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希望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

更新时间:2022-03-14 浏览次数:47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 1. 周初分封将周部族、先代部族、殷遗族众以及众多蛮夷成狄都划在周政与周制的圈子里,周统治者还做了一系列具体的制度上的规划。如策命赐物,朝聘盟会.爵制和服制等。据此可知,西周初期( )
    A . 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已形成 B . 华夏族群的认同感加强 C . 民族演进滞后于国家形态变动 D . 诸侯国君主的权力得到了彰显
  • 2. 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 . 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B . 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 . 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D . 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 3. 有学者指出:“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这说明罗马法在形成过程中具有( )
    A . 随意性和实用性 B . 巩固统治缓和矛盾 C . 开放性和灵活性 D . 维系帝国影响深远
  • 4. 19世纪末,德皇威廉一世去世,威廉二世继任,支持俾斯麦的政党联盟在帝国议会选举中失败,与威廉二世意见相左的俾斯麦辞职。这一系列事件表明德国(   ) 
    A . 议会加强对政府的监督 B . 分权制衡体制成熟 C . 对外政策发生根本变化 D . 皇帝个人权力强大
  • 5. 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
    A . 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 . 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C . 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 . 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 6.  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 . 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 . 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 . 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 D . 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 7. 1917年9月初,身在芬兰的列宁相继写了《大难临头,出路何在》《布尔什维克应当夺取政权》《马克思主义和起义》等文章,指出不能教条地把社会主义革命看成是遥远的未来武装夺取政权的主客观条件都已经成熟。这表明列宁( )
    A . 主张革命分两个阶段进行 B . 在革命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C . 决定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彻底决裂 D . 力主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 8.  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 
    A . 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B . 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 C . 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D . 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
  • 9. 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由此可见( )
    A . 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 B . 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 C . 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 D . 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
  • 10. 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年到2000年的世界》中说:“(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变之风”最终(   ) 
    A . 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B . 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C . 实现了世界政治文明的统一 D . 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 11. 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 
    A . 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 . 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C . 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D . 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 12. (2020高二上·黑龙江开学考) 西方新航路开辟与中国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两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B . 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 . 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 D . 加速了殖民扩张的进程
  • 13. “道光末年,(湖南平江)红茶大盛,商民运以出洋。岁不下数万金,泉流地上,凡山谷间,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浏阳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这说明( )
    A . 中国茶叶种植技术获重大突破 B . 列强势力开始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C .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 传统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已经解体
  • 14.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
    A .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 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C .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D . 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 15.  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   ) 
    A . 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 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 C . 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D . 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
  • 16.  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 
    A . 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 B . 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 C . 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D .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 17. 表3  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                
     

           时间 

     

     类别 

     

     1929~1930年 

     

     1930~1931年 

     

     烟煤业 

     

     -12.3 

     

     -19.1 

     

     金属矿业 

     

     -6.6 

     

     -18.3 

     

     制造业 

     

     -7.2 

     

     -11.3 

     据表3可知,当时美国(   ) 

