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须“勇改”
凌焕新
①清代袁枚写过《续诗品·勇改》一文,认为诗歌有弊病,就当勇于改正,“知一重非,进一重境”。其实,做人如同作文,人生亦须“勇改”。
②有人说,"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白居易的诗歌脍炙人口,其遗稿"涂改甚多""竟有终篇不留一字者”。人生在世,不可能“一气可成”“一字不改”。追求完美是人生的至高境界,但正如哲人所言,“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正因此,一个“改”字十分可贵。“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吾日三省吾“过”,有利于减少谬误,校准人生的航向。
③春秋时的晏子德才无双,被司马迁称为“不辱使命,雄辩四方”。晏子曾把自己肾为一根弯弯曲曲又有无数疙瘩的木头,想成为有用的器具,就必须用斧子劈、刀子削、创子刨、锯子锯。此言不仅说明“人非圣贤”,更道出了改过之艰。“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做人如果看不到自身的“脏、乱、差、丑”,或虽看到但不肯“劈、削、刨、锯”,显然难以成就大器、彰显卓越。
④老舍写文章有一个窍门,就是写完之后不断念给人听——“再念、再念、再念”。也有知名作家介绍写作经验说,把作品当成不是自己的,从别人的角度旁观,冷静地修改。像这样借力于他人的做法,同样不失为人生改过之灵方。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请别人帮助审视自我,也许更能把自己看个通透。打磨钻石用的是另一颗钻石,人生修为一样离不开他人敲打。当年晏子决意辞退三年不给他挑毛病的幕僚,相比之下,如今有的人对帮自己指出不足的人不谢反恨、恩将仇报,实在糊涂至极。
⑤勇于改正的前提,在于坦承错误。其实,一些人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对自身问题遮遮掩掩,往往源于爱面子。对此,陈云曾提出过“论事不论脸”的原则。他告诫犯错误的同志“不充好汉”,怕丢脸就一定会丢脸,不怕丢脸反倒可能不丢脸。那些翻船落马、身败名裂者,有几人不是因为文过饰非,从而一错再错、小错酿大错,最终把自己逼得无路可走?共产党人没有个人的私利,更应当讲真理不讲面子,像陈云所说,“在两个人谈话中”“在小组会上”“在大一点的会上”“在千万人面前”,都可以承认错误。
⑥做人应“勇改”,但不能妄改。袁枚曾说,自己的诗“改好者固多,改坏者定复不少”。奋进人生路,也面临“改坏”的风险。做人应当谨记崇德向善,跟着蜜蜂去寻找花朵;切忌比下比烂,被苍蝇蚊子引向污浊。叶圣陶讲过,审慎的作家写作,往往斟酌又斟酌、修改又修改,一字一句都不肯随便。做人尤其是从政,应当知畏知戒、守身如玉,一言一行都“不肯随便”。
⑦如此,惟有像作文那样“改、改、改”,人生才能不断地“知一重非,进一重境”。
战国时候,燕国有个年轻人,他听说赵国的邯郸人走路的姿势潇洒优雅,就去赵国学习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结果他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的步姿,还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步法也忘了,结果只好四肢着地,爬着回去了。
说“思想”
①人的本质是什么?不是亿万原子分子构成的“臭皮囊”,也不是DNA长链组成的遗传基因,而是深藏在每个人脑海中的“自我意识”——思想!所以人应该思想。
②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人的存在区别于其他动物,在于人有思想。人有思想才会创造工具,才会劳动。失去思想,人与动物何异?
③人的发展更需要思想。思想之威力无远弗届、无坚不摧。
④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纯思想的产物,他发表狭义相对论后意犹未尽,经过十年苦思冥想又建立了广义相对论,奠定了现代宇宙学之基础。在此基础上,思想异常活跃的霍金推论出黑洞理论,黑洞引力大到连光线也无法逃脱。这已为当代天文观测所证实。
⑤不仅科学重思想,文学、艺术亦如是。文章之深度在于思想,我爱读《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开篇气势磅礴,正文写景抒情字字珠玑,令人击节赞赏。但全文之灵魂还在结尾那一段富有哲理的议论,杜牧在思想!
