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从近代美学观点看,王国维所用名词似待商酌。他所谓“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就是“移情作用”,“泪眼问花花不语”一例可证。移情作用是凝神注视,物我两忘的结果,叔本华所谓“消失自我”。所以王氏所谓“有我之境”其实是“无我之境”(即忘我之境)。他的“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实例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都是诗人在冷静中所回味出来的妙境(所谓“于静中得之”),没有经过移情作用,所以实是“有我之境”。与其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似不如说“超物之境”和“同物之境”,因为严格地说,诗在任何境界中都必须有我,都必须为自我性格、情趣和经验的返照。“泪眼问花花不语”,“徘徊枝上月,空度可怜宵”,都是同物之境。“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兴阑啼鸟散,坐久落花多”,都是超物之境。
王国维说:“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他认为“有我之境”比“无我之境”品格较低,不过没有说明此优于彼的理由。
英国文艺批评家罗斯金(Ruskin)主张相同。他诋毁起于移情作用的诗,说它是“情感的错觉”,以为第一流诗人都必能以理智控制情感,只有第二流诗人才为情感所摇动,失去静观的理智,于是以在我的情感误置于外物,使外物呈现一种错误的面目。这也只是片面的真理。情感本身自有它的真实性,事物隔着情感的屏障去窥透,自另现一种面目。诗的存在就根据这个基本事实。如依罗斯金说,诗的真理必须同时是科学的真理。这显然是与事实不符的。
依我们看,抽象地定衡诗的标准总不免有武断的毛病。“周物之境”和“超物之境”各有胜境,不宜以一概论优劣。比如陶潜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超物之境”,“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则为“同物之境”。王维诗“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为“超物之境”,“落日乌边下,秋原人外闲”则为“同物之境”。它们各有妙处,实不易品定高下。“超物之境”与“同物之境”亦各有深浅雅俗。同为“超物之境”,谢灵运的“林壑敛秋色,云霞收夕霏”,似不如陶潜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或是王绩的“树树皆秋色,山山尽落晖”。同是“同物之境”,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似不如陶潜的“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或是姜夔的“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两种不同的境界都可以有天机,也都可以有人巧。“同物之境”起于移情作用。移情作用为原始民族与婴儿的心理特色,神话、宗教都是它的产品。论理,古代诗应多“同物之境”,而事实适得其反。在欧洲从19世纪起,诗中才多移情实例。中国诗在魏晋以前,移情实例极不易寻,到魏晋以后,它才逐渐多起来,尤其是词和律诗中。“同物之境”在古代所以不多见者,主要原因在古人不很注意自然本身,自然只是作“比”、“兴”用的,不是值得单独描绘的。我们可以说,“同物之境”不是古诗的特色。“同物之境”是和歌咏自然的诗一齐起来的。“同物之境”日多,诗便从浑厚日趋尖新。诗到以自然本身为吟咏对象,到有“同物之境”,实是一种大解放,我们正不必因其“不古”而轻视它。
(选自《诗论》,朱光潜)
材料二:
钱钟书先生曾谈到两种创作方法,一日即物生情,二日执情强物: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到“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意思和钱先生基本类似。
即物生情是创作者对事物的感知、谛听和描绘,是从物事情感到形象语言,再到意境生成的创作过程:执情强物则是主观先入,是把意念强加于物事,通过自我营设、情境唤起以“违其性而强以就吾心”。
前者,多为收缩性写作,即先对客体产生直观感应,再动之以情,述之于笔:后者基本上属于发散型写作,是所谓不按常理出牌,以主观意念混淆造物、统领外物。
比如绘画,有“喜气画兰,怒气画竹”一说,这是即物生情,假使你反其道而行之是否可以成立呢?我以为也是可以成立的,谁说怒气不能画兰、喜气不可画竹呢?况且有时非怒非喜,涂上几笔兰竹也未见得不精彩。所以,凡事不可太“概念”,“非此”未必“即彼”。王阳明有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是很好的关于主客体的哲学诠释,不过,话说回来,却也是典型的“执情强物”。
有时我却觉得这两者之间不能完全割裂开来看,而是一种相互作用,或者说彼此圆融。所谓“意与境浑”“意与象合”,是物我相融、彼此打通;朱熹说:“身心内外,初无间隔”,则是心与物化,得心而应手。世间事,殊途可以同归。艺术创作,也不存在什么约定俗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律。
(原载于《新民晚报》,喻军,有删节)
岭上无战事
王筠
接连下了几场大雨。
洪水冲毁了道路,也冲坏了阵地上的工事,远山近岗飞瀑流挂一派云遮雾罩。山下的敌人没了动静,除了侦察机偶尔从云缝中钻出来勾勾一过,炮不鸣,枪不响,“黑老鸹”和“油挑子”也没来捣蛋,不知道是被大雨浇昏了头,还是又在准备什么新的花招。
稍一放睛,下边的给养送上来了。大雨阻隔了通行,除了水以外,阵地上差不多就要断粮。山上修筑了储水池,还弄了不少个汽油桶,几场大雨一下,所有的蓄水设备都装得满满当当的。下雨,也有下雨的好处。
李八里没想到的是,王翠兰也跟着上来了。
“你咋么来了?也不打个招呼!”
