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昆明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文科综合历史第五...

更新时间:2022-01-25 浏览次数:128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2高二下·赣州开学考) 有学者认为,比起诸子百家来,儒家“具有特别的文化优势”,“ 就连道家、法家、墨家等学者,自幼也得读儒家之书,因为那是社会的基本教科书”。儒家“特别的文化优势”主要得益于( )
    A . 植根于久远的文化传统 B . 满足统治者富国强兵的需要 C . 吸收了诸子的核心思想 D . 适应“大一统”的发展趋势
  • 2. (2021高三上·昆明月考) 目前已发现的汉代牛耕图皆位于北方州郡,这些农耕图像的题材内容从表现人力锄耕逐渐演变为“徙民屯田,皆与犁牛”。这反映了汉代(   ) 
    A . 农耕文化向北方拓展 B . 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 C . 铁犁牛耕技术的普及 D . 政府推动耕作技术革新
  • 3. (2021高三上·昆明月考) 下图银饼出土于西安何家村,其铭文为“怀集县(今属广东)开十(开元十年)庸调银拾两,专当官令王文乐、典陈友、匠高童”。据此可知,当时(   ) 

     

    A . 均田制度走向瓦解 B . 征税标准以人丁为主 C .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 . 白银已成为主要货币
  • 4. (2021高三上·昆明月考) 珐琅器制作技术约在元代从西亚传入中国。明清时期出现了胎画珐琅、錾胎珐琅等新型产品,不少还绘有西方神话故事。这反映了明清时期中国(   ) 
    A . 手工业技术高超 B . 受到外来文化冲击 C . 被卷入世界市场 D . 积极推动西学东渐
  • 5. (2021高三上·昆明月考) 冯桂芬说“利之所在,人人趋之”,故提出“价高招远客”的主张;郭嵩焘看到“利之所趋,虚文有所不能制也”,提出了保护商人以分外商之利的对策;薛福成则提出,“私”是人的天性,此乃人们正当之要求,人各行其“私”,天下自然趋“公”。这反映当时( )
    A . 列强侵略导致儒家信仰体系崩塌 B . 洋务运动冲击了中国的传统观念 C .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初步发展 D .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发生了变化
  • 6. (2021高三上·昆明月考) 严复认为洋务运动所采取的各项措施,虽“皆西洋以富以强之基,而自吾人行之,则淮橘为枳,若存若亡,不能实收其效”,其根本原因是“民力已尔,民智已卑,民德已薄”。据此可知,严复旨在(   ) 
    A . 说明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B . 进行政治变革以求救亡图存 C . 指出洋务运动阻碍中国近代化 D . 强调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
  • 7. (2022高一下·霍邱开学考) 毛泽东一再指出,“在中国,只要一提到武装斗争,实质上即是农民战争”。“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毛泽东意在强调(   ) 
    A . 发动农民战争的重要性 B . 进行武装革命的必要性 C . 无产阶级领导的关键性 D . 中国武装斗争的特殊性
  • 8. (2022高二上·鹤壁月考) 到1978 年,中国在联合国主要机构和专业性机构的席位大多被恢复。此外,中国与其他重要区域性国际组织的联系也得到不断加强,如1975年中国与欧共体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113个。这些外交成就(   ) 
    A . 得益于中美已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 . 为中国对外政策的转变创造条件 C . 说明中国正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 D . 反映我国对外开放政策成果显著
  • 9. (2022高三下·喀什开学考) 雅典执政官伯里克利说:“无论一个人多么贫穷,他都可以有益于自己的城邦。”但事实是几乎不可能看到不太富有的人居于领袖位置,更别说穷人了。这说明在雅典( )
    A . 政治参与存在一些技术障碍 B . 公民经济条件影响城邦认同 C . 发展经济是公民的首要义务 D . 民主政治属于少数人的政治
  • 10. (2024高一下·东莞期中) 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说:“ 运动来自身体各部分的安排。这是单凭眼睛就能在心脏中观察到,来自于经验中了解到的血液本性,就像钟表的运动来自于它的秤锤和轮子的动力、状态和形态一样。”笛卡尔的“运动”观( )
    A . 主要受到了机械钟表的影响 B . 开始摆脱教会神学观的束缚 C . 意在消除科学中的神秘色彩 D . 体现了科学精确描述的诉求
  • 11. (2021高三上·昆明月考) 下表为1890-1913 年世界铁路长度情况统计(单位:千公里)                
     

     国家(地区) 

     
     

     1890年 

     
     

     1913年 

     
     

     增加数 

     
     

     欧洲 

     
     

     224 

     
     

     346 

     
     

     +122 

     
     

     美国 

     
     

     268 

     
     

     411 

     
     

     +143 

     
     

     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独立国 

     
     

     125 

     
     

     347 

     
     

     +222 

     

     由上表可知(   ) 

    A . 资本主义在殖民地区发展最快 B . 帝国主义之间的殖民竞争激烈 C . 全球工业生产分工格局已形成 D . 世界各地的工业化都有所发展
  • 12. (2021高三上·昆明月考) 美国于二战期间提供约1000亿美元军用物资给苏联、英、法、中等盟国。作为回报,美国获得了部分在盟军领土上的军事基地租借权。这种情形(   ) 
    A . 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 B . 推动了世界格局发生改变 C . 延续了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D . 意昧着新政取得一定成效
二、非选择题 
  • 13. (2021高三上·昆明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传统的天下观念把 “中国”定位为至高无上、至大无外的中心。中国既是地理意义 