⑥凡高博物馆展出他的两幅名画,《吃土豆的人》中的人物再平凡不过,《麦田里的乌鸦》中的群鸦是常见之凡鸟,为什么为世人所赞赏?是因为“心有灵犀一点通”!艺术之魅力在于思想之交互。中国画坛上也有类似的情形:罗中立《父亲》脸上每一道如刀刻的皱纹,吴冠中《苦瓜家园》中每一根纠结的藤蔓,都在促人深思。
⑦我有一个嗜好——胡思乱想。夜阑人静万籁俱寂,思绪如离云出岫飘忽不定;时而又如飞瀑流泉一泻千里,虽然没有获得有价值的结果,但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空手而归,其乐无穷——想什么呢?
⑧一是想个人。回想个人的经历:幸福的童年,迷茫的青年,坎坷的中年;一生中曾有几个关节点,不同的选择可以走完全不同的道路,往者已矣,来者可追。想得更多的是未来,如何在有生之年尽情地奉献和享受?
⑨二是想朋友。我有一些勤思好问的素心朋友,彼此间推心置腹无话不谈,讨论问题时直言无忌,争得面红耳赤。犹如异体之撞击,相互切磋砥砺迸发出的火花,激励我想得更广更深。中宵反思,往往彻夜不眠。
⑩三是想宇宙万物。牛仔裤为什么历经数百年而不衰?后现代画是不是国王的新衣?新诗如何才能媲美唐诗?五百年后的新新人类是什么样子?以至于物质本质,宇宙演化,生命起源……非关功利,只是好奇。
⑪任思想涉足大千世界之长河,让涓涓流水在脚趾间滑过,虽然没有拾到美丽的贝壳,不亦乐乎?
正能量助人实现理想
①人人都有理想,怎样实现理想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无数登上理想之题者告诉者们:正能量助人实现理想。
②赤子之心是助人实现理想的正能量。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即有大成就的人都有一颗婴儿般单纯、善良、天真的心,但是,许多年轻人是从功利的角度确立目标的。他们选择职业时,往往只看到行业的光鲜和收入的可观,却看不到背后的辛苦和压力。这样的人一旦遇到困难就会灰心丧气,停步不前,何谈实现理想?而赤子之心则能赋予我们追求理想的执着。
③兴趣激情是助人实现理想的正能量。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自幼喜爱寻幽探奇,始终对自己钟爱的事业充满激情,遍访名山大川,屡历险境,九死一生,最终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徐霞客游记》。可见,只有保持兴趣激情,才能在充满挑战的工作中将理想变为现实。
④团结协作是助人实现理想的正能量。实现理想的过程是漫长的,奋斗的道路上布满荆棘,只靠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应对,这就需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马克思、恩格斯共同研讨,精诚合作才有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年轻人也要抱着合作共赢的心态,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不断朝目标迈进。
⑤责任使命是助人实现理想的正能量。对年轻人来说,现在就是最好的时代,祖国给了我们很大的舞台,年轻人在唱主角,责任使命让年轻人产生奋进的动力。我们每一个年轻人都应当从现在开始,增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在实现理想的大路上快步前行。
⑥人生是一个不断追求理想的过程,拥有一身正能量的人,更容易克服困难,实现理想。正如扬起风帆的船,能轻松越过激流险滩,到达繁花似锦的彼岸。让我们用智慧和计水,聚集更多正能量,“撸起袖子加油干”,实现我们的理想,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根据2020年哈尔滨市中考题改编)
“读书”与“看书”之间
慧 虹
①近来读一些作家的文章,不约而同地谈到了“读书”与“看书”的差异——
②梁衡指出,什么是阅读?阅读就是思考。阅者,看也。但是比看要深一些,它不是随意地、可有可无地观看。是有目的的、带着问题观看,是一个思维过程,边看边想。而对不需太动脑子的、浅一点的东西,消遣、娱乐的,则说看,不说阅。
