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分封制度得以贯彻
②国家礼制得到完善
③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④家国一体局面形成
⑤地方治理有所加强
革命精神 | 内涵 |
红船精神 |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
八一精神 | 坚定信念、听党指挥,为民奋斗、百折不挠,敢为人先、勇于创新 |
井冈山精神 |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
苏区精神 | 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 |
为了加强经略西域,唐太宗先后设置了伊州、西州、庭州等三州(治今新疆);在这三州以西、帕米尔以东的地区,推行羁縻府州制度,即在这一地区的部落中设置州、都督府,州刺史与都督由各部首领担任;在帕米尔以西的中亚地区有16国,唐以其国都为都督府所在地,以各国国王为都督府都督。安西与北庭都护府是更高一级的军政机构。两大都护府代表朝廷在西域行使职权。在西域广置屯田,鼓励从内地移民,兴修水渠与坎儿井······西域诸国诸族派遣子弟入长安学习汉文化,唐朝在西域地区兴办各类学校……
——摘编自杜文玉《唐朝如何经略西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经略西域的特点。并对唐朝经略西域做出合理解释。
材料一: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归重学堂一途,益将励志潜修,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隐戟不虞之诡谋,所关甚宏,收效甚巨。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
——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1905年)
材料二:
学校 |
时间 |
校训 |
出处 |
圣约翰大学 |
1897年 |
英文:Light and Truth(光和真理) 中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英文《以弗所书》 中文《论语》 |
复旦大学 |
1905年 |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
《论语》 |
清华大学 |
1911年 |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
《易经》 |
金陵女子大学 |
1913年 |
Abundant Life(厚生) |
英文格言 |
中山大学 |
1924年 |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 |
《中庸》 |
西南联合大学 |
1938年 |
刚毅坚卓 |
|
华北联合大学 |
1939年 |
团结、前进、刻苦、坚定 |
——据周谷平、陶炳增《近代中国大学校训》整理
材料一:18世纪后半期,英国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经济的飞跃发展需要强大的运输方式做后盾,充当了工业革命大动脉的运河应运而生。到1835年,英国在地理上建立起了全国性的运河网络。由于运河的开凿,内陆煤矿资源得到开发,从第一条运河的开凿到1830年,英国的煤产量翻了六番,运河的通航使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的煤价降低了一半。大量工厂沿着运河兴建起来,如切斯特菲尔德运河的通航刺激了数十家制铁厂的建立。运河通常开凿于人口稀疏的地区,但大城镇往往是其终点,一批新城镇因运河运输而崛起。
——摘编自张艳伟《试述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运河业》
材料二:德国是一个特殊的国家,以铁路建设为先导开启工业并实现了工业化。德国的铁路建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全面建设阶段和高潮阶段。在铁路建设过程中,政府一方面为参与铁路建设的企业须发兴建许可证,鼓励私人投资,并制定相关法律,人或公司提供法律保障;另一方面通过贷款以及直接投资等形式,大力推行铁路国有化建设。1871年德国统一后,市场扩大,德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机造,将新发明运用到铁路建设上,并对原来旧有的铁路线进行电气化改造。19世纪80年代,德国拥有的铁路线长度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刘娜《工业革命时期德国政府在铁路建设中的作用用》
材料: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简表
历史时期 |
辉煌成就 |
奋斗历程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开天辟地:完成救国大业 |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经历了艰难的历程。 |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
改天换地:完成兴国大业 |
从学习苏联到“以苏为鉴”,艰辛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翻天覆地:推进富国大业 |
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入世贸组织,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
惊天动地:推进强国大业 |
中国经济摆脱疫情,取得长足发展。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颁布《民法典》,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进一步完善。努力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全球化发展。 |
——摘编自《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
根据材料,就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复兴的关系,请你选取一种观点,自拟论题,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