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9年《人权与公民权宣言》 |
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是平等的; 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
1793年《人权与公民权宣言》 |
强调“平等”重于“自山”;“起义权”是“最神圣的权 利”;任何公民享有劳动权、受救济权和受教有权。 |
1795年《人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宣言》 |
删除“始终平等”和“起义权”相关条款;维护财产权 是社会秩序的基础;训导人民要做“好儿子、好兄弟、 好妻子和好朋友”。 |
上表内容说明法国大革命期间( )
材料一 1941年,吕思勉据古籍中的“部落曰部,氏族曰族”“封邦建国”等,提出中国古代经历了部族之世、封建之世、统一之世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国古史分期的讨论成为学术热点,绝大多数论者认为中国古代经历了奴隶社会,但对封建社会的开端有不同的说法。其中,“西周封建说”认为,“周初大封建,就是自天子以至于采邑主,向农奴和农民征收地租”;“战国封建说”认为,““初税亩'的意思是表明鲁国正式宣布废除井田制,这就是地主制度的正式成立”。
——摘编自张广志《中国古史分期讨论的回顾与反思》等
材料二 自人类诞生起,人类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就是要掌握时间。为了整理过去,我们求助于不同的词,比如说“年代”“时代”以及“周期”。但是在我看来比较合适的是“时期”这个词,到20世纪又派生出“历史分期”的形式,它表明的是人类在某一时间的活动,并且强调这样的分期不是中立的。人们将时间切割成时期的理由常常来自某些定义,这些定义强调了人们赋予这些时期的意义与价值。
——摘自[法]雅克·勒高夫《我们必须给历史分期吗?》
材料一 15-16世纪,在个别王室成员和贵族的私人庇护下,英国有识之士开始质疑教会垄断的经院哲学和神学体系,研究文学、艺术和历史等世俗学问,以业余或兼职方式传播“新学”。16世纪,英国教区牧师收入锐减,传统教育衰落,引发知识危机,在早期资产者的资助下,“新学”群体组织了“古物学会”和“格雷欣学院”等学术研究机构,以推动各种新知识的生产和传播。
——摘编自张乃和《英国现代知识生产机制的形成》
材料二 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知识危机”,又被称为“实证主义反叛”,最迅速发生在哲学领域,新的哲学理论在1914年之后焕发了前所未有的吸引力。物理是对正统理论颠覆最显著的领域,无论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形成于1927年)正确与否,但已经在更广泛的意义上重创了确定性。在一个接一个领域里,自认客观的声明逐一遭受怀疑,对普遍规律和使用方法的信任也遇到相同的危机。历史学和社会学里也有相似的辩论,探讨自身学科领域的科学性。
——摘编自[英]彼得·伯克《知识社会史(下卷):从百科全书到维基百科》
材料 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一书中,认为民族主义诞生于美洲对殖民统治的反抗,进而向欧洲、亚非等地逐步扩散,他对民族主义的内涵具有以下几种表述:
(1)民族主义的想象能在人们心中召唤出强烈的历史宿命感,使人们感受到一种真正无私的大我与群体生命的存在,诱发一种尊贵的自我牺牲。
(2)民族主义被想象为有限的,即使是最大的民族,他们的边界也是有限的。受到民族主义动员的成员认识到我族与他族的划分。民族不可能无限制地包括全人类。
(3)民族主义被想象为拥有主权。这个“想象的共同体”的崛起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宗教信仰,古典王朝的衰微,工业化经济、民族印刷业、民族语言文化的发展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围绕“民族主义”自拟论题,并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论题不能重复材料。)
材料 表2 1978-1996年中国三种价格形式的变化
领域 |
定价类型 |
1978年 |
1996年 |
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
政府定价 |
97.0% |
6.3% |
政府指导价 |
0% |
1.2% |
|
经营者定价 |
3.0% |
92.5% |
|
全国农产品收购总额 |
政府定价 |
94.4% |
16.9% |
政府指导价 |
0% |
4.1% |
|
经营者定价 |
5.6% |
79.0% |
|
全国独立核算的生产资料生产企业销售收入 |
政府定价 |
100.0% |
14.0% |
政府指导价 |
0% |
4.9% |
|
经营者定价 |
0% |
81.1% |
(政府指导价:对在国民经济中比较重要的产品,政府规定基准价和浮动幅度,经营者则在规定的范围内根据条件制定出售价格。)
——摘编自余兴发《新中国价格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摘编自白建才《论美国对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政策与隐蔽行动》
材料:陆贾(约公元前240-公元前170),汉初重要的政论家和思想家,一度“以客从高祖定天下”。公元前207年,刘邦率起义军进军咸阳,派陆贾等人前往游说秦将,“秦将果欲连和”。秦王朝被推翻以后,陆贾跟随刘邦参加楚汉战争,成为其重要谋士之一。西汉政权建立不久,陆贾两次受命出使南越,成功促使割据一方的南越地区首领赵佗臣服。吕后擅权时,陆贾“自度不能争之”,称病归家,后为丞相陈平划策,在推翻吕氏集团、拥立文帝上有功。陆贾认为“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主张给生产者以休养生息之机,同时要求“行仁义,法先圣”,“德治”与刑罚并用。他向高祖谏言:天下“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他为高祖所著的《新语》一书凡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而后来的董仲舒亦“相被服焉”。
——摘编自《史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