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605年,隋炀帝开始营建东都,历时10年,每月征调民夫二百多万。隋炀帝为东征高丽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夫,大量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剧烈的阶级矛盾引起大规模农民起义,隋王朝终在618年随着风雨飘摇陨落。
——《隋的统一与灭亡》
材料二:唐太宗统治时期,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他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供养)其身,犹割股(大腿)以啖(喂)腹,腹饱身毙。"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唐朝人口统计表(部分)
时间 |
人口数(单位:万人) |
649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 |
1900 |
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 |
4141 |
741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 |
4531 |
------数据来源:冻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
材料四: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统治者的意志也由此深深地灌输到应试士子的心里,从而形成了一个有利于统治的社会基础。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请回答:
材料一:隋朝大运河开通后,加强了南北经济的融合……到隋唐时期,南北经济可谓并驾齐驱……与南北朝相比,都城总体上向南迁移……这种发展趋势为南宋建都东南奠定了基础。
----《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的再思考》
材料二:长安是整个丝绸商贸之路的起点。正是有了丝绸之路的沟通,长安拥有了海纳百川般雍容丰厚的文化,留下了众多丝路通商的痕迹。经过几百年的西域通商,到唐朝时,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全世界的人们都向往着这个神奇的城市,唐朝也从容地汲取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营养滋润。
材料三:两宋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置专门机构加以管理,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材料四:千百年来的滥垦滥伐,严重破坏了(北方)黄土高原的植被……自唐以降,陕北黄土高原上水、旱、风、雹横行肆掠……而诸业并举、农工商并盛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繁荣,适度开发得到了优厚的回报。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再探讨》
请回答:
材料一:"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
材料二:唐朝采用了送婚和亲来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关系。李世民在位的二十二年中,嫁给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唐公主、宗室皇帝之女就有六人。
———赵晶《略论贞观时期的民族政策》
材料三: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达赖集团叛逃国外后,始终没有放弃"西藏独立"的主张和分裂国家的活动,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支持下,在印度宣布成立"西藏独立国",在印度、尼泊尔建立了叛乱武装基地,长期对我边境实施武装袭扰。
一一百度百科
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