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围绕国家重大节庆,重要时间节点等重大主题进行创作,是影视行业的优良传统,而现实主义品格始终是重大主题影视作品的鲜明特征。
进入新时代,如何在文化消费和媒体环境日趋复杂的条件下,实现社会效应、艺术创新、市场认可的多重抵达,成为主旋律影视作品的最大挑战。此次庆祝建党百年重大主题作品的主创者们,纷纷从革命先辈和中国人民追梦圆梦的奋斗历程中挖掘故事素材,深刻诠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光荣和梦想,深情展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呈现出革命历史、英雄人物、时代成就、脱贫攻坚、抗击疫情等多题材展示,故事片、文艺片、纪录片、动画片等多门类呈现,历史片、战争片、青春片、谍战片等多类型融合的现实主义特色和史诗品格。
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历史、挖掘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展现我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历程,是这些创作最突出的特点之一。电影《革命者》首次聚焦李大钊为信仰奋斗的历程。为了高度还原百年前的中国社会面貌和革命先驱的形象,主创团队深入调研了数千万字文献和数万份档案,反复请教历史专家。电影《1921》的创作者用国际化视野打开这段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热血故事,用丰沛的生活细节塑造中国共产党人群像,令今天的年轻人了解百年前的新青年。创作者特别注重还原历史现场、深入生活肌理,切身去感受革命历史环境下人物的实际处境和心理状态,从而赋予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充分的逻辑规律。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重大主题影视剧承载着彰显家国情怀和实现个体认同的价值功能,其中最重要的途径就是抒发好人民群众对党的拥护热爱之情。因此,创作必须秉持人文精神,增强历史叙事的情感表现力度和生活话语的情感融合浓度。
今年的诸多建党百年主题创作影视剧在对革命领袖和英模的塑造中都特别注重从日常生活的视角切入,细腻展示个人抉择与国家历史命运间的内在关联,将个体情感内嵌于历史记忆和英雄主义情结中,从而在影像编码的询唤里实现革命精神与爱国主义传统的价值认同与文化归属。例如,《光荣与梦想》书写了毛泽东和杨开慧这对革命爱侣刻骨铭心的情感故事,使爱的信仰与革命的信仰相映生辉。《山海情》里基层干部马得福帮村民修水渠、建学校,经常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四处奔波,以富有生活化的细节令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这些作品以人物带故事,以情感摄人心,将历史叙事与时代精神相融合、情感记忆与现实关怀相联结,力图以视觉符号的血肉和价值理念的肌理强化观众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历史的情感体验,搭建不同观影受众的“情感共通点”,引发今天人们对历史、现实的再认知。
建党百年主题影视剧创作除注重叙事品格和情感表达外,还强调理念、方法、体裁、形式的多维创新,形成了百花齐放、雅俗共赏的创作生产格局,丰富和提高观众特别是青年群体的审美体验。例如,电视剧《理想照耀中国》面向全社会征集故事,从专业编剧和网友的投稿中甄选出优质选题,着力展示百年历史进程中的英雄人物群像,形成了具有全媒体特点的全民共创的生动局面。
