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东莞市高埗弘正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2-05-23 浏览次数:67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
    A . ①开凿大运河    ②建立隋朝    ③灭掉陈朝 B . ①灭掉陈朝    ②建立隋朝    ③开凿大运河 C . ①建立隋朝    ②灭掉陈朝    ③开凿大运河 D . ①建立隋朝    ②开凿大运河    ③灭掉陈朝
  • 2. 隋文帝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景象不包括(    )
    A . 垦田面积、人口大幅度增加 B . 长安、洛阳等地修建大粮仓 C . 布匹可供政府开销五六十年 D . 大运河上运粮船只连绵不断
  • 3. 如果你生活在隋朝,要畅游大运河,你设计了一条从北往南的路线。下面路线中正确的是( )
    A . 洛阳     余杭     涿郡 B . 洛阳     涿郡     余杭 C . 涿郡     洛阳     余杭 D . 余杭     洛阳     涿郡
  • 4. 武则天统治时期,在科举制度上的改革和创新主要体现在(    )
    A . 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B .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C . 开始用考试选拔官员 D . 注重考查诗词歌赋
  • 5. 唐太宗曾对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表明唐太宗认为(    )
    A . 科举导致百姓贫困 B . 科举有利于选拔人才 C . 科举制度弊大于利 D . 人才选拔要德才兼备
  • 6. 武则天统治时期,政策稳健、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有“贞观遗风”之称,也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这说明武则天的统治(    )
    A . 促进了唐朝经济的发展 B . 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 C . 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D . 进行了科举制的改革
  • 7. “盛唐气象”本来是诗歌上的一种说法,但已经被历史学家所接受,用来说明中国历史上的特定黄金时代。从文明史的角度看,“盛唐气象”形成的文化根基是(    )
    A . 专制与跋扈 B . 颓废与反抗 C . 任性与狂妄 D . 开明与开放
  • 8. 据晚唐时期《耒耜经》记载,某农业生产工具可适应深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可将翻起的土推到一旁,减少前进的阻力,翻覆土块,以断绝杂草的生长。该工具是(     )
    A . 翻车 B . 曲辕犁 C . 筒车 D . 秧马
  • 9. 下列有关曲辕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推动了农田面积扩大 B . 促进了农耕效率提高 C . 开启了铁犁牛耕时代 D . 壁画可知发明于敦煌
  • 10. 唐朝时,随着对外交流的发展,中国的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出现了原产于地中海的莴笋、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其中,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的国家是(    )
    A . 新罗 B . 日本 C . 天竺 D . 波斯
  • 11. 玄奘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译出佛经1 300多卷;鉴真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传授佛法,对日本的佛学、建筑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的共同贡献是(    )
    A . 维护了国家统一 B . 带来了中外文化高峰 C . 开凿了丝绸之路 D . 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 12. 唐朝时期的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 .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B . 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C . 唐朝对外政策开明 D . 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 13. 黄巢起义指的是乾符五年(878年)至中和四年(884年)由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是唐末历时最久、波及范围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这次起义(   )
    A . 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B . 推翻了唐朝的腐朽统治 C .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D . 攻入长安建立后梁政权
  • 14. 标志着唐朝灭亡的历史事件是( )
    A . 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 B . 安史之乱的爆发 C . 朱温兼并北方割据势力 D . 朱温建立后梁政权
  • 15. 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这一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     )
    A . 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B . 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C . 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D .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 16. 宋代选官用官,非科举出身者需逐级转官,科举出身者可越级转官。科举高第者,往往不到十年即可升为宰相、副宰相。这种现象( )
    A . 使权贵退出政治舞台 B . 有利于营造读书氛围 C . 削弱相权以加强君权 D . 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
  • 17. 北宋时,“状元及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这反映了北宋( )
    A . 科举完善促进民间教育繁荣 B . 重文轻武导致价值观念变化 C . 文武并重使边患危机消除 D . 武将专权遭到中央政府压制
  • 18. 《宋史》记载:“时累年兴师,千里馈粮,居民疲乏,太宗亦颇有厌兵之意。”据此可知,宋与辽议和的主要原因是( )
    A . 宋朝国力较弱 B . 宋军粮草不继 C . 宋朝官民的厌战情绪 D . 宋太宗畏惧战争
  • 19. 宋、辽、西夏政权并立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显示出民族风俗的丰富多彩,并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体现了该时期一个显著的特点是(    )
    A . 民族交融 B . 政权并立     C . 军阀割据 D . 战乱不息
  • 20. 1005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和1141年宋金之间的和议所产生的相同影响是( )
    A . 使宋朝国力大幅度衰减 B . 彻底消除了双方政权的矛盾 C . 维持了一段时间的和平 D . 减轻了中原人民的劳役负担
  • 21. 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机、党项族的元昊等少数民族首领对中国历史发展最大的贡献是( )
    A . 使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交融 B . 加强了本民族与汉族的文化交流互鉴 C . 建立民族政权,扩大了中国的疆域 D . 使少数民族封建化,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 22. “女真族勇敢勤劳……打猎时,他们用桦树皮做的号角吹出呦呦的声音,把鹿引诱出来。”材料说明当时女真族的经济形式是( )
    A . 农耕经济 B . 狩猎经济 C . 小农经济 D . 自然经济
  • 23. “金太祖服事辽主,几被诛,卒能奋志修身,收服属国,灭辽称帝。”材料描述的“金太祖”是( )
    A . 耶律阿保机 B . 阿骨打 C . 铁木真 D . 忽必烈
  • 24. 下列关于两宋时期少数民族首领和其所建立政权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 耶律阿保机——蒙古 B . 元昊——辽 C . 完颜阿骨打——金 D . 铁木真——西夏
  • 25.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旗卷,马长嘶,剑气如霜……”这首歌曲所颂扬的南宋抗金名将,下列关于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他从辽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 B . 他的军队曾在澶州大败金军主力 C . 他完成了北伐,被人民敬仰 D . 他维护了南宋人民的利益
  • 26. (2021·邵阳) 宋代纺织业发达,纺织业家族增添新的成员—棉纺织业。支持该结论的最有力证据是(   )
    A . 《宋书》中开始出现“棉”字 B . 北宋画家王居正的《纺车图》 C . 南宋诗人艾可叔的《木棉诗》 D . 1966年浙江兰溪县出土的南宋棉毯
  • 27. 南宋时,都城临安有谚语说:“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这反映出南宋时期( )
    A . 城市商业繁荣昌盛 B . 地域分工精细明确 C . 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D . 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 28.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从这句词中,毛泽东认为成吉思汗出类拔萃的领域是( )
    A . 政治领域 B . 经济领域 C . 军事领域 D . 文化领域
  • 29. 小茗同学为了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内容,制作了以下示意图。她正在学习的内容是( )
    A . 宋辽的和战 B . 蒙古的征战 C . 金辽的和战 D . 元朝的统治
  • 30. 蒙古族的历史文献《蒙古秘史》记载:“(12世纪时,蒙古草原)没有逃避的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材料反映出当时( )
    A . 蒙古草原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B . 蒙古族人民善于骑射 C . 蒙古族历经战乱走向统一 D . 蒙古草原各部落落后野蛮
二、综合题(本大题3小题,第31题12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4分,共40分)
  •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的繁荣是在隋的基础上不断继承创新的结果。……唐承隋科举制并有所变革,使大批出身庶族的才俊之士得以进入仕途,为唐代文化带来新的面貌。唐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时代精神。唐朝与突厥、吐蕃等民族频繁交往,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经过吸收、改造、创新,成为唐文化中色彩绚烂的成分。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唐高宗时,吐蕃从内地引进了蚕种。唐朝还派酿酒、制碾硙、造纸墨的工匠到吐蕃传授技艺。……吐蕃还通过互市,向唐朝购买茶叶、丝绸等物品。……吐蕃的马和形制优美奇异的金银器等物品不断地传到内地。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贞观、显庆年间,唐朝曾三次派王玄策出访印度。除了官方的使节往来外,民间自发的商贸、文化交流活动也极为频繁,李勉做广州刺史时,广州每年来华的外国商人,至少也在80万以上。阿拉伯旅行家麦斯俄迭说:“广府城人烟稠密,仅仅统计伊斯兰教人、基督教人、犹太教人和火袄教人,就有20万。”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唐朝繁荣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与吐蕃交往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唐朝与吐蕃交往的史实。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表现。
  • 32. 人才选拔制度的创新和完善,是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