这是李八里见到王翠兰的第一句话。没有欢迎,更没有惊喜。
王翠兰却笑了:“给你说你能让俺来?”
确实是不能让她上来。黑云吐岭时刻面临着敌人的炮击和轰炸,流血死亡可说是家常便饭。山下的营地虽说也不安全,可能有“油挑子”光顾,可能遭遇敌人偷袭,但与黑云吐岭比,安全系数毕竟大得多。不过上来就是上来了,不能马上给她撵回去。李八里不高兴也是高兴,自从他告别山下的营地,告别马先生、喇叭小刘他们,又是好几天过去了。
王翠兰说:“俺前些日子又梦到你挂彩!唉整天为你提心吊胆的……你说这个仗,啥么时候能打完呢?”
“打完?早着呢!”李八里说,“不把美国鬼子全部赶到大海里去,战斗结束不了。”
王翠兰说:“你说这些美国佬,好好的不搁美国家里待着,偏偏大老远跑朝鲜来,他要不来朝鲜搞侵略,俺们也不能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李八里嗔道:“都拥家里抱小鸡怪好,天下太平,还用打仗?还要部队干啥么?”
王翠兰拿胳膊拐儿捣他一下,笑着说道:“说着玩的,你又认真……只要你没事情,俺咋么都好说。”
“我能有啥么事情?啥么事情没有!”
坐了一会儿,王翠兰探过头来扒着李八里的衣服领子朝里边看。李八里侧着头说:“看啥么呢?又没生蛆。”
王翠兰说:“蛆没有,虱子还能没有?”
确实有虱子,不仅他身上有,每个人都有。这个东西却不是好东西,咬得人瘙痒难耐坐卧不宁还在其次,关键是传染伤寒或其他疾病,会造成减员,影响战斗力。因条件有限,消灭虱子最简便实用的办法是将生满了虱子的脏衣服放在开水里煮,大的小的一锅端。
李八里听过了王翠兰的意见,没怎么当回事儿。他对王翠兰说:“哪有条件煮虱子?缺锅少灶的,就一个锅还得做饭烧水……虱子,咬不死人。”
王翠兰不和他嬉皮笑脸,很严肃地说:“你不要不当回事,灭虱子是俺们治疗队的工作,大家都支持,反而你当营长的不支持?”
李八里说:“不是不支持,是没有条件!你看看,要啥么没啥么,咋么烧开水?
王翠兰说:“你这不是有汽油桶吗?刚才我见那边摆着十几个。”
李八里说:“就那点水,还得留着打仗用……煮虱子,亏你想得出来!”
“你这个人……我让你窝囊!”
王翠兰不想再跟他废话,动手来解李八里的衣服扣子。
李八里扭捏着躲避边说:“唉,唉,动手动脚的,叫战士笑话。”
正好孟正平走了过来。王翠兰对孟正平说:“教导员你来了正好,李营长自己窝囊还不配合治疗队工作,你看看咋么弄吧。”
孟正平是来询问王翠兰一个问题。山下不仅送来了给养,还带来一口袋松树叶子——松针。他不知道这个东西有什么用。
王翠兰说:“治疗夜盲眼啊!用松树叶子烧水喝,能缓解症状。咋么?你这里没有夜盲眼?”
