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普宁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学科监...

更新时间:2022-03-29 浏览次数:10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基础(24分)
  • 1. (2021七上·普宁期中) 古诗文默写。
    1. (1) ,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 (2)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 (3) 夜发清溪向三峡,。(李白《峨眉山月歌》)
    4. (4) 《<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5. (5) 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全诗。

  • 2. (2021七上·普宁期中)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1) 看吧,由 chéng qīng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
    2. (2) 我暗暗地在那里 nì xiào,却一声儿不响。
    3. (3)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 xǐ chū wàng wài了。
    4. (4) 回想此前和此后jié rán bù tóng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 3. (2022七上·阳春期中)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 大师仔细地鉴赏这幅画卷,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B . 这次没能按时完成任务,他感到惭愧极了。 C . 入秋以来,三江侗族自治县各地的稻田陆续进入丰收季,金秋画卷美不胜收 D . 对于有些重要的文章,他总是不求甚解 , 反复仔细地阅读。
  • 4. (2021七上·普宁期中) 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在"经典名著"后加"的习惯") B . 经过三年的使用,迎宾大道展现了路面坑陷、井盖松动和路灯损坏等问题。(删去"经过") C . 我国第二艘航母能否早日加入海军编队,取决于科研人员和广大官兵的共同努力。(把"能否"改为"能够") D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不仅要落实到位,而且要宣讲到位。(将"宣讲"和"落实"调换位置)
  • 5. (2021七上·普宁期中) 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森林是地球之肺,对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但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却比较低,这很令人担忧。1981年,我国立法规定适龄公民必须履行植树义务。政府通过广泛宣传,持续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使人均绿地面积有所增加。放眼未来,我们必须进一步行动起来,自觉爱绿、植绿、护绿,让绿水青山遍布祖国。

    1. (1) 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
    2. (2) 根据材料内容,以"绿树"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二、阅读(46分)
  • 6. (2021七上·普宁期中) 课内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日中

      ②下车

      ③元方入门不

    2.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 (3) 面对友人责骂自己的父亲,元方是如何回答的?这表现出他怎样的特点?
  • 7. (2021七上·普宁期中) 课外文言文阅读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幕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句末语气词。

    1. (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返而食(约定) B . 公而食(等待) C . 其为若此(信用) D . 三军(服从)
    2.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3. (3) 文章体现了吴起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对我们有何启发?
  • 8. (2021七上·普宁期中) 课内文本阅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英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宵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娱蚣;还有斑螯,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 (1) 下列对文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作者写景注重顺序,前一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静物,后一个"也不必说"由低到高写动物。 B . 本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C . 作者写景调动了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如"光滑"就是从触觉角度来写的。 D . 作者把百草园描写得生意盎然,目的在于表现"我"童年时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2. (2)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 (3) 文中对拔何首乌根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试从“我”的心理和百草园对"我"的影响两方面加以回答。
  • 9. (2021七上·普宁期中) 课外文本阅读

    回家

    已近年关,隐藏在大山褶皱里的小县城年味渐浓。火车的汽笛声频繁地响起。一条悠长的巷道里藏着几户人家。一座陈旧的小四合院里传来清脆的电话铃声。

    妈,再过一两个小时我们就到家了,晚饭回家吃,一年没吃到您做的饭了,呵呵。你这孩子,咋突然就改主意了?不早讲,也好让妈提前高兴着,刚才还和苗苗念叨呢,苗苗一直想去看你们呢。

    不是想给您个惊喜吗,呵呵。

    好好好,妈这就准备去。苗苗奶奶放下电话,苗苗,你都听到了吧,你爸妈一会就到家喽,自己好好玩,奶奶给你做好吃的。奶奶脸上的皱纹一下全舒展开了。

    五岁的苗苗听说爸妈要回家了,高兴得手舞足蹈,冲向大门口。奶奶扶起被门槛绊倒的孙子,轻拍了下孙子的小脑瓜,乐呵呵跑进了厨房。

    就是,有钱没钱也得回家过年嘛。你们不记挂妈,不记挂苗苗,俺祖孙俩可天天伸脖子盼呢。苗苗奶奶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恨不得手脚并用地忙活。一切准备就绪,额头上竟沁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瞅着还算丰盛的菜肴,关键都是儿子媳妇爱吃的,喜滋滋地擦了擦汗,又捶了几下腰,却并不急着点火。天寒地冻的,等着儿子媳妇回家边炒边吃。也就在此时她才忽然想起小孙子,好像老一会没听到动静了,心里不知咋的“咯噔”一下,边喊边出了厨房,无人应答。

