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2-08-30 浏览次数:111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通过下列表格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比较,可得出的结论是(    )

    原始人群

    距今时间

    体质形态

    工具、用品

    社会组织

    北京人

    距今约70—20万年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打制石器、天然火

    群居

    山顶洞人

    距今约3万年

    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

    氏族公社

    A . 人类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 B . 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C . 人类在不断地进化和进步 D . 考古化石是研究古人类的最重要的依据
  • 2. 下图是炎帝、黄帝、蚩尤三个部落发展演变的历程,其中③、④位置应该分别填写的内容是(    )

    A . 黄帝、炎帝 B . 炎帝、黄帝 C . 炎黄联盟、华夏族 D . 华夏族、汉族
  • 3. (2020七上·苏州期中) “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    )
    A . 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B . 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 C .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D . 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
  • 4. “对于当时的平民百姓而言,青铜器几乎是遥不可及的,他们的生活必需品多是陶器。另外,骨、牙器用具的需要也推动了相应手工业的发展。”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 青铜器相对贵重,是身份地位乃至权力的象征 B . 平民百姓不喜欢青铜器,只喜欢使用陶器 C . 骨、角、牙器用具较多,平民不需要青铜器 D . 商周时代的青铜器数量不多,不如陶器精美
  • 5. 《汉书》卷三十《艺文志》记载“古老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像事、像意、像声、转注、毁借。造字之本也。”《汉书》中记载的这几种选字法最早应出现在(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周朝 D . 秦朝
  • 6. (2020·河北模拟)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 公田变为私田 B . 铁农具、牛耕的推广 C . 国家走向统一 D . 封建制度的确立
  • 7. 下图是同学们参观山西博物院时拍摄的国宝级文物——侯马盟书,上面记载了春秋到战国时期晋国赵氏等六卿内争演化为四卿并立直至三家分晋的历史,对此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 表明中国最早的文字出现于山西 B . 见证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C . 对研究中国书法历史有重要意义 D . 说明山西侯马是当时晋国所在地
  • 8. 历史图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从下表中,你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时间

    人物

    事迹

    约公元前2070年

    建立夏朝

    约公元前1600年

    建立商朝

    公元前681年

    齐桓公

    春秋时第一个称霸

    公元前356年

    商鞅

    进行变法

    A .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 .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9. 有学者认为,都江堰的开凿使成都平原渠河纵横,“灌溉蜀郡田畴以万亿计,蜀用富饶,号称陆海”,灌溉之利与航运之便使成都成为古代著名的繁华都市之一。该学者意在说明(    )
    A . 成都平原在古代的地位 B . 成都平原水旱灾害减少 C . 都江堰工程技术水平高 D . 都江堰产生的社会功效
  • 10. 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他们的描述符合墨家思想的是(    )
    A . 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 B . 乙生说:穿衣服体现了人们的身份地位,什么样的身份就穿什么样的衣服 C . 丙生说:讲究衣服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旧的衣服也未尝不好 D . 丁生说:穿衣服何必麻烦,按照统一的规定,大家穿一样的制服就可以了
  • 11. 睡虎地秦简(下图)以年份为线索,完整地记录了墓主人“喜”的一生。根据《编年纪》,可以确定“喜”参加的战争是(    )

    A . 秦灭六国战争 B . 秦朝北击匈奴 C . 秦末农民战争 D . 秦朝南征百越
  • 12. “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它被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它的兴修,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一水利工程是 (     )

    A . 大运河 B . 郑国渠 C . 灵渠 D . 白渠
  • 13. 历史年代与世纪的计算方法是初中历史学习中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之一。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于公元前209年,起义时间应是(    )
    A . 公元前2世纪早期 B . 公元前3世纪晚期 C . 公元3世纪早期 D . 公元3世纪晚期
  • 14. 思想家王韬说:“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乱?失民心而已。”下面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 . 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国力大增 B . 秦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C . 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文景之治 D . 汉武帝进一步巩固了大一统
  • 15. 阅读下面“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图,判断其反映的社会问题(    )

