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有着独特的审美趣味和艺术表现力,中国画的这种特质是与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气度、神韵有着血肉联系的。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大众对于中国画的接受出现了审美观念固化、阅读空间窄化等问题。因此,重新发掘中国画的审美价值与意义,是当前建立大众审美空间的重要课题。我们以黄宾虹所提倡的“自然观”及其相关画论为例,探讨重构中国画审美空间的路径。
自康有为提出“中国画衰败论”开始,中国画的观念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则是对中国画精神内核的质疑。在这个过程中,黄宾虹提出“内美”理念,为中国画的特质辩护。他认为“逮清道咸金石学盛,籀篆分隶,椎拓碑碣精确,书画相通,又驾前人而上,真内美也”,指出绘画应具备含蓄与质朴之感,也即创造深藏于心的内在之美,而非直接诉诸感官的浅表美。黄宾虹的“内美”从自然得来,又超越了一般性的自然形态,进入到深刻的“自在”状态。从另一个角度说,黄宾虹的“内美”指向的是人格与艺术品格之美,更多地蕴藏于传统文人画所坚守的气韵与格调之中。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传统文人逐渐淡出文化舞台,一些画家开始把目光投向西方绘画。黄宾虹坚持研习中国画传统画法,他的中国画作品充满“自然之法”。如《青城坐雨图轴》吸收了“师法自然”的艺术理念,以描摹雨水淋湿墙头的瞬间为核心,通过集中运用泼墨、干鈹加宿墨以及焦墨的技法,将云游青城山时遇到的自然景观真挚地展现出来。《支硎山秋色图》同样运用“自然之法”。明代画家陆治曾在隐居支硼山期间,因感悟支硼山的天然山石之美,留下著名的《支硎山图》。黄宾虹则以恢宏厚重的笔法创作出《支硎山秋色图》,与陆治进行时空上的对话,通过对自然之秋的描摹抵达内心之秋。在《夜山图》中,黄宾虹将自然作为人之心灵的比照,其画作集中表达黄宾虹对自然万物的提炼与整合,给人以立足于自然之中的深蓬感觉。
当前,作为审美主体的大众往往表现出“被动”状态和功利心态,没有建立审美阅读的主动性。审美趣味的培养是提升审美主动性的重要路径。以黄宾虹泼墨自然、融情山水的作品为代表的中国画,可以为大众审美趣味的提升提供切入点。黄宾虹高度推崇以邹之麟、傅山、徐枋、龚贤等为代表的“启祯诸贤”,这些画家生活在明末清初,他们的山水画鲜明地体现了传统文人的志趣和性情。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人借以培养自己诗意生活的重要途径。中国画包蕴的闲适、自然、超脱等精神特质,一方面是文人追求个性的抒发,注重个人品格与意志的培育;另一方面由于中国文人受到天人合一自然观的深刻影响,习惯在自然万物中寻求破解人生困境、纾解人生焦虑的方法,来摆脱世俗的羁绊。我们能从黄宾虹所提倡的自然之法和其作品所呈现的自然之道中汲取智慧,缓解生活焦虑,体味自然山水之美,寻求审美趣味的提升。
(摘编自杨旸《内美:从黄宾虹看中国画审美特质》)
材料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名词如今越来越普及了,每到年节,非道老字号食品、非遗手工制品、非遗民俗活动等就会集中开展线上线下的展示和展销活动。“非道”承载着中国人的文化乡愁,是中国人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载体。和正式的史书相比,非造所记录的历史亲切、朴素而丰富,充满了人情味儿和烟火气。就拿春节来说,已经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与春节有关的非道项目就有200多个,诸如舞龙、舞狮、灯会、庙会、年画、剪纸、社火...··不胜枚举。丰富多彩的非遗展示出了中华文化的深厚与多样,所营造出的节日氛国是其他事物难以替代的。
许多非造项目诞生于农耕时代,是农业文明特有的产物。随着中国加速进入现代化社会,曾经伴随着中国人祖祖辈辈日常生活的事物也难免渐渐消失。比如,过去中国人几乎家案户户都备有扇子,在文人墨客的手中,扇子发展成一种文化。但有了空调,扇子的必要性就下降。了,许多制作扇子的手工技艺后继乏人。现代纺织工业发展起来后,传统的土布织造技艺就面临失传的危险。现在造房子普遍使用钢筋水泥,而传统的夯土建筑就很少见到了。
非遣的价值不仅仅在物质本身,更在于非遗所承载的文化记忆,因此,是不能轻易丢弃的。非遗尽管来自于过去,但仍然可以融入现代生活。许多非道技艺的价值还有待进一步挖掘。比如,夯土建筑的特点是冬暖夏凉、取材方便、造价低廉,虽然现在很少见到新建的夯土建筑,但通过现代技术的加持,夯土的硬度和承载力可以达到极高的标准,用现代夯土技术建造的房屋不但美观而且节能。一些建筑师正在推广现代夯土建筑。现代纺织技术造出来的布匹尽管很舒适,但依然替代不了土布的质感。一些时尚人士偏爱传统手工织造的土布,侗族亮布、扎染、蜡染等颇为流行。在网店里,这些带着乡土气息的非遗产品一直很畅销。
