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大冶市第五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25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 16. (2021七上·大冶期中) 古代政治制度是古代政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既有传承也有变化。

    材料一:“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

    材料三: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类似后来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西周史》

    材料四: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材料五: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汉许慎《说文解字》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原始社会哪种更替首领的办法?
    2. (2) 材料二反映出首领产生的办法有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开始于什么朝代?
    3. (3) 材料三中,为了实现“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西周实行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何作用?
    4. (4) 材料四中的制度是谁首创?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
    5. (5) 为了解决材料五中的社会问题,秦朝采取了哪些措施?(至少写出2点)
  • 17. (2021七上·大冶期中)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思想是长期形成的、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针对社会急剧的变化和发展,有识之士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和主张

    材料三: A说:“从春秋以来,战争就没有什么正义和非正义的,大家应反对一切战争,统治者应以‘仁政’治理天下。”

    B说:“先生此言差矣,我们应互相关爱、反对战争,但也不能说所有的战争都是不对的,对那些正义的战争应该支持,而侵略战争则应该反对。”

    C说:“君主治理国家,不能空谈仁义,而应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1. (1) 材料一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什么现象?这现象直接导致什么影响?
    2. (2) 材料二中,各个学派间相互争论和批判,又相互影响,形成了什么样的局面?图一人物代表哪家学派?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 (3) 听了材料三中这些人的言论,请你判断他们分别代表了哪家学派的观点。其中哪家思想对我国的影响最深远?古代中国采纳C的思想来治理国家的是哪位皇帝?
  • 18. (2021七上·大冶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秋时期的一百七十余国,经过二百余年的兼并,小国已被消失殆尽:到战国时期,只剩二十个左右国家。它们仍是日以杀伐兼并为事,战国中期以后,开始形成了七个大国争雄的局面……

    ——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材料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黄鹏和刘芳产生了分歧(见下图)。

    黄鹏: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变法是成功的

    刘芳:商鞅因变法触及旧贵族的利益,惨遭车裂而死,变法失败了

    材料四:这时,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山东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充分运用这些有利条件,秦王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果断地发动大规模的兼并战争。从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灭韩起,至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灭齐止,前后只用了十年时间,便“初并天下”,统一了六国。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战国时期战争的性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的“七个大国”请任举两例。
    2. (2) 根据材料二,说说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农民支持商鞅变法的理由是什么?
    3. (3) 你支持材料三中谁的观点?你认为评价历史上的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什么?

    4. (4) 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秦国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