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海淀区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语文3月一模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81 类型:高考模拟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15分。
  • 1. (2022·海淀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当今中国正大踏步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上演着一个个精彩动人的中国故事,世界为之惊叹喝彩。讲故事是进行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关乎国家形象,关乎国际话语权,关乎国家文化软实力。要讲好中国故事,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发掘中国之美。“欲扬其美,必知美之所在。”五千年薪火相传的中华文明孕育了取之不竭的故事宝藏,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当代中国喷涌着数不尽的故事源泉。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中国梦征途的蹄疾步稳、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凝结成中国故事的丰富内涵。向世界展示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就要善用生动精彩的故事,讲清楚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基本国情,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创新表达方式至关重要。好的表达,是真实与艺术、内容与形式、“陈情”与“说理”的有机结合。创新我们的表达,赢得世界的倾听,就要认真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当中国表达不断创新,坚持“国际范儿”与“中国味儿”相结合,中国故事就能跨越种族文化和地域的藩篱 , 直抵人心,中国形象就能润物无声地融入国外受众的脑海。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合唱比独唱更震撼更有气势,和声比单音更动听更有韵味。中国故事的“大合唱”,需要政府部门打好“拍子”,做好引领、统筹协调。媒体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主体,新闻发言人、专家学者、文化交流使者和出境人员等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骨干。“领唱”不力则“合唱”不响,“各声部”无声则“和声”难鸣。惟有人人都是故事员,个个都做传播者,中国故事才能讲得气势磅礴 , 赢得世界更广泛的欢迎和赞誉。

    (取材于宣言《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材料二

    从传播学角度看,讲故事也属于一种传播行为,因此,它需要符合传播心理学规律。

    研究证明,在一个富余的信息场域中,受众的选择性很强。选择的范式,既有选择性重视,也有选择性忽视,还有选择性遗忘。故事如果讲得不好,故事中包含的很多信息,在产生传播效果前就已经被忽视、被遗忘了。

    在故事传播中,“人”应该始终占据中心位置。讲好中国故事,实际上是讲好中国人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民群众,是各种故事的主人。故事当然要有情节,但更要聚焦人的心灵,人的甘苦冷暖。好的故事不是硬编出来的,而是真实的人生写照。在一个巨变的时代,最不缺乏的就是人的奋斗、人的成功与失败交织的实践,这些实践都贯穿着人的情感。情感是流动的血脉,有情感有温度的故事,更容易让读者受到感染、产生共鸣。

    在对外传播的大量实践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政治体制不同、宗教信仰和文化习惯迥异的受众,在接受心理上却有着共同特征:听故事的人最在意,异国的故事与我的生存状态有什么关联?你讲的故事与我的关系体现在什么地方?你讲的故事对我的成长发展有精神上的帮助吗?生存、关系、成长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分别为E、R、G,把ERG组合起来并当作提示语,提醒自己在讲中国故事时要重视受众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

    新世界出版社印行了一本中英文对照的小册子,书名叫《中国关键词》。这本小书帮助外国人从关键词的角度,理解中国故事中一些必不可少的概念。小时候听广播中的孙敬修讲故事,发现他很注意在讲的过程中,时时解释一些字词句的含义,照顾到小听众跟不上情节的情况。现在我们给外国人讲中国故事,是不是也要学学孙敬修,从听众的认知基础入手,在细微处多下功夫,进而成就讲故事的大家风范?

    (取材于江作苏《探索表达规律,讲中国故事如何不事倍功半》)

    材料三

    对外表达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家形象和声誉。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就将会被别人表达。

    上世纪90年代,中国文化作为一股风潮席卷世界,“中国符号”成为世界的“商业利器”。比如迪斯尼电影《花木兰》,全球总票房高达3.043亿美元,《功夫熊猫》更以5.771亿美元的票房,创造了好莱坞动画电影史上的票房奇迹。

    为什么同样的故事我们很难讲到国外去,别人来讲却可以风靡全球?区别在于我们讲花木兰的故事只突出了忠孝,而迪斯尼塑造的花木兰,则是一位追求实现自我和男女平等、具有丰富情感的女人。