孟正平忙说:“有,不少呢。”
由于长时间战斗和风餐露宿,难得吃上蔬菜,造成了维生素的大量缺失和视力下降,许多战士一到晚上就眼睛模糊,看不清东西辨不出景物,俗称夜盲眼。及时地补充蔬菜水果或者维生素是最直接的治疗办法。黑云吐岭本来覆盖有茂密的森林,松树很多,但是给多日以来的炮火、炸弹轰击,树木都烧焦炸没了,茂密的森林变成了一截截的枯树桩子,不要说松针,连片绿色也难见着。所以在山后面很远的地方,王翠兰特意叫战士将了一口袋松针。
孟正平说:“支持,肯定支持!为了部队战斗力嘛,哪个不支持?”
紧忙着战士们把几只汽油桶架上了松枝树干,炉火熊熊,热气蒸腾,一件件土黄色的军服在铁皮大桶内翻卷。炊事班的锅也烧上了松针水,绿色的汁液散发着特别的味道。李八里就是给王翠兰捏着鼻子灌下的一碗绿汤水。
天气不阴不晴,云层很低,不是敌机活动的好时候。所以五六只大铁桶都架在洞口附近,燃烧的炭火与蒸腾的热气把大半个掩蔽部弄得工厂一般沸腾,给住在潮湿的山洞的他们带来片刻的温暖。
王翠兰说:“不打仗多好,喇叭刘爷俩儿好模好生吹他爷俩的喇叭号子,马先生好好教他的书,俺还是俺,你还是你……打仗,啥么都给打毁了啊!”
李八里说:“不打仗要我们这些人干啥么?光想过太平日子!天下太平,靠的是千千万万的人拿命换来的。美国鬼子眼瞅着打到家门口了,不跟他干上这一仗咋么能行?把他牙齿换掉,揍得他嗷嗷叫唤满地找牙,以后再见着你他就客气了,就不敢咬你了。太平,得用鲜血和生命来保卫啊……不过打仗也有打仗的好处,要是不来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我能碰到你啊?碰不到。你当不了俺老李家的儿媳妇,俺也娶不了你王翠兰,更别想让你给俺生个一男半女!”
王翠兰又轻轻捣了李八里一胳膊拐,两个人偷偷地笑开了。
愉悦和舒心的欢笑驱散了思念逝去战友的不快,让他们重新感觉到短暂的祥和与温暖。
王翠兰后来说:“这个仗什么时候是个头呢?还能一直打下去啊?一辈子那么长,总不能搁朝鲜打上一辈子的仗吧?”李八里说:“当然不会。打得越狠,越较劲儿,打得打不动了,和平就会到来。”
是啊,他们相信这个仗不会永远打下去,也相信自己不会在这个陌生的朝鲜过上一辈子的岁月。他们还年轻,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做。
八个月以后,王翠兰在朝鲜元山一带五老里的休整地生下一对双胞胎,一男一女,龙凤呈祥。五老里,这是她跟李八里结婚的地方,她还记得洞房花烛,敌机过来捣乱,他们两个差点给“油挑子”打死。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而眼前的一切却像是昨天一样真切。
王翠兰给两个孩子起了抗美、援朝的大名儿,分别叫做李援朝、李抗美。
(王筠,长篇小说《长津湖》的作者。本文选自2020年9月《解放军报》,有删改)
春,魏王秦上《括地志》。秦好学,司马苏勖说泰,以古之贤王皆招士著书,故泰奏请修之。于是大开馆舍,广延时俊,人物辐凑,门庭如市。泰月给逾于太子,谏议大夫褚遂良上疏,以为:“圣人制礼尊嫡卑庶世子用物不会与王者共之庶子虽爱不得逾嫡所以塞嫌疑之渐除祸乱之源也。若当亲者琉,当尊者卑,则佞巧之奸,乘机而动矣。昔汉窦太后宠梁孝王,卒以忧死;宣帝宠淮阳宪王,亦几至于败。今魏王新出阁 , 宜示以礼则,训以谦俭,乃为良器,此所谓‘圣人之教不肃而成’者也。”上从之。
上又令泰徙居武德殿;魏徵上书,以为:“陛下爱魏王,宜每抑其骄奢,不处嫌疑之地。今移居此殿,乃在东宫之西,时人不以为可,恐魏王之心不敢安息也。”上曰:“几致此误。”遽遣泰归第。
甲辰,诏自今皇太子出用库物,所司勿为限制。于是太子发取无度,左庶子张玄素上书,以为:“周武帝平定山东,隋文帝混一江南,勤俭爱民,皆为令主;有子不肖,卒亡宗祀。圣上以殿下亲则父子,事兼家国,所应用物不为节限,恩旨未逾六旬,用物已过七万,骄奢之极,孰云过此!况宫臣正士,未尝在侧;群邪淫巧,昵近深宫。苦药利病,苦言利行,伏惟居安思危,日慎一日。”
