的试管,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待测溶液 |
||
滴入无色酚酞 |
加入足量的 ? |
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 |
|
现象 |
变红 |
产生气泡 |
产生白色沉淀 |
结论 |
没变质 |
变质 |
变质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
所取合金的质量∕g | 10 | 10 | 20 | 30 |
所加稀硫酸的质量∕g | 100 | 120 | 80 | X |
生成氢气的质量∕g | 0.2 | 0.2 | 0.2 | Y |
小科按食用方法进行如下操作:①加热盒中倒入适量冷水,将发热包放入冷水中:②放上食盒,加入食材并倒入适量的饮用水,扣紧盒盖。在等待食物煮熟过程中,小科发现加热盒逐渐变烫、盒内传出“嘶嘶”的声音、盒盖小孔的上方有水汽。请结合火锅“自热”过程解释盒盖上小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