    要想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我们先要清楚应向世界传递怎样的价值观,悉心研究和调整讲故事的策略,提高再创作故事的能力,采用能引起世界共鸣的方式来讲述。

    2016年G20峰会上,《最忆是杭州》就是对中国故事的一次成功讲述。

    《最忆是杭州》共有九个节目,其中《采茶舞曲》是由300名身着中国传统服饰的舞蹈演员集体演绎的,“采茶姑娘们”用优美的身姿尽情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朴实和美丽。在《美好爱情故事》中,导演择取“伟大的爱情”这一视角来赞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坚贞爱情,通过戏、曲、舞、歌等多种艺术形式,形象表达了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茉莉花》作为最负盛名的中国民歌,其经典旋律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是极具代表性和辨识度的东方音乐符号。此次晚会上的《难忘茉莉花》是基于《茉莉花》的一次再创作。这些表演,都恰当地使用了中华传统文化符号,并提取能与世界人民互通、互感的部分,用情感引起国外观众的共振,这就是“情感共振的故事讲述”。

    《最忆是杭州》中来自外国艺术原型的节目也巧妙融入了中国符号。在世界知名的芭蕾舞《天鹅湖》中,导演将西湖的断桥融入其中;《月光》是法国钢琴家德彪西的传世之作,当承载着钢琴和演奏家的平台缓慢地在水面上移动时,背景仍然是断桥。整台晚会采用中西合璧的叙事视角将中国文化进行讲述、传播,向世界传递着人类共通的情感力量,传达着融合共处的美好愿景和中国文化的自信。

    (取材于郑英明等的相关文章)

    1. (1)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美之所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有独特悠久的文化传统 B . 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 C . 中国梦的步伐又快又稳 D . 善讲精彩生动的故事
    2. (2) 根据“材料一”,在①②处分别为三、四段拟写一个中心句,每句不超过8个字。
    3. (3) 根据“材料二”,下列不符合“传播心理学规律”的一项是()
      A . 故事中没有多余信息 B . 讲有情感有温度的故事 C . 重视受众的心理特征 D . 从听众的认知基础入手
    4. (4) 根据“材料三”,下列不属于《最忆是杭州》表演成功原因的一项是()
      A . 情感共振的故事讲述 B . 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 C . 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D . 中西合璧的叙事视角
    5. (5) 下面文字选自我国领导人“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演讲”,该演讲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请根据上面三则材料,并结合下面文字,分析该演讲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和法兰西民族的共有禀赋。中国和法国都是有着独特文明的古老国度。长江和卢瓦尔—罗讷水系为母亲河的两个伟大民族,都曾经长期引领各自所在地区的文明发展进程。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说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声名远扬的法国思想家们为全人类提供了宝贵精神财富。进入近现代,两国都经历了民族苦难、战火洗礼和对发展模式的艰辛探索,走出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法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随波逐流,不随风起舞,积极倡导和致力于多边主义、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8分。
  • 2. (2022·海淀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誉是非不可定矣。以汉高之略而陈平之谋,毁之则疏,誉之则亲。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绳之以法则为罪,施之以德则为功。知世之听者多有所尤。多有所尤,所听必矣。何以知其然耶?

    《吕氏春秋》云:邾之故,为甲裳以帛,公息忌谓邾之君曰:“不若以组。”邾君曰:“善!”下令,令官为甲必以组。公息忌令其家皆为组。人有伤之者曰:“公息忌所以欲用组者,其家为甲裳多以组也。”邾君不悦,于是乎止,无以组。邾君有所尤也。邾之故为甲以组而便也,公息忌虽多组何伤?以组不便,公息忌虽无以为组亦何益?为组与不为组,不足以累公息忌之说也。凡听言不可不察。

    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尽啜之。文侯曰:“乐羊以我故,食其子之肉。”堵师赞曰:“其子且食之,其谁不食?”乐羊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

    事之情一也,所以观者异耳。从城上视牛如羊,视羊如豚,所居高也。窥面于盘水则圆,杯则亏,面形不变,其故有所圆有所亏者,所自窥之异也。今吾虽欲正身而待物,庸讵知世之所自窥我者乎?是知天下是非无所定也。世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今吾欲择是而居之,择非而去之,不知世之所是非者,孰是孰非哉?