    A . 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着中央王朝 B . 王国数量大大增加 C . 推恩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 . 西汉王朝四分五裂
  • 16. 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汉光武帝刘秀是唯一一个同时拥有“定鼎(建国)帝王”与“中兴之君”两项头衔的皇帝。和他两个头衔相符合的历史事件是(    )
    A . 西汉建立、文景之治 B . 西汉建立、大破匈奴 C . 东汉建立、光武中兴 D . 东汉建立、黄巾起义
  • 17. 在汉代,人们把玉门关、阳关以西,包括今天新疆以及更远的地区称为西域。下列属于中国古代政府加强对今天新疆地区管理的举措有(    )
    A . 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B . 汉武帝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 C . 西汉设立西域都护 D . 实行盐铁专卖
  • 18. 辨析史料可以接近历史真相。研读以下资料得出的结论最为合理的是(    )
           考古工作者曾在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
          《后汉书·蔡伦传》载:(蔡)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敞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题18表

    A . 造纸术诞生于西汉 B . 纸是两汉时期唯一的书写用品 C . 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D . 汉代是造纸术发明的重要阶段
  • 19. (2019·贺州) 《后汉书·华佗传》记载:华佗对他的学生吴普说:“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据此可知,华佗(   )
    A . 善治伤寒杂病 B . 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 C . 擅长外科手术 D . 认识到运动有益健康
  • 20.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    )

    ①商汤灭夏    ②齐桓公称霸    ③商鞅变法    ④官渡之战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 21. “曹操墓在安阳”这一新闻引发了一系列质疑风波:从“魏武王”谥号的真伪,到曹操墓中的女骨是不是卞夫人的疑团,再到曹操墓DNA鉴定引来的网友认亲……从史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判断“曹操墓真伪”的正确依据应是(    )
    A . 正史文献资料的记载 B . 文献与考古发现相结合 C . DNA鉴定的结果 D . 历史学家的主观判断
  • 22. 下列战争形势示意图属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并由此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是(    )
    A . B . C . D .
  • 23. “统治因面临严重的危机而不巩固:内有持续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乱和大规模的流民起义,外有内迁的少数民族上层掀起的反晋斗争,故统一局面并没维持多久,”此材料反映了西晋朝代的特征是(    )
    A . 政权分裂,大权旁落 B . 天朝上国,繁荣富强 C . 纷争不断,短暂而亡 D . 大一统时代
  • 24. 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部分朝代的更替情况,其中□中的朝代应是(    )

    A . 秦、西晋 B . 战国、秦 C . 东汉、西晋 D . 秦、隋
  • 25. 下图连环画所示的是祖逖率部北伐、北渡长江时的场景。当船至中流之时,他眼望面前滚滚东去的江水,感慨万千;想到困难的处境和壮志难酬的愤遇,豪气万丈,热血涌动,敲着船楫朗声发誓:“祖逖如不扫清中原,誓不再回江东!”依据材料你能联想到下列哪一个成语(    )

    A . 闻鸡起舞 B . 中流击楫 C . 草木皆兵 D . 投鞭断流
  • 26. (2021七下·红桥期末) 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这表明(   )
    A . 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 B . 南方农业发达,经济重心南移 C . 南方赋轻役稀,社会相对安定 D . 南方相对稳定,城市经济繁荣
  • 27. 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民族与各个少数民族在民族心理上,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这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 . 民族之间隔阂与偏见消失 B . 民族矛盾得到彻底化解 C . 民族性格和意识趋于一致 D . 出现民族交融的高潮
  • 28. 清朝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写到:“盖(孝文)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此话属于(    )
    A . 历史事实 B . 一手史料 C . 史料解释 D . 历史评价
  • 29. 李明毕业后想要在家乡创办一个“农业生态园”,为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决定从古书中学习经验,你向他推荐哪一本书(    )
    A . 《史记》 B . 《齐民要术》 C . 《伤寒杂病论》 D . 《九章算术》
  • 30. 历史学家雷海宗提出:自公元383年亦即淝水之战后,中国文化便进入了“鞑靼佛教”的阶段。下列选项能支撑上述观点的是(    )
    A . 甘英出使大秦沟通西亚 B . 东汉张陵创立五斗米道 C . 顾恺之创作《女史箴图》 D . 云冈、龙门石窟的开凿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3分,第32题13分,第33题14分,共40分。)
  • 31. 考古·文明。经过几代考古人连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探究问题。

