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臭氧(O3) ②铁粉 ③NaCl ④KI ⑤双氧水
A | B | C | D | |
实验目的 |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 分离乙酸乙酯和饱和 Na2CO3溶液 | 制取并检验氨气 | 证明氯化银溶解度大于硫化银 |
实验装置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非金属性:O>S b.离子半径:S2->Cl- c.酸性:H2SO4>H2SO3 d.酸性:H2SO4>H3PO4
实验装置 | 瓶盖 | 物质 | 实验现象 |
A | 蘸有品红溶液的棉花 | 品红溶液褪色 | |
B | HCl、BaCl2 的混合溶液 | 无明显变化 | |
C | HCl、BaCl2、FeCl3 的混合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能够说明硫元素由+4 价转化为+6 价的证据是
已知:RCHO++H2O
I:CO2(g) + 3H2(g) ⇌ CH3OH(g) + H2O(g) ΔH=-49kJ/mol
在较高温度时可发生副反应:
II:CO2(g) + H2(g) ⇌CO(g) +H2O(g) ΔH=+41 kJ/mol
②为提高主反应 I 中 CO2 的平衡转化率 , 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填字母序号)
a.升高温度 b.增大反应的压强 c.增大投料比
①甲醇的生成速率:vavb(填“>”“=”或“<”)
②温度高于 t1 时,甲醇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原因是。
组成/单位 催化剂 | CuO | ZnO | Al2O3 | ZrO2 | MnO | CH3OH 产率 | 选择性 |
wt% | wt% | wt% | wt% | wt% | g·(kg-催化剂) -1·h-1 | % | |
催化剂 I | 65.8 | 26.3 | 7.9 | 0 | 0 | 78 | 40 |
催化剂 II | 62.4 | 25 | 0 | 12.6 | 0 | 96 | 88 |
催化剂 III | 65.8 | 26.6 | 0 | 3.6 | 4 | 88 | 100 |
催化剂 IV | 65.8 | 26.6 | 0 | 5.6 | 2 | 138 | 91 |
说明: wt%为质量百分数单位。
由上表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填字母序号)。
a.催化剂的组成会影响单位时间内所获得的产品质量
b.催化剂的组成会影响反应的限度
c.其它条件相同时,催化剂中 MnO 对甲醇选择性的影响大于 ZrO2
①当污水通过铁碳微电解反应器时,会形成数量巨大的微小电池,这些微小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
②在微电解反应器中加入 H2O2 , 酸性条件下,Fe2+催化 H2O2 分解产生具有高反应活性和高氧化性的·OH 中间体,将苯酚氧化为 CO2和 H2O。
i. Fe2+ + H2O2 + H+ =Fe3+ + H2O +·OH
ii. ·OH+ = CO2↑+
iii.2Fe3+ +2OH-=2 Fe2+ + O2+2H+
请配平第 ii 步反应的方程式
①电极 a 为(填“正”或“负”)极;
②离子交换膜 B 为(填“阴”或“阳”)离子交换膜;
③理论上每消除 1molC6H6O,同时消除mol NO。
步骤 1:准确量取 25.00mL 待测废水于 250mL 锥形瓶中。
步骤 2:将 5.0 mL 0.01mol/L 溴水迅速加入到锥形瓶中,塞紧瓶塞,振荡。
步骤 3:打开瓶塞,向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 0.1mol/L KI 溶液,振荡。
步骤 4:滴加 2-3 滴淀粉溶液,再用 0.01 mol/L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 Na2S2O3溶液 8.50 mL。(反应原理:I2 + 2Na2S2O3 = 2NaI + Na2S4O6)
①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②该废水中苯酚的含量为mg/L
(查阅资料)
①NaNO2常温下比较稳定,在一定条件下可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同时被还原为 NO。
② HNO2室温下不稳定,分解产生 NO 和 NO2 。
(实验探究)
|
实验 I |
实验 II |
操作 |
3 滴 0.01mol/L NaNO2溶液 |
①1mL 0.01mol/L KI 溶液 ②3 滴淀粉溶液 ③5 滴稀硫酸 |
|
淀粉碘化钾试纸 |
1mL 0.01mol/L NaNO2 溶液 |
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有微小无色气泡,溶液变为蓝色 |
实验 |
操作 |
现象 |
III |
①1mL 0.2mol/L KI 溶液 ②3 滴淀粉溶液 ③5 滴稀硫酸 1mL 0.2mol/L NaNO2溶液 |
有大量气泡和紫色泡沫产生,液面上 方气体变为红棕色,溶液呈紫黑色 |
实验 III 能够证明是 NaNO2将碘离子氧化的证据是,解释实验 II 中液面上方气体未变色的原因。
来源 2:在产生 NO 后再被空气氧化生成 NO2。
(设计实验)利用 5 mL 注射器,吸取 1 mL 0.2 mol·L-1 NaNO2和 1mL0.2mol/L KI 及少量淀粉的混合溶液,针头朝上排尽空气后,吸入少量稀硫酸并迅速将针头插入橡皮塞(如图所示)。
收集证据:若(填写实验操作及现象),则证明红棕色气体来源 2 正确。
(实验结论)在酸性条件下,NaNO2可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同时被还原为 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