    夫忘家殉国,则以为“不怀其亲,安能爱君?”卫公子开方、吴起、乐羊三人是也。若私其亲,则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桴鼓则忘其身”。穰苴杀庄贾是也。故《传》曰:“欲加之罪,能无辞乎?”是非者,则事情得也。

    (节选自《反经·忠疑》)

    【注释】①邾,古国名。

    1. (1)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誉是非不可定矣     积销骨 B . 多有所尤,所听必矣 并行不 C . 乐羊中山            善罢休 D . 是非者,则事情得也 时度势
    2.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公息忌令其家皆为组 然后践华为城,河为池 B . 公息忌所以欲用组者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 . 公息忌虽多组何伤? 身死人手,天下笑者,何也? D . 杯则亏,面形不变    若亡郑而有益君,敢以烦执事
    3.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公息忌建议用丝带连缀铠甲,邾君听说他家以前是这么做的后,就下令禁止了。 B . 乐羊为魏国而放弃私情,魏文侯先对其赞赏,听了别人的话后,又怀疑他残忍。 C . 在盘子和杯子里放水看面影,脸形未变而面影不同,原因是所用的工具有差别。 D . 作者在文章结尾举很多例子,意在说明受命为国,忘记小家的人,不应被责备。
    4. (4)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绳之以法则为罪,施之以德则为功。

      ②世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

    5. (5) 本文对“听言”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文章,联系实际,选择其中一点谈谈带给你的启示。
  • 3. (2022·海淀模拟) 阅读下列《论语》中的语录,回答问题。

    ①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②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

    ③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

    ④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

    ⑤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1. (1) 在古文阅读中,结合语境,合理推断很关键。语录③中“富之”意思是“使百姓富足”,“教之”意思是“使百姓受到教化”,由此可推断加点的“庶”的意思是;语录④中“二”意思是“收十分之二的税”,由此可推断加点“彻”的意思是
    2. (2) ①②两则语录,于形象的比喻中蕴含着为政之道,请结合这两则语录的相关内容,概括孔子对统治者提出的要求。
    3. (3) 以上几则论语包含了孔子的哪些为民思想?请分条概括,并选择其中一条,联系实际,谈谈它的现实意义。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 4. (2022·海淀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木兰花慢·彭城怀古

    元·萨都刺

    古徐州形胜,消磨尽,几英雄。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玉帐连空。楚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空有黄河如带,乱山回合云龙。

    汉家陵阙起秋风,禾黍满关中。更戏马台【1】荒,画眉人【2】远,燕子楼【3】空。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钟。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

    注释:【1】戏马台:项羽观看士卒操练兵马的地方。【2】画眉人:西汉张敞替妾子画眉,喻夫妻感情好。【3】燕子楼:唐张愔爱妾关盼盼在张愔去世后独居燕子楼,历十余年不嫁。