    【证据确认】2019年,世界遗产大会将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给出的定位为:它是代表史前稻作文明的最高成就,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最直接、最典型、最有力的实证,堪称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

    材料一:良渚古城的城内建筑、城墙、外城以及水利系统的土石方工程量达1005万m3。其中,良渚古城核心区面积约为6.3km3,是世界上同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市系统之一。宫殿区营建在长方形人工土台上,面积约30万m3,发现了35座长方形房址,多为南北朝向,排列整齐。

    发掘的墓葬显示,社会存在着明显的等级分化和职业差别,以12号基规格最高,出土了600余件(组)玉器,包括体量最大的“玉琮王”和“玉钺王”,标态着墓主人很有可能是一位同时掌握着神权、军权和王权的统治者。

    以火耕、水耨技术为代表的原始稻作农业已经相当成熟。水稻的驯化历程基本完成,出土了大量稻作农业工具,水稻产量也大大增加。在一个大型灰坑遗迹(H11)中,出土约1.3万千克的炭化稻米。

    ——宋姝等《良渚古城:中华500多年文明史的实证之城》.载《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20年第3期

    材料二:关于良渚水坝的考古证据非常充足,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证据是碳十四的测年数据,水坝碳十四测年数据在公元前3100–公元前2700年之间。

    ——英国剑桥大学科林·伦福儒《世界早期复杂社会视野下的良渚古城》

    【铭文述史】“燕侯旨鼎”是在北京出土的西周早期青铜器。

    材料三:铭文(如下图):屡(燕)侯旨(zhi,“旨”的异体字)初见事,于宗周,王赏旨贝廿朋,用乍(作)又(有)始(姒)宝尊彝。意译就是:燕侯旨第一次因事到宗周来朝见,周王赏给旨贝二十挂,用来做有姒的宝器。

    ——摘编自唐兰《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

    【文史互证】

    材料四:入(秦)境……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郭敬、忠信而不楛(ku,滥恶)……(士大夫)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重视处理公事,不结党营私)……。

    ——《荀子·强国篇》

    材料五: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中,《语书》是秦国南郡行政长官腾于公元前27年发布的一道行政命令,写道:“凡良吏明法律令……恶史不明法律令,不知事,不廉洁,无以佐上,偷惰疾事(指推脱事务),易口舌(搬弄是非),不羞辱,轻言而易病人(侮辱别人),无公端之心……。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编《睡虎地秦墓竹简》

    1. (1)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良渚古城遗址给出了定位。请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为上面划线处的定位列举相关证据。
    2. (2) 旨是燕国第二代诸侯。材料三中的铭文记载了燕侯旨的什么活动?这反映西周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指出这一制度实行的历史作用。
    3. (3) 依据材料四和材料五,概括秦国评判官吏优劣的标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战国时期秦国重视官吏任用的历史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选用的认识。
  • 32. 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话说秦皇汉武”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读图说史】

    材料一:

    【史海泛舟】

    材料二:“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比较归纳】

    材料三: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人物提出的主张是什么?
    2. (2) 董仲舒的这段话与后来汉朝行使的哪一项国策有关?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项国策的行使对“孔子之术”产生的影响?
    3. (3) 有学者认为材料一中李斯和材料二中董仲舒“两者的观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请你说出该学者观点的合理性。
    4. (4) 观察材料三两幅疆域图,说说西汉和秦朝疆域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皇汉武在治理边疆方面的共同措施?
    5. (5) 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皇汉武”并称的主要原因。
  • 33. 交往、交融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请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探究问题。

    材料一: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
    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
    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
    本业,一岁或稔(半收),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供天下享用)。
                                             ——《宋书》

    材料四: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请回答:

    1. (1)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时诸侯的争霸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条道路”名称及开辟道路的关键人物。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条道路的作用。
    3. (3) 对比材料三中两幅图片内容,概括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 (4) 材料四反映了“魏主”时期哪一重要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再举一例“魏主”“移风易俗”的措施。
    5. (5)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出不同文明交往的方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