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前 |
反应后 |
|
烧杯和样品溶液总质量/g |
加入的稀盐酸溶液质量/g |
烧杯和溶液总质量/g |
105 |
200 |
300.6 |
①去掉装置A,将空气直接鼓入装置B
②去掉装置C,将B与D装置直接相连
③当气泡停止产生时立即停止鼓入空气
④将稀盐酸快速注入锥形瓶中与样品反应
(不计溶液体积的变化)
主要成分 |
NaHCO3 |
Mg(OH)2 |
建议每次剂量/g |
0.5 |
0.3 |
请通过计算说明每次服用Mg(OH)2的剂量比 NaHCO3“少”的原因。
①取一洁净的锥形瓶称量,然后往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并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质量忽略不计),重新称量);
②往上述锥形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边滴加边振荡,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紫色时,停止滴加,再次称量,数据如下表:
锥形瓶 | 锥形瓶+稀盐酸 | 锥形瓶+反应后溶液 | |
质量(克) | 35.5 | 55.5 | 80.5 |
(1)若要配制500克16%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 克;
(2)本次实验中,实际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 克;
(3)请通过计算确定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4)另有同学做了同样实验,却得到了不同的结果,于是用精密pH试纸测得反应后锥形瓶内溶液的pH为8.2,则他测出的盐酸溶质质量分数 (选填“偏大”或“偏小”),造成这一偏差的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