    扬州慢

    宋·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1. (1) 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古徐州”即彭城,“淮左名都”即“扬州”,两首词首句皆扣题而起,和柳永的《望海潮》首句有同样的效果。 B . 萨词上阕“想”以下几句刻画了项羽由盛到衰的转变;姜词上阕“自”以下几句描绘了金兵入侵后扬州的衰败。 C . “画眉人远,燕子楼空”和“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都以爱情故事为典故,暗示历史风流终为陈迹。 D . 萨词中“人生百年如寄”表明人生如匆匆过客般短暂,姜词以疑问句结尾,自然移情入景,今昔对比,催人泪下。
    2. (2) 萨词中写到的“禾黍”和姜词序中写到的“黍离”是同一典故,出自《诗经》“周大夫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请根据词的内容,分析这一典故表达的不同情感
    3. (3) 毛泽东评价萨都刺的这首词“初看低沉,实则深沉”,请结合《木兰花慢·彭城怀古》中的相关意象谈谈你的理解。
  • 5. (2022·海淀模拟)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 (1) 用典可使表意丰富,是古诗文中的常见手法。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凭谁问:   ②   ”,显老当益壮之力,抒为国效力之心;曹操在《短歌行》中,借《诗经》中的“   ③   , 悠悠我心”表达对贤才的渴望;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   ④   ”,借汉朝蒋诩隐居的故事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苏洵在《六国论》中借《战国策》中的“以地事秦,   ⑤   ”一句,形象地揭示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道理。
    2. (2) 文学作品常把无形的事物具象化,如李煜《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极写词人浓浓的亡国之愁;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   ⑦   , 谁令骑马客京华”,形象地表达了对人间情味淡薄的慨叹;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银瓶乍破水浆迸,   ⑧   ”一句把无形的乐音写得惟妙惟肖。
  • 6. (2022·海淀模拟) 《红楼梦》阅读。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原是《三国演义》中许劭评价曹操的话,毛泽东曾借来评价王熙凤,说她“既为能臣,又是奸雄”,故后来有人把她叫做“女曹操”。请结合《红楼梦》中的相关情节谈谈对王熙凤的这一评价。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
  • 7. (2022·海淀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遥望黄土

    杨献平

    苍莽之黄

    一个从未来过陕北的人,在火车上睁开眼睛,满眼就是一色的黄,黄出了叠加与层次,黄得深入和彻底,整个世界,乃至内心和灵魂,都被这陕北的黄贯穿、俘虏了。

    耳边似乎有连绵的涛声传来,先是汹涌澎湃、雷声轰隆,渐而静默无声、宛若处子。我不由得想到不远处的壶口瀑布,这黄色的大河,在陕北之侧纵身一跃,以不复返的气势和风度,向下的向上,向上的向下,那一片天地的黄,顿时浑然一色、磅礴无极。

    还没到延安,我的眼睛就鼓胀起来了,鼻子发酸,眼泪似乎是黄河当中最有力量的那一股。这片莽苍无际的黄土,表面奇崛、蜿蜒、瘠薄、偏远,内里却丰厚、多汁、动情、旷远与朴素。她在每个中国人的耳膜和内心、精神和灵魂中,都是那么大音苍茫,寥廓无疆。我闭上眼睛,那一道道坡、一道道梁和一声声的低吼与呻吟,欢呼和悲怆,都在天地之间飞腾萦绕。似乎是往事中的农耕狩猎、铁马金戈,拖儿带女的恓惶、王者的振臂一呼与战斗者的弯弓长刀,盛世安居的炊烟、乱世离乱的踉跄,在这片黄土地上,踩踏出的绝世印迹及回响。

    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土腥味,尽管是五月,干裂的灰尘及其强大的气息依旧明显,其中还有一些水汽,很甜,但很硬,有些滋润,也有些粗糙。那水汽肯定来自稳稳出出而流的延河,她的每一丝流动,都牵扯了整个延安,甚至延安之外的广大区域。水在黄土之中,也在黄土之下,是一种润泽,也是一种杀伐。

    历史重镇

    乘车穿城而过时,我惊异地发现,在高楼林立、机车奔走、流光溢彩的现代模样中,黄土依旧是最本真和显赫的存在。这种来自大地的色彩,以及干结的块垒,可以硬如铁石,又可以软成血液,累累山川,道道塬梁中充盈和鼓荡着的,仍旧是古老的颜色及其最深刻的隐喻和担当。这两山夹一河一城的陕北重镇,数千年来黄风的塑造和黄土的雕刻,泥泞中的跋涉与峁梁沟坎,窑洞中的人间炊烟与生儿育女,风尘中的粗粝和细脉,让我觉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泽厚与张扬,隐忍与抗击。

    在夜幕中下车,双脚落在地上,我瞬间觉得了一种暖意、真切地用身体接触到了这片黄土在人类历史中种种起伏跌宕的那种感觉。其中最可爱的,便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以及他们创造的信天游民歌。一句句,一声声,好像山根无意中脱落的黄土坷垃,也像是河边深陷于淤泥的丑陋卵石 , 总会在某一时刻,准确地命中人生命和灵魂中最柔软与脆弱的那一部分。

