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和平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39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组
  • 1. (2021高二上·和平期中)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是大风景和大地貌       的一个点。我从天山大坂上下来,心被四野的       ——那充斥天宇六合的恐怖一样的死寂包裹着,听着马蹄声单调地试探着和这静默碰击,不由得屏住了呼吸。和北麓的蓝松嫩草判若两地——天山南麓是大地被烤伤的一块皮肤。除开一种维吾尔语叫uga的毒草是碧绿色以外,酥碎的红石是岩石,淡红色的焦土是土壤。山坳折皱之间,风蚀的痕述像刀割一样清晰,狞恶的尖石棱      堆起,布满着正对太阳的一面山坡。马在这种血一样的碎石中谨慎地选择着落蹄之地,我在曝晒中晕眩了,怔怔地觉得马的脚踝早已被那些尖利的石刃割破了。

    1. (1) 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 会集 宁寂 一层层 B . 荟集 宁寂 一浪浪 C . 会集 安静 一浪浪 D . 荟集 安静 一层层
    2. (2) 文中画线句子在衔接或表达上存在问题,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一种维吾尔语叫uga的毒草除了是碧绿色以外,岩石是酥碎的红石,土壤是淡红色的焦土 B . 岩石是酥碎的红石,土壤是淡红色的焦土,除开一种维吾尔语叫uga的毒草是碧绿色以外。 C . 除开一种维吾尔语叫uga的毒草是碧绿色以外,岩石是酥碎的红石,土壤是淡红色的焦土。 D . 岩石是酥碎的红石,土壤是淡红色的焦土,只有一种维吾尔语叫uga的毒草是碧绿色。
二、选择题
  • 2. (2021高二上·和平期中) 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论语》是语录体,言简意赅:《孟子》,善于取譬设喻,因势利导:《庄子》常用寓言来表达思想,形象生动。 B .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提出人都有“四端”,进而论述“四端”对为人处世、治理天下的重要性。 C . 老子之后,道家代表人物又有庄子等人;孔子之后,儒家代表人物又有孟子、荀子等人。 D . 儒家讲“爱人”,墨家讲“兼爱”:两者都强调了那种无等级差别、不分厚薄亲疏的“爱”。
  • 3. (2021高二上·和平期中) 阅读下面一段论述,回答问题。

    ①沙漠高地是天文观测的良好场所。②其高度使得它们坐落于大气层之中,使得星光不用穿越整个大气层而到达望远镜。③沙漠的干燥度也使之相对较少受云雾干扰。④云雾对天空的遮蔽会使许多天文观测归于无用。

    上述论述包含四个命题①-④。下列图示,哪一个能够体现其论证结构( )

    A . B . C . D .
  • 4. (2021高二上·和平期中) 下列一段古文,恰当的排列顺序是(   )

    斗者,(甲)忘其身者也,忘其亲者也,忘其君者也。(乙)忧忘其身,内忘其亲,上忘其君,是刑法之所不舍也。(丙)家室立残,亲戚不免乎刑戮,然且为之,是忘其亲也。(丁)行其少顷之怒,而丧终身之躯,然且为之,是忘其身也。(戊)君上之所恶也,刑法之所大禁也,然且为之,是忘其君也。圣王之所不畜也。

    (《荀子·荣辱篇》)

    A . 甲丁丙戊乙 B . 乙丙丁戊甲 C . 丙丁戊甲乙 D . 丁丙戊甲乙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 5. (2021高二上·和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就像一幅好的画一样,可以在不同的人性空间里适应不同的环境,给人以新的领悟和新的启发。一般来讲,艺术作品的创作,主观性很强。作者希望它能影响人,或者希望这个小说使人性发生变化。一旦预设了这个立场,在搜集资料和观察人性的过程中,就会特别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不需要的就故意排除。只要有预设立场,对人性的观察面一定是比较窄的。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是没有预设立场的,所以《红楼梦》才会成为伟大的作品。

    什么叫爱?给对方最大的思考和选择的自由才是真正的爱。《红楼梦》在现代仍然能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因为它所体现的爱是真正宽广意义上的爱。在作者笔下,人性是复杂的,它有时候会堕落,有时候会有各种自己控制不住的欲望。面对人性的这种复杂,他觉得这些向下堕落的人性跟所谓向上的、求好的人性是互动的,必须全部加以描绘,使读者在看《红楼梦》的时候能够有自己的选择。

    《红楼梦》是很多人愿意反复看的一本书,因为你的人生会因它而得到启发,获得成长,而作者从来没有很权威地告诉你应该如何生活。

    我们可以把读者分成两种。一种是比较简单的读者,他认为,读了一本书以后自己就可以变好。那种所谓格言式的或者道德教训方面的书,也许会对他有帮助。第二种读者则认为,人类在人性方面的摸索与思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读书会从中发现人性的复杂。