八月,上曰:“当今国家何事最急?”谏议大夫褚递良曰:‘今四方无虞,唯太子、诸王宜有定分最急。”上曰:“此言是也。”时太子承乾失德,魏王泰有宠,群臣日有疑议,上闻而恶之,谓侍臣曰:“方今群臣,忠直无逾魏徵,我遣傅太子,用绝天下之疑。”九月,以魏徵为太子太师。徵疾少愈,诣朝堂表辞,上手诏谕以:“周幽、晋献,废嫡立庶,危国亡家。汉高祖几废太子,赖四皓然后安。我今赖公,即其义也。知公疾病,可卧护之。”徵乃受诏。
上问侍臣曰:“自古或君乱而臣治,或君治而臣乱,二者孰愈?”魏徵对曰:“君治则善恶赏罚当,臣安得而乱之!苟为不治,纵暴愎谏,虽有良臣,将安所施!”上曰:“齐文宣得杨遵彦,非君乱而臣治乎?”对曰:“彼才能教亡耳,乌足为治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记》)
①当亲者疏,当尊者卑,则佞巧之好,乘机而动矣。
②苟为不治,纵暴愎谏,虽有良臣,将安所施!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武均州:即武巨。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节度忠义军。西京:指洛阳。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悬知:料想。
电子书、纸质书的缠斗、争吵已经很多年了,按下不表。纸质书有它独特的魅力,尤其是看到手写的有温度的眉批,就像跋涉 得到一只漂流瓶。而在手机上用破碎的时间读书的奇特的感受是,无论你于何处、何时从哪一页开始读,都会发现你不是一个人在读,而是一支部队在读,有千军万马跟着你——一本书,有海量的眉批、评论,那是纸质书的留白处容不下的。读到某处细节,你 , 手指划开批注,发现无数的脚印、声音在这里停留。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阅读方式,没有 。我在想,若干年后,电子书长什么样?我们会拥有更高科技的、可以保护视力的,看起来似纸非纸的“纸张”吗?我们可以像科幻电影里一样,戴着特质眼镜,“葛优躺”就能博览全书吗?……可无论图书怎样智能化,读书做学问都是一个需要能够 的精神之旅。奔腾的5G、6G、7G,都不如读书人一颗奔腾的大脑。与其说,读书行为这种方式变了,只能说,读书这件事根本就没有变。
滑雪者进入滑雪场, , 大多数雪场都会在显眼位置介绍《国际雪联十大安全准则》。其次滑雪者滑行时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依据个人能力、地形和雪况控制好滑行速度。前方滑雪者有雪道使用优先权,后方滑雪者务必选择不危及前方滑雪者安全的线路滑行,如发生碰撞事故, 。另外,滑雪时 , 可以有针对性地佩戴头盔、护甲、护臀、护膝、护腕等护具。这样,一方面可以固定住关节,起稳定作用;另一方面能提醒自己注意安全。
齐桓公要任用贤才宁成,有大臣希望桓公派人去打听其口碑。桓公说:“问之,患其有小恶。以人之小恶,亡人之大美,此人主之所以失天下之士也。”东汉末年,曹操采取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都被任用,他最终平定了北方。
魏征劝谏唐太宗要任用有贤德的人,说“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唐太宗认为他说得颇有道理。宋代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认为任用人才,首先要考虑其品德。
以上材料很有启示意义。请综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