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2-04-12 浏览次数:44 类型:期中考试
一、 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 1. 在早期人类文明中,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这主要得益于(   )
    A . 农耕和畜牧的产生 B . 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 C . 国家和文字的产生 D . 社会经济的发展
  • 2. 美国学者在《食物:味道的历史》中指出:“约1万年前,近东的人类首先开始种植小麦和大麦等谷物。距今八九千年前,中美洲人率先开始种植玉米和豆子等重要主食,而中国人则是培育稻米的先驱。”这表明(   )
    A . 世界农耕起源多元 B . 世界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 C . 古代亚洲农业发达 D . 古代农业生产具有封闭性
  • 3.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类社会有三种好的和三种不好的国家形式,它们一一对应:君主制和暴君制; 贵族制和寡头制;共和制和暴民的统治。若以掌权者人数的多寡来区分,那么君主制和暴君制是一个人的统治;贵族制和寡头制是少数人的统治;共和制和暴民的统治是多数人的统治。下列项中,体现“多数人的统治”的是 (   )
    A . 埃及 B . 巴比伦 C . 雅典 D . 斯巴达
  • 4. 某旅行社为配合某高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广告词是(   )
    A . 沿尼罗河而行,了解楔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B . 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种姓制度,欣赏古巴比伦城市遗址 C . 浏览恒河岸边风光,了解象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 D . 参观波斯帝国博物馆,了解行省制,体验伊朗文化的魅力
  • 5. 中世纪“君主保护市民们不受频繁的战争和封建主任意征收的苛捐杂税的侵害,而市民们则向君主提供财政支援作为报答。”由上述材料可以得知(   )
    A . 君主和市民有利益结合点 B . 君主和市民无矛盾冲突 C . 市民成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 . 王权不受其他因素制约
  • 6. 8世纪,法兰克王国宫相丕平在教皇的支持下夺取了王位。丕平继位后,帮助教皇打败了他的敌人,并将意大利半岛中部包括罗马城在内的土地赠送给教皇,史称“丕平献土”。这个事例说明(   )
    A . 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借此加强对教会的控制 B . 西欧封君封臣制度逐步强化了封建等级制度 C . 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和教皇之间具有利益关系 D . 罗马教皇始终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实际统治者
  • 7.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任何人开挖沟渠以浇灌田地,但是不小心淹没了邻居的田,则他将赔偿邻居小麦作为损失。据此可知(   )
    A . 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古巴比伦相关法律条文的制定 B . 《汉谟拉比法典》有效解决了古巴比伦社会矛盾 C . 《汉谟拉比法典》注重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 D . 《汉谟拉比法典》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工具
  • 8. 为了新月地带的城市和尼罗河谷的沃野而抛弃荒凉沙漠的困苦生活,阿拉伯人勇往直前。当时的一个阿拉伯诗人写道:“你抛弃自己的故乡,不是为了寻找天堂。却是那面包和椰枣,把你吸引到了远方。”由此可见,驱动阿拉伯帝国向外扩张的原因主要是(   )
    A . 解决粮食问题 B . 商业活动需要 C . 传播伊斯兰教 D . 经济利益驱使
  • 9. 在社会经济上,东非城邦一般都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辅之以畜牧、狩猎。采矿、制陶和建筑业也是主要行业,比较发达,材料反映了东非城邦(   )
    A . 农业已经得到了发展 B . 手工业比较发达 C . 是非洲最发达的地方 D . 生产结构多元化
  • 10. 智利著名诗人聂鲁达曾在他的长诗中写道:“我看见石砌的古老建筑物镶嵌在青翠的安第斯高峰之间。激流自风雨侵蚀了几百年的城堡奔腾下泄。”这首诗描写的是(   )
    A . 墨西哥的浮动园地 B . 印加的马丘比丘遗址 C . 玛雅的波南帕克神庙 D . 大津巴布韦都城遗址
  • 11. 《全球通史》中提到:“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这里的“作用更为重大”指的是( )
    A . 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B . 促使日本初步实现了统一 C . 促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D . 促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 12. “1453年5月29日,一种文化被无情地消灭了。它曾在学术和艺术中留下了光辉的遗产。它使所有的欧洲国家摆脱了野蛮,并给予其他国家文化精华。它的力量和智慧在几个世纪中一直保护着基督教世界。君士坦丁堡在11个世纪中始终是西方文明世界的中心。”材料主要是( )
    A . 探讨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原因 B . 肯定拜占庭文化的深远影响 C . 赞美盛极一时的阿拉伯帝国 D . 惋惜首都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 13. 桑海帝国一度成为西非的霸主,以下属于其巩固统治措施的是(   )