③王鼎钧则言,“读书”和“看书”不同,读书有方法,有目的,有成果,讲的是读书人的水准。告诉某作家“我读过你的书”或“我看过你的书”,一字之差,寓褒贬、别善恶。
④细细品味还真是这么回事儿。一个人如果自我感觉尚算得上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如果在工作生活之余尚且保留了阅读的习惯,就有必要扪心自问——我究竟是在“读书”,还是“看书”?毕竟,“生命诚可贵,时间价更高”。当读者自己深陷于“看书”而非“读书”的窠臼而不自知时,可能还会沾沾自喜,自鸣得意。殊不知,这样无异于自欺欺人,无异于浪费光阴空耗生命。
⑤我的微信朋友圈中,有人“读书”,也有人仅仅是在“看书”。这两年,社交阅读趋热,我遂被拖进了一个读书群。该读书群中给人印象颇深的有这么两位,一位是某位群友,每天倒是雷打不动地在群内打卡读书。读的速度惊人,两三天即读完一本书,其他群友甚感钦佩之余,请教其读书秘诀及读后所获,没承想得到的回答令人气馁,“读便是了,读后也没感到有啥触动”。
⑥与之相反,该群群主崇尚深度阅读、深度输出,读书速度算不上很快,但只要读过的书,都坚持必须写出一篇不乏干货的读书笔记,晒在公众号上。据其讲,她一本书至少读三遍,第一遍按顺序通读,在书上做标记,随时记录所思所感;第二遍梳理全书,画出思维导图;第三遍重点阅读标记段落,结合所思所感精心构思,最终输出一篇绝不敷衍的读书感悟文章。观其公众号中的文章,百余篇读书感悟篇篇耐读,每隔一段时间必有更新,确属难能可贵。
⑦当前,我们置身于一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许多人在碎片化的时间里逐渐习惯了碎片化的阅读,这种状况下的阅读,往往“看”的成分大于“读”的成分。不过,这也并非绝对。曾经有引起广泛反响的《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的作者采铜,就结合自身的阅读实践,谈到过“碎片化时代如何做到深度阅读”的问题。
⑧他就提到,阅读,绝不仅仅发生在把书从打开到合上的时间段,这只是阅读活动中最表层的部分,更重要的是,书中读到的那些精华能否转化为属于我们自己的价值。一个人的阅读如果追求的是一种抵达,是自我生活、人生的某种改变,那么,这种追求改变的诉求反过来会促进我们的阅读。因为很显然,我们要改变,必然要对我们读的文本提出更高要求,提出更多问题,更加主动和迫切,这些都会让我们阅读得更深入。
⑨所以,说到底,决定一个人“读书”还是“看书”的关键因素之一,应着眼于“阅读的抵达”,也就是自我的改变。像有些人的阅读仅仅满足于消遣,茶余饭后拿本书躺着随便翻翻催眠,抑或,阅读单纯就是为了阅读,徒有一种形式,让自己看起来似乎在做着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聊以自慰。如此,读书充其量不过是在“看书”,那还不如走出户外多看看蓝天白云,扫视一番车水马龙的街景,最起码,有益于眼部健康。
⑩而如果阅读是为了思想的提升,心灵的充实,灵魂的修炼,那这样的“读书”,一定是会有所收获,实现“阅读的抵达”的。
(选自《杂文月刊·选刊版》2020年第1期)
也说颜值
过去,我们夸奖一个人长相英俊、风度潇洒,喜欢用“一表人才”。现在,网友们又发明了一个热词:颜值。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颜值”呢?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相貌从未被大家忘记,“貌比潘安”的赞誉流传至今。但潘安被称赞并不单单因为他的相貌,他的德行、他的才华、他对妻子的专情才是他被后人记住的关键所在。所以,颜值高固然是优势,但仅有高颜值是远远不够的。
颜值高,让人易于在社会生活中占得先机。在人类的进化史中,真的难以彻底剔除人性中的“爱美”基因。放眼当今世界,相貌甚至被当成了一种商品或一个消费符号。在职场、社交场以及婚恋场上,颜值高的人都比颜值低的人更加如鱼得水;而那些颜值不高的人,却不太容易在第一时间得到别人的垂青。于是,很多人吐槽说:对这个看脸的世界失望了!