    A . 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B . 产业结构迅速调整 C . 政府财政支出锐减 D . 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 18.  1992年,墨西哥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后,又制定了一系列负面清单,如规定外资占商业银行的投资比例不得高于普通股本的30%,外资不得经营内陆港口、海运及空港等。这些规定旨在(   ) 
    A . 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B . 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和环境 C . 发展国家特色产业 D . 巩固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成果
  • 19. 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 . 王国势力强大 B . 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 . 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D . 现实统治需要
  • 20. (2019·全国Ⅱ卷) 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    )
    A . B . 自然 C . D . 政治
  • 21.  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 
    A . 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 . 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 C . 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D . 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 22. 以第八次、第十二次、第十四次、第十六次党的代表大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组是( )
    A . 主要矛盾,走自己的路,市场经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 . 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基层民主 C . 主要矛盾,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一国两制 D . 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初级阶段,科学发展
  • 23.  16世纪的思想家蒙田从教育要培养“完全的绅士”理念出发,强调要注重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即不仅体魄强健、知识渊博,而且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爱国、坚韧、勇敢、关心公益等优秀品质。蒙田的教育主张(   ) 
    A . 反映了启蒙运动生而平等的理念  B . 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 C . 体现了文艺复兴思想对人的认识 D . 摆脱了宗教观念的长期束缚
  • 24. 1836年,俄国著名戏剧家果戈里发表剧作《钦差大臣》,描写的是一名小官吏路过某偏僻小城,当地人们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而竞相巴结、行贿。该作品(   ) 
    A . 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  B . 讽刺了拜金主义的风气 C . 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 D . 揭露了专制体制的腐朽
二、非选择题(第25题18分,第26题20分,第27题14分。共计52分) 
  • 25.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二: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四:王安石变法态度坚决,与神宗力图富强的愿望相契合。王安石吸取庆历新政的教训,认为为政治国重在立法,改变时弊尤要“立善法”,法度立而道术明,上下各安其位。“有司议罪,唯当守法”。如果断案不依法律,人们就会手足无措。在王安石看来,人才与法度紧密联系,“方今之急,在于人才而已”。虽然王变石变法没有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但“其所设施之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 

     ——摘编自胡昊宇《论王安石的行政法制思想》等 

     问题: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措施。 
    2. (2) 据材料二,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 
    3. (3) 根据材料四,概括王安石变法的特点。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通过战争的方式,推翻了幕府的统治。随后,又推行"废藩置县",完成了中央集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政治条件。1870年12月,明治政府成立工部省,接管了幕府和各藩经营的矿山和工场,创办官营金业。1873年,内务省利用国家资金,创办近代"模范工场",以推动私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1881年,明治政府又设立了农商务省,对官营主义和干涉主义进行了反省,开始将大批官营企业出售给民间人士经管。此后,日本出现了工业革命的热潮。

     ——摘编自冯玮《日本通史》 

    材料二: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陆续以官办及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形式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垄断了纺织、航运、煤矿等部门。进入80年代,这些企业大多经营困难。1895年7月,清政府确定了"恤商惠工"的基本经济政策。1898年,又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设农工商总局。1903年,清政府正式设立商部,以爵赏为核心,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工业、商业、矿山、铁路、商会的奖励章程和法令。在此期间,出现了"民之投资于实业者若鹜"的局面。

     ——摘编自汪敬虞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日本近代工业化启动的特点,并简析19世纪末日本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与本明治政府在发展经济上的相似做法。 
    3. (3) 以明治政府和清政府为例,说明政府在发展经济中应重视的问题。
  • 27. (2020高三上·射洪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城市化固然是宋代经济繁荣与社会发展的象征,然其负面影响也不容被忽视……城市经济活跃,市区面积扩大,城市人口增长,城市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在宋代城市经济繁荣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城市土地、水源等资源相对短缺,各种垃圾、污秽也随之增加,城市的水源、土壤乃至空气都在不同程度上遭受污染。城乡差别的加大引发人口由乡村向城市迁徙,难以果腹的灾民可能遗尸街头,城市内部贫富分化也很严重,孤贫之家无力殡葬,更使得城市沦为疾疫暴发的中心。

    疾疫的严重威胁使得宋代城市管理者们面临着重大考验,促使他们审慎探究致疫成因,妥善拟定处置方案,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去应对城市防疫问题,防疫观念为之一变,城市防疫制度随之发展。宋代统治者通过采取整治城市周边环境、积极推广医疗防疫、主动隔离疾疫病患,以及埋瘗尸骸等措施,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防疫制度。这些制度在特定历史场合无疑发挥着积极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成为宋代以迄明清城市防疫制度的核心部分。

    ——摘编自余小满《宋代城市的防疫制度》

    1. (1)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早期城市疾疫暴发难以控制的原因。
    2. (2)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后期城市防疫措施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