    苗苗奶奶翻遍了满屋满院,特角旮旯,仍不见小孙子人影,便心慌慌地跑出院子,挨家挨户寻找。邻居们都是一样的答案,她大声呼喊着追出巷子,来到街上,四下里飞速扫了一遍,眼里满是失望和惊恐。这个节骨眼上孙子要是出点啥事,这个年还咋过?我咋向他爸妈交代?老天爷啊!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

    天色渐晚,还飘起了雪花。

    咱这儿就巴掌大的地方,何况还报了警,他们很快就能把苗苗找到的。

    邻居们正在不住地安慰着精神几乎失控的苗苗奶奶,一阵急促的铃声骤然响起。

    真悬哪!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

    邻居们急忙把苗苗奶奶搀起来,问∶咋了?到底说啥了?孩子在车站警务室呢!苗苗奶奶带着哭腔说。

    咱咋就没想到呢?车站离这里不是很远。敢情这孩子是去接站了,等不及了.

    哎哟喂,你说这么点小孩,幸亏被警察发现了。

    麻烦你们帮我再守会家,我去把孩子弄回来。苗苗奶奶边说边往外走。

    让老刘守着,我们几个陪你一块去吧,天黑路滑的。几个热心的邻居前后撵了上去。工夫不大,一行人来到警务室。还未进门,苗苗奶奶就发现小孙子坐在沙发上伸着长长的舌头,正“吧唧吧唧”地舔着棒棒糖。

    苗苗奶奶气不打一处来,紧走几步,推门闯了进去,也忘了跟警察道谢,一把将苗苗从沙发上拖下来,抬手屁股上就一巴掌∶你个小冤家,差点把奶奶吓死!

    奶奶不讲理,我又没做错事,反应过来的苗苗咧着嘴委屈地辩解。还没错呢?奶奶又举起巴掌。

    孩子毕竟小嘛,没丢就万幸了。邻居劝住苗苗奶奶。

    警察抱起苗苗,笑说∶大娘,消消气,您往别处想想看,孩子今天这个举动是不是挺招人疼?他跟我们讲他爸爸电话里说给您一个惊喜,他也要给他爸妈一个惊喜呢。多乖,多懂事。

    苗苗奶奶瞅着警察怀里撅着嘴巴、抽抽喹喷的小孙子,忍不住老泪直流。此时,“呜一一鸣一”似是火车进站的汽笛响起,雪花也越发欢快起来。

    1. (1) 小说中哪些内容暗示了苗苗会去车站接爸妈?请简要回答。
    2. (2) 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反映的人物心理。

      ①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

      ②苗苗奶奶哆味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

    3. (3) 小说两处写雪花,各有什么作用?
    4. (4) 关于小说小说主题,有以下三种说法。你同意哪一种?请简述理由。

      第一种∶表现苗苗一家感人至深的亲情。

      第二种∶体现邻里之间相互关爱的人间温情。

      第三种∶反映留守家庭的生存现状,引发人们的关注与思考。

三、作文(50分)
  • 10. (2021七上·普宁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也许,你在家里,父亲一个欣赏的眼神,母亲一声关切的叮咛,慈爱的阳光就会充满你的心房;也许,你在老师的办公室里,满怀困惑,倾听着老师的柔柔絮语,关爱的阳光就会驱散你心灵的迷茫;也许,你倚在教室窗旁,捧着书本,读着名著,吟诵唐诗宋词,文学的阳光就会照亮你成长的方向;也许……

    请以“我心中的那一道阳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500字以上;③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四、附加题(10分)
  • 11. (2021七上·普宁期中)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甲】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而人呢,能直立了,自然就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怛怩"。

    【乙】A现在是早已经做了祖母,也许竟做了曾祖母了;那时却还年青,只有一个儿子比我大三四岁。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因此我们就最愿意在她家里或她家的四近玩。举一个例说罢,冬天,水缸里结了薄冰的时候,我们大清早起一看见,便吃冰。有一回给沈四太太看到了,大声说道∶“莫吃呀,要肚子疼的呢!”这声音又给我母亲听到了,跑出来我们都挨了一顿骂,并且有大半天不准玩。我们推论祸首,认定是沈四太太,于是提起她就不用尊称了,给她另外起了一个绰号,叫作“肚子疼”。A却决不如此。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

    1. (1) 【甲】文段选自《朝花夕拾》中的文章【乙】文中的“A”是
    2. (2) 任选一选段,结合内容分析该选段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3. (3) “A”与【甲】文中批判的“人”是否也有共同之处?联系原著情节,谈谈你的看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