    如果你是第二种读者,你在读了《红楼梦》第九回以后就会思考,如果你面对这样的一个课堂,如果你是一个老师,你会怎么办?你也许会大骂他们一顿,说他们不守规矩之类的;然而你也可以借此了解你不在的时候学生的样子。这中间有一种互动的关系。

    我在读《红楼梦》时常常提醒自己,小说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我身体里的一部分,我身上有贾政的部分,也有贾政的部分。我不觉得我是在外面观察这些人物,或者赞美、批判他们。

    好的文学会让你觉得每一个人物都是你自己。你会思考应该怎么去调整自己个性里的这些部分。我以前常常会有那么几天,总想骂学生,就像贾政一样。有一天读了《红楼梦》,恍然大悟,自己怎么变成贾政了?之后就变得好一点。好的文学能提醒读者,所以我不觉得文学作品一定要认同最美最好的那个角色,有时候是去发现自己是不是也有一点贾政,有一点薛蟠,我觉得这是一个快乐的事,你会发现自己身上充满人性的弱点,而人性本来就有弱点。这个小说的精彩是真正让我们看到人性的竟广。

    我希望能够跟大家探讨,怎么样把自己慢慢放进《红楼梦》当中,去真正地理解人性并因此获得成长。人性有很多方面,并没有好坏的区别,我读《红楼梦》的时候真的不敢说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选自《蒋勋说红楼梦》,有删改)

    1. (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把自己慢慢放入《红楼梦》”的做法的一项是(   )
      A . 审视作品人物,对其进行赞美或批判,真正了解人性,从最美最好的那个角色身上获得帮助和成长。 B . 认识到小说里的每个人都是“我”身体里的一部分,“我”的身上可能有贾政的部分,也可能有薛蟠的部分。 C . 《红楼梦》第九回,会引发“如果我是老师……”这样的思考,使自己走进作品中的情境,或者借助作品了解现实。 D . 读了《红楼梦》,突然发现自己怎么变成整天骂人的贾政了,之后就会调整自己,善待他人。
    2. (2) 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红楼梦》在不同的人性空间里适应了不同的环境,给人以新的领悟和启发,所以它是一部好的文学作品。 B . 阅读《红楼梦》,要知道人性有很多方面,并没有好坏的区别,要把自己慢慢放进去,去真正理解人性并因此获得成长。 C . 阅读文学作品必须做第二种读者,知道人类在人性方面的摸索与思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才能在读书中发现人性的复杂。 D .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因为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没有预设立场,它对人性的观察面是比较宽的。
    3. (3)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 把爱作为权威的借口,这不是真正的爱;曹雪芹则给予笔下人物真正的爱,即给对方最大的思考和选择的自由。 B . 很多人愿意反复看《红楼梦》,因为它能够引导人们认识到那些堕落的人性跟所谓求好的人性是互动的。 C . 《红楼梦》会让你觉得每一个人物都是你自己,因为作者在搜集资料和观察人性时,不是有意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的。 D . 一种读者希望自己读了一本书就会变好,这类书不是文学书;另一种读者通过读书发现人性的复杂,这类书是文学书。
四、文言文阅读
  • 6. (2021高二上·和平期中)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 一 )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 二 )

    公孙丑:“敢问夫子恶乎长?”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公孙丑:“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孟子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据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公孙丑:“何谓知言?”

    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注释】①公孙丑:孟子的学生。②恶:同“乌”,疑问词,哪,何。③慊:通“惬”。快心,满意。④告子:孟子同时代人,两人所持观点不同,有过辩论。⑤诐辞:偏颇的言辞。

    1. (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忍:怜悯,同情 B .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要:同“邀”,博取 C . 今日病矣  病:疲倦,劳累 D . 诐辞知其所蔽  蔽:蒙蔽,局限
    2.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 B . 人之有是四端也  师道之不传也 C . 其子趋而往视之  人而不仁 D . 以其外之也  故贼人以利其身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B .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C .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D .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4. (4) 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能够符合孟子“浩然正气”之说的一组是(   )

      ①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②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③留将正气冲霄汉,著成信史照尘寰。

      ④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⑤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

      ⑥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A . ①③⑥ B . ②④⑤ C . ③④⑥ D . ①②⑤
    5. (5)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孟子提出的“仁义礼智”都发端于“不忍人之心”的看法,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基础。 B .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强调天赋道德,认为仁义礼智本就存在于内心,只须去心中寻找,无须后天培养。 C . 孟子认为浩然正气须于心中蓄积,而非依靠外物之力获取,若是自欺欺人,拔苗助长,浩然之气也就会衰亡。 D . “浩然正气”是孟子对个人最高精神境界的描述,它对约束人心、塑造正直而坚毅的人格功莫大焉。
    6. (6)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②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7. (7) 根据第二则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如何培养“浩然正气”。
五、课内小阅读
  • 7. (2021高二上·和平期中) 阅读教材中的篇章(节选),按要求作答。

    客曰:……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轼《赤壁赋》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两篇中的画线句子都写到了“江”和“月”,但所抒发的人生感悟有何差异?