    ①实行中央集权,官吏直接由皇帝任免   
    ②扩大对外贸易

    ③发明“浮动园地”,扩大耕地面积     
    ④兴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14. 15—16世纪,人类历史逐渐转向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里,出现了许多新鲜事物和新名词,以下各组词语中符合这一历史特征的是(   )
    A . 资本主义——文艺复兴——工业革命 B . 资本主义萌芽——“寻金热”——地理大发现 C . 黄金——宗教改革——人文主义       D . 商业革命——新航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15. 哥伦布到达美洲时,新旧大陆唯一相同的作物是棉花,唯一共有的家畜是狗。欧洲人给美洲带来了马、牛、羊、猪等牲畜和一些禽类,以及各种麦类、甘蔗、咖啡等农作物。美洲则向世界贡献了玉米、马铃薯、甘薯、西红柿、鳄梨、南瓜、菠萝、可可、烟草等农作物和古柯碱、金鸡纳皮等重要药材。材料表明,西欧人早期海外扩张(   )
    A . 出现了洲际物种大交流 B . 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C . 扩大了洲际贸易的范围 D . 促进了种族的交流和重新分布
  • 16. 下表为依据史料统计出的明朝中后期输入中国的白银数量。有学者认为,如果没有此时中国向“以白银为基础的社会”的转变,欧洲和中国就不会有“价格革命”,也不会出现一个西班牙帝国。对以下文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

    时间(年)

    1571—1575

    1576—1580

    1581—1585

    1586—1590

    1591—1595

    平均每年输入中国白银(单位千克)

    41048

    124050

    187591

    202453

    218506

    ①表格数据反映的是史实,学者观点属于历史解释 
    ②学者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体现出“全球史”的视野  
    ③新航路的开辟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④白银输入迅速增长,表明中国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7. 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末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由此可知,1871年宪法(   )
    A . 是德国资产阶级斗争的结果 B . 确立的依旧是封建专制政体 C . 确定了首相由议会选举产生 D . 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 18. (2021高一下·广东期末) 19世纪中期,爆发了一系列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意大利和德意志实现统一以及日本的明治维新等。这些重大事件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 . 奴隶制的废除 B .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C .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初步确立 D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 19. (2021高一下·任城期中) 如表为英国人口分布表,从中可以推断出(   )

    1750年到1871年英国人口分布表(单位:万人)