    延安,因地理上偏远、凶险,历史上似乎总是边疆的一部分。咆哮而来的黄河,就像一个巨大的犁铧,不停地翻耘、切割、分解、冲撞、漂移。由冰冷而渐渐发暖的浊水激浪,携带了来自大地最高处的诸多非凡信息,如积雪包含的天庭,青草和树木之间的峭拔与孤冷,泥沙中最细碎和最有粘合力的元素……黄帝和黄土高原,都是黄河的佳作,也是巴颜喀拉的造就。

    躺在延安的夜里,我听到窗外有雨声,哗哗的雨,急骤而又强大,使得整个楼房都在颤抖。我关掉所有的灯光,走到窗前,看着外面的延安,泱泱的延河穿桥而过,在这弯曲的黄土大沟里,姿态曼妙而从容,通天彻地地逶迤而去。

    非凡之声

    早晨日光落地,在清凉山上,有一种轰然撞响的非凡之声。在并不遥远的年代,中国的红色革命声音,以文字和广播的方式,从黄土沟坎里的中央新闻局发出,传向全国全世界。面对狭窄逼仄的窑洞及里面的一张张图片、一件件旧物,我看到了先辈们坚定的目标,不妥协的精神,看到了一种特别激越人心的力量。出了陈列馆,走到已经炽烈的日光下,我抬头仰望着清凉山,这累累黄土、层层坡岭,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到四十年代中期,仿佛释放了数千年以来的精气和灵气。

    杨家岭与凉山之间,黄土铺路,山坡上长满了荆棘,以枣树、紫荆居多,紧密的茅草匍匐其中。我特地去了毛泽东故居,其内陈设简单,最令人瞩目的,便是那张好像是松木桌面的书桌。我用手抚摸了一下桌面,有些光滑,有些磨损。我想到了《论持久战》《为人民服务》《新民主主义论》《实践论》《矛盾论》等文章,也记起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等等,即使现在读来,这些话语和形势判断的准确性、深刻性、新鲜性依然令人惊艳不已心生钦服。站在这张书桌前,我有些肃然。宋人魏野有诗句曰:“圣人不私己,动为万世则。”在枣园和杨家岭,朴素的衣着内,包裹的就是这样一颗廓然之心。那看似有些随意的动作之间,伴随的是响遏行云与唤醒万众的声音。

    毛泽东故居的窑洞及前面的院落面积均不大,故居外面,是一片茂盛的小树林,旁边放着几个石墩.这样的简朴情境,和当时的农家没有什么区别,但其中蕴藏的活力及能量却灼人面孔、摄人心魄。毛泽东及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农家院落里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并且赋予了这个时代以全新的生机与前景。

    与清凉山隔延河相望的是宝塔山,它犹如群龙汇集,那无边的堆涌,那凝固的跌宕与汇拢,充满了拧紧的力量。坐在树木织就的浓密阴凉之下,山风如涛,在耳边掀起巨澜。其中有马踏飞燕的长驱直入,也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铁血飞溅;有战地黄花分外香的片刻浪漫,更有搅得周天寒彻飞起玉龙三百万的大战后的群山沉默,万灵肃然。既有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的汹涌斗志,更有宜将剩勇追穷寇和人间正道是沧桑一统山河的雄心壮志。这是一种惊世的交响,在延安,在全国各地长久回荡。七十多年前,我们的先辈,在这黄土为坎里的日月之间进行的斗争,就是一场粘连黄土的绝世大梦。

    在延安,我始终被一种无形且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强大气息笼罩着,整个身心都沉浸在一种隆重的话语光影里。

    (取材于杨献平的散文《黄土大梦》)

