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 |
1849 |
1850 |
1852 |
1854 |
输出人数 |
323 |
447 |
18434 |
25063 |
材料一 春秋时,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战国时,一大批思想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魏晋玄学,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和发展。到了宋朝,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化、艺术高度繁荣。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想出现。清初,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开通了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张扬的是国威与和平,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往。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对自己的儿子亚历山大说:“我的儿子,找一个适合你的王国吧,马其顿太小了。”成年后的亚历山大将300领波斯铠甲作为给雅典娜的祭品送回雅典卫城,带着如下题字:“来自亚历山大,腓力之子和希腊人(除了斯巴达人)的奉献,从居住在亚细亚的野蛮人手中夺取。”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二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长期动乱中,许多希腊、罗马古典作品遭毁坏流失,一部分通过拜占庭帝国流传到阿拉伯帝国。阿拉伯的学者不但认真研究,还把许多古代作品如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译成阿拉伯文。许多希腊著作,阿拉伯人不但加以保存,而且广为传播,对以后的西欧文艺复兴产生了很大影响。
——摘编自熊家利《世界通史纲要:古代部分》
材料三 古代日本文化主要得益于中国文化的影响,从3世纪开始,中国的汉字和汉文、儒学、律令制度逐渐向日本传播,到唐代达到高峰,正是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奈良时代的日本出现了文化发展的高潮,模仿唐朝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日本人还利用汉字创制了本国文字,但随着假名文字的发展,日本文化逐渐摆脱对中国文化的简单模仿,由所谓的“唐风文化”转化为具有日本特点的所谓“国风文化”。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表2
阶段 |
历史现象 |
第一寒冷期 (公元前1000——前850年) |
北方的少数民族向南迁徙到达关中地区,出现了“南夷与北狄 交”的局面。西周末年,戎狄攻破镐京,周朝迁都洛邑 |
第二寒冷期 (公元初年到600年) |
“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出现五族内迁局 面,继而有孝文帝改革 |
第三寒冷期 (1000——1200年) |
北方少数民族契丹、党项、女真、蒙古挥戈南下,建立政权与两 宋长期对峙 |
第四寒冷期 (1400——1900年) |
1636年,皇太极继皇帝位,国号“大清”。1644年清军入关, 建立清帝国 |
——摘编自张利《气候变迁与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南下》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阐述。(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材料一 随着美洲和通往东印度的航线的发现,交往范围扩大了,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运动有了巨大的发展。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完全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规模愈来愈大的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19世纪五六十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工业必需品。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批新工业国家的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5%,美国11%,德国13%,法国8%,俄国4%。1870-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