     上的“天下中心”,也是文化意义上的“首善之区”。在统治疆城上,历代王朝直接管辖的郡县区域为核心区域,但同时通过朝贡、羁縻、土司、册封等机制吸纳周边的藩部或属国,天下体系长期呈现为一种中心清晰、边缘模糊的状态,中国的“内部”与“外部”不存在明确的界线。 

    摘编自葛兆光《宅兹中国》等

    材料二:从 19世纪中后期开始,随着内忧外患的加剧,中国社会对于世界秩序的认知发生了颠覆性改变。19 世纪末和20世纪初,伴随着中西方在军事、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一系列撞击,现代地理学开始在中国得到普及,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基本学习科目。在晚清知识分子编写的地理教科书中,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得到了新的呈现。首先,其强调中国并非世界之中心,而只是位于亚洲东南部的一国。其次,晚清地理教科书明晰了中国的领土范围和边界:西界“距亚洲之中枢,与英俄两国属地相接”;东界“东隔东海,与日本国相望”;南界“南临南海,接法属之安南,及英属之緬甸,西南隔大山,与英属之印度分界”;北界“自西而北而东北,包中国之三面者,皆俄国之属地也,唯东北部之南境,隔鸭绿江,与朝鲜国相连”。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史实论证传统中国疆域的治理特征。 
    2. (2) 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比较传统中国疆域治理与近代中国疆域治理的不同点。 
    3. (3)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疆域变化的历史意义。 
  • 14. (2021高三上·昆明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般以为, 革命是因为统治阶级“失道”“失人心”,社会矛盾激化到了无从解决的地步,民众才被迫揭竿而起的。这意味着革命是“发生”的,而不是“发动”的,是自然来临的,而不是人为制造的。其实革命发生的机制非常复杂,难以一概而论。有的革命是“逼”出来的,有的革命是“造”出来的,更多的革命恐怕是有“逼”有“造”,亦即朝野双方合“造”的。 

    ------摘编自王奇生《高山滚石: 20世纪中国革命的连续与递进》

     材料二:反映了一位学者对革命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 

    并结合中外历史上的一次革命,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 15. (2021高三上·昆明月考) [历史一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56 年6月16日,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工资改革的决定》,拉开第二轮工资改革的序 

     幕。新一轮工资改革依然要求基本工资按照等级划分,新合营工厂企业也应用新的国家等级工资标准。“使熟练劳动和不熟练劳动,繁重劳动和轻易劳动在工资标准.上有比较明显的差别”“适当扩大高等级工人和低等级工人之间工资标准的差额”。《决定》提出,必须改进企业奖励制度,强调“按劳分配”,将奖励与个人生产效率切实结合起来,达到“促生产”的效果。同时,对部分特殊时间内的工人工资作了明确的规范,还发布了停工津贴的暂行规定。1957 年9月,工资改革基本结束。通过这次改革,全国机关、事业单位和国营企业的工资制度实现了初步统一,各地区、各部门也统一了内部的工资制度。 

     ----摘编自孙洁《1950年代工厂工资改革的利弊及影响》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6年工资改革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1956年工资改革的积极作用。 
  • 16. (2021高三上·昆明月考) [历史一选修3: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建立国际联盟的讨论主要是在英国和美 国之间进行的。1918 年1月8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发表了著名的“十四点”原则,其中特别指出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在这里,威尔逊再次强调了集体安全原则。英国的方案是希望建立一个大国讨论与仲裁的国际机构,这恰恰是19世纪大国势力均衡的遗产。1919 年1月18日,巴黎和会正式开幕,在国际联盟委员会中,各国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而展开了讨论甚至是十分激烈的争吵。美国主张允许德国和小国加入国际联盟,并试图借助国联以实现其全球战略。英国则主要从维护其殖民帝国的利益出发。1920年1月20日,《凡尔赛条约》生效,国际联盟正式成立。当时的会员国是44个,战败国和苏俄暂被排除在外,以后发展到63个。但是对国际联盟的诞生贡献良多的美国却因为国内反对而始终没有加入。 

     -----摘编自徐蓝《国际联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英关于建立国际联盟主张的差别。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美英提出不同主张的原因。 
  • 17. (2021高三上·昆明月考) [历史一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郦道元, 北魏时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好学博闻,历览异书。他生活的时代,正当 

    两晋十六国各族大迁移以后,南北方许多地名,几经变更。水道系统也有变动,而且“胡汉译言,音为讹变”。因此,他为三国时人所撰《水经》作注,成《水经注》四十卷,全文约30万字,是原文的二十倍左右。郦道元的《水经注》介绍了全国1252条河流,不仅系统地阐明了水道的源流和变迁,而且记载了劳动人民所修造的堰渠分布情况和溉田亩数,各地的特产等。同时他还对郡县的沿革,城市的盛衰,以及历史故迹、民间传说,都作了详尽的记载。书中还有今天延长石油矿和玉门石油矿的最早记录。郦道元是在青、齐一带长大的,书中的许多情况,大都是他亲身经历过的。至于不能亲至的江南、西蜀,郦道元网罗了那一带的地理文献资料,借以弥补自己知识之不足。中外研究此书者众多,继而形成了一门世界性的学问一郦学。

    -----摘编自王仲荦 《魏晋南北朝史》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郦道元作为一名研究者具备的素养。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水经注》为后世推崇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