    ——摘编自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材料二  隋唐之前,选官主要凭靠家世背景,世家大族子弟虽无才学,不思进取,照样“坐至公卿”,世代垄断高官显位。

    ——摘编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科举选官的基本原则是,由朝廷设立一些科目,公开竞争,择优录取。……隋的科举制度还处于开创的阶段,大体在隋炀帝时期……成为国家纯粹按照才学标准选拔文士担任官吏的考试制度。

    ——刘宗绪《唐代的举和选》

    材料四  唐朝时的进士科考帖经、诗赋、策论三场,第一场要求对儒家经典(当时认为是治国安邦的要道)十分熟悉,第二场要求文学、文化素养高,第三场要求能对现实的重大政治、经济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的考核还是十分全面的。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五  (唐太宗)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时人语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明]张岱《夜航船》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正式确立于哪位皇帝的统治时期?当时的科举制有什么特点?
    2. (2) 综合材料二、材料三指出,隋唐时期的选官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
    3. (3) 根据材料四指出,唐朝科举取士考查士人的哪几方面能力?唐朝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哪一科更重要?
    4. (4) 材料五反映了科举制最大的受益者是谁?由此可见,科举制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 33. 宋代商业经济空前繁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宣德东去,东角楼乃皇城东南角也。十闹街南去,姜行。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箓宫,直至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闹……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曰“鹰店”,只下贩鹰鹘客,余皆真珠匹帛,香药铺席。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二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交子的诞生,与经济繁荣有莫大的关系,可谓大时代与小地区的因缘巧合。最早的纸币诞生在四川,除了北宋本身的时代背景,也在于四川的特殊性。四川因为躲避隋唐战乱,经济相对独立,贸易繁荣,因缺铜而依赖铁钱,铁钱与铜钱的比价根据记载似乎在10∶1,携带不便。最终,四川茶叶和马匹等贸易的发达以及四川的铁钱的笨重,导致交子在相对独立和特殊的四川诞生。

    ——摘编自徐瑾《白银帝国》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发生“商业革命”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分析北宋时期“交子”产生的背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