影视从业者还吸收短视频、微电影等成功经验和传播优势,打造单元式、微小型、拼盘化的作品类型,在规定主题和篇幅中集中展现戏剧冲突、突出高潮情节、设置单元衔接、把握叙事节奏,从而在短小精悍、新颖生动的形式中实现政治性、时代性、艺术性与观赏性的结合圆融。百集微纪录片《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采取短小精悍的短视频形式,撷取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复兴历程中的100个重要事件,用100个历史故事反映出百年大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在小成本、小制作中体现大情怀、大主题。
(摘编自田刚健《银幕荧屏响起红色集结号》)
材料二:
文艺应是民族精神的火炬,面对物质主义对文化的侵袭,更应强调文艺对精神向度和理想价值的追求,影视作品不能诱惑灵魂滑向病态与残破,而应积极负起推动人民与社会进步的重任。新世纪的文艺无疑是多元的,倡导新的理性精神,并不排斥非理性及其他因素的合理存在和互相取长补短,文艺创作更应在视野更加宏大的历史唯物主义关照下,广纳博采,取长补短,重建文学的新的理性精神。
红色影视到底要告诉人们什么?红色经典经久不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作品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价值,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崇高品德,它可以提升人民精神境界,净化人们心灵空间的品格。由于历史的原因,红色经典的确还有一些局限性,如政治说教过多等,不过总体看来,这些作品具有良好的理性向度和价值追求,并一直激励鼓舞着人们。
(摘编自肖智成《红色经典及其改编的理性向度和价值追求》)
鼠疫(节选)①
[法]加缪
报纸在老鼠事件里喋喋不休,对死人的事却只字不提。原因是老鼠死在大街上,而人却死在他们自己的房间里。报纸只管街上的事。不过省政府和市政府已在开始考虑问题了。但只要每个大夫掌握的病例不超过三两个便没有人想到要行动。其实,如果有谁想到把那些数字加一块就好了,因为加起来的数字是触目惊心的。仅仅几天工夫,致死病例已在成倍增加,而在那些关心此怪病的人的眼里,很明显,那是真正的瘟疫。贝尔纳.里厄的一位年龄比他大得多的同行卡斯特尔,正好选在这个时刻,前来看望他。
“您自然知道那是什么,里厄?”卡斯特尔说。
里厄回答说:“我在等化验结果。”
“我可明白,用不着化验分析。大约二十年前我在巴黎也见过几例这样的病,只不过当时谁也不敢说出它的名字罢了。舆论,很神圣嘛:它说不要惊慌,千万不要惊慌。呵呵。里厄,您和我一样清楚这是什么病。”
里厄在思忖。他从诊室的窗口眺望着远处俯瞰海湾的悬崖,天空虽然还呈蔚蓝色,但亮丽的色彩已经随着午后的逐渐消逝而暗淡下来。
“是的,卡斯特尔,”里厄说,“这难以置信。但这很像是鼠疫。”
卡斯特尔老大夫起身朝门口走去。他边走边说:“你知道人家会怎样回答我们:‘鼠疫在温带国家已经绝迹多年了。’”
“绝迹,绝迹意味着什么?”里厄回答时耸耸肩。“是啊,别忘了:大约二十年前,巴黎还发生过呢。
“好吧,但愿这次不比当年严重。不过这真难以置信。”里厄说完,便沉默下来。
疫情发展到现在,适才是里厄医生第一次承认“鼠疫”这个词。故事讲到这里,我们暂且把贝尔纳.里厄留在窗前,让笔者对大夫心里的犹豫和惊异作些解释。天灾人祸本是常见之事。然而当灾祸落在大家头上时,谁都难以相信那会是灾祸。人世间经历过多少鼠疫和战争,两者的次数不分轩轾,然而无论面对鼠疫还是面对战争,人们都同样措手不及。里厄大夫与我们的同胞一样措手不及,因此我们必须理解他为什么会焦虑不安而同时又充满信心。就如同一场战争爆发时,人们会说:“这仗打不长,因为那太愚蠢了。”人们总是过高地看待自己,他们认为天灾只是一场噩梦,很快就会过去。他们继续做买卖、准备旅行、发表议论。他们如何能想到会有鼠疫来毁掉他们的前程、取消他们的出行、阻止他们的议论?他们自以为无拘无束,但只要大难临头,谁都不可能无拘无束。
里厄大夫在凭窗眺望这座尚未起变化的城市时,面对所谓“前景堪忧”的鼠疫,他几乎感觉不出在他心里已产生了轻微的沮丧之情。他竭力回想着自己对此病所知道的一切。一些数字在他脑海里浮现出来,他想,在历史上大约发生过三十次大规模的鼠疫,大约造成一亿人死亡。但死一亿人算什么?人只有在打过仗时才知道死人是怎么回事。既然人在死亡时只有被别人看见才受重视,分散在历史长河中的一亿尸体也无非是想象中的一缕青烟而已.....