新时代,人民更加渴望美好的生活,而非遗正是创造美、欣赏美,正是切合时代需要的。现在所应做的就是进一步挖掘和创新非遗中所蕴含的美。比如传统图案、传统设计中所蕴含的体现中国传统审美的元素如何与现代生活相融合。有的非遗项目,如苏绣和世界知名品牌合作开发手表,融古典与现代于方寸之间,令人惊艳。非遗,只有融入生活,才不会被生活遗忘,才能让人们记住文化的乡愁。
(摘编自《将非遗融入生活,记住文化的乡愁》,《人民日报》2021年2月18日)
材料二:
兴起于明宣德年间的掐丝珐琅,被缩小成手机壳上的时尚纹样;苗族姑娘的刺绣,绣在了年轻人的T恤、背包上;秦腔、昆曲、侗族大歌之妙音响彻南北……宝贵的文化遗产正通过互联网走到民众身边。
快手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平台每3秒就诞生1条与非遗文化相关的视频。2018年,有252万用户发布非遗内容,超过六成的生产者是90后。非遗文化通过网络媒介碎片化传播,不但契合了当下年轻人快节奏的生活,也还原了非遗技艺中的精华和本真。螺蛳粉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李子柒制作螺蛳粉的视频背后,找材料、做测评往往要花费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李子柒分享考察和制作过程时说,她去柳州吃了不下20家螺蛳粉,也和当地的非遗老手艺人交流。有网友说,李子柒的视频“蕴藏着对生命与世界的思考,让我们离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越来越近”。
黄草是生长在上海市嘉定区徐行镇的一种植物,利用黄草编织的技艺被称为徐行草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上海徐行小学,师生共同学习徐行草编,尽情发挥想象进行设计创作,编织出精致的摆件、缀有花纹图案的拎包、杯垫、拖鞋等。让非遗从纸上名录中活起来,融入日常生活,从而打开年轻人对非遗的想象空间。学生们的草编作品中还沉淀着静心、耐心、恒心的品质,以及吃苦耐劳、坚韧不被的精神。在非道的活态传承中,年轻人为共增加了无限可能。
(摘编自《非进走红网络,作转人怎样妥上传统文化》,《中国青年报》2020年8月4日)
材料三:
广东的潮州文化历史悠久,以潮州语、湖州菜、湖州木雕、湖州民居等为代表的湖州文化影响深远,留下了众多文物瑰宝,潮州成为粤东地区史物占述最为密集的地方。近年来湖州探索“文化+旅游”模式,建设“世界湖文化流游休脸日的地”,文化旅游产业连年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
据了解,潮州文化旅游产业收入近三年增幅达到30%以上,居广东省前列,2019年湖州市接待海内外游客2629万人次,增长31%,旅游收入398亿元,增长30%,染获“文旅融合特色创新示范市”;2020年湘桥区被认定为第二批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此外,潮州还是著名茶乡,被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茶叶优势区,获评“中国乌龙茶之乡”“中国岭头单丛茶之乡”“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称号。凤凰古茶树茶园获评广东省唯一“2019中国最美茶园”。潮州市茶叶种植面积23万亩,拥有国家级、省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区18个,超千亩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3个。2019年,毛茶产值超过55亿元,茶农人均收入超过1.65万元。
(摘编自《探索“文化+旅游”新模式广东潮州让非遗“活”起来》,《南方都市报》2020年11月18日)
读 山
贾平凹
在城里待得一久,身子疲倦,心也疲倦了。回一次老家,什么也不去做,什么也不去想,懒懒散散地乐得清静几天。家里人都忙着他们的营生,我便往河上钓几尾鱼了,往田畦里拔几棵菜了,然后空着无事,就坐在窗前看起山来。
山于我是有缘的。但我十分遗憾,从小长在山里,竟为什么没对山有过多少留意?如今半辈子行将而去了,才突然觉得山是这般活泼泼的新鲜。每天都看着,每天都会看出点内容;久而久之,好像面对着一本大书,读得十分地有滋有味了。
其实这山来得平常。出门百步,便可蹚着那道崖缝夹出的细水,直嗓子喊出一声,又可以叩得石壁上一片嗡嗡回音。太黑乱,太粗笨了,浑浑沌沌的,无非是崛起的一堆石头,早晚一推窗子,黑兀兀地就在面前。午后四点,它便将日光逼走,阴影铺了整个村子。但我却不觉得压抑,我说它是憨小子,憨得可恼,更憨得可爱。这么再看看,果然就看出了动人处。那阳面,阴面,一沟,一梁,缓缓陡陡,起起伏伏,似乎是一条偌大的虫,蠕蠕地从远方运动而来了,蓦然就在那里停下,骤然一个节奏的凝固。这个发现,使我大惊,才明白:浑浑沌沌,原来是在表现着大智,强劲的骚动正寓以屑屑的静寂里啊!