如果仔细研究人类发展史,颜值不高的人,对这个世界大可不必失望。就长远发展来说,一个人更重要的是拥有德行和才华。
貌因德而美。外表是皮囊,德行才是核心,若非如此,再好的相貌也没有价值。汪精卫长相英俊,气度不凡,可谓“颜值高”,但这样一位相貌出众的热血青年后来却做了汉奸,至今仍遭到中国人的唾弃。德不配颜,徒有“颜值”之虚名,其“高颜值”反倒成了一个笑话。
才补颜不足。颜值低是一种“先天不足”,才华却是弥补这种“不足”的营养剂。英国人戈登在他的著述中对晚清大臣曾国藩有如此描述:个子中等,身材肥胖,脸上皱纹密布,脸色阴沉,目光迟钝;穿着陈旧,衣服打皱,上面还有斑斑的油迹。可以看出,曾国藩的外貌并不“漂亮”,可谓“颜值不高”,但他却在大风大浪中凭借过人才华,成就一番事业,名留青史,令人敬仰。
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现在也有流行语“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终于人品”。无论是一个人如何风华绝代,最后沉淀下来值得称道的只有两样——德行和才华,然后才可能说,这个人还有“颜值”。
中心论点 |
观点 |
材料 |
材料类型 |
① |
仅有高颜值是远远不够的 |
② |
事实材料 |
颜值高,让人易于在社会生活中占得先机 |
职场、社交场以及婚恋场上,颜值高的人更如鱼得水 |
||
③ |
汪精卫被后人唾弃 |
||
才补颜不足 |
④ |
||
⑤ |
⑥ |
理论材料 |
【材料一】
7月31日晚,警方通报表示,经警方调查,吴亦凡(男,30岁,加拿大籍)因涉嫌强奸罪,目前已被朝阳公安分局依法刑事拘留,案件侦办工作正在进一步开展。
【材料二】
8月27日,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了解到,日前,上海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已查明郑爽2019年至2020年未依法申报个人收入1.91亿元,偷税4526.96万元,其他少缴税款2652.07万元,并依法作出对郑爽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2.99亿元的处理处罚决定。
要求:①认识深刻,理由充分;②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③120字左右(含标点);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拐弯
①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当被人问起他的长寿秘诀时,说:“凡事要想得开,想不开就拐个弯。”
②从每个人成长的轨迹来看,人生天地间,路路九曲弯,从来没有笔直的。有人说,人在前进的路上就是两件事——前进和拐弯。前进需要勇气,拐弯需要智慧。爱因斯坦曾说:“人的最高本领是适应客观条件的能力。”达尔文说得更透彻:“适者生存。”他们所说的“适”,就是适应、顺应,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会“拐弯”。不仅在西方人眼中生命需要拐弯,中国古人亦有类似的认识。陆游也曾说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由此可见,拐弯在人生的字典里是个关键词,由于每个人对这个词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水平不同,就出现了愿不愿、会不会、善不善拐弯的多种情形,由此就造成了千差万别的人生,演绎出五彩缤纷的世界。我想如果把拐弯用英文大写的字母来表示,可分出若干种类型。
③一是把拐弯用字母“V”来表示。不仅形象上非常传神,而且真正表达了拐弯的意义:这不是一种简单的拐弯,而是一种迂回型的拐弯,是形退实进。左边的一半,代表向下;右边的一半,代表向上。从左边的趋势来说,本应向下,但到底部终止了,又改为向上。这是一种消极状态向积极状态的转折。许多人和事都是这样由挫折走向成功的。北大著名教授季羡林,“文革”时被勒令守楼听电话。这对别人来说可能是无法忍受的屈辱,可季老却在困境中发现了有利因素,利用三年看大门的时间,翻译了280万字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这一宏篇巨著,为中国翻译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建起了一座丰碑。
④二是把拐弯用字母“N”来表示。这种拐弯和“V” 有点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它表示人们按既定的道路和方向前进时,原路走不通了,必须拐穹,但这个弯不是返回原来的起点,而是扔到一个新的落脚点上,从而在新的领城获得断的发展。人在一生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控折、不幸。关键在于你是否学会了拐弯。只要你在心里据个弯,就会路随心转、超越自我,开创新天地。红极一时的影星克里斯朵夫·李维在一次马术比赛中意外坠落,成了一个高位截瘫者。他一度绝望过,也曾想就此了结生命,但在挫折面前,他最终选择了拐弯,以轮椅代步,当起了导演。他导演的影片还获得了金球奖。他还坚持用牙咬着笔,写出了他人生的第一部书《依然是我》,后来这部书还成为畅销书。
⑤三是把拐弯用字母“W”来表示。这说明人生前进的道路上弯很多,并不是拐一两次弯就能到达人生终点的,而是要经过多次拐弯的锻炼,经历多次挫折的磨练,经受多次失败的考验。一些伟人、名人成长的轨迹,就雄辩地证明了他们正是在不断拐弯中前进,从而获得成功的。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为了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推行“三民主义”,虽多次失败,但失志不渝,终于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两院院士王选一生经历了八次选择,也就是八次拐弯,终于研制成功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引发了我国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一场技术革命,被誉为“当代毕昇”。
