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第一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

更新时间:2022-01-13 浏览次数:81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80分)
  • 1.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在这个社会中,人人平等,产品平均分配,出现了“天下为公”的局面。这种现象出现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
    A . 人们按血缘关系组成 B . 生产力水平极端地下 C . 人们有觉悟,互相谦让 D . 没有战争,和睦相处
  • 2. (2019高一上·微山月考)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必然带来生产关系的变化。下列属于生产关系变化的是(    )

    ①土地变为私有财产

    ②犁的发明和使用

    ③个体劳动代替共同劳动

    ④文字的发明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3. (2020高一上·汕头月考) 关于生产力和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对其内在关系分析正确的是(   )
    A . 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 B . 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 C . 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生产力发展 D . 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
  • 4. 在西周一件青铜器上,记载着一个奴隶主向另一个奴隶主买五名奴隶,标价是一匹马加一束丝。这种情况反映了(   )
    A .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是社会的退步 B .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强制下劳动 C . 奴隶阶级是在奴隶社会处在剥削地位 D . 奴隶主的残酷压迫会遭到奴隶的反抗
  • 5. (2020高一上·天津月考) 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在这一发展中,属于用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的是 ( )

    ①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                      ②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

    ③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                      ④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6. (2020高一上·寿县月考) 封建制生产关系代替奴隶制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也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相比奴隶制,封建制生产关系之所以能促进生产发展,主要原因在于(   )

    ①农民阶级占有基本生产资料,有了自己的劳动工具

    ②农民阶级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

    ③地主阶级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

    ④农民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7. (2020高一上·界首月考) 我国封建社会有一首民谣这样唱到:“农民头上三把刀,租子重、利息高、苛捐杂税如牛毛,农民面前三条路:投河、上吊、进监狱”。这首民谣反映了(   )

    ①地主剥削农民的手段、方式       ②地主剥削农民的根本原因

    ③农民在剥削下,没有生活出路     ④农民可以自由劳动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 8. 下列不属于封建制生产关系特点的是(   )
    A .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 B . 地主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C . 农民有一定人身自由 D . 地主只给农民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 9. 在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过着花天酒地、穷奢极欲的生活,而广大劳动人民终年劳动,却陷入饥寒交迫的贫困境地,其根本原因是(   )
    A . 封建的等级制度 B . 封建土地所有制 C . 封建的国家政权 D . 封建思想和文化
  • 10. (2019高一上·海南期中) 人类社会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普遍推广,使农业发展到新水平。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和城市也有较大的发展。这表明 ( )

    ①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②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代替奴隶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③封建社会的农民比奴隶社会的奴隶的处境有所改善

    ④当时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决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1. 《红楼梦》是伟大的现实主义杰作,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封建家族衰亡过程的描写,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多重社会矛盾。这一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 .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C .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D .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 12. 14世纪中期,在佛罗伦萨的城区,从事呢绒生产的手工工场约有200家,年产呢绒几万匹。为毛纺织工场主干活的工人总数达到3万人,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下列属于当时生产关系特点的是(   )

    ①工场主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②工人出卖劳动受雇于工场主

    ③生产规模大、劳动效率高          ④机器生产完全代替手工生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3. 美洲的发现以及随之而来的殖民掠夺,使大量黄金和白银流入西方殖民者手中。这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迅速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是(   )
    A . 提供了大批有人身自由的劳动者 B . 使农民和生产资料分离 C . 获得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需要的大量的货币财富 D . 依靠法律把破产农民赶进工场做工
  • 14. 马克思指出:“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是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这根“看不见的线”是指(    )
    A . 工人对资本家的人身依附关系 B . 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C . 资产阶级国家政权 D . 资本主义私有制
  • 15. (2020高一上·邹城月考)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以下有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   

    ②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

    ③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彻底克服经济危机   

    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6. 下面是某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时,其中一个矿工的儿子和他母亲的对话:“天这样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火炉呢?”“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父亲失业了,没钱买煤。”“父亲为什么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了。”这段对话说明(   )