六、句子默写
  • 8. (2021高二上·和平期中)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 (1)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
    2. (2) 颜渊问仁。子曰:。《论语》
    3. (3) 子曰:其“恕”乎!。《卫灵公》
    4. (4)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大学》
    5. (5) 自伐者无功,。《老子》
    6. (6) ,则无败事。《老子》
    7. (7) 修我甲兵,。《无衣》
七、文学类文本阅读
  • 9. (2021高二上·和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整理好了的箱子

    夏丏尊

    他傍晚从办事的地方回家,见马路上逃难的情形较前几日更厉害了,满载着铺盖箱子的黄包车、汽车、搬场车,衔头接尾地齐向租界方面跑,人行道上一群一群地立着看的人,有的在交头接耳谈着什么,神情慌张得很。

    他自己的里弄门口,也有许多人在忙乱地进出,弄里面还停放着好几辆搬场车子。

    她已在房内整理好了箱子。

    “看来非搬不可了,弄里的人家差不多快要搬空,本来留剩的已没几家,今天上午搬的有十三号、十六号,下午搬的有三号、十九号,方才又有两部车子开进里面来,不知道又是哪几家要搬。你看我们怎样?”

    “搬到哪里去呢?听说黄包车要一块钱一部,汽车要隔夜预订,旅馆又家家客满。倒不如依我的话,听其自然吧。我不相信真个会打仗。”

    “半点钟前王先生特来关照,说他本来也和你一样,不预备搬的,昨天已搬到法租界去了。他有一个亲戚在南京做官,据说这次真要打仗了。他又说,闸北一带今天晚上十二点钟就要开火,叫我们把箱子先搬出几只,人等炮声响了再说。”

    “所以你在整理箱子?我和你没有什么好衣服,这几只箱子值得多少钱呢!”

    “你又来了,‘一•二八’那回也是你不肯先搬,后来光身逃出,弄得替换衫裤都没有,件件要重做,到现在还没有添配舒齐,难道又要……”

    “如果中国政府真个会和人家打仗,我们什么都该牺牲,区区不值钱的几只箱子算什么!恐怕都是些谣言吧。”

    几只整理好了的箱子胡乱地叠在屋角,她悄然对着这几只箱子看。

    搬场汽车啵啵地接连开出以后,弄里面赖以打破黄昏的寂寞的只是晚报的叫卖声。

    晚报用了枣子样的大字列着“×××不日飞京,共赴国难,精诚团结有望”“五全大会(注)开会”等等的标题。

    ……

    他傍晚从办事的地方回家,带来了几种报纸,里面有许多平安的消息,什么“军政部长何应钦声明对日亲善,外交绝不变更”,什么“窦乐安路日兵撤退”,什么“日本总领事声明绝无战事”,什么“市政府禁止搬场”。她见了这些大字标题,一星期来的愁眉为之一松。

    “我的话不错吧,终究是谣言。哪里会打什么仗!”

    “我们幸而不搬,隔壁张家这次搬场,听说花了两三百块钱呢。还有宝山路李家,听说一家在旅馆里困地板,连吃连住要十多块钱一天的开销,家里昨天晚上还着了贼偷。李太太今天到这里,说起来要下泪。都是造谣言的害人。”

    “总之,中国人难做是真的。——这几只箱子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有牺牲的机会呢!”

    几只整理好了的箱子胡乱地叠在屋角,他悄然地对着这几只箱子看。

    打破弄内黄昏的寂寞的仍旧还只有晚报的叫卖声。晚报上用枣子样的大字列着的标题是“日兵云集榆关”。

    (1935年)

    【注释】大会提出此时“到了和平绝望的时期与牺牲的最后关头”。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整理好了的箱子”在文中多次出现,它“见证了”时局的动荡和人物内心的纷扰,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B . 这篇文章,作者自己并不出场,完全站在客观的地位。他所讲的仅仅限在一家,一家的一夫一妇。 C . 前后两半篇各记着一个傍晚时候的情形,形式相同,都从“他”回家叙起,然后写夫妇间的谈话。 D . 通过对周遭情况的附带描写,读者能真切感受到当时的纷扰的空气,体会到故事中人物的神经一直处于紧绷状态。 E . 这篇文章的语言都是平实的口头语言,具有极强的生活气息,体现出上个世纪初方兴未艾的“白话文”写作潮流。
    2. (2) 两处划线句子所写内容相似,同样是“看”,分别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3. (3) 文章前后两次点明报纸上“用枣子样的大字列着的标题……”,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八、材料作文
  • 10. (2021高二上·和平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

    “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中心明确,主题鲜明;②条理清晰,逻辑感强;③不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