⑥周老的“拐弯”说,是他百岁养生经验的总结,也是转换思路的小方法,更是指引人生方向的大智慧!
(选自《读者文摘》,有改动)
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事在全民、人人有责。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②“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必须充分认识到,浪费行为具有“溢出效应”,侵蚀社会资源,损害公共利益。铺张浪费之风,脱离我国基本国情,背离优秀传统文化,败坏社会风气。厉行节约不仅是个人私德,更是社会公德。节俭节约作为一种传统美德和价值追求,无论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还是个人层面,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面对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的餐饮浪费现象,只有既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又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思想观念,才能标本兼治、春风化雨,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③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就要切实培养节俭节约习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今天,物质日渐丰盈、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勤俭节约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特别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树牢节约意识、养成节约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一个民族基本的现代文明素养,但只有把节约变成具体行动,才能标注社会文明的新刻度;只有让节约成为一种社会风尚,才能续写民族美德的新篇章。我们不能满足于做节约的向往者,更要成为节约的行动者。我们是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如果人人都躬行节俭,不弃微末、日积月累,实现从“要我节约”到“我要节约”的转变,让节俭节约成为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习惯和修养,那将积累多么巨大的财富,形成多么强大的力量!
④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就要积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就是绿色生活方式的内在要求。从节水节电节气到改变出行方式,从落实“光盘行动”到拒绝过度包装,只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就能把节俭新风写在生活点滴间。领悟生态文明的真谛,“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拒绝奢华和浪费,才能形成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
⑤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还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历史和现实证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作支撑的政党,难以兴旺发达。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越是人到半山、船到中流,越要警惕未富先奢的陷阱;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越要激扬艰苦奋斗的精气神。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坚决反对大手大脚、铺张浪费,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这是我们攻坚克难、走向胜利的一大法宝,也是我们迎接挑战、面向未来的底气所在。
⑥“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说到做到、带头执行的态度坚持勤俭节约,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治理铺张浪费,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让全社会以浪费为耻、以节约为荣蔚成风尚。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08月13日)
① ② ③
我们是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如果人人都躬行节俭,不弃微末、日积月累,实现从“要我节约”到“我要节约”的转变,让节俭节约成为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习惯和修养,那将积累多么巨大的财富,形成多么强大的力量!(句中加点的“要我节约”和“我要节约”可以互换位置吗?为什么?)