于是,我常常捉摸这种内在的力,寻找着其中贯通流动的气势。但我失望了,终未看出什么规律。一个山峁,一个山峁,见得十分平凡,但怎么就足以动目,抑且历久?一个崖头,一个崖头,连连绵绵地起伏,却分明有种精神在团聚着?我这么想了:一切东西都有规律,山则没有;无为而为,难道无规律正是规律吗?
最是那方方圆圆的石头生得一任儿自在,满山遍坡的,或者立着,或者倚着,仄,斜,蹲,卧,各有各的形象,纯以天行,极拙极拙了。拙到极处,却便又雅到了极处!
有趣的是山上的路那么乱!而且没有一条直着,能从山下走到山顶,能从山顶走到山底,常常就莫名其妙地岔开,或者干脆断去了。山上啃草的羊羔总是迷了方向,在石里,树里,时隐时现。我终未解,那短短的弯路,看得见它的两头,为什么总感觉不到尽头呢?如果将那弯线儿拉直,或许长了,那一定却是感觉短了呢,因为城里的大街,就给人这种效果。这效果太过直白无趣。我懂了:这就是含蓄,丰富吧!
如果是早晨,起来看天的四脚高悬,便等着看太阳出来,山顶就腐蚀了一层红色。折身过山梁,光就有了棱角,谷沟里的石石木木,全然淡化去了,隐隐透出轮廓,倏忽又不复存在,如梦一般。完全的光明和完全的黑暗竟是一样看不清任何东西,使我久久陷入迷惘,至今大惑不解。
看得清的,要算是下雨天了。自然那雨来得不要太猛,雨扯细线,就如从丝帘里看过去,山就显得妩妩媚媚。渐渐黑黝起来,黑是泼墨地黑,白却白得光亮,那石的阳处,云的空处,天的阔处,树头的虚灵处……一时觉得山是个莹透物了,似乎可以看穿山的那边,有蓄着水的花冠在摇曳,有一只兔子水淋淋地喘着气……很快雨要停了,天朗朗一开,山就像一个点着的灯笼,凸凸凹凹,深深浅浅,就看得清楚:远处是铁青的,中间是黑灰的,近处是碧绿的,看得见的那石头上,一身的苔衣,茸茸的发软发腻,小草在铮棱棱挺着,每一片叶子,像长着一颗眼珠,亮亮地闪光。这时候,漫天的鸟如撕碎纸片的自由,一朵淡淡的云飘在山尖上空了,数它安详。
我总恨没有一架飞机,能使我从高空看下去山是什么样子。曾站在房檐看院中的一个土堆,上面甲虫在爬,很觉得有趣,但想从天上看下面的山,一定更有好多妙事了。但我却确实在满月的夜里。趴在地上,仰脸儿上瞧过几次山。那是月亮还没有出来,天是一个昏昏的空白,山便觉得富富态态;候月光上来了,但却十分地小,山便又觉得瘦骨嶙峋了。
到底我不能固囵囵道出个山来,只觉得它是个谜,几分说得出,几分意会了则不可说,几分压根儿就说不出。天地自然之中,一定是有无穷的神秘,山的存在,就是给人类的一个窥视吗?我趴在窗口,虽然看不出个彻底,但却入味,往往就不知不觉从家里出来,走到山中去了。我走月也在走,我停月也在停。我坐在一堆乱石之中,聚神凝想,夜露就潮起来了,山风森森,竟几次不知了这山中的石头就是我呢,还是我就是这山中的一块石头?
