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分析,可以得出原废液中( )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目的或结论 |
A | 某钾盐溶于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 说明该钾盐一定是KHCO3 |
B | 向NaOH和Ca(OH)2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后过滤 | 得到纯净的NaOH溶液 |
C | 把2根铜丝分别浸入FeCl2溶液和AgNO3溶液 | 比较Fe、Cu、Ag的金属活动性 |
D | 将NaNO3HCl、CaCl2和KOH四种溶液互相反应 | 鉴别四种溶液 |
① CH4+H2OCO+3H2
② 2CH4+O22CO+4H2
从原料配比角度比较方法①和②,更适宜用于合成甲醇的方法是(填序号)。
I .取少量固体样品于烧杯中,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II.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将加热棒内的物质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②取适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填写正确的实验操作),出现白色沉淀,证明滤液中含有Cl- , 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进一步的实验证明滤液中还含有Na+ , 从而确定含有氯化钠。
综合上述实验,小明验证了加热棒内的主要成分。加热棒为什么能够起到加热作用呢?小明还将进一步探究。
可乐瓶的容积:2000mL |
|||||
发射角度 |
20度 |
||||
装水量(mL) |
300 |
400 |
500 |
600 |
700 |
第一次距离(m) |
18.28 |
19.6 |
20.95 |
19.95 |
16.98 |
第二次距离(m) |
17.42 |
20.3 |
24.36 |
23.36 |
14.36 |
第三次距离(m) |
22.33 |
19.58 |
21.32 |
21.34 |
19.34 |
平均距离(m) |
19.34 |
19.83 |
22.21 |
21.55 |
16.89 |
①由该实验方案可知,他们研究的问题是。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可乐瓶容积为2000mL、发射角度为20°的情况下,。
步骤一:从池塘中挖取含有微生物的污泥,并去除杂质。
步骤二:将适量的有机厨余、水、污泥均匀混合后,分成三等份,分别置于三个发酵瓶中,再将发酵瓶分别放入三个不同温度的恒温水浴锅中。每隔24小时测量集气瓶中的排开水量并记录。
步骤三:每次检测后,将集气瓶重新装满水再放回水槽中,继续收集气体,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水浴温度 /℃ | 排开水量/g | ||||
第一天 | 第二天 | 第三天 | 第四天 | 第五天 | |
24 | 30 | 110 | 160 | 182 | 172 |
28 | 55 | 175 | 278 | 212 | 181 |
34 | 107 | 501 | 431 | 170 | 153 |
①闭合开关S1 , S2接1,移动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使电流表示数为I额
②闭合开关S1 , S2接2,保持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位置不变,调另一个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使电流表示数为I额;再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调到最右端,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
③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表达式为P额=(用U、 R2、I额、I表示)。
如图所示是一个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第6次 |
|
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g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g |
144.5 |
164.5 |
179.6 |
189.8 |
200 |
220 |
每次产生沉淀的质量/g |
0 |
0 |
4.9 |
m |
9.8 |
0 |
水位(米) | 0.25 | 0.50 | 0.75 | 1.00 | 1.25 | 1.50 | 1.75 | 2.00 | 2.25 |
压敏电阻RF阻值(欧) | 300 | 200 | 125 | 90 | 70 | 65 | 62 | 60 | 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