【链接材料】
王琳(化名)面前摆了将近20个餐碟,装着糯米鸡、口水鸡、炖肘子、大猪蹄、一大
份烤鸭、梭边鱼、荷叶鸡、牛排饭、锅包肉、肉饼等17份菜。盘子太多,挤满了6人座长桌,这是她一个人一顿饭的食量。
王琳是一位吃播博主,在网上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是“小猪猪特能吃”。但她的外形却和“大胃王”反差很大,娃娃脸,丸子头,个头不足1米6,体重92斤。
她受邀来到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的食堂录制吃播视频,对着镜头,她夹起一大块肘子,嘬进嘴里,大口吞咽,好吃到直点头。食量过大,周围的员工都忍不住回头注目。有人在视频的弹幕里计算,她身后共有4拨人吃了饭离开。最后,食堂空无一人,她将所有的餐食吃尽,连米饭也伴着肉汁一扫而光。视频播放后,弹幕也异常热闹,人们点评着对每道菜的看法。
(节选自《中国新闻周刊》2020年08月03日)
让人,乃众妙之门
①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③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④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乎被世人遗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又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
⑤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
⑥让人,乃众妙之门。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不信,你试试!
韩信曾甘受市井屠夫的胯下之辱,后来成为一代名将,被封楚王。回楚地后,他并未睚眺必报,而是将羞辱他的人善待并重用。
逆向思维帮助你走向成功
①《庄子》里有一个故事说,有人有祖传的“不龟手之药”,也就是搽了手不裂的药这家人靠了这个药方,每年冬天给人家浆纱赚钱。有聪明人花一百金买下这个秘方,献给国君,国君凭借这个药方选择冬天跟敌国打战,结果大获全胜。这位聪明人被裂地封侯。同样的药方,不同的运用方法,会带来这么不同的结果,关键在于思维方式,这位聪明人运用的思维方式就是逆向思维。
②古希腊有所谓两面神思维,意思也是要看到对立着的两个方面。逆向思维与此有关,正面文章反面看,老子说“正言若反”“美言不信”,思维角度就很奇特,所以我们现在还觉得深刻。逆向思维要求我们摆脱一定的框框条条,换一个思路换一个角度来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
③对于同一个事情,从相反的方面去思考,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有一位汽车驾驶员开着一辆车要过一座有孔的桥,车上装的货物比较高,顶部再往下一点点就能通过。驾驶员一筹莫展,后面一长溜车也被堵住走不了。大家都很着急,这时候,一个小孩子说:“每只车胎放掉一点气就能通过了。”一句话提醒了大家,一会儿堵塞的车队就恢复了交通。给车胎放气,是顽童调皮的做法,小孩子用这个办法解决了大人解决不了的难题。北宋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可谓是妇孺皆知,说的是司马光和小伙伴们在后院玩耍,一个小孩儿掉进了水缸里,司马光急中生智,拿起大石头就向水缸砸去,缸破水出,落水小孩得救。按通常的做法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运用了逆向思维,“让水离人”,救了小伙伴的性命。这种事例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很多,由于它能出奇制胜,灵活多变,“反其道而思怀疑。古人说:小疑则小得,大疑则大得。苹果熟了往地下掉,不往天上飞,大家都认为 之”,结果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④逆向思维除了要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尤其要看到人们不太注意的一面外,还要敢于怀疑。古人说:小疑则小得,大疑则大得。苹果熟了往地下掉,不往天上飞,大家斗认为很正常,牛顿却在思考为什么,所以,踏后来发现了万有定律,成了大科学家。农夫耕田,轿夫抬轿,人有生老病死,历来如此,释迦牟尼却由此发现了人生之苦,并发誓要找到解脱痛苦的方法,所以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
⑤凡事多从两个方面看看,尤其是多从反面看看,容易看得深一点,看得远一点,从而使我们在生活中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①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目,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唯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③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唯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色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作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唯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④第二要乐业。“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得快乐,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⑤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今天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我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