    1. (1) 下列对划线语句所用修辞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以“纵身一跃”“不复返的气势和风度”作比拟,形象地写出了壶口瀑布的非凡伟力。 B . 把信天游比作“黄土坷垃”“丑陋卵石",生动地说明它朴实无华不被重视特点。 C . 用“巨大的犁铧”为喻,表现了黄河对黄十高原形成发挥的作用,赋予黄河以创造力。 D . 拿“响遏行云”形容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作出的判断,突出其对中国革命影响巨大。
    2. (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黄土能硬如铁石,又能软成血液,说明水既润泽、又塑造着黄土,二者关系密切。 B . 曾经偏远、贫瘠的延安现在已经是一片现代模样,这让作者感到惊讶,心生暖意, C . 毛泽东故居内松木桌面被磨损的很光滑,展现了他以笔为枪,坚定不妥协的形象。 D . 作者用“小树林”“几个石墩”“朴素的衣着”等事物寓指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3. (3) 文章第三部分引用了大量史料。请根据文意,结合文中相关实例,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4. (4) 文章以“遥望黄土”为题,意丰而情深。综观全文,请谈谈文章带给你的感悟。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
  • 8. (2022·海淀模拟) 语言基础运用
    1. (1) 下面语段中画横线的语句,或有语病,或有标点错误,请加以改正。

      最近几年,①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数量增加了很多人。学习过程中,闹出的笑话也不少。曾有中国学生向留学生借用水果刀,②外国同学很高兴地把刀递过去,并说“给你一刀。”中国学生吓了一跳,而外国同学还不知道什么原因。③“给你一刀”与“给你一把刀”在汉语中意思完全不同,但是在缺乏量词的语言中,却认为是一样的。

    2. (2) 在下面语段【甲】【乙】【丙】处的横线上,依次填入恰当的内容,使对联完整。

      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在文体上兼备各种文体特征;在效果上可为所处之处增色。当代学者白启寰先生曾用一副对联概括这一特点:

      对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讽可歌,媲美诗词、曲赋、文章 , 恰似明珠映宝玉;

      联本大观,源远流长,亦庄亦趣,增辉   【甲】   , 犹如老树灿新花。

      从前有个青年,平日吃喝玩乐,游手好闲,临近年关,缺柴少米。除夕夜,他写了一副对联自嘲:“行节俭事,过淡泊年。”一位老老先生看后慨叹不已,在上下联首各加一字,对他进行劝勉:“   【乙】   行节俭事,   【丙】   过淡泊年。”

  • 9. (2022·海淀模拟) 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再求作答。150字左右。

    1)古人说“书犹药也”它们或能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或能强健精神、滋养身心……请结合一部名著,谈一谈它的“药效”。要求:符合名著内容,条理清楚。

    2)校学生会面向全体同学征集了关于“珍惜粮食,减少浪费”的标语,拟从中选出一条张贴到学生食堂的墙壁上。请从下面入选的标语中选择一条进行推荐,并说明理由。要求:理由充分,自圆其说。

    ①桌上一粒饭,农民一滴汗。

    ②创建节约型社会,从珍惜粮食开始。

    ③米粒虽小,尤见礼义廉耻;节俭事微,可助兴国安邦。

    3)请以“春天里,有这样一种声音”为开头,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有细节描写,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 10. (2022·海淀模拟)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①课堂上,同学们读了梁遇春的散文《在途中》,老师说:“无论人类、国家、社会,还是学校、家庭、个人,我们总是在途中你们对‘在途中’有哪些思考呢?”
        一个学生说:“沿途佳景是迷人的,要学会领受那些额外之得。”
        一个学生说:“途中的诱惑太多了,唯有心无旁骛,才不会误入歧途。”
        一个学生说:“途中的诱惑与困惑也不是没有意义,就算中途易辙,也有可能另辟蹊径啊。

        ……
        你是怎样看待或面对“在途中”的呢?请以“也说‘在途中’”为题,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不要局限于梁遇春散文的内容或套作梁文;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②有一首歌唱道:
        “微微晨光点亮这喧嚣世界/微微温暖融化昨夜的冰雪/就像是每一秒都称为岁月……”
        “微微”是谁?“微微”是什么?
        “‘微微’代表渺小,但所有的伟大都是由渺小构成的。对于世界来说,我们虽然渺小,但是并不弱小。”歌手这样回答导师的提问。
        “微微”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