(有删改)
坚①锐意欲取江东 , 下诏大举入寇。阳平公苻融言于坚曰:“鲜卑、羌虏,我之仇僻,常思风尘之变以逞其志,所陈策画,何可从也!良家少年皆富饶子弟,不闲军旅,苟为谄谀之言以会陛下之意。臣恐功既不成,仍有后患。”坚不听。是时秦兵既盛,都下②震恐。谢玄入问计于谢安,安夷然,答曰:“已别有旨。”安遂命驾出游山墅,亲朋毕集,与玄围棋赌墅。安棋常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遂游陟,至夜乃还。桓冲深以根本为忧,遣精锐三千入援京师。谢安固却之,曰:“朝廷处分已定,兵申无阙,西藩宜留以为防。”冲对佐吏叹曰:“谢安石有庙堂之量,不闲将略。今大敌垂至,方游谈不暇,遣诸不经事少年拒之,众又寡弱,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矣!”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趣洛涧,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牢之直前渡水,击成,大破之。于是谢石等诸军,水陆继进。泰玉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秦兵逼淝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谢安得驿书 , 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淝水之战》)
【注释】①坚:苻坚,前秦国君。②都下:指东晋都城建康。
①良家少年皆富饶子弟,不闲军旅,苟为谄谀之言以会陛下之意。
②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
蝶恋花·密州上元①
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② , 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③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释】①此词作于公元1075年,词人在杭州做了三年官后,刚来密州任知州两个月。上元: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也叫上元节。②钱塘三五夜:钱塘即杭州。三五夜即每月十五日夜,此处指元宵节。③山城:指密州。
“田园经雨水,乡国忆桑耕”。雨水节气来到,全年的农业周期才算正式开始。从立春到雨水,两个节气的更替,降雪变为下雨,越冬作物开始返青,,世界一派生机盎然。农历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完整知识体系。“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从这首二十四节气歌中,可以看到古人卓越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它不仅是深受农民重视的“农业气候历”,同时深刻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二十四节气是 的产物。早在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就驯化了水稻和小米等作物,栽桑养蚕,驯养动物。主要的农业区在黄河流域,那里处于中纬度,四季分明,人们可以观察到不同时期的气候变化与物候特征, 但这并不足以产生二十四节气,还要有发达的天文学。古代中国的天文学相当发达,欧洲文艺复兴以前,中国是世界上天文现象最精确的观测者之一,也是最好的记录保存者之一。中国最古老、最简单的天文仪器是土圭,也叫圭表,( )。然后通过数学推算,将太阳运行一年分成二十四等份,确立每一个节气的时间。
今天,二十四节气与农业依然 , 什么时候耕地、播种、除草、收获,都要遵循节气之规。二十四节气的思想理念是人们对“天时、地利、人和”的追求。历代文人墨客用各种形式不断丰富着二十四节气,把天地万物容纳在节气的框架中,今天的我们能有一种与天地感应的诗意浪漫。
由于微重力环境的影响,人在太空中呈飘浮状态。尽管没有了重力的束缚,航天员可以以任意睡姿睡眠,但在太空中睡觉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轻松舒适。航天员睡觉时会钻进专用睡袋中,将睡袋固定在一定区域内,使身体紧贴舱体,产生近似于重力环境下躺在床上的感觉。这样,航天员的睡眠状态更加接近地面,① ,而且还能保护航天员的安全。太空中的昼夜交替周期只有90分钟左右,航天员在这种环境下睡觉 , ② 。因此,一副遮光性强的眼罩为航天员从视觉上模拟黑夜,有助于提高航天员的睡眠质量。由于在微重力环境下没有自然对流,航天员睡觉时呼出的气体会滞留在头部附近,久而久之,空气就不新鲜了,影响呼吸顺畅。航天员在睡觉的时候,必须保持头部有良好通风,③ 。
1956年,美学家李泽厚在《哲学研究》上发表一系列文章,稿费1000元。这对于当时月工资只有60元的李泽厚来说,是一笔可观的收入。虽然经济宽裕了,但李泽厚的衣食住行依然简朴,有人劝他添置一件名牌衬衫,李泽厚拒绝了,说“名牌穿在身上是负担”。他专心致力于事业,写出了《美的历程》《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等著作。当下,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有些年轻人非名牌衣服不穿,非名牌物品不用,在事业上却无所追求,选择“躺平”。
上述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