    年份

    1750

    1780

    1801

    1811

    1831

    1851

    1871

    全国人口(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

    766.5

    938.8

    1050.1

    1197.0

    1626.1

    2081.7

    2607.2

    城市人口

    130.3

    \

    354.9

    438.1

    720.3

    1124.1

    1699.8

    农村人口

    666.2

    \

    695.2

    758.9

    905.8

    957.6

    907.2

    A . 工业革命主要发生在城市 B . 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 C . 奴隶贸易造成英国人口激增 D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 20. (2018高二下·济南开学考) 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敦是纺织工人,瓦特是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    )
    A . 发明者的出身决定研究成果 B . 科技创新不再需要生产经验 C . 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 D . 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
  • 21. (2021高一下·邵东开学考) “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据此观点,推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是(   )
    A . 殖民扩张 B . 代议制确立 C . 商业革命 D . 圈地运动
  • 22. 1619年—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
    A . 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 . 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 . 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D . 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 23. 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如电力、煤炭等,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地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这种“大规模的工业生产”管理方式主要是指(   )
    A . 手工工场 B . 大工厂 C . 垄断组织 D . 机器车间
  • 24. 19世纪中期,英国女工对家庭经济的贡献占到47.1%,妇女参加社会生产劳动,打破了两性分工的绝对界限,缓解了男女两性在社会生活中的根本差异。妇女们多了工友、同事、上司等社会角色,构建起新的社会关系网络。据此可知工业革命(   )
    A . 极大改变了女性的生活 B . 使得传统家庭日益稳固 C . 动摇了传统的价值观念 D . 提高了妇女的政治地位
  • 25. “这个时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科研与试验来追寻自己的技术创新。”材料中的“这个时期”是指(   )
    A . 18世纪初期 B . 18世纪后半期 C . 19世纪后半期 D . 20世纪中期
  • 26. 《共产党宣言》认为,“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这段话(   )
    A . 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根源 B . 号召工人阶级起来反抗 C . 肯定资产阶级的进步性 D . 否定资产阶级对外侵略
  • 27. 一位西方史学家在《全球文明史》中写道∶1750年到1914年西方社会错综复杂的历史有三个主题∶一是推动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工业化。二是1789年到1848年的革命年代中的政治剧变。三是西欧的制度和价值观输入到诸如美国和澳大利亚等移民社会中,扩展了西方文明的地理范围。对这个时期的历史可以补充的主题是(   )
    A . 人文主义开始复兴 B . 社会主义运动兴起 C . 全球新航路的开辟 D . 宗教改革进入高潮
  • 28. “新的力量和新的学说已经兴起,向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挑战。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的社会主义者已经发射了若干小排炮,现在轮到大炮开火了。”这里的“大炮”是指(   )
    A . 文艺复兴 B . 启蒙运动 C . 空想社会主义 D . 科学社会主义
  • 29. 有人比喻某国“像海绵一样从恒河边上吸取财富,又挤出来倒在泰晤士河中”,这句话描述的是(   )
    A . 殖民者在美洲屠杀印第安人 B . 英国在北美进行殖民掠夺 C . 英国在印度进行殖民掠夺 D . 法国在印度进行殖民掠夺
  • 30. (2021高一下·天津期中) 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达成协议。其中规定: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还决定,各国可以先在地图上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然后再去占领。这次柏林会议(  )
    A .   标志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B . 加剧欧洲殖民国家之间矛盾 C . 说明非洲已经完全沦为殖民地 D . 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缩影
二、材料解析题(共3题,共计40分)
  •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为资产阶级“征服世界”提供了空前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物质手段, 新的内燃机和汽轮机动力、新的通讯手段的使用,带来了铁路、轮船等交通工具的革命性变革, 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随着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到来,资本输出成为向全球扩张的主要经济手段,……列强最终将世界瓜分完毕。

    ——摘自王斯德《工业文明的兴盛 16—19 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二: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正是这种利弊共存的双重特性,激发着那个时代以及后来的人们不断进行探索反思。一些精英努力制定一些法律,规范工厂主与工人间的关系,在这一方面,改革派在各国都越来越成功……还有一些人,他们也看到了冒烟的大烟囱,他们就想到他们能否改变事物的现有秩序,摒弃竞争秩序。

    ——据王顺义《简明科学神话》、房龙《人类的故事》等整理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促进世界市场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主要途径。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 19 世纪欧洲社会针对工业革命弊端进行的探索。
  • 32. 阅读材料

    材料一:英国《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二:

    阅读材料,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据材料一概括《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该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确立了什么样的政体?
    2. (2) 材料二“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体现了什么原则?体现这一原则的美国宪法是什么?
    3. (3) 当今英国和美国的国家元首分别是谁?两者在产生方式上有何区别?
    4. (4)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资产阶级政体选择的认识。
  • 33.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率先踏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园农业的发展对不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他们一般难以管理。这个问题在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摘自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印度的棉纺织业原来很发达,棉纺织品曾经大量出口英国。19世纪以后,英国凭借强大的工业实力,采取各种手段,打击印度的棉纺织业,印度的棉纺织业迅速衰弱下去。著名的纺织业城市达卡,1827年有人口15万人,8年后,只剩下3万人。英国把印度的棉花运到英国加工成棉布,再返销印度。

    ——《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奴隶贸易兴起的原因是什么?简述奴隶贸易、殖民掠夺与欧洲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
    2. (2) 根据材料二,说明英国殖民者对印度的侵略带来了什么后果。
    3. (3) 根据材料二、三,谈谈你对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评价。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