大夫不耐烦了。他这是在听任自己退想,不应该这样。几个病例算不得瘟疫,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就行了。不过必须抓住已知的情况不放:昏迷、虚脱、眼睛发红、口腔肮脏、淋巴结炎、极度口渴、谵语、身上出现斑点、体内有撕裂般的疼痛,而出现这一切之后....这一切之后,里厄大夫想起了一句话,这句话正好成了他在手册里列举症状后写下的结束语:“脉搏变得极为细弱,稍一动弹就骤然死亡。”是的,那一切症状之后,病人危在旦夕,而四成有三成的病人——这是准确数字——都按捺不住去做这个难以觉察的动作,加速他们的死亡。
大夫仍在凭窗眺望。窗玻璃那面,天高云淡,春意盎然;这面却还能听见“鼠疫”这个词在屋里回荡。这个词不仅有科学赋予的内涵,而且有一长串与这个平静祥和、与世无争的城市很不协调的图景:瘟疫肆虐的雅典连鸟儿都弃它而飞;中国的许多城市满街躺着默默等死的病人;君士坦丁堡医院里硬土地上潮湿霉臭的病床、堆放在米兰的一片片墓地里的还活着的人、惊恐万状的伦敦城里那些运死人的大车,还有日日夜夜到处都能听见的人们无休无止的呼号。
就在这时,窗外突然传来一阵电车铃声,刹那间赶走了那些痛苦的景象。唯有那鳞次栉比的灰暗屋群后边涌动的大海才能证明,这世界上还有令人忧虑和永无安宁的东西存在。里厄大夫凝视着海湾,不错,“鼠疫”这个词是说出来了;不错,就在那一刻,疫病已使一两个人罹难。但那没关系,有办法可以阻止疫病蔓延。目前应当做的,是明确承认必须承认的事实,消除无益的疑心,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随后,假如鼠疫停止了——这最有可能——一切都会一帆风顺。假如情况并非如此,大家也可以知道什么是瘟疫,知道是否有办法先处理它,后制服它。
大夫打开窗户,街市的喧闹声骤然增大了。一台机锯千篇一律而又短促的咝咝声从隔壁的车间传了进来。里厄振作精神。坚定的信心就在那里,在日常的劳动中。其余的一切如系游丝,都由一些毫无可取之处的意念左右,可不能停留在那里面。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里厄医生想到这里,大步流星地走出门去。他要向省政府提出一个也许会被认为不得体的谏言与要求。
【注】①长篇小说《鼠疫》首版发行于1947年,选文刘方译,有删改。
㈠《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㈡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节选自《礼记·大学》)
例句:见贤思齐焉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阅读有些像搏斗。阅读的时候,我们不断同作者争辩,我们极力想寻出破绽,作者则
地把读者的思绪纳入他的模具。在这种智力的角斗中,我们往往败下阵来,但思维最终却在争执中得以发散。大师们的著作像某一流派掌门人的秘籍,细细研读,琢磨他们的一招一式,会在 中悟出不可言传的韵律。我一次次在先哲们辉煌的思辨面前图片 , 我一次次在无与伦比的语言搭配下惊诧莫名……我知道大师们在云霄中注视着后人,( );今人虽然平凡,但我们年轻。作为阅读者,我们还处在生命不断蜕变之中,蛹里可能飞出美丽的蝴蝶。我们在较量中丰富了自己,迸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
阅读是一种孤独,它同看电影、看录像、听音乐会是那样地不同。前者是一块巨大的生日蛋糕,可以同享美味;后者只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只可独啜,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的 。他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同样的话,但你此时只感觉他在为你而歌唱。你如果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叹息的悲悯。你啪地合上书,就把一代先哲幽禁在里面。但你忍不住又要打开它,穿越历史的灰尘与他对话。真正的阅读注定孤独。那是一颗心灵对另一颗心灵单独的抚慰,那是已经成仙的老爷爷特地为你讲的故事。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最终在公元1283年被杀害了。
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2021年9月17日,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140天之际,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主题口号正式对外发布一一“一起向未来”!
“一起向未来”何止是一种体育精神。“一起”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姿态,指明了战胜困难、开创未来的成功之道;“向未来”表达了人类对美好明天的憧憬,传递了信心和希望。“一起向未来”是态度、是倡议、更是行动方案,倡导追求团结、和平、进步、包容的共同目标,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精神的中国宣扬,表达了世界需要携手走向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
“一起向未来”这一口号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面向全班同学写一篇发言稿,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分享。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