    ①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购买力相对缩小,日益贫穷

    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17. (2020高一上·北京月考) 相对于奴隶制和封建制剥削,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是(   )
    A . 资本家在商品市场上购买工人的劳动力 B . 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C . 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D . 资本家无偿占有了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 18. 19世纪初,圣西门的理想是要建立“实业制度”,傅立叶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和谐制度”,欧文进行了“新和谐公社”的共产主义新村实验。都表达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但他们建设美好社会的努力都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是(   )

    ①他们主张阶级调和,没有看到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

    ②他们的理论比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要早

    ③工人阶级还没有成长壮大,没有提出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主张

    ④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还不充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还未充分暴露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9. 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一切优秀思想文化的结晶,其创立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需要两大历史条件,它们是( )

    ①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

    ③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④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0. 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发表了《乌托邦》一书,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超越空想社会主义之处在于(   )

    ①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②对未来社会进行了细致的描绘

    ③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④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1. 恩格斯晚年在总结马克思的伟大功绩时说,马克思的贡献有两个,一个是发现唯物史观,一个是发现剩余价值。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 )

    ①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②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③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④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2. (2020高一上·寿县月考)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但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并不是通过炮弹,而是通过一本书,这便是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它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下列对《共产党宣言》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②预见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③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④阐明了共产党除了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以外还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3. 以下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数字处对应内容正确的是(   )
    A . 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理论到实践 B . 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空想到科学 C . 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 D . 理论到实践、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
  • 24.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把近代中国的国情概括为“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严重”。关于近代中国的状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①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为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社会

    ②当时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任务

    ③主要矛盾是解决近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基本依据

    ④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而经济上是半封建的状况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5.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①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②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③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④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6.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华民族的复兴面临两大历史任务,让近代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这两大历史任务是

    ①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②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

    ③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④改变闭关锁国带来的危害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27. 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

    ①是反帝反封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②要实现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③与社会主义革命必须相互衔接

    ④其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8.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

    ③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④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29. (2020高一上·怀仁期中) 在课堂上,老师组织同学们讨论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问题。你认为下列哪个小组的观点是正确的( )
    A . 第一小组的结论:两国革命目标相同,都是用武装斗争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B . 第二小组的结论:两国革命道路相同,都是由城市到农村,武装夺取政权 C . 第三小组的结论:俄国是无产阶级领导,中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 D . 第四小组的结论:俄国是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 30. 1953年12月,党中央提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   )

    ①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②解决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

    ③逐步实现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④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1. 到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一伟大变革的完成()

    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

    ②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的重要标志

    ③实现了中国从资产阶级专政向人民民主专政的伟大飞跃

    ④表明生产资料公有制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2.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这说明(   )

    ①在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由落后的工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②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进行“第一次结合”找到的路是正确的

    ③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④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33.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华民族经历了以下阶段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

    ①土地革命战争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③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⑤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  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④→⑥→⑤ C . ②→④→⑤→⑥ D . ③→④→⑤→⑥
  • 34. (2020高一上·运城月考) 下列关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主要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历史进程

    主要内容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2017年党的十九大

    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5. 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中国迎来三个“伟大飞跃”,它们是(    )

    ①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创立、发展到完善

    ③中国的国际地位从跟跑、并跑到领跑

    ④中国人民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36. (2020高一上·余姚月考) 2019年10月1日,我们成功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的巨幅画像分别在“建国伟业”“关键抉择”“与时俱进”“科学发展”“伟大复兴”方阵的簇拥下依次经过天安门广场,不同方阵代表着中国革命 和建设的不同阶段。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①“关键抉择”——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科学发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 21 世纪

    ③“与时俱进”——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伟大复兴”——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新时代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37.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根本保证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途径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前进的精神力量

    A . ①③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④
  • 38.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和国家的生命。以下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求的是(   )

    ①立足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②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同步富裕

    ④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9. 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我们的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这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①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②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③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④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40. 在当代中国,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   )

    ①有机统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②相互独立,各自独立的发挥作用

    ③共同统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④源于真理,源于其他国家人民主观评价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二、主观题。
  • 41. 材料一:改革放40年我们交出的成绩单。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 (1) 概括材料一中图表蕴含的信息。
    2.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 (3)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有哪些?这些理论成果与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关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